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主体性哲学与美德伦理的当代复兴--读段德智教授的《主体生成论》 |
万俊人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2
|
中国哲学话语的近代转变 |
陈来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3
|
女性与哲学:倾听不同的故事 |
肖巍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4
|
中性智慧延伸现代生存哲学 |
邹广文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5
|
正义的和平如何可能?——康德《永久和平论》与罗尔斯《万民法》的批判性解读 |
万俊人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6
|
中性智慧的思维旨趣与实践向度 |
邹广文
臧峰宇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7
|
重建美德伦理如何可能--序秦越存博士新著《追寻美德之路》 |
万俊人
|
《伦理学研究》
CSSCI
|
2008 |
7
|
|
8
|
从信仰的维度理解金规则 |
王晓朝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9
|
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
邹广文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10
|
仁统四德——论仁与现代价值的关系 |
陈来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11
|
论环境伦理学中的整体主义 |
韩立新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2
|
文化传播与人的本己存在方式 |
胡伟希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2 |
1
|
|
13
|
文化视域与文化心态 |
王晓朝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2 |
1
|
|
14
|
思想史的定位:对观念的观念 |
胡伟希
|
《新视野》
CSSCI
|
2003 |
1
|
|
15
|
文化岂止是“搭台”、“唱戏” |
邹广文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