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理解农村应急管理碎片化特征与驱动机制及治理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伍琼 武晋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目的】农村应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碎片化特征,严重制约了应急管理效能的发挥,已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点的焦点议题。【方法】在阐述应急管理碎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理念-体系-能力”分析框架,综合剖析了农村应急管理碎片化的多... 【目的】农村应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碎片化特征,严重制约了应急管理效能的发挥,已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点的焦点议题。【方法】在阐述应急管理碎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理念-体系-能力”分析框架,综合剖析了农村应急管理碎片化的多元化表现及驱动因素。【结果】结果发现:(1)农村应急管理呈现出理念碎片化、体系碎片化和能力碎片化。(2)理念碎片化体现为“重发展”但“轻安全”的价值偏差、“重处置”但“轻预防”的目标偏差、“高风险社会”但“低风险意识”的认知偏差。(3)体系碎片化体现为分散且权责不对等的组织失衡、缺失且衔接不顺畅的制度失衡、缺位且合作不充分的主体失衡、多元且需求不均等的客体失衡。(4)能力碎片化体现为业余化且经验化的全过程能力不足、细碎化且自媒体化的信息能力不足、机械化且粗放化的“智”理能力不足。【结论】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了农村应急管理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策略:(1)对于理念碎片化,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全过程应急管理、构建应急文化提升风险意识。(2)对于体系碎片化,要加强组织设计的平衡性、完善制度设计和实施、推动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协调统筹多元客体利益诉求。(3)对于能力碎片化,要提升全过程应急能力、提升信息能力、推动智慧应急。研究成果对于破解农村应急管理碎片化问题,提升应急管理整体性治理效能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安全 基层防灾减灾 农村应急管理 农村碎片化 整体性治理 乡村振兴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急管理碎片化及综合治理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谌舟颖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4,共14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发频发重发的暴雨洪涝灾害影响着中国城乡区域。应急管理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碎片化现象严峻制约了应急管理效能的发挥。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暴露了应急管理碎片化问题...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发频发重发的暴雨洪涝灾害影响着中国城乡区域。应急管理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碎片化现象严峻制约了应急管理效能的发挥。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暴露了应急管理碎片化问题。为此,研究了“7·20”特大暴雨灾害中各应急主体碎片化行动的表现与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暴雨洪涝应急综合治理的建议,以期提高中国暴雨洪涝应急管理的效力,为其他城市地区提供借鉴与经验。研究发现:(1)应急管理碎片化是由应急制度碎片化、应急组织设计碎片化、应急信息碎片化、应急意识碎片化、应急主客体碎片化等多方面原因组成,尤其应急制度碎片化影响着其他四个方面。(2)应急制度碎片化导致郑州市各应急主体应急行动缺乏协同、应急职责履行失败;应急权责碎片化导致应急管理错位、缺位;应急信息碎片化导致紧急应急决策与灾后学习的难度大;应急意识碎片化加剧灾害风险与管理难度;应急客体碎片化导致弱势地区及弱势人群的受灾脆弱性高。(3)暴雨洪涝灾害应急管理碎片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包括促进防汛应急制度衔接整合,落实防汛演练,实现全过程应急管理;优化防汛应急组织设计,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促进权责匹配,建立防汛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先进科技获取更全面的灾害信息,加强应急培训,转变领导思路促进应急防汛意识文化整合,以实现均等化为目标,打破应急服务的二元观念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灾害 气候变化 应急管理碎片化 郑州“7·20”特大暴雨事件 应急管理效力 极端降雨 受灾脆弱性 全球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洪涝灾害韧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孔锋 龚靖愉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8,132,共9页
该文阐述了社区洪涝灾害韧性的概念、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方向。结果表明:①洪涝灾害韧性概念多从城市尺度和韧性范式角度,缺少社区尺度和韧性研究对象视角的研究;②韧性评价范畴包括:环境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制度... 该文阐述了社区洪涝灾害韧性的概念、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方向。结果表明:①洪涝灾害韧性概念多从城市尺度和韧性范式角度,缺少社区尺度和韧性研究对象视角的研究;②韧性评价范畴包括:环境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制度韧性、技术韧性,彼此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③韧性测度方法以半定量评估指标法为主,尚未形成统一评估指标体系;④韧性治理研究多为定性分析,以个案研究为主,阐述现存的问题及优化路径;⑤存在三种韧性机制:互动机制、协同应对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⑥未来四个研究方向:建立适合国情的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三对韧性关系、探索韧性的作用过程与机制、注重新技术在社区韧性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减灾 灾害韧性 洪涝灾害 应急管理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逻辑与国际比较研究
