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毛霖 杨新苗 +1 位作者 马泽丹 常玉林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7年第1期25-28,共4页
近几年,电动自行车在中国发展迅速,已经对我国城市交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马尔可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起电动自行车的方式分担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石家庄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该市居民现有的交通方式和转移意向.然后,... 近几年,电动自行车在中国发展迅速,已经对我国城市交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马尔可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起电动自行车的方式分担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石家庄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该市居民现有的交通方式和转移意向.然后,假设在放任、限制、适度控制三种场景下,根据不同的交通方式转移概率,预测未来几年石家庄市电动自行车的方式分担率.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为各城市制定电动自行车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 马尔可夫链 交通方式转移 方式分担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模型在短期交通流预测领域应用综述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进 史其信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22-26,i002-i003,共7页
对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和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用于短期交通流预测的优点和固有缺陷,认为多种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混合模型比单一的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要好,而将神经网络模型与其他领域的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模型的... 对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和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用于短期交通流预测的优点和固有缺陷,认为多种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混合模型比单一的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要好,而将神经网络模型与其他领域的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模型的预测效果要好于混合模型。因此,神经网络与各相关学科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机结合将会形成强大的综合优势,更有效地用于短期交通流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模型 交通流预测 应用综述 人工智能技术 预测效果 混合模型 短期交通流 预测模型 固有缺陷 综合模型 综合优势 有机结合 相关学科 预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我国智能运输系统(ITS)亟待解决的课题——智能运输系统(ITS)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史其信 胡明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1年第1期23-29,33,共8页
本文首先论述了在我国开展智能运输系统 ( ITS)评价的重要意义 ,以及国内外 ITS评价研究现状综述 ,然后作者指出在 ITS评价中仅采用费用 -效益分析法是不足的 ,进而提出了一种用于 ITS评价的新方法 ,即多目标 (多准则 )决策方法 .之后... 本文首先论述了在我国开展智能运输系统 ( ITS)评价的重要意义 ,以及国内外 ITS评价研究现状综述 ,然后作者指出在 ITS评价中仅采用费用 -效益分析法是不足的 ,进而提出了一种用于 ITS评价的新方法 ,即多目标 (多准则 )决策方法 .之后重点展示了一种最常用的多目标(多准则 )决策方法即层次分析法 ( AHP)用于 ITS评价的流程和实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智能运输系统 ITS 交通管理 层次分析法 多目标决策 多准则决策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城市滨海地区综合交通整治——“完整街道”视角下的滨海路 被引量:1
4
作者 戴继锋 杜恒 苏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113-118,共6页
滨海地区是滨海旅游城市的核心区域,滨海地区交通整治的关键是滨海路。滨海地区交通整治工作不能仅仅考虑单一的滨海路,应将滨海路及腹地区域统筹考虑,从系统优化滨海地区整体交通网络入手,同时应该突破道路红线的约束,从“完整街... 滨海地区是滨海旅游城市的核心区域,滨海地区交通整治的关键是滨海路。滨海地区交通整治工作不能仅仅考虑单一的滨海路,应将滨海路及腹地区域统筹考虑,从系统优化滨海地区整体交通网络入手,同时应该突破道路红线的约束,从“完整街道”的视角,系统协调滨海路的交通、景观、用地等要素,并开展精细化的交通设计,以确保滨海地区交通服务能力和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城市 交通整治 完整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小区公交微循环站点与线网综合设计 被引量:11
5
作者 邓吉浩 宋瑞 +2 位作者 陈小鸿 王天实 王柏豪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1,共8页
公交微循环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千米”问题的有效方案.在当前建设开放式小区的背景下,其站点选址和线网设计对于乘客、企业和社会更具有重要意义.以所有公交微循环线路总长度最小和乘客总步行距离最短为目标,以站点数量、站间距... 公交微循环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千米”问题的有效方案.在当前建设开放式小区的背景下,其站点选址和线网设计对于乘客、企业和社会更具有重要意义.以所有公交微循环线路总长度最小和乘客总步行距离最短为目标,以站点数量、站间距、线路长度等为约束条件,建立开放式小区公交微循环站点与线路综合设计模型,设计遗传算法求解模型.以北京市某小区为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对模型参数和线路条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决策者应综合考虑企业与乘客利益,选择合理的模型参数值与布设线路条数,使决策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交通 站点选址 线路设计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