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iPAF重离子同步加速器超高真空系统设计
1
作者 范永山 杜畅通 +7 位作者 张化一 郑曙昕 姚红娟 邢庆子 王学武 闫逸花 王敏文 王忠明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9-346,共8页
在重离子同步加速器运行过程中需要维持超高真空,降低束流与残余气体的碰撞概率,从而提高束流寿命。具体要求一般为:真空管道内的平均真空度达到超高真空度(10^(–10)Pa量级),并且管道内各处真空度均优于设计值。本文研究了重离子同步... 在重离子同步加速器运行过程中需要维持超高真空,降低束流与残余气体的碰撞概率,从而提高束流寿命。具体要求一般为:真空管道内的平均真空度达到超高真空度(10^(–10)Pa量级),并且管道内各处真空度均优于设计值。本文研究了重离子同步加速器中超高真空系统的实现方法,即使真空泵不能均匀分布在束线上,也可以实现真空管道内各处真空度均优于设计指标。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是,降低束流管道材料的比放气率,同时增大真空泵组的抽速。具体实施方案是:通过在真空管道内表面镀非蒸发型吸气剂(NEG)薄膜及高温烘烤真空管道降低束流管道材料的比放气率;设计使用大抽速钛升华泵(TSP)以增加真空泵抽速。其中,NEG镀膜技术既可以阻隔真空管道内壁的放气,又有吸气的效果,可以提高真空管道内各处的真空度。以上超高真空系统实现方法已应用于西安200 MeV质子应用装置(XiPAF)重离子升级工程中的重离子同步加速器的真空系统设计。真空管道内表面的NEG薄膜的吸速为0.5 L/(s·cm^(2));在重离子同步加速器上配置36台钛升华泵,每台钛升华泵对氢气的有效抽气量为2200 L/s;应用Molflow+软件模拟XiPAF重离子同步加速器真空管道内部的真空度分布。通过设计优化,计算表明该加速器在运行时预计平均真空度可以小于5×10^(–10)Pa,沿环形管道各处的真空度也均小于5×10^(–10)Pa,满足同步环物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同步加速器 超高真空系统 钛升华泵 比放气率 NEG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D-ANN的气冷堆多物理场耦合预测研究
2
作者 曹忠彬 马誉高 +2 位作者 邱志方 黄善仿 魏宗岚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7-1436,共10页
由于堆芯中存在不同物理场的相互作用,气冷堆在安全设计方面存在一定挑战,因此有必要构建气冷堆核、热、力等多物理场之间的耦合。但常规的堆芯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数据交换和网格映射效率低,且计算资源消耗量大,人工神经网络作为具有强大... 由于堆芯中存在不同物理场的相互作用,气冷堆在安全设计方面存在一定挑战,因此有必要构建气冷堆核、热、力等多物理场之间的耦合。但常规的堆芯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数据交换和网格映射效率低,且计算资源消耗量大,人工神经网络作为具有强大非线性拟合能力的方法,与模型降阶方法相结合可以实现多物理场耦合结果的快速获取。本研究针对小型气冷堆进行建模和耦合计算,并分析其堆芯核热力耦合特性,提出基于本征正交分解和人工神经网络(POD-ANN)的堆芯核热力耦合代理模型,以耦合计算结果作为数据基础,经降维和神经网络训练后,实现了核热力耦合结果的预测。结果表明,与应力场、位移场相比,温度场代理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堆芯燃料温度、应力和位移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75 K、1.47 MPa和0.026 mm,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3%,可见堆芯代理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堆芯耦合计算结果符合较好。表明POD-ANN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气冷堆瞬态分析中应用多物理场耦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冷堆 本征正交分解 人工神经网络 多物理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热稳定性的酶工程策略研究进展
3
作者 彭华康 张焕芝 +1 位作者 王晨跃 王垚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78-386,共9页
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身体健康。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可监测食品生产后的全程热积累量并产生直观的颜色变化以指示食品货架期,但酶的热稳定性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酶工程可通过固定化、定向进化及理性设计等策略提高酶的热稳定性。近年来... 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身体健康。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可监测食品生产后的全程热积累量并产生直观的颜色变化以指示食品货架期,但酶的热稳定性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酶工程可通过固定化、定向进化及理性设计等策略提高酶的热稳定性。