4
作者 孔锋 孙慧颖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11,共9页
该文构建了“理念—目标—过程—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比较法探究了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特征、逻辑与发展进路。结果发现:(1)演进特征表现为治理理念从传统应急思维向现代风险治理思维转型,治理目标以风险防控为核心提升... 该文构建了“理念—目标—过程—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比较法探究了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特征、逻辑与发展进路。结果发现:(1)演进特征表现为治理理念从传统应急思维向现代风险治理思维转型,治理目标以风险防控为核心提升治理体系效能与社会韧性,治理过程呈现以灾前预防为核心的全过程综合防御,治理工具随风险情境与治理需求的变化而动态调整。(2)演进逻辑呈现为基于外部情境响应的动态调适、内部治理需求的价值选择、内外驱动下的耦合机制三方驱动。(3)通过梳理国内外防灾减灾规划,发现仙台减灾框架对中国防灾减灾工作具引导价值,尤其在风险理解、治理体系建设、韧性投资、应急准备与恢复方面。完善中国防灾减灾规划需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理念,注重多元目标的统筹平衡,加强全过程的韧性建设,增强治理工具的协调性和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救灾 国家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规划历程 演进逻辑 国际比较 仙台减灾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框架构建、演进历程与完善策略 被引量:128
5
作者 钟开斌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8,共14页
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尚缺乏统一认识。从管理的基本要素出发,把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看作一个由管理客体(突发事件属性)、管理主体(应急管理组织)、管理目标(应急... 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尚缺乏统一认识。从管理的基本要素出发,把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看作一个由管理客体(突发事件属性)、管理主体(应急管理组织)、管理目标(应急管理价值)、管理规范(应急管理制度)、管理保障(应急管理资源)、管理方法(应急管理技术)、管理环境(应急管理文化)七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共同构成的整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先后经历了改革开放前(1.0版)、改革开放至2002年(2.0版)、2003年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前(3.0版)、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4.0版)四个阶段。新时代推进4.0版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对照"主动适应、全面整合、结构合理、目标清晰、制度完善、保障有力、技术先进"的目标,积极回应国内外环境和公共安全形势的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制度效能,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综合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应对 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碎片化及其综合治理 被引量:7
6
作者 谌舟颖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随着风险社会和“人类世”的到来,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应急管理服务水平正变得愈发重要。应急管理服务水平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普遍存在的应急管理碎片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应急管理效力的发挥,因此,亟待对应急... 【目的】随着风险社会和“人类世”的到来,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应急管理服务水平正变得愈发重要。应急管理服务水平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普遍存在的应急管理碎片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应急管理效力的发挥,因此,亟待对应急管理碎片化问题开展系统化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综述了已有碎片化研究成果,梳理分析了应急管理碎片化的表现及原因,提出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碎片化理论框架及治理路径。【结果】研究发现:(1)应急碎片化是多方面原因构成的,包括应急组织设计碎片化、应急制度碎片化、应急主客体碎片化、应急信息碎片化、应急资源碎片化与应急价值文化碎片化。(2)应急权责部门化与分离化、应急制度断裂、缺乏衔接是应急碎片化根源,资源和信息传递滞后及失败是直接原因。【结论】解决应急碎片化的路径包括机构重组、高位协调、构建多元应急治理模式、应急沟通协调制度精细化及激励制度协作化、加强应急培训、搭建应急信息指挥平台等。研究成果对促进应急碎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应急管理机构和决策职能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碎片化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 整体性治理 应急管理效力 气候变化 暴雨内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理解韧性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洪涝灾害韧性及分析框架 被引量:4
7
