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清华大学转学制度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铭雨 李思楚 《山东高等教育》 2015年第9期67-73,共7页
转学制度是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国时期,清华大学转学制度的宗旨与思路较为连贯,规定较为自由,其转学考试和录取标准堪称既公正合理,又富于弹性,体现了清华大学兼容并包和不拘一格的招生观念。民国时期学生积极参加转... 转学制度是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国时期,清华大学转学制度的宗旨与思路较为连贯,规定较为自由,其转学考试和录取标准堪称既公正合理,又富于弹性,体现了清华大学兼容并包和不拘一格的招生观念。民国时期学生积极参加转学考试,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环境。总体而言,转学制度作为大学招生制度的补充,客观上有利于营造民国时期人才成长与培养的良好环境。深入研究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转学制度,对于当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清华大学 转学制度 招生考试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系年》“南瀤之行”考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117,共8页
吴楚关系是春秋晚期列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简《系年》所记楚灵王时的"南瀤之行"是当时两国之间的重大事件。简文之"南瀤"与《左传》的"南懷"不同,泛指淮河以南的地区。所谓的"南瀤之行"... 吴楚关系是春秋晚期列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简《系年》所记楚灵王时的"南瀤之行"是当时两国之间的重大事件。简文之"南瀤"与《左传》的"南懷"不同,泛指淮河以南的地区。所谓的"南瀤之行"实际上是楚灵王时期在淮南地区对吴国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结合《左传》昭公五年的记载,可以认识到:"南瀤之行"的经过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地域上可以分为北线战场和东线战场,而且主要发生在东线战场,从大的地理范围上来说属于淮南地区。通过对"南瀤之行"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认识吴楚战争中的线路及地域问题,也可以对楚灵王时期的吴楚关系有更明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关系 南瀤之行 北线战场 东线战场 进军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系年》所见伍子胥职官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光 《管子学刊》 2017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在著名的柏举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近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中有关于伍子胥的新史料,其与传世文献最大的区别在于:《系年》记伍子胥在吴国所担任职官为"太宰",而传世文献所载为&qu...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在著名的柏举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近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中有关于伍子胥的新史料,其与传世文献最大的区别在于:《系年》记伍子胥在吴国所担任职官为"太宰",而传世文献所载为"行人"。文章通过对春秋时期"行人"与"太宰"职责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吴楚争霸的形势,认为:伍子胥在吴国所担任的职官应为"太宰",其担任"行人"则属临时差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年》 伍子胥 太宰 行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节放爆竹习俗的形成
4
作者 刘晓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34-38,共5页
过年放爆竹在中国见于文字记载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中间经历了从燃竹爆竹到火药爆竹的转变,而日本现存左义长习俗保留了中国古老的燃竹之俗。结合中国古典文献,对爆竹的起源、最早的爆竹是否有燃草以及古人燃放爆竹的目的等基本问题进... 过年放爆竹在中国见于文字记载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中间经历了从燃竹爆竹到火药爆竹的转变,而日本现存左义长习俗保留了中国古老的燃竹之俗。结合中国古典文献,对爆竹的起源、最早的爆竹是否有燃草以及古人燃放爆竹的目的等基本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爆竹起源于异族群相遇的新说。除了驱邪外,放爆竹的爆炸声还有唤醒大地、祈求丰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竹 左义长 移民 山臊 祈年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厨、职田与空饷:中晚唐官员的俸禄制度
5
作者 张国刚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1,共18页
