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分析——基于资源生产率 被引量:10
1
作者 贺业方 朱兵 +1 位作者 洪丽云 周文戟 《技术经济》 2010年第12期68-73,共6页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根本共同点在于均需要提高广义资源生产率(生态效率),不同点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突破点等不同。本文基于资源产出率的理论分析、情景分析和...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根本共同点在于均需要提高广义资源生产率(生态效率),不同点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突破点等不同。本文基于资源产出率的理论分析、情景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碳减排的途径。本文认为,通过提高资源生产率来提高碳生产率是可行的,其效果是资源效率效应和资源结构效应的叠加,可以此表征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相互关系。最后,我国1990—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资源生产率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研究述评 被引量:14
2
作者 余亚东 陈定江 +1 位作者 胡山鹰 朱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274-7285,共12页
作为研究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重要方法,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近年来在资源与环境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理论发展非常迅速。对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系统回顾了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 作为研究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重要方法,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近年来在资源与环境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理论发展非常迅速。对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系统回顾了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其核算框架和指标体系。重点对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述评,研究表明:(1)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指标的核算研究方面:国家层面的核算研究多、方法较为成熟,而区域层面的核算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核算框架;针对直接流指标的核算研究多,而包含间接流或隐藏流的综合指标的核算方法研究不足;(2)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指标的变化原因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包括分解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前者多基于IPAT方程的直接分解法,难以考察经济系统内部的结构和技术的变化对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指标的影响,而后者则在所识别的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指标的影响因素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提出了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 核算框架 指标体系 分解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与废弃的系统测算 被引量:1
3
作者 蒋辉 陈定江 朱兵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6-394,共9页
一次性塑料治理在国内外均受到广泛关注。考虑到一次性塑料制品从生产到废弃的代谢时间短,从制品消费与废弃两个环节切入研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社会代谢具有代表性。本研究辨析了我国主要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判断准则、分类与范围,确定了包... 一次性塑料治理在国内外均受到广泛关注。考虑到一次性塑料制品从生产到废弃的代谢时间短,从制品消费与废弃两个环节切入研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社会代谢具有代表性。本研究辨析了我国主要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判断准则、分类与范围,确定了包含农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邮政业、卫生6个行业,以及地膜、销售包装等18类相关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系统性测算框架。在此基础上,测算2020年我国各行业主要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情况,识别我国一次性塑料治理重点领域,并对重点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废弃后的回收处理和焚烧、填埋等末端处置情况展开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从消费结构角度看,我国零售业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占比为87.7%,占据绝对主导;快递、外卖、卫生等领域一次性塑料消费量增长迅速,远高于农业、零售等传统行业。根据上述量化分析结果,本研究认为零售、快递、外卖、卫生防护为我国一次性塑料治理重点领域。从末端处置角度看,零售、快递、外卖三大领域一次性塑料废弃物中仅27%得到回收,绝大部分为废弃PET瓶和其他硬质销售包装;69%被焚烧或填埋,大部分为销售包装中的塑料软包装;卫生防护领域面临一次性口罩容易泄露至环境、难以有效利用的挑战。研究显示,我国一次性塑料消费体量与增长趋势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重点领域末端处置挑战各有不同。本研究结果可支撑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一次性塑料重点治理领域,并有针对性地完善终端治理关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塑料 消费 末端处置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解耦分析——基于国内资源开采使用量 被引量:7
4
作者 余亚东 朱兵 +1 位作者 陈定江 胡山鹰 《技术经济》 2011年第10期49-53,108,共6页
用解耦指数法对基于国内资源开采使用量的中国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耦分析。结果显示:1980—2007年中国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总体上处于相对解耦状态;生物质资源的解耦指数最大,且与经济增长的解耦关系稳定;矿物资源... 用解耦指数法对基于国内资源开采使用量的中国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耦分析。结果显示:1980—2007年中国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总体上处于相对解耦状态;生物质资源的解耦指数最大,且与经济增长的解耦关系稳定;矿物资源的解耦指数最小,且与经济增长的解耦关系不稳定;"十五"期间,重化工的加速发展使得化石资源和矿物资源与经济增长都处于耦合状态。由此认为:应重视加强矿物资源的管理;对于中国而言,达到较高的相对解耦状态是目前更具现实意义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 国内资源开采使用量 物质流分析 资源利用 资源消耗 能源消耗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化工业资源消耗的社会经济驱动力 被引量:3
5