作者 孔锋 米胤瑜 王一飞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频发重发的洪涝灾害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该文首先从洪涝灾害治理的转变出发,深入探讨了从传统的洪涝风险管理向洪涝风险治理转变的深层含义,并概述了韧性城市发展的关键特征。接着,文章对韧性概念... 气候变化背景下频发重发的洪涝灾害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该文首先从洪涝灾害治理的转变出发,深入探讨了从传统的洪涝风险管理向洪涝风险治理转变的深层含义,并概述了韧性城市发展的关键特征。接着,文章对韧性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比分析了不同韧性理论及其侧重点。在城市韧性多学科视角下,提出了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的主要特征与核心内涵,并回顾了相关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社区韧性评价的主要聚焦点。再次,论述了城市社区在面对洪涝灾害时的稳健性、适应性和可转换性特征。最后,从韧性治理的角度,构建了“制度-网络-能力”的分析框架,并详细阐释了城市社区洪涝灾害韧性分析的五个维度:制度韧性、组织韧性、社会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和技术韧性,以及这些维度之间的内容特征和逻辑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韧性 脆弱性 社区洪涝灾害治理 气候变化 灾害治理的复杂性 工程韧性 生态韧性 演进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探析 被引量:37
8
作者 薛澜 彭宗超 +4 位作者 钟开斌 吕孝礼 黄严忠 胡颖廉 孔锋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2003年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2020年新冠肺炎应对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应急管理... 2003年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2020年新冠肺炎应对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应急管理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全面了解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的演变历程、现状特征和面临的挑战,以期更好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案例对比等多种方法,梳理比较了SARS、甲型H1N1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急指挥体系,总结提出了中国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的改进对策。结果发现,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在多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不断发展进步,同时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在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从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应急法制建设、强化专家咨询作用、明确央地权责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应急指挥体系 应急体系演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联防联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宗超 曾学华 曹峰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关事务管理变革工作经历了初步探索、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三个时期。我国机关事务管理经不断改革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仍面临管理职能分散化、部门利益分割化等碎片化困境,因此我们应树立机关事务整体性治理理念,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关事务管理变革工作经历了初步探索、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三个时期。我国机关事务管理经不断改革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仍面临管理职能分散化、部门利益分割化等碎片化困境,因此我们应树立机关事务整体性治理理念,构建跨部门协同的集中统一治理体系。调研湖北省、山西省、江西省等地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实践发现,集中统一管理具有优势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机关事务管理应增强保障与服务职能,打造服务型组织;提高管理与运营能力,打造高效型组织;健全监督与问责机制,打造责任型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关事务 集中统一管理 改革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被引量:79
10
作者 彭宗超 黄昊 +1 位作者 吴洪涛 谢起慧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0,共16页
以疫情为核心,以医疗卫生专业机构、政府和民众为多元应对主体,以媒体为信息桥梁的全方位、多层次应对,是信息时代突发不明原因及新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构建了疫情、医情、政情、民情和媒情为主的&qu... 以疫情为核心,以医疗卫生专业机构、政府和民众为多元应对主体,以媒体为信息桥梁的全方位、多层次应对,是信息时代突发不明原因及新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构建了疫情、医情、政情、民情和媒情为主的"五情"信息分析框架,通过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7日的网络大数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前期防控过程中"五情"的演化、互动与走势情况。在该分析时间段内,疫情信息演化可分为潜伏期、首次爆发期、首次平台波动期、二次爆发期和二次平台波动期等五个阶段,其中在前"四情"数据量中,疫情信息和医情信息总体水平较高。医卫机构和政府对疫情的反应无明显差异,且均高于民众反应;媒体对疫情的关注随疫情信息走势持续保持相对高位,网络大数据对不明原因或新发传染病防控具有一定的监测预警功能。针对类似不明原因和新发传染病,政府应重视"五情"大数据分析的监测预警作用,建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社会合作网络并尽早进一步加强有关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冠肺炎 五情 大数据 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疫情防控的应急体系建设:兼论国外实践的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宇环 向天怡 王红梅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0-128,共9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受到极大考验。