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体火箭发动机热-声不稳定性机理及预示方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佩进 刘远哲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97,共20页
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由于声波、湍流以及非稳态热释放三者之间形成的正向反馈回路,热-声不稳定性会引发具有强破坏性的大振幅声学振荡,对发动机的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针对日益增长的低成本、高可靠性... 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由于声波、湍流以及非稳态热释放三者之间形成的正向反馈回路,热-声不稳定性会引发具有强破坏性的大振幅声学振荡,对发动机的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针对日益增长的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的研制需求,未来的先进发动机可能会面临新的热-声不稳定性问题。对液体火箭发动机背景下的热-声不稳定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系统梳理了与典型发动机结构与工况类型相关的热-声不稳定性机理;介绍了热-声不稳定性理论预示方法,包括热-声解耦后的线性方法与非线性方法;探讨了以高保真大涡模拟为代表的热-声不稳定性耦合求解方法;介绍了热-声不稳定性研究的新进展,包括数据驱动的动力系统理论与同步性理论以及AI赋能的热-声不稳定性预示方法等关键技术与科学问题。未来研究重点包括:开展发动机极端工作条件下低温推进剂的燃烧与火焰动力学行为研究;发展液体火箭发动机热-声不稳定性的非线性预示方法,进而对极限环以及触发等典型的非线性现象进行理论建模;发展高效、准确的跨/超临界流体物性计算方法,高压强湍流条件下的湍流燃烧模型,耦合大涡模拟算法的跨/超临界流体热-声不稳定性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动力系统理论和同步理论分析方法,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热-声系统中典型的非周期性动力学状态进行判别,揭示非周期性热-声不稳定性的形成机制;发展AI赋能的热-声不稳定性预测方法,结合迁移学习和微调策略,解决真实发动机的小数据量难题,形成液体火箭发动机快速、有效的热-声不稳定预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燃烧不稳定性 数值模拟 理论建模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行驶场景的特种车辆发动机运行特性联合仿真研究
2
作者 谢学远 林晨 +4 位作者 吴晗 赵庆岚 高俊飞 郝强国 郑新前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63-2175,共13页
柴油发动机总体运行性能的初步设计无法通过实际装车行驶测试指导,制约着特种车辆动力开发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利用虚拟视景仿真引擎Unity3D建立了平直路面场景和起伏路面场景两个虚拟行驶场景模型。根据发动机的速度特性参数,构建柴油... 柴油发动机总体运行性能的初步设计无法通过实际装车行驶测试指导,制约着特种车辆动力开发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利用虚拟视景仿真引擎Unity3D建立了平直路面场景和起伏路面场景两个虚拟行驶场景模型。根据发动机的速度特性参数,构建柴油发动机运行性能输出模型,并结合传动系统模型和车体质心纵向动力学模型,建立整车直驶动力学模型。借助软件平台间的数据通信技术,通过设定双向传输的物理量完成虚拟行驶场景模型和整车直驶动力学模型的同步联合仿真,实现特种车辆在设定场景环境下虚拟行驶过程的可视化模拟。与实车行驶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整车直驶动力学模型可有效模拟计算特种车辆速度和发动机转速的时间历程,验证了利用模型仿真车辆在不同场景中行驶机动性能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特性 虚拟行驶场景 发动机模型 整车直驶模型 机动性能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组合畸变对某涡轴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
3
作者 赵思瑞 王旭 +3 位作者 李杜 马东阳 吴鑫鑫 吴建辉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94,共9页
进气畸变是恶化涡轴发动机性能、造成其稳定裕度损失的重要因素。针对某新研发的民用涡轴发动机,采用全环非定常方法开展了进气组合畸变对其组合压气机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并基于压气机部件试验数据进行了数值校验,分析了组合畸变对压... 进气畸变是恶化涡轴发动机性能、造成其稳定裕度损失的重要因素。针对某新研发的民用涡轴发动机,采用全环非定常方法开展了进气组合畸变对其组合压气机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并基于压气机部件试验数据进行了数值校验,分析了组合畸变对压气机特性的影响规律,探索了组合畸变对组合压气机流场的影响机制。结合总体模型分析了进气畸变对涡轴发动机整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整机地面试验结果校验了工作线位置变化,总体模型的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小于2%,数值结果表明100%转速下组合畸变使得发动机稳定裕度降低了2.36%,掌握了进气畸变对发动机稳定裕度的影响,验证了发动机在畸变进气条件下的稳定工作能力,为发动机适航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轴发动机 组合压气机 进气畸变 喘振试验 特性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冗余执行器的航空发动机推力快速响应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睿超 虞超 +3 位作者 姚竞豪 郭迎清 王兵 王向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0-268,共9页
