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特大型城市发展和功能演进规律研究——伦敦、东京、纽约的国际案例比较 |
吴唯佳
唐燕
向俊波
于涛方
|
《上海城市规划》
|
2014 |
16
|
|
|
2
|
区域:城市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
武廷海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0
|
|
|
3
|
关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同列为一级学科的思考 |
吴良镛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11 |
50
|
|
|
4
|
桂林山水城市的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
李敏
|
《中国园林》
|
1997 |
5
|
|
|
5
|
特大城市功能格局和集聚扩散研究:以北京为例 |
杨烁
于涛方
|
《规划师》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
6
|
从战略规划到行动计划——中国城市规划体制初论 |
吴良镛
武廷海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2
|
|
|
7
|
全球化时代苏州城市发展的文化思考 |
武廷海
鹿勤
卜华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6
|
|
|
8
|
城市地区的空间秩序与协调发展——以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
吴良镛
武廷海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4
|
|
|
9
|
作为人居环境的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与展望 |
武廷海
张能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6
|
|
|
10
|
城市世纪、城市问题、城市规划与市长的作用 |
吴良镛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1
|
|
|
11
|
基于超图的生态环境修复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罗静
毛其智
党安荣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
12
|
旧城更新中如何保持“城市的多样性” |
方可
章岩
|
《现代城市研究》
|
1998 |
5
|
|
|
13
|
从“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起步 |
吴良镛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6
|
|
|
14
|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形态的影响研究述评 |
武廷海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5
|
|
|
15
|
深求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小规模改造与整治──走“有机更新”之路 |
张杰
|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
1996 |
51
|
|
|
16
|
城市复兴中的合作伙伴组织 |
吴晨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
17
|
展望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从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困惑谈起 |
吴良镛
|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
1991 |
13
|
|
|
18
|
中国和联邦德国城市规划法的比较 |
吴唯佳
|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
1996 |
12
|
|
|
19
|
重估后现代:城市设计与后现代哲学状态 |
孙成仁
|
《规划师》
|
2002 |
10
|
|
|
20
|
居住改变城市形态——西方经典住区与现代城市住区规划思考 |
覃琳
杨宇振
|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