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大学CIESM模式及其参与CMIP6的方案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岩銮 黄小猛 +32 位作者 梁逸爽 秦怡 徐世明 黄文誉 徐芳华 刘利 王勇 彭怡然 王兰宁 薛巍 付昊桓 张广俊 王斌 李锐喆 张诚 卢麾 阳坤 罗勇 白玉琪 宋振亚 王敏琦 赵文婕 张峰 徐敬蘅 赵曦 陆春松 骆亦其 陈奕兆 胡勇 唐强 陈德训 杨广文 宫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550,共6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组织实施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清华大学联合国内多家单位,通过多年的模式研发,完成联合地球系统模式(CIESM),除了CMIP6的气候诊断、评估和描述试验(DECK)和历史气候模拟试验(Historical),模式拟参...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组织实施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清华大学联合国内多家单位,通过多年的模式研发,完成联合地球系统模式(CIESM),除了CMIP6的气候诊断、评估和描述试验(DECK)和历史气候模拟试验(Historical),模式拟参与6个CMIP6子计划。通过介绍该模式的基本情况及其参与的试验子计划,为今后模式试验数据使用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联合地球系统模式(CIESM) CMIP6 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于地球系统科学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1 位作者 黄建斌 沈皓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29,共4页
1地球系统科学需要人工智能众所周知,地球系统包含了大气圈、水圈、陆地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等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涵盖自然的和人类的全方位相互作用,直接涉及复杂的数学、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学科,间接则涉及社会和经... 1地球系统科学需要人工智能众所周知,地球系统包含了大气圈、水圈、陆地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等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涵盖自然的和人类的全方位相互作用,直接涉及复杂的数学、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学科,间接则涉及社会和经济等众多领域。时间尺度可以从百万分之一秒到亿年,可以研究古代、历史时期、现代,以及未来的预测与预估;空间尺度宽泛,从原子到行星尺度,可以研究一个点,也可以研究整个宇宙,因此对认识地球系统带来许多困难。然而地球系统的变化涉及人类的生存,因此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人工智能应用 大气圈 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 冰雪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解读:D0512地球系统模式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岩銮 俞永强 +2 位作者 陈春刚 刘利 薛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11,共9页
2018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推进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为更好的助力优化学科布局,2019年大气科学学科率先开展了学科申请代码调整,通过广泛的战略研究与研讨形成了2020年度申请代码设置方案,确定了以“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 2018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推进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为更好的助力优化学科布局,2019年大气科学学科率先开展了学科申请代码调整,通过广泛的战略研究与研讨形成了2020年度申请代码设置方案,确定了以“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三个板块、共15个“二级申请代码”为主要架构的学科资助体系,并组织专家对各“二级申请代码”的下设研究方向和关键词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经过三年实施和不断优化形成了当前的版本。本文主要针对D0512地球系统模式发展下设的五个研究方向和关键词进行解读,介绍其设置背景,下设研究方向及关键词的总体框架,并基于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该申请代码下不同方向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五个方向的主要关键词基本设置合理,在后续工作中需要继续优化和适当调整,不断扩大影响并吸引更多的优秀申请人,促进我国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球系统模式发展 申请代码 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区域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产品
4
作者 胡锦康 彭代亮 +3 位作者 楼子杭 潘玉豪 郑诗军 王岩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在总太阳辐射(TSR,total solar radiation)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波长范围约为400-700 nm,其吸收系数(FPAR)是碳循环研究的一个关键生理变量,也是表征植被生态系... 在总太阳辐射(TSR,total solar radiation)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波长范围约为400-700 nm,其吸收系数(FPAR)是碳循环研究的一个关键生理变量,也是表征植被生态系统的基本变量之一。基于30米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反射率数据,得到青藏高原区域的地表植被类型分类结果,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累积频率的98%(NDVI_max)和2%(NDVI_min)。为克服简单比值指数(SR)和NDVI在单独估算FPAR时分别存在低估和高估的问题,构建基于SR和NDVI的FPAR联合估算模型,生产了1987-2022年青藏高原区域4-9月平均FPAR产品。FPAR作为计算植被固碳量的参数之一,可用于评价植被生态系统状态,在生态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本产品以Geo TIFF格式保存,空间参考为地理坐标系GCS_WGS_1984(ESPG:4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 青藏高原 LANDSAT 植被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检验CMIP5气候模式看CMIP6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 被引量:35