面向飞/推一体化控制需求,开展涡扇发动机推力快速响应控制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推力最小相位系统的冗余控制方案。研究内容包括:(1)借鉴阀位控制思想,提出在传统燃油流量(Wf)回路基础上增设尾喷口喉道面积(A8)回路,通过挖掘冗余执行器变... 面向飞/推一体化控制需求,开展涡扇发动机推力快速响应控制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推力最小相位系统的冗余控制方案。研究内容包括:(1)借鉴阀位控制思想,提出在传统燃油流量(Wf)回路基础上增设尾喷口喉道面积(A8)回路,通过挖掘冗余执行器变化速率潜力,提高推力响应速度,降低了对于燃油泵快速作动的需求,同时该方法可以使喷口在推力响应过程逐渐回中,系统具备持续的推力快速调节能力;(2)分析了A8调节推力的物理机理,指出容腔压力动力学主导的部件间流量匹配过程使得A8对推力具有直馈作用,是提高推力响应速度的有效途径。基于发动机部件级模型的评估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执行机构存在速率限制的情况下,实现了推力10 rad/s闭环带宽和A8回中的设计目标,方法可行、有效。在推力响应过程中,A8直馈作用对推力变化的贡献度最高时超过50%。随着对于推力控制模式和推力响应速度的日趋关注,应对容腔内的压力动态过程给予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推力控制 推力快速响应 冗余执行器 最小相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的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缺陷检测
5
作者 武仁康 程志江 +2 位作者 吴动波 王辉 梁嘉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5-143,共9页
对于航空发动机叶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缺陷,通常以人工目检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为避免因人为经验导致检测结果缺乏一致性,以及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7的叶片检测方法,旨在精准高效地检测叶片表面的缺陷... 对于航空发动机叶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缺陷,通常以人工目检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为避免因人为经验导致检测结果缺乏一致性,以及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7的叶片检测方法,旨在精准高效地检测叶片表面的缺陷。针对生产加工过程中四类常见的典型缺陷,构建了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缺陷数据集。在YOLOv7特征融合网络的ELAN-W中加入SKNet,使模型获得自适应感受野以增强网络特征提取的能力;在头部网络引入Dyhead提升模型的类别识别能力和检测性能;采用MPDIoU损失函数替代原始的CIoU损失函数以实现更加精确的边界框回归。所提方法在保证召回率的基础上提升了模型的检测性能,其中精度、召回率和mAP@0.5分别提升了5.3%、2.2%和3.7%,检测单张叶片的时间为4.93 s。为叶片的自动化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缺陷检测 航空发动机叶片 改进YOLOv7 深度学习 MPDIoU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精锻叶片榫头加工夹具设计
6
作者 张申 梁嘉炜 +4 位作者 吴动波 王辉 赵兵 许立君 周奋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4,共12页
航空发动机精锻叶片是典型的复杂曲面薄壁零件,对叶片榫头进行铣削加工时,不仅定位困难而且极易产生变形和振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精锻叶片多点夹紧的夹具设计方法,并设计了一种低应力硬装夹工装夹具。利用静力学分析对装夹位置进行... 航空发动机精锻叶片是典型的复杂曲面薄壁零件,对叶片榫头进行铣削加工时,不仅定位困难而且极易产生变形和振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精锻叶片多点夹紧的夹具设计方法,并设计了一种低应力硬装夹工装夹具。利用静力学分析对装夹位置进行优化,对仿形元件材料进行选取,对装夹方式进行优化。通过模态测试试验和振动测试试验测试夹具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仿形元件后,系统的低频段幅值减小了50%,高频段幅值减小了75%,一阶共振频率由210 Hz提高至402 Hz,峰值下阻尼比由17.4%提高至25.9%,振动位移信号有效值减小了35%,加工误差范围减小了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叶片 夹具 有限元分析 装夹方案 模态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参数重构的航空发动机可靠性提高
7
作者 贾超 柴小亮 吴有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10051-10056,共6页
航空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对于飞行安全至关重要,关键控制参数异常直接危及发动机和飞机飞行安全。从涡扇发动机参数测量异常导致的空中停车出发,剖析了故障原因和处置方案,分析了发动机控制系统容错与故障诊断措施,提出了关键参数余度设计... 航空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对于飞行安全至关重要,关键控制参数异常直接危及发动机和飞机飞行安全。从涡扇发动机参数测量异常导致的空中停车出发,剖析了故障原因和处置方案,分析了发动机控制系统容错与故障诊断措施,提出了关键参数余度设计建议,通过重构方法在不增加发动机机械复杂度和硬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发动机可靠性。以涡扇发动机压气机后静压(P_(3s))为例,基于进气道特征参数、发动机特征截面测量参数,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P_(3s)重构方法,发动机稳态重构准确度达97%以上;设计了测量值与重构值的切换逻辑,经实装应用验证可行,有效解决了因引气管断裂而出现的发动机异常停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重构 解析余度 航空发动机 可靠性 空中停车 压气机后静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循环发动机快速推力变化过渡过程性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勇睿 徐义皓 +3 位作者 张纪元 董学智 郑俊超 陈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1,共11页
