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被引量:185
1
作者 张为民 张文霞 刘梅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4,共4页
本文根据外语教学相关文献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结合当前社会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以及大学教育的特点,阐述了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由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过渡的改革框架,提出了多口径、个性化、分层次、分系列... 本文根据外语教学相关文献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结合当前社会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以及大学教育的特点,阐述了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由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过渡的改革框架,提出了多口径、个性化、分层次、分系列的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增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尤其是英语产出能力),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提供支撑。本文同时就学术英语系列课程的大纲制定以及与课程配套的英语课外环境平台建设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学术英语 通用英语 英语课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理论的交集 被引量:3
2
作者 封宗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19,共17页
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是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的语言转向和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及其催生的符号学对文学文化批评理论产生的范式性影响。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理论的交集:(1)语言学理论对文学和文... 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是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的语言转向和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及其催生的符号学对文学文化批评理论产生的范式性影响。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理论的交集:(1)语言学理论对文学和文学批评理论的介入;(2)作为文学批评理论家的语言学家;(3)作为语言学家的文学批评理论家;(4)作为“批评理论”的普通语言学理论。最后指出,完整的语言学理论包括对文学的思考,完整的文学批评理论也离不开对语言的哲学思考;文学批评的多次转向都与语言学的范式转向有关,困扰文学批评理论的许多问题(如文学理论、文学研究、文艺理论、文论、批评理论、理论/元理论、批评/元批评等)都可以从现代语言学视角得到解释和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理论 结构主义 符号学 文学理论 批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终端云班课+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81
3
作者 程少云 杨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3-188,214,共7页
基于清华大学MOOC课程"生活英语听说"进行SPOC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的实证研究,2014—2016年里分别采取了3种不同模式:基于MOOC平台的SPOC模式混合式教学、基于SPOC平台的SPOC模式混合式教学和基于移动终端云班课的SPOC模式混合... 基于清华大学MOOC课程"生活英语听说"进行SPOC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的实证研究,2014—2016年里分别采取了3种不同模式:基于MOOC平台的SPOC模式混合式教学、基于SPOC平台的SPOC模式混合式教学和基于移动终端云班课的SPOC模式混合式教学。先简要陈述前2种SPOC模式教学的实践效果和问题,再从新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觉着重阐述基于移动终端云班课的SPOC模式教学实践过程。基于移动终端云班课的SPOC教学模式可以让线上线下学习无缝连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终端 云班课 SPOC 大学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国交换对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访谈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世生 刘梅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7,共5页
本研究以访谈的方式探究出国交换对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4名北京某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参与了本研究,他们均在大三时参加了出国交换一年的项目。结果显示,尽管被试觉得难以融入当地文化,但觉得自己在语言、学业和跨文化交... 本研究以访谈的方式探究出国交换对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4名北京某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参与了本研究,他们均在大三时参加了出国交换一年的项目。结果显示,尽管被试觉得难以融入当地文化,但觉得自己在语言、学业和跨文化交际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英语语言水平提高了,学术能力增强了,更有经验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与相处,对不同文化更加开放和包容,等等。因此,笔者建议更多的本科生参与出国交换项目,同时建议派出学校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以帮助交换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和学习,取得更大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国交换 影响 跨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自我: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再现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华裔是被作为他者进行再现的,其形象具有定型化的特点。美国华裔文学出现后,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华裔文学中华裔形象的再现经历了从自我东方化到对主流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渗透、解构和重建的历程。后殖民理论视角... 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华裔是被作为他者进行再现的,其形象具有定型化的特点。美国华裔文学出现后,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华裔文学中华裔形象的再现经历了从自我东方化到对主流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渗透、解构和重建的历程。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再现,揭示了再现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再现与权力的关系问题。华裔文学中自我再现的变化是美国社会各种权力竞争、变动的结果,重建自我是对主流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抵抗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重建 美国华裔文学 华人形象 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语言与身份认同实证研究新发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浩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6,76,共6页
