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4至1997年清华大学438例肺炎的年龄分组分析
1
作者 王念鸿 周啸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肺炎 年龄分组分析 临床表现 X线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江 郝静宇 赵云华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4-849,共6页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Hp感染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清华大学医院内部分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尿素[13C]呼气试验检测其Hp感染情...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Hp感染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清华大学医院内部分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尿素[13C]呼气试验检测其Hp感染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健康体检人群感染Hp的主要因素。结果 健康体检人群中感染Hp者有415例,Hp感染率为29.9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Hcy正常为参照,Hcy异常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更高,OR值为1.941 (95%CI:1.154~3.262);以不吸烟为参照,吸烟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更高,OR值为2.186 (95%CI:1.463~3.267);以不饮酒为参照,饮酒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更高,OR值为2.404 (95%CI:1.213~4.764);以不经常在外面吃饭为参照,经常在外面吃饭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更高,OR值为1.842 (95%CI:1.188~2.858);以无Hp家族史为参照,有Hp家族史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更高,OR值为1.650 (95%CI:1.077~2.530);以Hp感染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较好为参照,Hp感染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较差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更高,OR值为2.418 (95%CI:1.155~5.063)。结论 影响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因素较多,其Hp感染相关知识认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人群 幽门螺杆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构建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3
作者 陈新新 付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641,共5页
目的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构建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采集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清华大学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 目的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构建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采集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清华大学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355例,以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49例与验证组106例,建模组根据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情况分为sICH组24例与非sICH组225例。比较sICH组与非sICH组一般资料及系统性炎性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ICH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验证组数据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sICH组心房颤动、入院时脑白质疏松比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sICH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水平明显低于非sIC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IHSS评分、NLR、LMR、PLR、C反应蛋白预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638、0.695、0.725、0.686(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系统性炎性指标NLR、LMR、PLR、C反应蛋白水平及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入院时脑白质疏松情况均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0.01)。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及其他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的一致性指数为0.951(95%CI:0.918~0.985),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模型预测验证组患者sICH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80(95%CI:0.956~1.000)。结论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NLR、LMR、PLR、C反应蛋白及其他主要变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老年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出血 C反应蛋白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检查时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云华 葛旭 +2 位作者 李丹 邓彦俊 张文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753-5759,共7页
为探讨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UGIB)患者消化内镜检查的最佳时机。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并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736例急性UGIB患者。根据就诊后内镜检查时间分为急... 为探讨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UGIB)患者消化内镜检查的最佳时机。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并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736例急性UGIB患者。根据就诊后内镜检查时间分为急诊内镜组(12 h内)和择期内镜组(12 h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内镜相关资料、介入栓塞率、外科手术率、输血量、30 d内的再出血率、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本研究共纳入428名患者,其中326名患者进行了急诊内镜检查(76.2%)。与择期内镜组相比,急诊内镜组心率明显增加(Ρ=0.043)而收缩压降低(Ρ=0.061)。14例(3.3%)患者内镜治疗失败后请血管介入科行经动脉栓塞,6例(1.4%)患者转入普通外科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Ρ=0.115,Ρ=0.561)。两组患者平均输血量和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差异(Ρ=0.138,Ρ=0.799)。30 d内再出血率为10.0%(43/428),急诊内镜组为11.7%(38/326),择期内镜组为4.9%(5/102)(Ρ=0.048)。30 d总死亡率为6.8%(29/428),急诊内镜组和择期内镜组没有差异(7.7%和3.9%,Ρ=0.189)。UGIB患者择期内镜与急诊内镜相比,30 d再出血概率低,介入栓塞率、外科手术率、输血量、30 d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差别。UGIB患者在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宜采用择期内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消化内镜 治疗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体外皮质神经元线粒体氧化应激和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臧婷臻 郭阳 +3 位作者 王凤云 李延辉 申艳霞 张振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对照组、虎杖苷组、Aβ_(25~35)组和联合组(Aβ_(25~35)+虎杖苷)。采用四甲基偶氮唑...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对照组、虎杖苷组、Aβ_(25~35)组和联合组(Aβ_(25~35)+虎杖苷)。