近年来,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也被应用于酶工程,在复杂酶结构预测和热稳定性优化等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为酶分子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介绍酶工程改善酶热稳定性的主要策略,着重引述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常用酶的热稳定性改造,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 酶工程 定向进化 理性设计 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重要抽样方法的减方差技巧体系构建与验证
4
作者 武祯 郝以昇 +6 位作者 浦彦恒 周扬 杲申申 邱睿 马锐垚 张辉 李君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0-637,共8页
屏蔽计算问题根据求解目标不同一般可分为源-探测器问题、区域问题和全局问题。MCShield研究团队针对3类问题中存在的深穿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减方差技巧,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自动重要抽样(AIS)方法的减方差技巧体系,并开展了验证... 屏蔽计算问题根据求解目标不同一般可分为源-探测器问题、区域问题和全局问题。MCShield研究团队针对3类问题中存在的深穿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减方差技巧,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自动重要抽样(AIS)方法的减方差技巧体系,并开展了验证工作。针对源-探测器问题,采用NUREG/CR-6115 PWR压力容器计算基准题对小探测器自动重要抽样(SDAIS)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DAIS方法的计算效率约为AIS方法的7倍。此外还提出并验证了基于AIS伴随蒙特卡罗的耦合减方差(AIS-CADIS)方法,将AIS方法引入到蒙特卡罗伴随计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全局问题,提出网格化-AIS方法并使用简化反应堆屏蔽计算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网格化-AIS方法的计算效率是AIS方法的12倍左右,是直接蒙特卡罗方法的290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 自动重要抽样方法 减方差技巧 MCShield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激光载波同步系统的慢漂抑制
5
作者 贾燕庆 杜应超 黄文会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2,共6页
高精度同步系统是加速器产生高品质束流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清华大学已有的连续激光载波同步系统,对不同接收端之间参考微波信号相位差的长时漂移,即同步系统慢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端参考微波信号幅值的电光调制器(EOM)偏... 高精度同步系统是加速器产生高品质束流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清华大学已有的连续激光载波同步系统,对不同接收端之间参考微波信号相位差的长时漂移,即同步系统慢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端参考微波信号幅值的电光调制器(EOM)偏置电压控制方法抑制慢漂。采用该方法后,清华大学甚高频光阴极电子枪测试平台L波段(1300 MHz)同步系统慢漂被抑制到10.45 fs@24 h,清华大学汤姆逊散射装置(TTX)S波段(2856 MHz)同步系统慢漂被抑制到10.53 fs@24 h,并且该方法可以使整套同步系统工作于室温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同步系统对工作环境温度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系统 加速器 连续激光载波 慢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年参考人体模内照射剂量转换系数计算
6
作者 鄢书畅 邱睿 +3 位作者 武祯 罗熹宇 张辉 李君利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335,共13页