5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3-648,共6页
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正在组织第六次气候模式对比计划(CMIP6),全球各个气候模式组正在抓紧发展新模式和做多种相关的数值试验。此时,有必要回顾大量CMIP5气候模式模拟气候变化的效果,以便展望CMIP6的地球系统模式的可能发展前景。目... 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正在组织第六次气候模式对比计划(CMIP6),全球各个气候模式组正在抓紧发展新模式和做多种相关的数值试验。此时,有必要回顾大量CMIP5气候模式模拟气候变化的效果,以便展望CMIP6的地球系统模式的可能发展前景。目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正在启动和进行中,其中所用的主要工具是CMIP6的地球系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模式 CMIP5 气候模式 检验 对比计划 世界气候 数值试验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间地球科学发展现状及未来策略 被引量:8
6
作者 施建成 郭华东 +12 位作者 董晓龙 梁顺林 陈镜明 宫鹏 杨晓峰 程洁 林明森 张鹏 张伟 居为民 刘毅 李增元 赵天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17,共23页
空间地球科学是以空间对地观测为主要信息获取手段,研究地球系统的各圈层及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演变,对地球进行系统研究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为纪念空间科学学会成立40周年,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空间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 空间地球科学是以空间对地观测为主要信息获取手段,研究地球系统的各圈层及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演变,对地球进行系统研究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为纪念空间科学学会成立40周年,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空间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中国空间地球科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地球科学 空间对地观测 气候变化 水循环 碳循环 辐射平衡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的不确定性
7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04,共4页
1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全球变暖涉及观测到的全球变暖的事实、全球变暖归因于人类活动所占比例,以及对未来全球变暖的预估。证据包括观测、试验、理论、统计和模式,而评估证据需要考虑类型、定性、定量、连续性、一致性、科学同意性和统一性。
关键词 证据 人类活动 不确定性 全球变暖 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视角下梨基因组学和表型组学联合分析思路探究
8
作者 潘荣光 俞乐 +6 位作者 杜贞容 沙守峰 彭秀媛 白冰 姚磊 邹德君 郭合宇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AI技术的深入应用已显著提升作物育种效率和决策准确性。文中以梨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AI技术在作物智慧育种中的研究思路。由于梨的自交不亲和性及复杂的数量性状遗传等特点,其育种过程面临周期长、效率低等难题。然而,高通量测序技... AI技术的深入应用已显著提升作物育种效率和决策准确性。文中以梨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AI技术在作物智慧育种中的研究思路。由于梨的自交不亲和性及复杂的数量性状遗传等特点,其育种过程面临周期长、效率低等难题。然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快速获取基因数据提供了可能,AI技术的兴起为表型数据的快速获取和上述数据的深入分析带来了新的契机。文中剖析了梨的基因数据和表型数据的组成和获取方式,并探讨了AI技术在提高基因测序精准度、辅助基因组组装、新基因挖掘,以及表型数据的精准获取和深度分析方面的应用潜力。基于此,提出了AI视角下梨基因组学和表型组学联合分析思路,旨在助力优良性状基因精准定位,基因与表型深层次关系的阐释,从而为梨等作物的智慧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技术 基因 表型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能量失衡与全球变暖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地球系统能量收支平衡即能量守恒,在大气顶部,入射的太阳辐射与出射辐射(包括反射的太阳辐射和地气系统发射的长波辐射)基本平衡。但是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明显增加,例如CO_(2)从工业革命前(1750年)的280×10^(-6)... 地球系统能量收支平衡即能量守恒,在大气顶部,入射的太阳辐射与出射辐射(包括反射的太阳辐射和地气系统发射的长波辐射)基本平衡。但是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明显增加,例如CO_(2)从工业革命前(1750年)的280×10^(-6),到2019年的(410±0.2)×10^(-6),增加148%;CH_(4)和N_(2)O增加了260%和1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守恒 大气排放 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 全球变暖 地气系统 收支平衡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环境与新冠肺炎有关系吗?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7-378,共2页