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皮质神经元活力,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探针或红色线粒体超氧化物荧光探针染色检测细胞内和线粒体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试剂盒检测MPTP开放程度,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色素C及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另外,测定细胞内电子传递链复合物(包括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线粒体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β_(25~35)组皮质神经元细胞活力、线粒体荧光强度、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复合物Ⅰ、Ⅱ、Ⅲ、Ⅳ)、细胞内ATP、线粒体内TFAM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β_(25~35)组比较,虎杖苷组线粒体荧光强度、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复合物Ⅰ、Ⅱ、Ⅲ、Ⅳ)、细胞内ATP、线粒体内TFAM表达明显增高,皮质神经元暴露3、6、12、24h细胞内和线粒体内活性氧明显降低(P<0.05,P<0.01),联合组细胞色素C细胞质/线粒体比值、线粒体内8-OHdG水平明显低于Aβ_(25~35)组[3.02±0.28 vs 5.73±0.45,P<0.05;(8.07±1.45)×10^(6)dG vs(16.07±2.29)×10^(6)dG,P<0.05]。结论虎杖苷可有效地保护皮质神经元免受Aβ_(25~35)诱导的损伤,至少部分作用是通过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淀粉样β肽类 神经元 大脑皮质 线粒体 氧化性应激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附67例报告)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琦 凌伟 +3 位作者 李鑫 卢联合 陈志海 李兴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和恢复期T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及恢复期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病期、恢复期和对照组CD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和恢复期T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及恢复期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病期、恢复期和对照组CD4+T、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发病期CD4+T、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恢复期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差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下降,4种治疗方法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没有差异,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危重并发症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T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在OLETF大鼠肝脏糖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念鸿 张俊清 +3 位作者 刘林 武一鸣 刘佳 郭晓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799-280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OLETF大鼠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PGC-1)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肝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OLETF大鼠为实验组,同龄LETO大鼠为对照。在8、18和28周龄行OGTT试验,测血糖、胰岛素和血脂,... 目的:通过观察OLETF大鼠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PGC-1)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肝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OLETF大鼠为实验组,同龄LETO大鼠为对照。在8、18和28周龄行OGTT试验,测血糖、胰岛素和血脂,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肝组织中PGC-1、PEPCK、UCP2的蛋白水平。结果:(1)OLETF大鼠从8周起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18、28周龄时OGTT 2h BG和TG水平均明显升高,28周龄时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2)OLETF大鼠肝脏组织中PGC-1蛋白表达18、28周时低于对照组,28周时PEPCK表达高于对照组,而UCP2表达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ETF18周龄后表现出2型糖尿病病理特点,OLETF大鼠肝脏PGC-1、PEPCK及UCP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提示PGC-1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肝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辅助激活因子1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 解偶联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僵硬指数和24h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莫小丽 安巍 万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709-2711,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ASI)与24h脉压(24hPP)的相关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非合并高血压组(n=32例)和合并高血压组(68例)。记录患者临床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甘油三酯(TG)、...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ASI)与24h脉压(24hPP)的相关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非合并高血压组(n=32例)和合并高血压组(68例)。记录患者临床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记录患者24h动态血压参数,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脉压(24hPP)、夜间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比值(nSBP/dSBP)、夜间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比值(nDBP/dDBP)。然后按AASI=1-舒张压对收缩压的回归斜率计算每个个体的AASI值。结果:两组患者在ACR、24hSBP、24hDBP、24hPP和AASI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AASI与年龄、ACR、24hPP、nSBP/dSBP和nDBP/dDBP有显著性相关性(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存在高血压,AASI均与24h脉压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动脉的僵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动态动脉僵硬度 24 h脉压 微量白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1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邱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21-422,共2页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分析 老年人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年人双腋下体温差异性报告 被引量:8
10
