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阶段我国大学科技园规划选址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小鹏 《南方建筑》 2001年第3期77-79,共3页
大学科技园是我国科教改革的产物 ,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 ,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多处于物质空间的规划与建设阶段 ,首先面临的便是园区的选址问题。本文从分析影响我国大学科技园选址的要素出发 。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选址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祗到镜子——城市发展与四大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一帆 廖志强 《规划师》 2003年第2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城市形态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城市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权重构视角下的土地减量规划与实施--以上海新浜镇为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郭旭 田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31,共10页
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外围建设用地减量化,以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目标。这种强制性的土地使用权交易使相关利益者的发展机会发生了重新分配。通过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相关利益者理论,建构&... 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外围建设用地减量化,以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目标。这种强制性的土地使用权交易使相关利益者的发展机会发生了重新分配。通过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相关利益者理论,建构"产权重构-发展机会重新分配"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上海首个实施减量化的试点——新浜镇进行实地访谈以及问卷调查,对减量化背后的运作机制以及相关利益者的发展机会如何重新分配进行实证考察。最后根据理论框架和减量化实施现状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减量化 产权重构 规划实施 新浜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演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郭荣朝 苗长虹 +1 位作者 顾朝林 张永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7-662,共6页
目的为中国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提供决策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为主。结果其动力机制为自然生态环境、交通道路建设、产业簇群、社会历史文化、新经济环境等方面,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变化对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 目的为中国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提供决策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为主。结果其动力机制为自然生态环境、交通道路建设、产业簇群、社会历史文化、新经济环境等方面,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变化对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的影响。结论城市群区域生态空间结构演变过程是在多种影响因子共同作用下进行的,不同时空条件下各影响因子作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知识经济时代,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新经济因素在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它们还是要通过传统的交通道路建设、规划编制及实施、产业簇群等动力因素而发生作用;及时整合各种动力因素,最终才能使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才能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生态空间结构 演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所的关联耦合——整合城市文脉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赛 金笠铭 《规划师》 2003年第4期21-25,共5页
建立城市重要场所之间的关联耦合关系是构架城市秩序整体、整合城市文脉的重要手段。结合东莞城市设计的实践介绍建立场所之间关联耦合的几种方式,并提出具体的分析方法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 城市文脉 城市秩序 关联耦合关系 东莞市 城市设计 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街道“破墙开店”的影响及其精细化管理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曹根榕 卓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66-73,共8页
为了更好地管理城市街道“破墙开店”,促使其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正面效应,抑制其负面效应,急需对城市“破墙开店”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围绕这个目的,文章以上海市曲阳新村地区为例,运用实地调研、质性研究、定量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 为了更好地管理城市街道“破墙开店”,促使其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正面效应,抑制其负面效应,急需对城市“破墙开店”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围绕这个目的,文章以上海市曲阳新村地区为例,运用实地调研、质性研究、定量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破墙开店”的非正规商业给城市和社区带来的影响,并从社会、经济和空间三个维度出发,梳理由其带来的正负效应。最后,从空间分布、业态选择、界面管理、业主和经营者管理四个方面分别提出趋利引导及避害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 社区 非正规商业 正负效应 精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新政时期的规划治理转型 被引量:1
7
作者 万雍曼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美国新政时期,联邦政府第一次运用“国家规划”来干预资源配置,规划成为国家治理工具。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作为国家规划的主要推行机构建立了包含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多元目标,以及包括全国、区域、州和城... 美国新政时期,联邦政府第一次运用“国家规划”来干预资源配置,规划成为国家治理工具。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作为国家规划的主要推行机构建立了包含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多元目标,以及包括全国、区域、州和城市多个层级的规划体系。在美国自由体制下,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仅存续了十年,但是体现了规划从物质建设、技术工具到社会经济综合规划、公共政策的转折性变化,美国空间规划体系雏形初现。剖析美国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的演进历程、组织架构和规划内容,探讨国家规划成败的经验,以期对中国规划体系改革,以及国际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 空间规划 规划史 规划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与本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应的比较研究——基于空间剥夺的视角 被引量:29
8
作者 田莉 王博祎 +1 位作者 欧阳伟 钮心毅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83,共7页
由于长期以来的户籍制度瓶颈,外来人口在我国城市中无法享受相应的公共福利。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外来人口市民化"政策的实施,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日益关注。本文以上海中心城边缘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外来和本地户籍人口相... 由于长期以来的户籍制度瓶颈,外来人口在我国城市中无法享受相应的公共福利。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外来人口市民化"政策的实施,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日益关注。本文以上海中心城边缘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外来和本地户籍人口相对集聚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剥夺"的视角,借助六普人口数据和问卷调查及访谈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外来社区和本地社区的公共设施供应进行了打分,并通过方差分析法检验了设施供应和居民满意度的关系。文章最后,从缓解空间剥夺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外来人口集聚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剥夺 外来人口 社区 本地人口社区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摆之间:三旧改造中个体、集体与公众利益平衡 被引量:63
9
作者 田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84,共7页
三旧改造实施以来,政府的放权让利和以房地产开发导向为特征的改造极大地推动了城乡更新的进程。在改造特征上,呈现出以国有用地旧厂全面改造为主导的特点。对于改造项目实施的分析表明,过于注重市场导向与个体利益,使集体利益和公共利... 三旧改造实施以来,政府的放权让利和以房地产开发导向为特征的改造极大地推动了城乡更新的进程。在改造特征上,呈现出以国有用地旧厂全面改造为主导的特点。对于改造项目实施的分析表明,过于注重市场导向与个体利益,使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面临挑战。基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视角,本文对三旧改造中的个体、集体与公共利益进行了剖析。以广州和深圳为例,简要回顾了其三旧改造实践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并从城乡更新的导向转型、策略转型和规划体系转型、城乡治理模式的转型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体、集体利益,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旧改造 城乡更新 个体利益 集体利益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居住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晋庆 金笠铭 《规划师》 2003年第5期85-89,共5页
简要回顾城市中自工业文明以来出现的居住模式,提出后工业社会的现阶段出现了新的城市特征:网络化、世界一体化、新城市文化。城市人群的构成也出现新趋势:社会分层的结果造就了值得关注的私营企业主、城市白领和城市农民工群体。原来... 简要回顾城市中自工业文明以来出现的居住模式,提出后工业社会的现阶段出现了新的城市特征:网络化、世界一体化、新城市文化。城市人群的构成也出现新趋势:社会分层的结果造就了值得关注的私营企业主、城市白领和城市农民工群体。原来单一的城市住区规划模式已经滞后。结合实例介绍了IT居住、流动居住、文化居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居住模式 多元居住社区 新城市人群 住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居科学与乡村治理 被引量:24
11
作者 吴唯佳 吴良镛 +4 位作者 何兴华 李兵弟 陈为邦 石楠 吴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08,共6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习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
关键词 治理 乡村 科学 人居 小康社会 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人居与和谐社区营建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唯佳 吴良镛 +5 位作者 石楠 陈为邦 李郇 朱东风 余压芳 展二鹏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吴唯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本论坛主持人): 先结合我们的工作情况,就组织这次论坛和计划讨论的议题.谈一些看法。 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新常态”的论断,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 吴唯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本论坛主持人): 先结合我们的工作情况,就组织这次论坛和计划讨论的议题.谈一些看法。 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新常态”的论断,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对此还要国家发展战略取向上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区 经济社会发展 营建 人居 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 常务理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