2020年全球面临一次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即新冠肺炎,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世界卫生组织动员各国政府和公众奋起抗击疫情。与此同时,一些气象与环境专家开始研究气象、环境与新冠肺炎的关系,陆续正式或非正式发表了一些文章。这些研... 2020年全球面临一次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即新冠肺炎,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世界卫生组织动员各国政府和公众奋起抗击疫情。与此同时,一些气象与环境专家开始研究气象、环境与新冠肺炎的关系,陆续正式或非正式发表了一些文章。这些研究关注新冠肺炎与气象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包括新冠肺炎与季节的关系(认为可能冬季更严重)、与纬度的关系(认为可能在中高纬度更严重)、与空气污染的关系(认为可能污染越重病情越重)、与温度的关系(认为可能越冷病情更严重),有些研究还建立数学模型做定量分析,预测和估计未来疫情的发展和动态(认为2020年秋冬季将进入第二波,还有研究预测疫情结束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环境因素 肺炎 中高纬度 定量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 世界卫生组织 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解读:D0506大气化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爱军 王炜罡 +3 位作者 张霖 张强 车慧正 张庆竹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3,共9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深入推进新时代科学基金改革的背景下,地球科学部大气科学学科率先开展申请代码设置改革,新版申请代码设置方案于2020年投入使用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本文主要针对大气学科二级代码D0506大气化学下设研究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深入推进新时代科学基金改革的背景下,地球科学部大气科学学科率先开展申请代码设置改革,新版申请代码设置方案于2020年投入使用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本文主要针对大气学科二级代码D0506大气化学下设研究方向和关键词设置的主要依据进行解读;同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代码下不同研究方向的词频、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和讨论。新版代码设置方案统筹考虑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手段,并根据关键词属性进行分类,便于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基于关键词的文献计量分析明晰了分支学科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资助导向,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大气化学及相关方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气化学 研究方向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解读:D0513气候变化及影响与应对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强 洪朝鹏 曹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219,共8页
在新时代科学基金改革的背景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学科布局和申请代码进行了优化调整。在2020年开始实施的新申请代码设置方案中,大气科学学科按照“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三个板块设置了15个二级申请代码。本文... 在新时代科学基金改革的背景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学科布局和申请代码进行了优化调整。在2020年开始实施的新申请代码设置方案中,大气科学学科按照“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三个板块设置了15个二级申请代码。本文对二级申请代码D0513“气候变化及影响与应对”下设的研究方向及关键词进行了解读,结合文献计量法和基金申请统计数据对该申请代码下的关键词使用情况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作为“发展领域”板块的申请代码之一,“气候变化及影响与应对”注重紧扣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下设的研究方向及关键词体现出科学性、包容性和引领性。随着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该领域研究发展迅速且热点不断涌现。本文旨在帮助科研人员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厘清D0513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内涵,并在基金申请过程中准确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气候变化 影响与应对 研究方向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解读:D0510大气数据与信息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小猛 郑飞 +3 位作者 杨犇 穆斌 周勇 罗京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5-193,共9页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行了大气科学学科资助布局改革,形成了分属于“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三大板块的共15个二级申请代码的全新资助体系。作为“支撑技术”板块中的重要成员,“D0510大气数据与信息技术”申...