在核科学与技术、核能、核医学等领域中,对相关公众、职业人员、病人等在工作、核事故以及照射治疗的过程中受到的内照射剂量进行准确的评估是人员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参考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生物动力学模型和放射性核素信息,通... 在核科学与技术、核能、核医学等领域中,对相关公众、职业人员、病人等在工作、核事故以及照射治疗的过程中受到的内照射剂量进行准确的评估是人员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参考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生物动力学模型和放射性核素信息,通过计算比吸收分数(SAF),得到内照射剂量转换系数。利用ICRP参考人体素模型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基于中国成年参考人体素体模,系统地建立了中国成年参考人的内照射剂量系数数据库。数据库包括中国成年参考人α、β和γ射线比吸收分数、中国成年参考人体模敏感器官(组织)待积当量剂量转换系数和中国成年参考人待积有效剂量转换系数。将计算的结果与GB 18871—2002提供的内照射剂量转换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中国成年参考人体模内照射剂量转换系数数据库,能更加准确地评估中国成年人摄入放射性核素所致的内照射剂量。本工作为中国成年人内照射剂量评估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和全面的数据,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照射 剂量转换系数 中国参考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分布的光学发射层析系统响应矩阵计算方法
7
作者 靳海晶 李华 +5 位作者 宋建波 闫学文 何良 李德源 芦莹 庞国宝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1-397,共7页
为满足放射治疗的三维剂量实时测量验证需求,基于闪烁体发光的三维剂量测量技术被提出。该技术利用闪烁体受辐射发光的原理,将三维剂量分布转换为三维光分布,并通过相机和光学发射层析技术进行三维光分布的测量与重建。基于光学发射层... 为满足放射治疗的三维剂量实时测量验证需求,基于闪烁体发光的三维剂量测量技术被提出。该技术利用闪烁体受辐射发光的原理,将三维剂量分布转换为三维光分布,并通过相机和光学发射层析技术进行三维光分布的测量与重建。基于光学发射层析的三维重建需要使用迭代算法,而系统响应矩阵是迭代重建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小孔成像模型提出了基于点云分布的系统响应矩阵计算方法,该方法将体素转化成随机点云,计算点云投影至像素内的数量作为体素对像素的响应。在模拟成像的对比中,相较于传统的基于投影面积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抑制了模拟图像上的条纹状误差,提升了模拟成像的均匀性和梯度均匀性,改善了模拟精度,有利于提升三维重建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剂量验证 光学发射层析 系统响应矩阵 小孔成像模型 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事故报警系统的相似性
8
作者 徐源 江世航 +2 位作者 杨海峰 易璇 邵增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39,共9页
为了确定用于场所监测的临界事故报警系统合适的报警阈值,需选用相似的基准实验进行验证。根据设备室临界事故报警系统的特征,构建了简易模型和具有代表性的包含多个设备的虚拟设备室模型。针对固定源问题,在蒙卡程序(RMC)中实现了基于... 为了确定用于场所监测的临界事故报警系统合适的报警阈值,需选用相似的基准实验进行验证。根据设备室临界事故报警系统的特征,构建了简易模型和具有代表性的包含多个设备的虚拟设备室模型。针对固定源问题,在蒙卡程序(RMC)中实现了基于微分算符抽样法计算敏感性系数的功能。随后,运用敏感性和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对系统间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并深入分析了影响相似性的因素。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简易模型,源项能谱和混凝土材料对系统间的相似性有较大影响,探测器与内侧墙面之间的混凝土厚度对相似性有一定影响,而源项的几何位置对相似性的影响较小,乏燃料成分对相似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根据本文提出的相似性分析流程进行计算得出,简易模型与虚拟设备室模型的相似性较高,基于简易模型的研究结论适用于虚拟设备室模型,可为工程上的临界报警系统相似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源相似性 敏感性分析 不确定度 临界事故报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MC在“华龙一号”堆内屏蔽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应栋川 肖锋 +3 位作者 唐松乾 谭怡 田超 尚晓通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399,共5页
面对国外主流蒙特卡罗分析程序对我国技术封锁的现状,针对核电厂反应堆屏蔽设计和高精度屏蔽计算分析的刚性需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与清华大学在反应堆用蒙特卡罗模拟程序(RMC)已有堆物理计算分析功能的基础上,联合开发了屏蔽计算功... 面对国外主流蒙特卡罗分析程序对我国技术封锁的现状,针对核电厂反应堆屏蔽设计和高精度屏蔽计算分析的刚性需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与清华大学在反应堆用蒙特卡罗模拟程序(RMC)已有堆物理计算分析功能的基础上,联合开发了屏蔽计算功能,并通过系列算例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然而,已有验证算例仍在几何尺度、几何和材料构成上相对简单,RMC面对大尺度复杂几何和材料构成的实际工程屏蔽计算问题的应用能力仍待检验。为检验RMC屏蔽计算功能在核电厂实际工程问题中的计算分析能力,以“华龙一号”为应用对象,采用RMC程序充分模拟了中子和γ射线在反应堆内的耦合输运过程,并将计算结果与国际通用程序蒙特卡罗N粒子输运代码(MCNP)进行了对比,屏蔽计算结果符合良好,初步验证了RMC程序屏蔽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及应用于核电厂反应堆堆内屏蔽计算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龙一号” 屏蔽计算 R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谱红外/太赫兹量子棘轮探测器研究进展(内封面文章·特邀)