俸禄制度是官僚行政动力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晚唐俸禄制度的变化以顺宗朝的官员俸禄制改革为起点,它的政策内容完全为宪宗元和改革所继承,其中心议题是置本收利和职田问题。这些问题规定和影响了唐后期百年间(805—907)官员俸禄与官... 俸禄制度是官僚行政动力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晚唐俸禄制度的变化以顺宗朝的官员俸禄制改革为起点,它的政策内容完全为宪宗元和改革所继承,其中心议题是置本收利和职田问题。这些问题规定和影响了唐后期百年间(805—907)官员俸禄与官署经费的变革。只是在武宗尤其是宣宗时代,边疆官员的待遇以及官员俸禄靠吃官健空饷的问题才被提上议事日程。改革似乎涉及一些深层次问题。但是,随着这些改革的消失以及其效果的空泛化,唐朝的历史也走到了尽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俸禄 公厨 职分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维度下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管理探讨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忠静 张景平 郑航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1,22,共6页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历史维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流域管理亦然。通过对河西走廊近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的回顾,分析了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石羊河、疏勒河及讨赖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管理的演变,重点探讨了河...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历史维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流域管理亦然。通过对河西走廊近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的回顾,分析了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石羊河、疏勒河及讨赖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管理的演变,重点探讨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上形成的"以时分水"的时间水权制度的运行情况、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循环特征变化导致时间水权制度失效的机理,以及讨赖河流域传统分水模式与现代水利制度衔接的现实需求与可能方式。研究认为,在历史维度下进行流域管理问题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河西走廊水环境演化规律、深刻理解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问题的现实内涵、科学制定传统水资源管理与现实发展要求衔接的可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维度 水权 技术 生态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视野下的考察 被引量:44
7
作者 彭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55,共9页
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 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由此出发,它们在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关系上也持有不同的论点。重构论认为,历史事实自身就会呈现出意义,从而支配着历史解释。在建构论看来,史家对于历史事实的建构当中就包含了解释的因素,事实与解释并非截然分离。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在这一问题上所持立场也即解构论的主要特征,是历史的文本化、解释对于事实的支配地位以及历史解释的多元论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西方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变革”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国刚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2005年10月15日—16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在天津联合举办“中国传统社会基本问题论坛”。“论坛”特别注重中国传统社会演进的重大问题、基本脉络的认识把握与理论提升,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议题大多是中国... 2005年10月15日—16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在天津联合举办“中国传统社会基本问题论坛”。“论坛”特别注重中国传统社会演进的重大问题、基本脉络的认识把握与理论提升,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议题大多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科研中值得深思的共性疑难,故与会者唇枪舌剑,彼此交锋,讨论非常热烈。还在相互论难中迸发出不少智慧火花,提高和升华了理论认识。争鸣议论的热点主要是:历史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研究理论范式的清理与建构,包括唯物史观、文化史观、阶级分析方法等;中国传统社会的阶段性发展与变迁,例如唐宋变革、文明冲突与中华多元一体、思想与社会的互动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造、集团、分层及利益冲突整合等等。与会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史学研究突破了“五朵金花”之类的单调理论范式,在具体深入的断代研究和专门研究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倘若仅仅满足于断代或专门的具体研究,局限性较大。只有具体研究与基本问题探讨共同发展,相得益彰,才能积极推动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繁荣。现将与会专家的代表性论说荟萃如下,以飨同好,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历史分期 历史变化 唐朝 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生产力标准--环境史研究中历史评价尺度的创新及其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梅雪芹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3,共5页