作者 偏子豪 陈定江 +1 位作者 朱兵 胡山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13-3119,共7页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从需求端分析中国重化工业资源消耗的隐含流在不同行业和不同最终需求中的分配情况,以及五大社会经济驱动力对中国重化工业资源消耗增长的贡献度.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重化工业生产过程所消耗的3种资...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从需求端分析中国重化工业资源消耗的隐含流在不同行业和不同最终需求中的分配情况,以及五大社会经济驱动力对中国重化工业资源消耗增长的贡献度.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重化工业生产过程所消耗的3种资源隐含在建筑业和其他制造业的最终产品中的比例均超过75%,隐含在形成资本最终产品中的比例均超过55%.2002~2012年期间,产业结构对中国重化工业化石能源和石灰石消耗量增加的贡献度分别为+39%和+237%;资源强度对中国重化工业化石能源和石灰石消耗量减少的贡献度分别为-108%和-265%,对中国重化工业铁矿石消耗量增加的贡献度为+152%;人均最终需求水平对中国重化工业化石能源、铁矿石和石灰石消耗量增加的贡献度分别为+247%,+460%和+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化工业 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分解 需求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工程在低碳发展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从物质资源利用与碳排放关联的视角 被引量:9
6
作者 朱兵 陈定江 +5 位作者 蒋萌 任钰成 曹煜恒 周文戟 胡山鹰 金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893-5903,共11页
当前物质资源利用模式迫切需要向低碳发展转型。化学工程的科研人员及流程工业领域的利益相关者,有必要以资源利用模式的系统视角,重新审视物质资源利用与碳排放的复杂关系。基于本研究团队近年来对资源效率模式及低碳转型的研究成果,... 当前物质资源利用模式迫切需要向低碳发展转型。化学工程的科研人员及流程工业领域的利益相关者,有必要以资源利用模式的系统视角,重新审视物质资源利用与碳排放的复杂关系。基于本研究团队近年来对资源效率模式及低碳转型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针对化学工程与低碳转型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提出三个主要观点:(1)低碳转型中提升资源效率与碳减排存在正向协同,即物质资源利用与碳排放存在强关联,需要提升资源效率促进低碳发展转型;(2)低碳转型中碳减排和物质资源利用存在反向协同,低碳转型将拉动大量物质资源需求,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来对冲;(3)气候目标下化石资源利用模式将发生深刻变革,化石资源将更多地发挥"材料属性"而不是"能源属性";"可持续的能源"和"可持续的碳源"将成为低碳流程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化学工程作为研究物质资源转化的核心学科,将在人类向低碳社会过渡中发挥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物质资源 碳排放 气候变化 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60中国碳中和——化石能源转向化石资源时代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臻烨 胡山鹰 金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明确了碳中和的目标,中国积极做出国家自主贡献,承诺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必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战略性变革。化石能源的消耗作为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受碳中和影响最深远。通过分析化学能源及资源...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明确了碳中和的目标,中国积极做出国家自主贡献,承诺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必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战略性变革。化石能源的消耗作为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受碳中和影响最深远。通过分析化学能源及资源化利用现状,明确化石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意义,指出其发展方向和重点技术,并对其前景做出展望与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化石能源 资源化利用 二氧化碳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O对铁矿石开采生态补偿新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霄阳 陈定江 +1 位作者 朱兵 余亚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49-3455,共7页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方法,从需求端出发,研究了2010年中国省域间贸易隐含铁矿石的情况,识别了铁矿石消费的重点省份与重点部门.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贸易隐含铁矿石总调出量最大的省份为河北省、辽宁省与内蒙古省,均是铁矿石开采大...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方法,从需求端出发,研究了2010年中国省域间贸易隐含铁矿石的情况,识别了铁矿石消费的重点省份与重点部门.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贸易隐含铁矿石总调出量最大的省份为河北省、辽宁省与内蒙古省,均是铁矿石开采大省;总调入量最大的省份为江苏省与浙江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河北省净输出了3.5亿t贸易隐含铁矿石,占全国开采量的32%.铁矿石开采大省将大量的贸易隐含铁矿石输出到东部沿海地区,以满足当地对建筑业与设备制造业的最终需求.最大的贸易隐含流发生在河北省与浙江省之间,河北为浙江提供了3030万t贸易隐含铁矿石,其中绝大多数进入到浙江的建筑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 贸易隐含流 生态补偿机制 需求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5年间中国省域物质资源消耗的解耦状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傅一珂 陈定江 +3 位作者 刘伯民 张羽鹏 胡山鹰 朱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33-5341,共9页
基于修正的原生资源消耗当量的估算结果和解耦指数,本文对2005~2015年间中国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源投入的依赖度进行了测度和影响因素分解,并比较了其与相关资源环境压力指标解耦状态在时间趋势和空间格局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20... 基于修正的原生资源消耗当量的估算结果和解耦指数,本文对2005~2015年间中国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源投入的依赖度进行了测度和影响因素分解,并比较了其与相关资源环境压力指标解耦状态在时间趋势和空间格局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大多数省区市物质资源消耗达到弱解耦,且"十二五"时期其解耦水平较"十一五"有显著提升.同时物质资源的解耦水平普遍低于水资源消耗、CO2、SO2和废水排放等4项指标的解耦水平,好于固废排放,建议政策制定者考虑使用更严格和更综合的政策工具来全面改善物质资源管理,提高资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 物质资源消耗 环境压力 省域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乘用车塑料的动态物质流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晓斌 江健 +2 位作者 陈定江 周文戟 朱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106-4114,共9页
结合行业信息并基于动态物质流模型,本文对1950~2050年间中国乘用车塑料流量与存量进行了历史测算与情景分析.历史测算表明:1950~2018年国内乘用车行业累计消耗了以聚丙烯(PP)、聚氨酯(PU)等为主的塑料3278万t,产生了337万t塑料废弃物;... 结合行业信息并基于动态物质流模型,本文对1950~2050年间中国乘用车塑料流量与存量进行了历史测算与情景分析.历史测算表明:1950~2018年国内乘用车行业累计消耗了以聚丙烯(PP)、聚氨酯(PU)等为主的塑料3278万t,产生了337万t塑料废弃物;报废汽车拆解后的车用废塑料仅28%得到回收利用.针对未来情况,本文设计了乘用车保有量、单车塑料使用量两大关键因素下的不同情景组合.结果显示车用塑料存量及废塑料产生量将大幅增长,到2050年存量将达到0.7~2.7亿t,废塑料产生量将达到500~1600万t,汽车拆解和塑料再生等相关行业对此应充分关注.到2050年车用废塑料回收率若能提升至80%,将减少376万t/a的车用废塑料填埋或焚烧,显著减少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物质流 报废汽车 塑料 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