本文首先以研究主题为线索梳理了2010-2014年发表于国际语言学重要期刊中的海外语言与身份认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既有研究突出了四大主题:身份认同与语言选择、身份认同与语言变异、身份认同与专门用途英语以及语言教师和学习者身份... 本文首先以研究主题为线索梳理了2010-2014年发表于国际语言学重要期刊中的海外语言与身份认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既有研究突出了四大主题:身份认同与语言选择、身份认同与语言变异、身份认同与专门用途英语以及语言教师和学习者身份认同。本文随后评述了五年来海外语言与身份认同实证研究在理论视角、研究范式、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特点,并讨论了海外研究的新发展对国内语言与身份认同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实证研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互鉴中诞生的中国现代幽默:美学视域下的《论语》半月刊再探
7
作者 葛婉君 吴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87,共13页
幽默是兼备了否定性价值要素与肯定性价值要素的独特美学范畴,对于表征某一民族的文明形态具有重要作用。而国内外却长期并存着“中国人可有幽默意识否”一类来自文化他者的困惑,以及“幽默难登大雅之堂”一类的本土偏见。这反映出国内... 幽默是兼备了否定性价值要素与肯定性价值要素的独特美学范畴,对于表征某一民族的文明形态具有重要作用。而国内外却长期并存着“中国人可有幽默意识否”一类来自文化他者的困惑,以及“幽默难登大雅之堂”一类的本土偏见。这反映出国内幽默研究所面临的双重课题,前者关乎中国幽默的民族文化内涵,后者关乎中国幽默的阐发层次。究其本质,雅俗乃审美趣味的判断,是美学范畴内的问题,而且幽默在雅正文化中的寂寥与其在民俗文化中的繁盛也表征出了一种有关幽默的审美连续统的断裂状态。因此,美学视阙下的幽默研究或可有助于推进幽默雅—俗连续统的贯通以及幽默相关理论在具象—抽象层次上的整合与推进,成为给中国幽默正名的一条可行路径。由林语堂等人主编的《论语》半月刊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幽默杂志,它不仅汇集了古今中外的幽默作品,更给出了中国人对于“幽默”这一现代文化概念的最初阐发。从创刊直至停刊,《论语》刊载过70余篇谈及幽默肌理的文字,这些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全面的阐释体系,涵盖了幽默的内涵、种类、功能、认知机制,以及幽默的创作与鉴赏等方面。本文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发现《论语》的“谈幽默”早已溢出文学的边界,走向了人生的品鉴之路。以幽默之名,《论语》实际上是在传达一种由文明互鉴所生发出的新人生哲学,而这种新人生哲学的内核是审美型的,既从德国古典哲学、唯意志论哲学、心理学美学、精神分析学、表现主义美学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美学中汲取了一些具有现代性的内容,又因继承了传统文化精神而展现出了尊情尊史、亦狂亦狷,既美且刺、美善相乐,法天贵真、思与境偕的中华韵致。它更关心如何以幽默的心境和姿态来达成负责任地悠游于世,代表了一种将人生体验有尊严且崇高地最大化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半月刊 中国现代幽默 中西美学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工作经历对收入有影响吗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文凯 郭茜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9,共6页
本文分析学生工作经历是否影响就业起薪和其他福利,并且分析其作用路径及对其他人力资本的影响。本文采用了OLS方法和基于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方法(ATT)分别进行了估计。使用OLS和ATT分析都得出了学生工作经历对起薪有正面效应的结论,且... 本文分析学生工作经历是否影响就业起薪和其他福利,并且分析其作用路径及对其他人力资本的影响。本文采用了OLS方法和基于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方法(ATT)分别进行了估计。使用OLS和ATT分析都得出了学生工作经历对起薪有正面效应的结论,且各类学生工作经历对收入影响有一定差别。对影响路径的分析发现,学生工作对起薪起作用的主要渠道是增加到外企工作的机会以及提高获得面试机会和工作机会的成功率。另外,学生工作经历可能促进证书获取、兼职、成为党员和学分绩点。总之,学生工作对于大学毕业生有较强的综合正面效应。本文对于认识学生工作这种"非正式工作"经验的收入效应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起薪 学生工作经历 平均处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而康、比较诗学与世界诗学的建构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宁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7,共8页
在当今的国际比较文学界和文学理论界,虽然精英文学及其理论的研究受到文化研究的冲击,但专事文学理论研究的比较诗学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在这方面,美国学者孟而康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作者认为,尽管孟而康并非是把目光转向东... 在当今的国际比较文学界和文学理论界,虽然精英文学及其理论的研究受到文化研究的冲击,但专事文学理论研究的比较诗学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在这方面,美国学者孟而康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作者认为,尽管孟而康并非是把目光转向东方的比较文学和文论研究的第一人,但可以说,他对跨文化比较诗学的全面探讨却超越了在他以前或同辈的艾金博勒、佛克马和刘若愚,进入了总体文学和文论研究的境地,这显然与当今的世界文学话题比较接近。作者认为,孟而康的贡献不仅仅止于对比较诗学的拓展,他还对世界诗学的建构作了某种预示,可惜由于他的英年早逝而未能在这方面进行深入讨论,而本文作者则沿着孟而康未竟的事业提出了自己关于世界诗学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而康 比较诗学 世界诗学 普世性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语“に-が”构式及其谓语的语义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3,共5页
日语的"に―が"构式可以表示存在、所有、可能等六大类语义,它与表动作和运动的"が-に"构式相对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表示广义存在和出现的语义网络。出现在该构式中的谓语看似形式繁杂,其语义有着历时语言学的内部... 日语的"に―が"构式可以表示存在、所有、可能等六大类语义,它与表动作和运动的"が-に"构式相对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表示广义存在和出现的语义网络。出现在该构式中的谓语看似形式繁杂,其语义有着历时语言学的内部逻辑,并与其相应的构式义保持着一致。带有"动作性"和"意识性"的动作谓语也会在が格名词语义的共同作用下,凸显出动词语义结构中符合构式义的部分,从而使该动词顺利地进入该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构式义 多义性 が格名词 谓语 语义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主义及其于当代中国的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49-55,2,共7页
