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构建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采集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清华大学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目的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构建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采集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清华大学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355例,以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49例与验证组106例,建模组根据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情况分为sICH组24例与非sICH组225例。比较sICH组与非sICH组一般资料及系统性炎性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ICH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验证组数据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sICH组心房颤动、入院时脑白质疏松比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sICH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水平明显低于非sIC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IHSS评分、NLR、LMR、PLR、C反应蛋白预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638、0.695、0.725、0.686(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系统性炎性指标NLR、LMR、PLR、C反应蛋白水平及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入院时脑白质疏松情况均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0.01)。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及其他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的一致性指数为0.951(95%CI:0.918~0.985),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模型预测验证组患者sICH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80(95%CI:0.956~1.000)。结论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NLR、LMR、PLR、C反应蛋白及其他主要变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老年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对照组、虎杖苷组、Aβ_(25~35)组和联合组(Aβ_(25~35)+虎杖苷)。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目的探讨虎杖苷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对照组、虎杖苷组、Aβ_(25~35)组和联合组(Aβ_(25~35)+虎杖苷)。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皮质神经元活力,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探针或红色线粒体超氧化物荧光探针染色检测细胞内和线粒体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试剂盒检测MPTP开放程度,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色素C及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另外,测定细胞内电子传递链复合物(包括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线粒体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β_(25~35)组皮质神经元细胞活力、线粒体荧光强度、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复合物Ⅰ、Ⅱ、Ⅲ、Ⅳ)、细胞内ATP、线粒体内TFAM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β_(25~35)组比较,虎杖苷组线粒体荧光强度、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复合物Ⅰ、Ⅱ、Ⅲ、Ⅳ)、细胞内ATP、线粒体内TFAM表达明显增高,皮质神经元暴露3、6、12、24h细胞内和线粒体内活性氧明显降低(P<0.05,P<0.01),联合组细胞色素C细胞质/线粒体比值、线粒体内8-OHdG水平明显低于Aβ_(25~35)组[3.02±0.28 vs 5.73±0.45,P<0.05;(8.07±1.45)×10^(6)dG vs(16.07±2.29)×10^(6)dG,P<0.05]。结论虎杖苷可有效地保护皮质神经元免受Aβ_(25~35)诱导的损伤,至少部分作用是通过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实现。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并发卒中相关性感染112例(29.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63.0%)和泌尿道(28.4%)最常见;致病菌居前3位的分...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并发卒中相关性感染112例(29.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63.0%)和泌尿道(28.4%)最常见;致病菌居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链球菌;高龄、糖尿病、病情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侵袭性操作等与卒中相关性感染相关。并发卒中相关性感染患者病死率升高(12/112 vs 5/270,χ2=14.622,P<0.01)。结论卒中相关性感染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控制卒中相关性感染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治疗的成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构建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采集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清华大学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355例,以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49例与验证组106例,建模组根据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情况分为sICH组24例与非sICH组225例。比较sICH组与非sICH组一般资料及系统性炎性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ICH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验证组数据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sICH组心房颤动、入院时脑白质疏松比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sICH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水平明显低于非sIC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IHSS评分、NLR、LMR、PLR、C反应蛋白预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638、0.695、0.725、0.686(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系统性炎性指标NLR、LMR、PLR、C反应蛋白水平及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入院时脑白质疏松情况均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0.01)。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及其他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的一致性指数为0.951(95%CI:0.918~0.985),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模型预测验证组患者sICH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80(95%CI:0.956~1.000)。结论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NLR、LMR、PLR、C反应蛋白及其他主要变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老年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文摘目的探讨虎杖苷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对照组、虎杖苷组、Aβ_(25~35)组和联合组(Aβ_(25~35)+虎杖苷)。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皮质神经元活力,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探针或红色线粒体超氧化物荧光探针染色检测细胞内和线粒体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试剂盒检测MPTP开放程度,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色素C及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另外,测定细胞内电子传递链复合物(包括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线粒体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β_(25~35)组皮质神经元细胞活力、线粒体荧光强度、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复合物Ⅰ、Ⅱ、Ⅲ、Ⅳ)、细胞内ATP、线粒体内TFAM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β_(25~35)组比较,虎杖苷组线粒体荧光强度、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复合物Ⅰ、Ⅱ、Ⅲ、Ⅳ)、细胞内ATP、线粒体内TFAM表达明显增高,皮质神经元暴露3、6、12、24h细胞内和线粒体内活性氧明显降低(P<0.05,P<0.01),联合组细胞色素C细胞质/线粒体比值、线粒体内8-OHdG水平明显低于Aβ_(25~35)组[3.02±0.28 vs 5.73±0.45,P<0.05;(8.07±1.45)×10^(6)dG vs(16.07±2.29)×10^(6)dG,P<0.05]。结论虎杖苷可有效地保护皮质神经元免受Aβ_(25~35)诱导的损伤,至少部分作用是通过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实现。
文摘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并发卒中相关性感染112例(29.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63.0%)和泌尿道(28.4%)最常见;致病菌居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链球菌;高龄、糖尿病、病情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侵袭性操作等与卒中相关性感染相关。并发卒中相关性感染患者病死率升高(12/112 vs 5/270,χ2=14.622,P<0.01)。结论卒中相关性感染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控制卒中相关性感染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治疗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