10
作者 楚卫东 白鹏 +4 位作者 杨宁 王屹 韩尚杰 王迎新 赵自然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5,共14页
近年来,红外/太赫兹探测技术取得了卓越的进步,聚焦于当前主流的红外及太赫兹探测器就其优点和缺点进行相应评述。为满足现在科技水平所需的高速探测光子型红外/太赫兹探测器取得了广泛地关注和研究,但其工作温度低、响应光谱范围窄等... 近年来,红外/太赫兹探测技术取得了卓越的进步,聚焦于当前主流的红外及太赫兹探测器就其优点和缺点进行相应评述。为满足现在科技水平所需的高速探测光子型红外/太赫兹探测器取得了广泛地关注和研究,但其工作温度低、响应光谱范围窄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的场景。就工作原理、工作模式、研究进展、能带工程等方面介绍GaAs基经典红外/太赫兹光子型探测器并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文中提出的量子棘轮红外探测器(QRIP)的研究进展,从QRIP器件的工作原理、器件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其优势及可行性。通过研究QRIP不同的杂质类型、掺杂浓度、生长工艺、能带结构等条件以研究其工作机理及量子特性,列出了不同结构QRIP器件实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棘轮结构在无外加电场下能够对红外能量进行探测,同时在特定的偏压下能够实现光谱可调的性质以实现宽谱的探测。进一步地,将QRIP集成LED制备出量子棘轮上转换器件,其能够实现4~200 THz的超宽谱探测,同时量子棘轮上转换探测器在25 K时响应率可以达到0.4 A/W。该研究表明了量子棘轮探测器能够有效提升器件的工作温度、响应光谱范围,为高工作温度红外/太赫兹光子型探测器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太赫兹探测器 宽谱探测器 高温太赫兹探测 量子棘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物理设计 被引量:37
11
作者 邓建军 丁伯南 +6 位作者 王华岑 戴光森 程念安 章林文 张开志 戴志勇 石金水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2-504,共3页
 介绍了"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物理设计的主要考虑。"神龙一号"加速器是一台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由3.6MeV感应迭加型注入器、72个感应加速腔、脉冲功率系统、束流输运和聚焦系统、控制系统和真空、绝缘油、绝...  介绍了"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物理设计的主要考虑。"神龙一号"加速器是一台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由3.6MeV感应迭加型注入器、72个感应加速腔、脉冲功率系统、束流输运和聚焦系统、控制系统和真空、绝缘油、绝缘气体以及去离子水系统组成。能产生20MeV、束流大于2.5kA,脉冲宽度为60ns的强流脉冲电子束,X光焦斑均方根直径为1.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脉冲功率 束流输运和聚焦 物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Burn——MCNP和ORIGEN耦合程序系统 被引量:26
12
作者 余纲林 王侃 王煜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0-254,共5页
介绍了MCNP和ORIGEN耦合程序系统MCBurn的理论模型,选取了一个压水堆栅元燃耗计算基准问题(3种燃耗深度)对MCBurn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CBurn关于反应性和核素成分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和其它程序的结果符合良好,且MCBurn在某些计算结... 介绍了MCNP和ORIGEN耦合程序系统MCBurn的理论模型,选取了一个压水堆栅元燃耗计算基准问题(3种燃耗深度)对MCBurn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CBurn关于反应性和核素成分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和其它程序的结果符合良好,且MCBurn在某些计算结果、参数选择确定方式和程序自动执行等方面优于类似国外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Burn MCNP ORIGEN 耦合程序系统 压水堆 燃耗计算基准 计算机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阵负载Z箍缩可见光图像诊断系统 被引量:14