自适应循环发动机是基于变循环发动机设计理念基础并充分考虑飞发一体化设计、热管理等综合性能的面向未来飞行平台的先进动力装置,可通过诸多可调机构实现发动机涵道比、增压比、流量以及工作模式的灵活改变,从而适应不同飞行任务的复... 自适应循环发动机是基于变循环发动机设计理念基础并充分考虑飞发一体化设计、热管理等综合性能的面向未来飞行平台的先进动力装置,可通过诸多可调机构实现发动机涵道比、增压比、流量以及工作模式的灵活改变,从而适应不同飞行任务的复杂任务剖面需求,获得更大飞行包线内的性能优化。本文基于自适应循环发动机的性能计算仿真模型,在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模式转换和加减速过程实现快速推力变化过程,根据模式转换与加减速控制规律设计,开展典型算例下的快速推力变化过渡过程性能分析并验证其控制规律设计方法可行性,在亚声速巡航工况下,发动机在以M3模式叶尖风扇最小角度状态下,低压转子相对物理转速从0.6加速至1.0,最大可使终止推力增大32.4%,相较于单一模式加减速过渡过程,推力变化范围更宽,加速时间更短,转速变化范围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循环发动机 过渡态 快速推力变化 控制规律 模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推力并联混合动力涡扇发动机全航程综合能量管理策略设计及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佳杰 陈新民 +3 位作者 方菁菁 王继强 张海波 胡忠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共15页
为使大推力航空并联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在考虑节能减排效益的同时,充分挖掘涡轮电气化后部件的性能提升潜力,本文依托某并联混合动力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Parallel hybrid geared turbofan,PH-GTF)推进系统概念模型,在“发动机主燃油闭环+... 为使大推力航空并联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在考虑节能减排效益的同时,充分挖掘涡轮电气化后部件的性能提升潜力,本文依托某并联混合动力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Parallel hybrid geared turbofan,PH-GTF)推进系统概念模型,在“发动机主燃油闭环+电动力系统转矩补偿”控制结构下,针对典型飞行航程所包括的低功率工况段、起飞爬升段、巡航段、下降段,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并基于不同飞行工况在全航程内进行调度。通过典型飞行航线下的数字仿真及硬件在环(Hardware in the loop,HIL)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未采用混合动力改型的基线GTF发动机,应用所设计综合全航程能量管理策略的PH-GTF推进系统,该航线下总燃油消耗量和NO_(x)排放量分别降低5.70%和10.72%,其中在低功率工况下,可变放气活门(Variable bleed valve,VBV)可以减小54.35%的排气量;在航空节能减排所重点关注的等高等速巡航段,耗油量和NO_(x)排放量分别降低18.93%和30.19%。所设计综合全航程能量管理策略兼顾了部件性能提升和节能减排效益,符合未来绿色航空推进系统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混合动力 大推力 涡扇发动机 能量管理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并联混合动力涡扇发动机热力循环与工作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光璧 王步宇 +3 位作者 王向阳 佘云峰 邢耀仁 帅石金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6,共15页
为确定并联混合动力涡扇发动机的能量利用效率,并对不同电功率输入下发动机工作特性与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本文从理论上对发动机有效循环功的来源进行划分,并由此分别定义并联混合动力涡扇发动机的电能利用率和燃油利用率;使用... 为确定并联混合动力涡扇发动机的能量利用效率,并对不同电功率输入下发动机工作特性与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本文从理论上对发动机有效循环功的来源进行划分,并由此分别定义并联混合动力涡扇发动机的电能利用率和燃油利用率;使用航空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PROOSIS搭建基于CFM56-7B26发动机的并联混合动力涡扇发动机零维模型,模拟不同电功率输入条件下的发动机稳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并联混合动力涡扇发动机内涵道的循环类型仍然是基于布雷顿循环的实际循环,输入的电功率对发动机外涵道推力的贡献占比远高于其对内涵道推力的贡献;电能利用率始终明显高于燃油利用率,这也是并联混合动力涡扇发动机实现节能的主要原因;当输入的电功率增加时,发动机的涵道比增加,涡轮前温度与总压比降低,各部件的稳态工作点将发生移动,可能造成部件效率的下降。