面对越来越复杂、不确定的非常规突发事件,从危机中学习并进行制度化建设是重要的应对之道。本文首先梳理此次疫情应对中暴露的体制机制问题,从疾控专家缺位、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受到极大考验。面对越来越复杂、不确定的非常规突发事件,从危机中学习并进行制度化建设是重要的应对之道。本文首先梳理此次疫情应对中暴露的体制机制问题,从疾控专家缺位、医疗储备不足、监测预警失灵及社会组织协同不够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比借鉴国外的实践做法,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疾病报送平台与预警机制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提供改进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重大疫情防控能力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式渭南地震情景构建:中国地震风险对策的行动研究示范 被引量:10
12
作者 苏桂武 Janise Rodgers +19 位作者 田青 齐文华 Philip England Timothy Sim John Young 王东明 李志强 冯希杰 孙磊 陈鲲 Emily So Barry Parsons 赵金礼 石建梁 袁志祥 Yue Cao 周旗 魏本勇 David Milledge Alexander Densmore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46-1473,共28页
中国政府层面自上而下的防震减灾管理卓有成效;但是,对于提升全社会的整体防震减灾能力而言,尚需推动基于此而又有民众与基层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的全社会治理模式。为发展这种模式积累经验,渭南市地震情景构建示范项目借助参与式行动研究... 中国政府层面自上而下的防震减灾管理卓有成效;但是,对于提升全社会的整体防震减灾能力而言,尚需推动基于此而又有民众与基层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的全社会治理模式。为发展这种模式积累经验,渭南市地震情景构建示范项目借助参与式行动研究范式,特别关注了中国防震减灾工作当前存在的以下2点广泛不足:一是社会民众与基层的自下而上办法薄弱,且与政府层面自上而下对策之间的相互衔接与促进不足;二是科学研究向实际减灾对策的转化不足,特别是针对自下而上办法的科学研究与应用转化不足。取得的主要进展有:1)基于广泛参与理念,通过"研究者"和"减灾实践者"、"相关者"、"当事人"2方面人员间的密切合作,共同诊断评估了渭南面临的主要地震灾害风险及隐患、共同提炼了针对性的减灾对策改进建议等,从而使情景构建所得的结果或认识更加可靠、所提对策建议更加符合当地实际需要;借助行动研究过程平台,尝试了风险评估、风险沟通和风险对策改进3大环节的无缝衔接与同步互动,促进了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直接对接与就地转化。2)基于多尺度、多层面视角和同时为"政府"或"部门"与"基层"或"民众"两大类用户服务。在关注改进自上而下对策的同时,针对薄弱的自下而上办法,特别是就这两大对策途径间最广泛与最可持续的接口——宣传教育和家庭、学校、社区减灾,开展了大规模的专项调查分析,梳理了系列化的现今本底与改进方向。3)聚焦改善减灾宣教和促进风险沟通,编创了由"故事"引导的2版内容与形式均有显著差别的地震情景叙事读本:政府版和公众版,以期借助"故事"和艺术呈现"故事"带动人们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情景构建结果和认识,借助"故事"演绎社会性灾害脆弱成分——"留守儿童家庭与贫困"之于灾害的强化与叠加效应,促进人们对地震灾害风险更加全面与深入的认识;在理性刻板科学中融入感性与人文艺术情怀,以引导共识与共鸣、改善减灾态度、培养减灾价值观,进而激发减灾行动和减灾参与意愿,特别是激励人们就相关问题进行长期思考和持续行动改善。以上3方面进展,从总体上实现了对中国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前述2点广泛不足的有益研讨与部分弥补推动尝试。参与式渭南地震情景构建行动研究示范,对国内相关工作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也为国际同类工作积累了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情景 参与式行动研究 讲故事 自上而下对策与自下而上办法 风险评估与风险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微电影的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2012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炜 刘新传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7-138,共2页
为展现国际影视创作的未来趋势和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追求,鼓励大学生用微电影的形式,探索多样化的原创影像,培养自身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世界各国大学生在微电影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中国文化信息... 为展现国际影视创作的未来趋势和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追求,鼓励大学生用微电影的形式,探索多样化的原创影像,培养自身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世界各国大学生在微电影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韩国清州大学协办的“2012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于2012年7月在北京启动,“颁奖盛典与高峰论坛”于11月24日在北京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当代大学生 国际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综述 展望 国微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信息管理: 一个基本分析框架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开斌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246,共11页