13
作者 盛亮 魏福利 +7 位作者 吕敏 王奎禄 邱爱慈 黑东炜 邱孟通 袁媛 赵吉祯 王培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96-1400,共5页
主要介绍了为“强光一号”加速器丝阵负载Z箍缩实验设计的可见光图像诊断系统,系统时间分辨约为5ns,空间分辨约为6.5lp/mm,光谱响应范围365-750nm。系统能够满足从早期单丝电离到等离子体柱飞散整个Z箍缩过程的诊断要求,给出了系... 主要介绍了为“强光一号”加速器丝阵负载Z箍缩实验设计的可见光图像诊断系统,系统时间分辨约为5ns,空间分辨约为6.5lp/mm,光谱响应范围365-750nm。系统能够满足从早期单丝电离到等离子体柱飞散整个Z箍缩过程的诊断要求,给出了系统在Z箍缩实验中获得的丝阵负载内爆图像序列,并对其反映的内爆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唯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诊断 分幅相机 丝阵Z箍缩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 MW/60 MJ飞轮储能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戴兴建 姜新建 +2 位作者 王秋楠 汪勇 王善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89-95,共7页
为钻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研制了1套1 MW/60 MJ飞轮储能系统,开展了轴系动平衡、充放电、损耗和效率测试实验研究。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变截面飞轮存储动能,飞轮电机轴系为立式支撑结构,重型拼装永磁环轴承承担了97%的轴系重量。永磁电机转... 为钻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研制了1套1 MW/60 MJ飞轮储能系统,开展了轴系动平衡、充放电、损耗和效率测试实验研究。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变截面飞轮存储动能,飞轮电机轴系为立式支撑结构,重型拼装永磁环轴承承担了97%的轴系重量。永磁电机转子采用格柵结构硅钢内嵌磁钢,以实现较高速度安全运转。基于大容量功率电子变换和电机控制技术,开发了100~300 k W充电、500~1 000 k W放电的控制电路硬件和软件,充电过程中采用了弱磁、转速和电流的双闭环控制策略,放电过程中采用电压闭环和电流前馈控制策略。动平衡后飞轮储能机组振动减少为0.07 mm以内。飞轮储能电源充放电循环效率达到8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 机械设计 功率电子 电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储能系统充放电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戴兴建 于涵 李奕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4,共5页
利用电能测量方法对500Wh飞轮储能实验系统的充放电效率进行测量,飞轮储能系统充放电循环的升速、降速范围为12000r/min~36000r/min~12000r/min,实验中测得电机及其控制损耗为49%。分析表明,即使将电机效率、控制器效率提高到95%,系... 利用电能测量方法对500Wh飞轮储能实验系统的充放电效率进行测量,飞轮储能系统充放电循环的升速、降速范围为12000r/min~36000r/min~12000r/min,实验中测得电机及其控制损耗为49%。分析表明,即使将电机效率、控制器效率提高到95%,系统充放电循环效率也难以超过80%。综合考虑飞轮储能系统及辅助系统的能耗,探讨了高效率飞轮储能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条件,飞轮储能系统应用于航天环境对提高充放电循环效率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 充放电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条件下冷却剂系统自然循环仿真模型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杨珏 贾宝山 俞冀阳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在对核反应堆堆芯冷却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海洋条件下冷却剂系统自然循环运行状态仿真模拟的数学模型。模型分为稳态计算和动态计算两部分,包括修正的单通道模型、强迫外干扰力模型、两相沸腾计算和动态计算模型等。对于海洋条件... 在对核反应堆堆芯冷却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海洋条件下冷却剂系统自然循环运行状态仿真模拟的数学模型。模型分为稳态计算和动态计算两部分,包括修正的单通道模型、强迫外干扰力模型、两相沸腾计算和动态计算模型等。对于海洋条件,主要是针对左右摇摆的情况进行了计算,并对结果作了简单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剂系统 仿真模型 海洋条件 自然循环 惯性力 核反应堆 堆芯 热工水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飞轮储能电源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7