由于电功率的输入以及电能的高利用效率,并联混合动力涡扇发动机的油耗和能耗均低于常规涡扇发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混合动力系统 涡扇发动机 热力循环 稳态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宜轩 程志江 +2 位作者 吴动波 梁嘉炜 王辉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61,共5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缺陷检测过程中表面噪声较大以及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叶片表面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叶片表面缺陷图像采集和典型缺陷标注构建了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缺陷数据集;采用K-means++算法代替K-means...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缺陷检测过程中表面噪声较大以及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叶片表面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叶片表面缺陷图像采集和典型缺陷标注构建了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缺陷数据集;采用K-means++算法代替K-means算法对标记框进行聚类,获得最适合该数据集中标记框的锚框;在主干网络中结合CBAM注意力机制模块,并且采用EIoU损失函数替换原CIoU损失函数,提高对叶片表面缺陷特征的提取能力。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相较于YOLOv5算法在平均精度均值上提升了1.4%,相较于FasterRCNN和YOLOv3,本方法在平均精度均值上分别提升了13%和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叶片 表面缺陷检测 深度学习 YOLOv5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油换热器对变循环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温奇 裴鑫岩 +1 位作者 田鸿宇 侯凌云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1,共10页
为解决变循环涡扇发动机涡轮前温度和涡轮冷却气体温度升高使得涡轮冷却效果降低的问题,以航空燃料作为冷源降低涡轮冷却气体温度,将空-油换热器应用在变循环发动机中,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的性能仿真模型。同时引入空油换热的冷却性能计... 为解决变循环涡扇发动机涡轮前温度和涡轮冷却气体温度升高使得涡轮冷却效果降低的问题,以航空燃料作为冷源降低涡轮冷却气体温度,将空-油换热器应用在变循环发动机中,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的性能仿真模型。同时引入空油换热的冷却性能计算模型,评估采用超临界航空煤油作为冷却介质后,考虑航空煤油超临界喷射、燃烧、涡轮冷却、冷却空气流量、耗油率等参数及相关性能的影响,构建了以超临界航空煤油为纽带的燃烧/冷却热耦合的能量交互分析方法。利用所建立的变循环发动机仿真模型,开展了起飞、快速爬升、超声速巡航、超声速加力和最大推力5种典型飞行状态的总体性能计算,通过比对是否使用空-油换热器对涡轮静叶冷却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各个状态下空油换热对变循环发动机总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起飞状态时,采用空-油换热器可以较明显提升发动机总体性能,降低单位燃油消耗率1.86%和提升推力0.95%。因此,通过空-油换热器对变循环航空发动机涡轮冷却气体进行冷却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不同状态的性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空-油换热器 涡轮冷却 仿真模型 总体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内流场数据平均方法研究综述
13
作者 吴锋 姚艳玲 +2 位作者 王靖元 徐全勇 冯旭栋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5,共15页
回顾了在航空发动机测试结果处理和数值仿真边界条件构建过程中发展而来的多种数据平均技术。归纳静压、总压、总温基于面积、体积流量、质量流量和熵通量等权重的加权平均法;介绍在假想混合面上与非均匀物理场满足相同物理特性的等效... 回顾了在航空发动机测试结果处理和数值仿真边界条件构建过程中发展而来的多种数据平均技术。归纳静压、总压、总温基于面积、体积流量、质量流量和熵通量等权重的加权平均法;介绍在假想混合面上与非均匀物理场满足相同物理特性的等效平均法及其扩展方法。梳理基于质量、动量、能量和熵等通量守恒规则发展出来的转静子交界面处的周向平均法;比较了不同加权平均方法之间各种等效平均方法之间的差别。最后总结各类平均方法的优势和缺陷,给出针对性应用场合中数据平均方法的选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加权平均法 等效平均法 周向平均法 测量数据 数据缩放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限空间欠采样条件下航空发动机关键截面流场重构方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徐笳森 郑培英 +1 位作者 张轲 娄方远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6,共10页