信息是突发事件应对的核心要素,信息管理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基础性工作,突发事件应对的过程是一个信息管理的过程。基于“输入一处理一输出”的信息流过程构建一个三维的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分析框架,可从信息收集、信息研判、信息通报三个方... 信息是突发事件应对的核心要素,信息管理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基础性工作,突发事件应对的过程是一个信息管理的过程。基于“输入一处理一输出”的信息流过程构建一个三维的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分析框架,可从信息收集、信息研判、信息通报三个方面,来研究突发事件信息管理的基本情况。研究发现,做好突发事件信息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由多元互补的信息来源机制、科学专业的信息研判机制、公开透明的信息通报机制共同组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内外互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体系,确保突发事件信息能够“进得来、判得准、出得去”,做到“出现即发现,发现即判明,判断即通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应对 信息收集 信息研判 信息通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风险治理国际研究述评(1979-2018年)——基于Web of Scien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钟开斌 林炜炜 要鹏韬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41,F0002,共10页
城市风险治理是国内外重要研究热点。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79-2018年在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761篇中国城市风险研究文献为分析样本。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方法,对文献样本的学术关注度、学... 城市风险治理是国内外重要研究热点。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79-2018年在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761篇中国城市风险研究文献为分析样本。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方法,对文献样本的学术关注度、学科分布情况、论文发表期刊分布情况和作者所属国家(地区)、机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中国城市风险治理研究热点分布和研究不足。研究发现,改革开放40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风险治理相关研究文献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学术关注度稳步上升;刊文的学术期刊主要集中在公共环境和职业健康、环境研究、多学科研究、精神病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大多为Q3和Q4区期刊;很多文章由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共同完成,国际间研究合作趋势明显;关键词频次最高的是“治理”和“气候变化”,研究热点以城市水资源、气候和生态系统功能,城市设计与规划的风险评估,以及极端降水、洪水和滑坡等传统城市风险领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安全 风险治理 文献述评 Cite SPACE V可视化分析 WEB of SCI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16
作者 詹承豫 徐明婧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3,共10页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别于简单的风险叠加,系统性风险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风险形态,需要从系统性视角理解其复杂演变与涌现效应。系统性风险蕴藏了复杂系统与风险冲击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复杂关...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别于简单的风险叠加,系统性风险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风险形态,需要从系统性视角理解其复杂演变与涌现效应。系统性风险蕴藏了复杂系统与风险冲击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复杂关联性、结构耦合性、动态演化性等特征。基于系统韧性分析系统性风险“冲击触发—韧性响应—系统演化”的演化过程,明确主动吸纳、开放系统、动态平衡作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核心理念,进而提出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总体思路与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安中国 系统性风险 系统韧性 理论框架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产学研合作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文娟 朱春奎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基于现有研究,文章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研究的综合分析框架,从合作主体、合作过程、合作结果、中介组织及政策环境等方面梳理了国际学术界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国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产学合作 产学研合作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工程对全球陆地极端降雨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9,共13页
地球工程应对气候变暖已成为近年来学界广泛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BNU-ESM模式数据,采用百分位数阈值方法界定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事件,从气候态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三个角度对比分析了地球工程情景(G4试验)和非地球工程情景(RCP... 地球工程应对气候变暖已成为近年来学界广泛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BNU-ESM模式数据,采用百分位数阈值方法界定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事件,从气候态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三个角度对比分析了地球工程情景(G4试验)和非地球工程情景(RCP4.5)下全球陆地强降雨量和极端强降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在气候态特征上,地球工程实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量的空间高低分异格局,仅数值上有所差异。