作者 戴兴建 唐长亮 张剀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26-1028,共3页
先进飞轮储能电源研究目前集中于三项关键技术:为提高飞轮储能密度的复合材料设计与制作;高效高速大功率永磁无刷电机研制以及重型飞轮的高温超导磁体悬浮轴承技术。经过30余年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的飞轮储能电源系统实验研究为飞轮电源的... 先进飞轮储能电源研究目前集中于三项关键技术:为提高飞轮储能密度的复合材料设计与制作;高效高速大功率永磁无刷电机研制以及重型飞轮的高温超导磁体悬浮轴承技术。经过30余年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的飞轮储能电源系统实验研究为飞轮电源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低速飞轮作为不间断电源UPS的储能元件在10年前开始在不间断电源工程中得到商业推广应用,高速飞轮因其技术难度大而至今处于工程试用研发阶段。飞轮储能电源技术在国内研究广泛,理论研究丰富,但工程应用研究进展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 不间断电源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谐海洋条件下堆芯冷却剂系统自然循环能力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珏 贾宝山 俞冀阳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9-203,209,共6页
应用海洋条件下堆芯冷却剂系统运行状态的仿真数学模型 ,使用MathCAD进行编程 ,开展了左右摇摆海洋条件下堆芯冷却剂系统自然循环能力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左右摇摆海洋条件的影响下 ,反应堆中的各种参数均发生了与摇摆相对应的振... 应用海洋条件下堆芯冷却剂系统运行状态的仿真数学模型 ,使用MathCAD进行编程 ,开展了左右摇摆海洋条件下堆芯冷却剂系统自然循环能力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左右摇摆海洋条件的影响下 ,反应堆中的各种参数均发生了与摇摆相对应的振荡 ,并且在幅值上发生了变化。堆芯流量和堆芯总功率的下降说明 ,左右摇摆的海洋条件对堆芯冷却剂系统自然循环能力有很大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能力 海洋条件 堆芯冷却剂系统 船用压水堆 数学模型 运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人体躯干物理模型的CT模型和蒙特卡罗方法校准肺部计数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斌全 马吉增 +2 位作者 程建平 杨端节 刘立业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92,共8页
代表身高170 cm、体重65 kg的成年男子躯干(Torso)物理模型经CT扫描获取了其断层信息图像,对这些图像进行组织器官分割、剪切、缩放等处理后,建立了含有200多万个大小为2.73 mm×2.73mm×3 mm的体素的三维体素模型。此体素模型... 代表身高170 cm、体重65 kg的成年男子躯干(Torso)物理模型经CT扫描获取了其断层信息图像,对这些图像进行组织器官分割、剪切、缩放等处理后,建立了含有200多万个大小为2.73 mm×2.73mm×3 mm的体素的三维体素模型。此体素模型和蒙特卡罗方法结合可用于校准肺部计数器。假定摄入的放射性物质在肺部均匀分布,本文计算了HPGe探测器在模型表面不同位置以及胸壁软组织中不同脂肪质量含量下的计数效率。结果显示,当胸壁软组织中脂肪质量含量由0变为40%,随光子能量变化,肺部计数器计数效率变化程度为:17.5 keV,67%;25 keV,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计数器 肌肉等效胸壁厚度 躯干物理模型 体素 蒙特卡罗 效率 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煤浆灰分测量的煤泥浮选优化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翠平 杨小平 +3 位作者 许德平 冯绍罐 王汝赡 朱东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8期85-90,共6页
分析了煤泥浮选自动控制的特点和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非接触式的同位素煤浆灰分检测装置及多流分析装置 ,能同时检测原、精、尾煤的灰分。研制了以实时煤浆灰分为反馈量的煤泥浮选优化控制系统 ,用模糊控制方法调节浮选加药量和浮选... 分析了煤泥浮选自动控制的特点和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非接触式的同位素煤浆灰分检测装置及多流分析装置 ,能同时检测原、精、尾煤的灰分。研制了以实时煤浆灰分为反馈量的煤泥浮选优化控制系统 ,用模糊控制方法调节浮选加药量和浮选槽液位 ,在保证精煤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精煤产率。通过现场实践证明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浮选 优化控制系统 煤浆灰分 在线测量 系统结构 测量原理 多流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