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行了大气科学学科资助布局改革,形成了分属于“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三大板块的共15个二级申请代码的全新资助体系。作为“支撑技术”板块中的重要成员,“D0510大气数据与信息技术”申请代码旨在鼓励先进技术与方法的创新以及大气学科基础理论与技术的交叉融合。本文从改革背景、逻辑框架、内涵构成等方面对新编“D0510大气数据与信息技术”申请代码的四大类研究方向及关键词进行了专门解读,阐明了D0510主要侧重于提高包容性与覆盖面的设计思路,强调了D0510对“卡脖子”关键技术和潜在“颠覆性”技术的引领作用。本文对往年D0510各方向关键词的基金申请和文献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帮助相关科研人员及时把握D0510申请代码的发展趋势,充分理解研究方向与关键词的内涵和逻辑关系,避免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选取过于集中或者与其它板块申请代码间产生混淆等问题,从而为更准确地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与关键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技术 大气数据 信息科学 学科交叉融合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海冰快速变化及机制研究进展和挑战
14
作者 刘骥平 王绍银 +8 位作者 宋米荣 徐世明 杨清华 雷瑞波 李熙晨 丁明虎 程晓 许晓琪 林奕辰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6-698,共23页
极地海冰在地球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和放大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过去46年间,北极海冰持续减少,而南极海冰则先经历了增加,随后出现了骤减。目前,两极海冰都相继进入新的低值“状态”。极地海冰的变化与... 极地海冰在地球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和放大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过去46年间,北极海冰持续减少,而南极海冰则先经历了增加,随后出现了骤减。目前,两极海冰都相继进入新的低值“状态”。极地海冰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内部变率有关。在过去40多年中,结合现场观测、卫星遥感反演、再分析资料和数值试验,科学家在极地海冰变化及可能机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对影响其快速变化的确切驱动因素及其各自的贡献尚不完全清楚。总结了近几十年观测的北极和南极海冰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预估,较为系统地从极区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及反馈过程、中高纬度主要气候模态、热带-极地遥相关等方面,阐述了北极和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制的研究进展和挑战,并概述了极地海冰变化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海冰 反馈过程 气候模态 热带-极地遥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大数据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姚艳敏 白玉琪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19年第4期76-85,共10页
随着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进入大数据时代,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日益体现。为了保障多种设备和仪器采集结果间的可比性、多源数据间的可兼容性、多类数据分析系统间的可集成性以及全球农业产品的质量、不同生产和经营过程之间的连贯... 随着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进入大数据时代,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日益体现。为了保障多种设备和仪器采集结果间的可比性、多源数据间的可兼容性、多类数据分析系统间的可集成性以及全球农业产品的质量、不同生产和经营过程之间的连贯性,都需要有相应的标准作为保障。本文综述了大数据科学领域和农业领域的国内外标准制定的现状,指出目前能够直接指导农业大数据发展的标准和规范较少,农业大数据领域标准缺乏,亟需开展标准体系框架研究,以保障和促进农业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深入发展。本文借鉴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提出的从部门视角、信息视角、计算视角、工程视角、技术视角等五个方面开展标准体系框架分析的方法,从信息视角和计算视角出发,分析了农业大数据标准化的需求,提出了农业大数据标准体系框架。该框架包含指导标准、通用标准和应用标准三个层次。其中,农业大数据指导标准是农业大数据标准制定和协调的依据,包括国家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大数据相关国家标准;农业大数据通用标准包括4个类别的农业领域通用性的标准,即农业大数据基础标准、农业大数据采集处理标准、农业大数据管理标准和农业大数据共享服务标准;农业大数据应用标准是对农业要素和权属信息、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经营、农业管理等农业大数据全过程中的特定环节制定的标准规范。农业大数据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学科人员参与,是农业大数据领域的未来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标准体系 视角分析 农业大数据标准体系框架 科学数据管理 科学数据 农业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服务簇的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被引量:51
16
作者 祁宁 赵君 +4 位作者 杨延征 苟睿坤 陈佳琦 赵鹏祥 李卫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27-2837,共11页