在当今的国际学术界,"世界主义"再度浮出历史的地表,成了又一个热门话题:它频繁地出现在政治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的著述中,同时也不断地被专事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当作一种分析文化现象或文学作品的理论视角。世界主义... 在当今的国际学术界,"世界主义"再度浮出历史的地表,成了又一个热门话题:它频繁地出现在政治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的著述中,同时也不断地被专事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当作一种分析文化现象或文学作品的理论视角。世界主义的出现和重新建构为全球化的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使之与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世界主义倾向相关联。尽管世界主义是当前国际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前沿理论话题,但是它在中国并不陌生。早在20世纪初中国就出现过谈论并主张世界主义的倾向,但由于当时中国的贫困和落后,主张世界主义只能是一味向西方靠拢。而当今中国成了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再度讨论和建构新的世界主义可以使我们尽快地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同时也可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对世界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世界文学 翻译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听与缄默:“不可信言说者”格吕克的生存之维 被引量:3
12
作者 生安锋 郑春晓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1,共7页
德国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对倾听与缄默这两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生存论议题给予特殊关注,并在生存论的高度强调它们对此在追求存在的本真状态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而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露易丝·格吕克正是通过倾听音乐和歌声... 德国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对倾听与缄默这两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生存论议题给予特殊关注,并在生存论的高度强调它们对此在追求存在的本真状态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而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露易丝·格吕克正是通过倾听音乐和歌声来领悟在世存在的意义、体会此在向死而在的境界,在缄默中聆听良知的召唤、追求澄明无蔽、源始自在的生活状态。以往对格吕克的作品分析鲜有从此角度入手进行研究,在这个“世界成为图像”的现代社会,倾听本真的声音和道说对寻求此在的生存意义和存在价值的必要性也愈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易丝·格吕克 倾听 缄默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看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刚 王月旻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41,112,共7页
石化现象是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结果。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外语知识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调整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由于语言知识的程序化过程带来神经机制的变化:随着学习者外语水平的提高,外语使用的自动... 石化现象是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结果。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外语知识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调整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由于语言知识的程序化过程带来神经机制的变化:随着学习者外语水平的提高,外语使用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负责程序化操作的人脑边缘系统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外语的使用过程之中,导致形成的习惯难以改变。从其认知神经成因来看,石化现象是可以突破的,但是有一定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学习动机的强化和陈述性知识的训练两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学习 石化现象 认知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访英美“新批评”:起源、承继与超越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元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1-197,共7页
流行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英美“新批评”虽被其后出现的更新的批评理论所取代,但是面目各不相同的批评理论仍带有“新批评”的诸多痕迹。当前,西方批评理论走到了一个关口,重访“新批评”的起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不仅是对“新批评”的... 流行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英美“新批评”虽被其后出现的更新的批评理论所取代,但是面目各不相同的批评理论仍带有“新批评”的诸多痕迹。当前,西方批评理论走到了一个关口,重访“新批评”的起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不仅是对“新批评”的遗产做出一次重估,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更好地看清西方批评理论的整体走向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的最后着重讨论了卡勒的近著《抒情诗理论》如何再次聚焦“新批评”最能发挥优势的诗歌领域,并指向了一种超越当代批判理论而又不同于“新批评”的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 文学本体论 内部批评 乔纳森·卡勒 《抒情诗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还是反对军事冲突?——日本与邻国争端中民意的调查实验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然 于朔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5期138-154,160,共17页
