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某既有住区建筑环境实测与老年住户居住舒适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子涵 曹彬 +1 位作者 林波荣 朱颖心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5期92-99,共8页
为了解北京市既有住区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和老年住户居住舒适性现状,2018年3—7月在清河某1990年代初期建成的小区开展调研,对5户住户的主要房间进行了长期连续的室内温湿度监测,并每月入户进行声环境、光环境以及空气品质测试.被调研... 为了解北京市既有住区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和老年住户居住舒适性现状,2018年3—7月在清河某1990年代初期建成的小区开展调研,对5户住户的主要房间进行了长期连续的室内温湿度监测,并每月入户进行声环境、光环境以及空气品质测试.被调研住户均为老年人,平均年龄69岁.入户测试同时,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收集了老年住户对于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研究表明:一、调研期间住户主要房间供暖季的室内温度基本高于20℃,而春、夏季的室内热湿状态多数位于ASHRAE舒适区外;二、在供暖季和春季,受访老年住户的PMV高于TSV,在5%水平上呈显著性差异;三、受访老年住户对自然通风效果满意度较高,对声环境的满意程度受室外施工影响,底层住户对房间自然采光的满意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住区 建筑环境 老年住户 舒适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数据分析的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空间布局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鹤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1期19-26,共8页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通过文化创意企业的数据分析,概括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构成对集中的城市空间需求不显著,产业聚集与地区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重要功能单元对产业聚集有着显著影响...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通过文化创意企业的数据分析,概括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构成对集中的城市空间需求不显著,产业聚集与地区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重要功能单元对产业聚集有着显著影响,低成本地区对生产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吸纳现象明显,此外政策对产业空间分布也有着重要作用。朝阳的案例表明对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区发展水平、产业链上的重要功能单位布局、空间成本,上述因素在市场环境和政策干预的综合作用下,影响产业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对现有空间政策反思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引导政策是对市场机制的补充,应针对少量待发展的特定地区,使得政策运用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空间策略 聚集区 企业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来的数据增强设计: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的设计应对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恩嘉 龙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给城市规划及设计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从日常活动的视角梳理出人们日常生活虚实交织与空间使用时空转移的发展趋势,从空间形式的视角归纳出城市空间数实相生与日常需求智能响应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3个方面展望ICT...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给城市规划及设计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从日常活动的视角梳理出人们日常生活虚实交织与空间使用时空转移的发展趋势,从空间形式的视角归纳出城市空间数实相生与日常需求智能响应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3个方面展望ICT影响下城市空间的变化:“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混合、共享、分时复用的方式提高低频/潮汐空间的使用效率;“以信息换能量”——互联网信息流替代部分出行和功能空间的同时也促进新的活动和空间需求的产生;“以物流换人流”——线上线下服务促进商品/服务流动方向的转变,对物流仓储与运输空间的需求增长。进一步讨论了城市组织要素功能和价值的重塑及以数字创新为核心的面向未来的数据增强设计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 数字创新 数据增强设计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REEAM评价体系解读贵安可持续科技示范楼
4
作者 孙菁芬 林正豪 +2 位作者 宋晔皓 朱岩 陈晓娟 《南方建筑》 2016年第3期21-26,共6页
文章借英国的BREEAM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评估分项,对贵安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进行详细地分析解读,借此探讨建筑师对可持续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 BREEAM评价标准 可持续设计 装配化 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 地道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模块·半预制·高性能——瑞士既有住宅的装配式节能改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林正豪 褚英男 +1 位作者 庄霖 宋晔皓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6期7-15,共9页
在我国“双碳目标”与“城市更新”的双擎驱动下,面向既有住宅的节能改造议题重新唤起社会与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单一采用传统围护改造技术普遍存在系统整合度低、施工周期长、建造品控难、环境与住户干扰大等问题而无法实现可持续效... 在我国“双碳目标”与“城市更新”的双擎驱动下,面向既有住宅的节能改造议题重新唤起社会与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单一采用传统围护改造技术普遍存在系统整合度低、施工周期长、建造品控难、环境与住户干扰大等问题而无法实现可持续效益最大化。对此,本研究立足于轻型装配式技术与住宅节能改造的融合潜力,援引欧洲50号项目(ANNEX 50)的瑞士体系为核心案例,提取其“小模块”“半预制”“高性能”三大围护改造策略,进而针对围护预制模块的集成化、适应性、性能化展开深入解析,据此为我国城镇住宅开展轻型装配式节能改造提供参考与建议,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改造 预制装配 模块化 瑞士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