生态系统服务簇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合,能够表征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可为制定有效的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系统阐明了东北地区6种生态系统服... 生态系统服务簇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合,能够表征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可为制定有效的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系统阐明了东北地区6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成、权衡与协同、作用机制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6种生态系统服务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Moran′s I>0),即各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空间聚类分布,而非随机分布;(2)聚类分析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南部经济⁃生态协调区、东北部森林生态平衡区、西部防风固沙区和中部粮食生产区四个生态功能区;(3)水源涵养、固碳和土壤保持服务之间具有极显著的协同关系(r=0.73,r=0.70,r=0.80),而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服务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权衡关系(r=-0.22);(4)东北部森林生态平衡区和南部经济⁃生态协调区的固碳能力显著高于西部防风固沙区和中部粮食生产区,中部粮食生产区的食物供给服务和生物多样性服务则较高。开展基于服务簇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研究,有助于针对每种生态功能服务簇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促进各个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聚类分析 权衡与协同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10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数据集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先进 于贵瑞 +41 位作者 何洪林 陈智 王秋凤 郑涵 车涛 陈世苹 郭继勋 古松 韩士杰 郝彦宾 黄辉 贾根锁 李彦 李英年 林光辉 孟平 欧阳竹 饶良懿 石培礼 孙春健 吴金水 王传宽 王辉民 王艳芬 王跃思 肖文发 闫俊华 杨大文 查同刚 张法伟 张劲松 张军辉 张宪洲 张旭东 张一平 赵斌 赵风华 赵亮 赵新全 赵仲辉 周广胜 周国逸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9年第1期93-105,共13页
辐射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利用效率表现为光能利用率,反映了生态系统转化光能、生成有机物质的能力。揭示典型生态系统的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可以为评估区域光能资源及其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也为评估区域有机物质固定能力及碳... 辐射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利用效率表现为光能利用率,反映了生态系统转化光能、生成有机物质的能力。揭示典型生态系统的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可以为评估区域光能资源及其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也为评估区域有机物质固定能力及碳吸收能力提供依据。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的长期观测结果及已发表文献的公开数据,构建了2002–2010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数据集,包含51个生态系统126个站点年辐射、光能利用效率及吸收光能利用效率的观测记录。另外,本数据集还包含生态系统代码、年份、经度、纬度、海拔、生态系统类型、年均气温、年总降水量、年均CO2质量浓度、年均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等生物气候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评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辐射 生产力 涡度相关 陆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隆子县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8
作者 多吉卫色 索朗次仁 +3 位作者 平措朗杰 达娃拉姆 洛桑旺堆 俞乐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7-191,共15页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土壤中的硒含量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调查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圈定富硒土壤资源分布区、查明土壤硒含量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富硒农牧产业、预防地方疾病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土壤中的硒含量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调查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圈定富硒土壤资源分布区、查明土壤硒含量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富硒农牧产业、预防地方疾病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土壤硒背景值研究提供参比资料。土壤硒是当前热点研究领域,国内外对土壤硒研究已有很多,然而西藏地区有关土壤硒方面研究资料非常有限。