所谓历史评价,即是对历史现象的影响、历史事件的结果和历史人物行为的是非所做的分析和评判。历史评价是历史研究中的一项核心任务,同时它也是历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历史评价的对象、主旨和意义等,我国史学界从不同视角提出... 所谓历史评价,即是对历史现象的影响、历史事件的结果和历史人物行为的是非所做的分析和评判。历史评价是历史研究中的一项核心任务,同时它也是历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历史评价的对象、主旨和意义等,我国史学界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很多认识。如有学者认为,历史评价“是要在一定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对以往众多的历史人物和丰富的历史事实表示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正确认识人类复杂、丰富、生动的历史进程,并决定如何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为解决现实问题、治理国家与增长智慧所取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生产力 历史进程 批评的态度 环境史研究 历史经验和教训 增长智慧 不同视角 历史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立武《中庸》、《大学》思想之考辩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成群 《昌吉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5-58,共4页
黎立武关于《中庸》、《大学》的阐释与正统朱子学有着颇不一致的地方,从版本编次到经典体系的建构以及诠释都表现出了诸多分歧。这大概是其因师承关系刻意回避了朱子之学。然而通过朱熹与黎立武对"庸"字的阐释,我们则不难发... 黎立武关于《中庸》、《大学》的阐释与正统朱子学有着颇不一致的地方,从版本编次到经典体系的建构以及诠释都表现出了诸多分歧。这大概是其因师承关系刻意回避了朱子之学。然而通过朱熹与黎立武对"庸"字的阐释,我们则不难发现两人在理学体用之学(即内圣外王)的内在思路上具有一致性。但其中不同的一点是,面对由宋入元的政治变化,黎立武通过对郭忠孝"性、道、教"一贯性思路的汲取,把体用之学具体操作的兴趣点从政治、教化的双层面转移到了教化的单一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本 兼山 体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俗如何结构了特殊的文化空间——从端午节俗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谈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晓峰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从夏至阴阳转换这一古人的朴素原理出发,详析端午节俗的一系列内在联系,从而探讨端午传说与节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结构的特殊文化空间。
关键词 端午节俗 端午传说 夏至阴阳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的中国观:一个历史的巡礼与反思
12
作者 张国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中国观 欧洲 马可 大陆 文化 反思 交流 《历史》 文明形态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系辞传》论“伏羲作八卦”
13
作者 廖名春 《船山学刊》 2014年第2期64-68,共5页
现代考古学研究发现,将我们民族的文明史由5000年上溯到6000年,是完全可能的。而传世文献中的伏羲时代,正好接近这一时期。关于伏羲记载的来源,今人多归本于《庄子》。然湖南长沙出土的子弹库楚帛书就有伏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现代考古学研究发现,将我们民族的文明史由5000年上溯到6000年,是完全可能的。而传世文献中的伏羲时代,正好接近这一时期。关于伏羲记载的来源,今人多归本于《庄子》。然湖南长沙出土的子弹库楚帛书就有伏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之"氏"就是"伏羲氏"。传世文献中,《系辞传》"记载伏羲功业最著",最为具体。所谓的"伏羲作八卦"说,用现代的眼光看,是说伏羲氏时代的先民发明了易卦,发明了卦画符号。这不但包括八卦的卦画,也包括了六十四卦的卦画,甚至还当包括一定量的卦爻辞。所以,说《周易》的作者,我们离不开文王、周公父子;说《周易》的源头,我们就得追溯到伏羲氏。这是《周易·系辞传》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系辞 伏羲 卦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疆地区兵地嵌入式发展模式研究——以墨玉县与境内兵团单位关系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春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1期72-78,共7页
兵地嵌入式发展是新疆墨玉县党委政府与境内兵团单位合作共同开发当地资源及维护当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重要模式。墨玉县与兵团单位兵地双方在经济、文化、社会管理上的合作与共赢模式有诸多地方特色,颇多创新之处,对当地经济发展起... 兵地嵌入式发展是新疆墨玉县党委政府与境内兵团单位合作共同开发当地资源及维护当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重要模式。墨玉县与兵团单位兵地双方在经济、文化、社会管理上的合作与共赢模式有诸多地方特色,颇多创新之处,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地嵌入式 墨玉县与兵团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皇门》篇研究现状
15
作者 韩宇娇 《管子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113-117,共5页
清华简自公布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皇门》是第一本整理报告中的一篇,其内容和传世本《皇门》篇大体一致,目前为止已有数十篇以此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发表。本文从文字隶定与释读、简本《皇门》篇所反映的历史问题、成文时间... 清华简自公布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皇门》是第一本整理报告中的一篇,其内容和传世本《皇门》篇大体一致,目前为止已有数十篇以此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发表。本文从文字隶定与释读、简本《皇门》篇所反映的历史问题、成文时间及背景等几个角度,对清华简《皇门》篇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和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皇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语富阳(东梓关)方言音系