由于受整机环境下几何特征对探针位置的限制以及3维流动等因素影响,通过有限的测点数据准确获取整机关键测试截面参数非常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综合关键截面流场重构项目的研究成果,针对航空发动机内强3维、强不均匀流场,介绍了一种受... 由于受整机环境下几何特征对探针位置的限制以及3维流动等因素影响,通过有限的测点数据准确获取整机关键测试截面参数非常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综合关键截面流场重构项目的研究成果,针对航空发动机内强3维、强不均匀流场,介绍了一种受限空间欠采样条件下航空发动机复杂流场重构技术。基于航空发动机内流场近周期分布的特征,利用离散的探针数据通过“多波束近似”的方法来精确重构发动机内部的周向流场。相关技术在重构多级压气机出口截面总压分布、燃烧室出口热斑分布、高压涡轮出口截面总温分布的测试中进行了初步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重构结果与真实试验结果的误差分别小于0.1%、0.5%、0.3%。与传统均布或等节距探针布局方案及均值数据处理方法相比,采用新的探针布局方案及流场重构方法可以实现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出口总压场、燃烧室及高压涡轮出口总温场的精确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重构 多波束近似 多级轴流压气机 燃烧室 温度分布因子 高压涡轮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设计阶段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祝寅 周华 +1 位作者 张健 张琪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4-39,共6页
随着航空发动机性能指标和系统复杂度的不断提升,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成为支撑航空发动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手段。燃烧室是发动机的心脏,其研制过程具有难度大、周期长、花费高等特点。基于数字孪生的设计技术能够预测燃烧室的性能,评... 随着航空发动机性能指标和系统复杂度的不断提升,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成为支撑航空发动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手段。燃烧室是发动机的心脏,其研制过程具有难度大、周期长、花费高等特点。基于数字孪生的设计技术能够预测燃烧室的性能,评估其可靠性,并对试验方案进行预先评估与优化,大幅缩短燃烧室设计的时间,同时降低经费支出。简述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在设计阶段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数字孪生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设计阶段的应用与关键问题进行了简要的综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计算流体力学 高保真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涡扇发动机过渡态建模与验证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琳渊 夏禹 +2 位作者 陈仲光 陈玉春 宋可染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9,共9页
为了提高涡扇发动机过渡态性能仿真的精度并实现过渡态性能计算模型的工程应用,梳理了不同因素对涡轮发动机过渡态性能的影响机理,介绍了各影响因素的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精细化涡扇发动机整机过渡态性能仿真模型。研究分析了总... 为了提高涡扇发动机过渡态性能仿真的精度并实现过渡态性能计算模型的工程应用,梳理了不同因素对涡轮发动机过渡态性能的影响机理,介绍了各影响因素的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精细化涡扇发动机整机过渡态性能仿真模型。研究分析了总温、总压和燃油流量传感器的过渡态效应及其建模方法。最终利用涡扇发动机整机地面台架加减速性能试验数据对精细化过渡态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高低压物理转速、推力、压气机出口总压和内涵排气温度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45%,0.77%,0.61%,0.44%和1.77%,最大误差分别为2.82%,1.92%,7.45%,5.67%,5.28%,加速时间的误差小于0.26s。本文揭示了过渡态性能仿真模型误差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扇发动机 叶尖间隙 热存储 过渡态 部件级模型 传感器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湍流燃烧多物理耦合建模和仿真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健 张琪 +2 位作者 杨天威 尹钰 任祝寅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51,共10页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喷雾燃烧包含液滴破碎、雾化、蒸发、掺混、燃烧等多个物理过程,各物理过程相互耦合,产生出预混、非预混、自着火等多种燃烧模式,不同的燃烧模式表现出的湍流-化学反应相互作用也各不相同,对发展普适的湍流燃烧模型提...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喷雾燃烧包含液滴破碎、雾化、蒸发、掺混、燃烧等多个物理过程,各物理过程相互耦合,产生出预混、非预混、自着火等多种燃烧模式,不同的燃烧模式表现出的湍流-化学反应相互作用也各不相同,对发展普适的湍流燃烧模型提出了巨大挑战。针对多物理场耦合的湍流燃烧过程进行物理建模成为湍流燃烧建模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此外,航空发动机湍流燃烧研究也面对着工程设计和优化的客观需求,即发展效率和精度兼顾的高效湍流燃烧仿真方法并量化湍流燃烧控制物理机制,为燃烧组织调控提供指导。综合上述内容,从发动机两相喷雾燃烧模式、自适应燃烧建模和主控物理机制分析等方面点评和回顾了近期的基础研究进展,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做了初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燃烧 数值仿真 燃烧模式 自适应建模 不确定性量化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发动机技术现状、挑战及关键问题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忠志 曹文宇 +4 位作者 何皑 尉舰巍 刘凯 杨佳利 徐全勇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33,共12页