本文选择西藏自治区隆子县重点耕地区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表层土壤、垂向剖面、岩石样等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容量法(VO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等方法测定土壤中的硒、有效硒、有机质、全磷等含量指标,利用统计方法对研究区土壤硒、有效硒等地球化学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14~1.51mg/kg,中位数为0.44mg/kg,是西藏土壤硒平均值(0.15mg/kg)的2.9倍和中国表层土壤Se平均值(0.26mg/kg)的1.5倍,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全硒含量较高;研究区表层土壤中有效硒含量范围为0.8~26.8μg/kg,中位数为9.2μg/kg,土壤有效硒占全硒含量的0.21%~5.79%;土壤硒含量高于0.4mg/kg为界限值,研究区总面积的77.25%符合富硒土壤划定标准,表明富硒土壤资源丰富;(2)研究区广泛分布的涅如组(T_(3)n)和日当组(J_(1)r)地层发育土壤中硒含量较高,中位数分别为0.44mg/kg和0.41mg/kg,土壤硒含量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包括有机质、pH、TFe_(2)O_(3)等对土壤全硒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土壤有效硒与有机质、pH、N、P、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CEC)呈显著正相关;此外,铁氧化物(TFe_(2)O_(3))对有效硒含量也有一定控制作用;(3)土壤垂向剖面研究发现,土壤硒含量还与表生富集作用有关。综合认为,研究区土壤Se含量较高,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土壤养分管理,进一步提高土壤硒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地球化学特征 影响因素 原子荧光光谱法 西藏隆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月和2月热带太平洋海温与东亚水汽输送关系的年代际变化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胜龙 孙博 陈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5-994,共20页
利用1950~2019年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面温度资料以及ERA5垂直积分水汽通量资料,分析了12月和2月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与东亚水汽输送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12月东亚上空经向水汽输送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相关性在1... 利用1950~2019年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面温度资料以及ERA5垂直积分水汽通量资料,分析了12月和2月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与东亚水汽输送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12月东亚上空经向水汽输送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相关性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较弱,1980年代中期之后二者呈显著正相关;2月二者关系在1950~1970年和1990~2010年呈显著正相关。12月二者关系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热带太平洋海温通过太平洋—东亚(PEA)遥相关型和环北半球遥相关型对东亚水汽输送的影响在1980年代中期之后增强;当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冷)时,影响PEA遥相关型和环北半球遥相关型,导致东亚自南向北的水汽输送异常增强(减弱)。与12月不同的是,2月二者关系在1950~1970和1990~2010年主要受PEA遥相关型影响。而在1971~1989期间,2月二者关系受环北半球遥相关型影响;当热带太平洋海温偏冷(暖)时,影响环北半球遥相关型,导致东亚经向水汽输送异常增强(减弱),该机制可以部分抵消PEA机制对东亚水汽输送的影响,导致二者关系在此期间不显著。此外1990年之后,热带印度洋海温对12月和2月东亚经向水汽输送的影响增强,在12月热带印度洋海温主要通过“开尔文波—埃克曼辐散”效应影响东亚经向水汽输送,而在2月主要通过印度洋上的沃克环流影响东亚经向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热带太平洋海温 太平洋—东亚遥相关 环北半球遥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中国边缘海的风-浪-流预报系统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昌明 LIM KAM SIAN Kenny Thiam Choy +21 位作者 蒋星亮 曹玉晗 嵇宇翔 王森 余洋 陆晓婕 周书逸 韦销蔚 BETHEL Brandon Justin 徐广珺 董济海 孙文金 王海丽 单海霞 王锦 王东霞 滕芳园 曹茜 谢文鸿 游志伟 王子韵 林连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0-683,共24页
海洋预报是进行海上活动的安全保障,海洋预报系统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海洋气象业务的技术支撑。海洋观测、数据同化、数值模拟和高性能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着海洋业务化预报的发展。采用大气数值模式(WRF)、海洋数值模式(CROCO)... 海洋预报是进行海上活动的安全保障,海洋预报系统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海洋气象业务的技术支撑。海洋观测、数据同化、数值模拟和高性能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着海洋业务化预报的发展。采用大气数值模式(WRF)、海洋数值模式(CROCO)和海浪数值模式(SWAN)的多模式高分辨率离线耦合方式,添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数值模拟与观测实验室”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海洋模式参数化方案,包括浪致混合参数化方案、亚中尺度参数化方案、海山诱导混合参数化方案以及涡旋诱导的沿等密度面和跨等密度面混合参数化方案,并通过同化技术和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观测资料相结合,构建一种面向中国边缘海的风浪流多参数耦合预报系统,用于海上风电功率的预报和其他海洋灾害预警。实际观测资料的验证表明,该预报系统能较准确地模拟海上风场、海流、海温、波浪、潮汐等海洋气象要素。同时实现了按需实时可视化全景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预报系统 海面风场 海面温度 波浪 海流 中国边缘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