近年来,东亚成为了世界政治中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日本与其邻国之间的领土问题是导致东亚区域不稳定的核心因素,愈演愈烈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使两国处在军事冲突的边缘。当日本与邻国发生领土争端时,日本民众是否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支持... 近年来,东亚成为了世界政治中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日本与其邻国之间的领土问题是导致东亚区域不稳定的核心因素,愈演愈烈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使两国处在军事冲突的边缘。当日本与邻国发生领土争端时,日本民众是否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支持政府发动军事冲突?为此,作者在日本进行了以民众为对象的调查实验。对调查实验结果所做的统计分析表明,如果目标国是美国的盟国、日本对目标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较高,那么日本民众倾向于反对政府向该国发动军事冲突,而目标国在二战期间是否曾受到日本的侵略这一因素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同时,日本的年轻民众表现出了更强的和平倾向。这些结论为中国的对日外交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对于中日钓鱼岛问题等领土争端,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中国外交应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重新思考和构建中国的国际安全战略。在经贸领域,可以继续加强与日本的经贸合作以增加日本的退出成本,并灵活运用经济手段以增加日本国内的舆论压力。此外,有必要开展针对日本年轻一代的公共外交,由此促进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政治 领土争端 军事冲突 调查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研究生英语能力需求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吴莎 张文霞 郭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3,共7页
面向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英语教师、专业学科教师等群体,围绕研究生教育阶段对英语能力的目标需求,学生能力现状,英语教、学、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研究生满意度等方面,在14个省份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发现:研究生对英... 面向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英语教师、专业学科教师等群体,围绕研究生教育阶段对英语能力的目标需求,学生能力现状,英语教、学、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研究生满意度等方面,在14个省份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发现:研究生对英语能力提升的需求迫切,对学术英语能力、听说技能的提升有较强诉求;研究生现有英语运用能力弱,尚不能满足高校培养国际性人才的目标期待;招生考试考查不全面、课程设置不灵活、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等问题使高目标与低能力之间的差距更为凸显。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英语教学改革 研究生教育 满意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研究生教育政策评价的机制及特征——基于“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系统性”政策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阳 王传毅 赵世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2-77,共6页
以"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系统性"政策的实施为例,对日本研究生教育政策评价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政策评价机制贯穿了政策实施的全过程且具有鲜明的特征,包括管办分离的评价主体、公正灵活的评价标准、前后呼应的评价内容、以... 以"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系统性"政策的实施为例,对日本研究生教育政策评价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政策评价机制贯穿了政策实施的全过程且具有鲜明的特征,包括管办分离的评价主体、公正灵活的评价标准、前后呼应的评价内容、以评促建的评价功能以及全面透明的结果发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政策评价机制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与民族:《格林童话》缘何为德意志的民族叙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丽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6,共9页
格林兄弟收集整理而成的童话集本名为《儿童与家庭童话》,这部举世闻名的著作常被划入儿童文学之列,但它最初却并不是为儿童而是为成人而作。原因可从格林兄弟对其进行意义建构的背景与过程中得知。对此原因的探讨有助澄清中文“童话”... 格林兄弟收集整理而成的童话集本名为《儿童与家庭童话》,这部举世闻名的著作常被划入儿童文学之列,但它最初却并不是为儿童而是为成人而作。原因可从格林兄弟对其进行意义建构的背景与过程中得知。对此原因的探讨有助澄清中文“童话”与德文“Märchen”的关系,从而也为理解《格林童话》为何是德意志民族之诗、教育之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兄弟 童话 神话 德意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的回视与人的主体性反思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永国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136,共8页
本文从艾米丽·狄金森的两首"猫诗"入手,试图探讨动物本性以及动物与人的关系,进而涉及人的动物伦理问题。通过对西方历史上一些哲学家、神学家和文学家所持动物观点的简单追溯,可以看出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动物有别于人类,... 本文从艾米丽·狄金森的两首"猫诗"入手,试图探讨动物本性以及动物与人的关系,进而涉及人的动物伦理问题。通过对西方历史上一些哲学家、神学家和文学家所持动物观点的简单追溯,可以看出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动物有别于人类,或人类优越于动物。德里达就以被猫注视的亲身体验说明人与动物并非处于我—他者的简单关系之中,进而引发对人之于动物的主体性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动物伦理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侨易的“变”与“常”——从维兰德小说《金镜》谈起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4,共8页
文章尝试从十八世纪德国作家维兰德的小说《金镜》出发,通过凸显这部小说所关联的跨文化语境下"制度侨易"现象中的"变化"与"不变"之维度,为"制度侨易"的理论概念提供文学世界与历史现实中的例... 文章尝试从十八世纪德国作家维兰德的小说《金镜》出发,通过凸显这部小说所关联的跨文化语境下"制度侨易"现象中的"变化"与"不变"之维度,为"制度侨易"的理论概念提供文学世界与历史现实中的例证。经过分析,文章认为:"亲耕"仪式于十八世纪由中国至欧洲的"制度侨易",其"变化"维度体现为这一制度所承载的重农主义思想其本质上的现代意义,其"不变"维度则体现为这一制度始终具有的"政治演示"属性;此二者即可视为这一"制度侨易"现象中的"变"与"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 维兰德 《金镜》 亲耕 重农主义 政治演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