16
作者 盛益民 徐恺远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2-93,共12页
本文主要描写了吴语富阳场口东梓关方言的音系。文章首先对富阳和东梓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之后列出了东梓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和音韵特点,最后是该方言的同音字汇。
关键词 吴语 富阳东梓关方言 音系 同音字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清代关税的近代转型
17
作者 倪玉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6,共9页
关税在清代经历了传统体制下的自我转型、外部势力介入后的全新变化等阶段。清代前期,朝廷的常税整体收入不高,在财政体系中的地位不突出。晚清时期,关税的重要性上升,洋税逐步交由洋人管理后,采用西式的管理模式,征收数量大为增加,关... 关税在清代经历了传统体制下的自我转型、外部势力介入后的全新变化等阶段。清代前期,朝廷的常税整体收入不高,在财政体系中的地位不突出。晚清时期,关税的重要性上升,洋税逐步交由洋人管理后,采用西式的管理模式,征收数量大为增加,关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西方财政结构和征收方式与中国差异很大,但两者的发展演变却有相似之处。双方都经历了由直接税为主过渡到以间接税为主的阶段;同时西方由包税制转为国家官员直接征税,和中国长期以来的做法趋同。晚清时期关税的演进,既有内生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影响,两种合力共同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这种转型的方向和结果,与西方所走过的道路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税 洋税 农业型财政 商业型财政 近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史理论与方法研究”笔谈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利华 梅雪芹 +1 位作者 周琼 滕海键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共6页
近年来,中国的环境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一是环境史专题实证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二是更加深入地探讨环境史研究的主旨关切及学科体系构建等问题;三是包括社会史、城市史、全球史和经济史等历史研究领域,生态转向的趋势愈发明显和突出... 近年来,中国的环境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一是环境史专题实证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二是更加深入地探讨环境史研究的主旨关切及学科体系构建等问题;三是包括社会史、城市史、全球史和经济史等历史研究领域,生态转向的趋势愈发明显和突出;四是区域环境史继续受到重视,整体环境史建构也被提上议程。本期的“环境史理论与方法研究”笔谈,包括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生态文明研究院王利华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梅雪芹教授、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周琼教授、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滕海键教授的四篇环境史专题文章。王利华教授的《“盲人摸象”的隐喻——浅议环境史的整体性》探讨了环境史研究实践中如何运用多学科手段和实现“整体史”的学术目标这一令人困扰的问题;梅雪芹教授的《生态生产力标准——环境史研究中历史评价尺度的创新及其意义》从环境史角度讨论了历史评价尺度的转换和创新问题;周琼教授的《区域与整体:环境史研究的碎片化与整体性刍议》探讨了环境史研究碎片化与整体性的辩证关系;滕海键教授的《论经济史研究的生态取向》论述了经济史研究生态取向的内涵和趋势、价值和意义。这四篇文章聚焦于环境史研究的前沿问题,各自提出了独到见解,希冀对促进环境史研究能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目标 生态取向 经济史研究 专题文章 历史系 生态文明 生态生产力 可持续发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所出汉代簿籍册书简的排列与复原——从东汉永元兵物簿说起 被引量:21
19
作者 侯旭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73,共16页
借助编绳犹存的简册,本文指出无论是基于定期簿书还是不定期簿书形成的定期文书或不定期文书,具体内容的排列上,均是细目在前,呈文在最后。进而通过归纳呈文的书写特点,推断一般簿籍类册书的排列均是如此。学界对一些册书的复原存在问... 借助编绳犹存的简册,本文指出无论是基于定期簿书还是不定期簿书形成的定期文书或不定期文书,具体内容的排列上,均是细目在前,呈文在最后。进而通过归纳呈文的书写特点,推断一般簿籍类册书的排列均是如此。学界对一些册书的复原存在问题。这种排列结构并非西汉首创,而是承袭自秦代。里耶秦简中就已出现如此排列的木牍簿籍。这种文书书写的结构安排,甚至唐代的文书中还保留,并东传影响到日本。同时,不只是行用于世间的官府,从西汉到唐代,针对地下世界的很多"衣物疏"也仿自此种簿籍的书写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汉简 簿籍 呈文位置 册书复原 里耶秦简 随葬衣物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认识变化及其政治意涵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富军 蔡乐苏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0-234,共5页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倡科学,批判传统,认为义和团是拳匪作乱,是迷信、宗教的产物。1924年以后,陈独秀运用唯物史观,对义和团重新评价,充分肯定其反帝国主义性质。陈独秀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1924年兴起的废约运动。
关键词 陈独秀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新青年》 国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