两种情景下气候态差异特征表明地球工程在2020—2069年实施期间对北(南)半球以抑制(促进)作用为主,而在2070—2099年实施结束后对北(南)半球以促进(抑制)作用为主。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相比实施期间促进了全球多数地区的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量。(2)在变化趋势上,两种情景下的强降雨量变化趋势在2020—2069年存在一定差异特征,而在2010—2099年和2070—2099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种情景下的极端强降雨量变化趋势则在2020—2069年和2070—2099年呈现出异质性。两种情景下变化趋势差异特征表明,2070—2099年地球工程均促进了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量增加趋势。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量在地球工程实施前后均具有不同的区域性特征。(3)在波动特征上,地球工程实施不同阶段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量波动特征的空间高低分异格局相差不大,仅数值上有一定差异。两种情景下波动差异表明地球工程实施不同阶段均减小了强降雨量的波动特征。但极端强降雨量则在2020—2069年和2070—2099年呈现出相反的波动差异特征。地球工程情景下实施结束后的波动特征明显高于实施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雨 地球工程 空间格局 气候变化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百分位数法的中国不同强度小时降雨频次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变化模态研究(1961-2013)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锋 乔枫雪 王瑞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7-48,共12页
高分辨率的降水数据有助于科学认识全球增暖背景下不同强度降雨事件的空间分异特征。采用1961-2013年中国545个气象观测站的小时降水数据,基于50%和90%分位数,将小时降水事件分为弱降雨、中等强度降雨、强降雨和总降雨四类事件,从气候... 高分辨率的降水数据有助于科学认识全球增暖背景下不同强度降雨事件的空间分异特征。采用1961-2013年中国545个气象观测站的小时降水数据,基于50%和90%分位数,将小时降水事件分为弱降雨、中等强度降雨、强降雨和总降雨四类事件,从气候态特征、波动特征、变化趋势和时空变化模态四个方面诊断了上述四类小时降雨频次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50%和90%分位数阈值的方法表明中国小时降雨阈值具有明显的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分异特征。(2)中国不同强度小时降雨频次在1961-2013年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从东北至西南存在一个介于东南和西北之间的过渡带,其不同降雨频次介于东南和西北之间。(3)中国不同强度小时降雨频次波动特征首先呈现出东南波动小,西北波动大;其次呈现出南方波动小,北方波动大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不同强度小时降雨频次均在长江流域呈现出增加趋势,强降雨和总降雨频次在京津冀地区也明显趋于增加。(4)基于EOF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强度小时降雨频次在长江流域趋于增加是最主要的模态特征,该模态小时弱降雨、中等强度降雨、强降雨和总降雨频次的方差解释率分别达62.49%、59.41%、46.26%和67.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降雨数据集 降雨频次 百分位数法 空间格局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 水文气象 暴雨内涝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6年中国雾与霾日数时空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孔锋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采用《雾霾专题数据集(V1.0)》的545个气象站点数据,从气候态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三个方面,诊断了1961-2016年中国不同强度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1961-2016年中国不同强度雾日数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 采用《雾霾专题数据集(V1.0)》的545个气象站点数据,从气候态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三个方面,诊断了1961-2016年中国不同强度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1961-2016年中国不同强度雾日数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重雾日数在云南西南、四川东部、华东沿海和海南等地区分布较多,超过了30 d。多数地区的轻雾日数在总雾日数中的比例超过了75%,两者的空间相关系数达0.61(n=139579),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霾日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华中等地区分布较多,全国其它地区分布较少。②1961-2016年中国轻雾日数和总雾日数在东南地区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超过了32 d/10年,两者的空间相关系数达0.59(n=139579),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重雾日数在长江以南呈减少趋势,而在华北、黄淮、江淮和四川东部呈增加趋势。霾日数在陕西东部至广西西部一线以东呈增加趋势,而在陕西呈减少趋势。轻雾日数的增加为霾日数的增多提供了潜在条件。③1961-2016年中国不同强度雾日数波动特征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异特征。轻雾日数与重雾日数和总雾日数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达0.57和0.63(n=139579),均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霾日数的波动特征整体高于不同强度雾日数,且呈东南低、东北居中、西北高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雾与霾的演变特征和制定应对措施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与霾 区域分异 变化趋势 波动特征 气候变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