作者 燕云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3期12-12,共1页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人双腋下体温测量值的差异性。方法随机抽取100名健康成年人为受试者,用经校验的水银柱体温计进行双侧腋下体温测量。结果健康成年人腋下体温左侧平均(36.51±0.41)℃,右侧平均(36.33±0.44)℃,两侧比较,差异...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人双腋下体温测量值的差异性。方法随机抽取100名健康成年人为受试者,用经校验的水银柱体温计进行双侧腋下体温测量。结果健康成年人腋下体温左侧平均(36.51±0.41)℃,右侧平均(36.33±0.44)℃,两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性别人群同侧腋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成年人左侧腋下体温高于右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下体温 健康成年人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念鸿 聂庆东 +2 位作者 李英姿 宫京梅 张文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1-265,270,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分期分为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DG)和非典型糖尿病相关肾病(ADRD)两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采用ROC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分期分为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DG)和非典型糖尿病相关肾病(ADRD)两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采用ROC分析TNF-α对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的诊断价值,Kalplan-Meier法分析心血管终点事件累积风险因素。结果 DG组在病程、HbA1c、HOMA-IR、TC、LDL-C、hs-CRP、TNF-α、eGFR、β2-MG、BUN及Cys-C方面与ADR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F-α诊断糖尿病肾病不同病理分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49~0.913),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36.0 mmol/L。TNF-α> 36.0 mmol/L组全因死亡、MACE累积风险比率显著高于TNF-α≤36.0 mmol/L组(Log rankχ2=5.427,P=0.027;Log rankχ2=5.014,P=0.02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766,95%CI:1.043~6.223,P <0.01),HbA1c(OR=1.826,95%CI:1.076~5.444,P <0.05),hs-CRP(OR=2.117,95%CI:1.572~8.336,P <0.01),TNF-α(OR=2.909,95%CI:1.866~6.224,P <0.05),eGFR(OR=1.776,95%CI:1.063~5.023,P <0.05),Cys-C(OR=2.446,95%CI:1.338~7.061,P <0.05)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TNF-α高于36.0 mmol/L时对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心血管终点事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病理分期 心血管事件 肿瘤坏死因子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军 于光莉 徐玉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31-83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并发卒中相关性感染112例(29.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63.0%)和泌尿道(28.4%)最常见;致病菌居前3位的分...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并发卒中相关性感染112例(29.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63.0%)和泌尿道(28.4%)最常见;致病菌居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链球菌;高龄、糖尿病、病情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侵袭性操作等与卒中相关性感染相关。并发卒中相关性感染患者病死率升高(12/112 vs 5/270,χ2=14.622,P<0.01)。结论卒中相关性感染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控制卒中相关性感染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卒中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军 刘长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9期852-854,共3页
目的调查老年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并发卒中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痰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卒中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9.7%,依次为大肠埃希菌、... 目的调查老年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并发卒中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痰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卒中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9.7%,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克雷伯菌属、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革兰氏阳性菌占17.2%,真菌占3.1%;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较敏感,革兰氏阳性菌对去甲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结论老年卒中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卒中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对大鼠肾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晶铃 阴赪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不同阶段肾功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的变化,为完善其病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对照组(n=10)和模型组的8个时间点(注射后2、4、8、12、24、48、72、168 h组,n=10)。模型组采用腹...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不同阶段肾功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的变化,为完善其病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对照组(n=10)和模型组的8个时间点(注射后2、4、8、12、24、48、72、168 h组,n=10)。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LPS的方式制备脓毒症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无热源水。对照组于注射后8 h,模型组于各个时间点取心脏血,测定循环内毒素、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一氧化氮合酶(NOS)、肾素(PR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Ang)、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取肾组织,测定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的蛋白表达。结果在LPS注射后,模型组循环内毒素、ET、NO、NOS、PRA、ACEⅡ、AngⅠ、AngⅡ、血肌酐、尿素氮,肾组织AT1R和AT2R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肾脏系数、血清内毒素、血肌酐、尿素氮、肾组织AT1R和AT2R表达在注射后2~168 h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内皮素、NOS、AngⅡ在注射2~48 h高于对照组,NO在注射4~48 h高于对照组,ACE在2~24 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毒素血症所致肾损伤中可能有RAS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氧化应激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脏RAS表达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晶铃 阴赪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注射后2、4、8、12、24、48、72 h及7 d组。除对照组以外,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模型。分别于注射2、...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注射后2、4、8、12、24、48、72 h及7 d组。除对照组以外,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模型。分别于注射2、4、8、12、24、48、72 h及7 d取10只,取心脏血,测肝功能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循环RAS标志物肾素(PR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取肝脏组织,观察肝组织病理,测组织RAS标志物PRA、ACE、AngⅡ及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循环AST、ALT及LDH水平在LPS注射后逐渐升高,8 h达峰,AST与LDH在4~48 h均高于对照组,ALT在2~48 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循环和肝脏PRA在注射后迅速升高,2 h达峰,48 h降至正常水平,中间时间段均高于对照组(P<0.05);ACE和AngⅡ在注射后逐渐升高,8 h达峰,ACE在2~24 h高于对照组,AngⅡ在2~48 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AT1RmRNA表达在注射后逐渐升高,4~48 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毒素血症所致肝功能损伤可能与肝脏局部RAS激活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肝脏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炎性反应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