航空发动机设计仿真技术逐渐向综合化、集成化发展,同时伴随着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完善,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数字化变革方兴未艾。本文综述了航空发动机数字化概念、现状、需求和关键技术问题等内容,希望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数字化变革提供参考... 航空发动机设计仿真技术逐渐向综合化、集成化发展,同时伴随着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完善,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数字化变革方兴未艾。本文综述了航空发动机数字化概念、现状、需求和关键技术问题等内容,希望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数字化变革提供参考和支持。面向航空发动机复杂性本质,分析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数字孪生、数字主线的概念和实质内涵,发展了数字发动机定义。针对技术趋势和挑战,总结了国内外数字发动机相关用例和发展现状,论述模型算法库、通用平台、数据连通和处理、耦合集成仿真技术、数据分析和决策等需要开展的工作。针对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问题,讨论学科仿真集成方法、系统模型和学科模型的连通方法、数字孪生建模方法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和方向。数字发动机的思路和具体研究内容可为后续规划和建设航空发动机数字孪生系统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数字工程 数字主线 数字孪生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实时驱动的航空发动机沉浸式虚拟运行系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佳利 曹文宇 +3 位作者 姚舜 刘凯 谢鹏福 胡忠志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6,共8页
为实现多学科信息的融合与沉浸式表达,针对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应用存在多学科信息综合表达不足、仿真实时性低等问题,开发了一种跨学科异构模型集成仿真的航空发动机沉浸式虚拟运行系统。在信息融合与实时交互方面,研... 为实现多学科信息的融合与沉浸式表达,针对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应用存在多学科信息综合表达不足、仿真实时性低等问题,开发了一种跨学科异构模型集成仿真的航空发动机沉浸式虚拟运行系统。在信息融合与实时交互方面,研究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性能实时仿真、实时控制、参数化结构建模与仿真、数据实时共享与多学科联合仿真集成等技术,实现了模型实时驱动的航空发动机虚拟运行功能;在数据可视化及3维渲染方面,研究结构数据轻量化处理技术、实时渲染优化技术,对温度、压力等流场数据进行实时映射,实现了逼真、流畅的沉浸式实时渲染效果。基于上述研究工作,在中国首次开发了1套由模型实时驱动、跨学科数据集成的航空发动机沉浸式虚拟运行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发动机结构、系统和性能模型数据的关联与交互。相关技术和成果可用于协同设计、沉浸式评审、虚拟培训等场景,为未来实现数字孪生、虚实融合的数字发动机研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驱动 实时仿真 数字孪生 视景仿真 沉浸式表达 虚拟运行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推进系统动态模型-状态变量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直接推力预测控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崇文 郑前钢 +2 位作者 张海波 房娟 胡忠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8-357,共10页
直接推力控制可以有效改善推力控制的品质,针对航空发动机直接推力控制问题,进行了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研究。为了提升航空发动机推力控制的精度,提出了基于复合推进系统动态模型-状态变量模型(Compact Propulsi... 直接推力控制可以有效改善推力控制的品质,针对航空发动机直接推力控制问题,进行了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研究。为了提升航空发动机推力控制的精度,提出了基于复合推进系统动态模型-状态变量模型(Compact Propulsion System Dynamic Model-State Variable Model-State Variable Model,CPSDM-SVM)的航空发动机直接推力预测控制方法。CPSDM实时估计出不可测参数(推力、喘振裕度等)的基准值,SVM则根据未来输入实时预测发动机未来响应。由于CPSDM将发动机分为进气道、核心机、喷管、喘振裕度、推力等进行建模,在兼顾精度的同时,提高机载模型的实时性。CPSDM-SVM作为MPC算法中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时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与基于分段线化模型的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实时性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所提出方法控制效果有明显的提升,调节时间缩短了1.17s。所提出方法稳态控制精度为0.08%,传统方法稳态精度为2.58%。因此,所提出方法在保证实时性的条件下,提升了控制精度和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预测控制 复合推进系统动态模型 状态变量模型 直接推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