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临床医学研究的磁共振实验平台管理
1
作者 丁海艳 计晓晴 +3 位作者 赵丹 朱艳东 何乐 李睿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8-241,共4页
通过对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磁共振实验平台现状、面向临床医学研究的项目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范、安全防护、数据管理5个方面的介绍,探讨面向临床医学研究的磁共振实验平台管理方法,希望为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通过对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磁共振实验平台现状、面向临床医学研究的项目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范、安全防护、数据管理5个方面的介绍,探讨面向临床医学研究的磁共振实验平台管理方法,希望为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实验平台 临床医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颈髓与手术效果间关系的DTI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蒋雯 韩骁 +5 位作者 李广祺 李东航 王晋超 于爱红 郭华 程晓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93-897,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效果和脊髓术后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33例接受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常规MRI和DTI扫描,通过计算手术改善率将患者分为改善较...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效果和脊髓术后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33例接受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常规MRI和DTI扫描,通过计算手术改善率将患者分为改善较好组(19例)和不好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最狭窄层面的术前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轴向扩散率(AD)、纵向扩散率(RD)值的差异,分析术前DTI各参数值与改善率的相关性,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DTI各参数值的变化。结果:较之改善不好组,改善较好组最狭窄层面的术前FA值较高,MD和RD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值:Z=-2.315,P=0.021;MD值:Z=-2.114,P=0.035;RD值:Z=-2.295,P=0.022)。术前DTI各参数值与改善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FA、MD、AD、RD值的P值分别为0.527、0.608、0.082、0.753)。所有患者术后FA值较术前显著增高(t=-3.124,P=0.004),而MD、AD和RD值的变化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31、0.307、0.103)。结论:DTI参数对评价手术预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是FA值可在术后早期评价颈髓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扩散张量成像 手术效果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区人群的性别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宇 张润华 +9 位作者 姜勇 于淼欣 洪音 王畇 乔会昱 韩永军 李东野 赵锡海 王拥军 刘改芬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性别与通过HR-MRI诊断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清华大学社区人群中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现场调查问卷获得人口统计学、既往史、行为生活方式、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根据HR-MRI对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探讨性别与通过HR-MRI诊断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清华大学社区人群中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现场调查问卷获得人口统计学、既往史、行为生活方式、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根据HR-MRI对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进行判读,分为斑块内出血组和无斑块内出血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性别与斑块内出血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对象,男性105例(42.7%),平均年龄(64.8±11.5)岁,其中12例(4.88%)有斑块内出血。与无斑块内出血组相比,斑块内出血组男性较多(83.3%vs40.6%,P=0.004),高血压病史(91.7%vs43.2%,P=0.001)和糖尿病病史(50.0%vs12.4%,P<0.001)的比例较高;空腹血糖[(6.30±1.63)mmol/L vs(5.00±0.99)mmol/L,P<0.001]的水平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是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 7.68,95%CI 1.10~53.81,P=0.040)。结论男性可能是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内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4D Flow MRI与CFD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宇 张宇 +3 位作者 周赜辰 刘爱华 刘鹏 李睿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8期613-617,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4D Flow MRI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颅内动脉瘤的血液流速测量结果,比较分析两种技术方法之间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取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做4D Flow MRI扫描和CFD仿真,将两种方法得... 目的对比研究4D Flow MRI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颅内动脉瘤的血液流速测量结果,比较分析两种技术方法之间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取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做4D Flow MRI扫描和CFD仿真,将两种方法得到的速度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流速计算并显示4个病例的三维血液流动迹线(Pathline);提取动脉瘤颈部平均血流速度并计算两者之间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NRMSE)和线性相关系数(R^2);最后比较动脉瘤最大截面处的速度分布图。结果 4D Flow MRI和CFD对比结果显示,血液在载瘤动脉和瘤体内部的流动状态相似。瘤颈部平均流速符合良好。4例动脉瘤颈部平均流速的NRMSE均值为0.08992(0.10208、0.10270、0.04242、0.11248),R2均值为0.95958(0.9735、0.9316、0.9920、0.9412)。同时,在动脉瘤最大横截面内,4D Flow MRI和CFD速度分布的整体差异较大,但仍显示出一致的高流速区域分布。结论 4D Flow MRI的测量结果和CFD的计算结果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局部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设计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相位对比磁共振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MRI纹理分析区分非产褥期乳腺炎与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乳腺癌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汉森 章强 +3 位作者 齐海坤 潘新蕾 谢晟 陈慧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MRI纹理分析对区分非产褥期乳腺炎与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乳腺癌的可行性,以期降低非产褥期乳腺炎患者误诊的风险。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乳腺癌和30例乳腺炎患者的增强MRI图像数据。手动勾画病灶以及...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MRI纹理分析对区分非产褥期乳腺炎与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乳腺癌的可行性,以期降低非产褥期乳腺炎患者误诊的风险。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乳腺癌和30例乳腺炎患者的增强MRI图像数据。手动勾画病灶以及正常组织感兴趣区,对每个ROI提取3234个纹理特征,通过稳定性筛查去除对感兴趣区选择敏感的特征,并使用遗传算法和线性判别分析最终提取10个纹理特征对非产褥期乳腺炎、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进行分类。结果使用这10个特征的线性判别分析分类器对三类组织分类的总体准确率为89.6%。其中,对炎-癌分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92.9%和90.0%,说明纹理分析可成功区分非产褥期乳腺炎与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乳腺癌。结论纹理分析能够可靠地区分非产褥期乳腺炎、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T成像参数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软件诊断肺结节良恶性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邓莎莎 薛蕴菁 +4 位作者 刘琦 王友森 徐雪 赵锡海 刘柏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3-1006,101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CT成像参数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软件(DL-CAD)诊断肺结节良恶性效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成像参数。资料与方法收集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26例肺结节患者共169个肺结节,包括良性35个、恶性134个,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CT成像参数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软件(DL-CAD)诊断肺结节良恶性效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成像参数。资料与方法收集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26例肺结节患者共169个肺结节,包括良性35个、恶性134个,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不同的图像算法(bone算法和standard算法)和后置迭代重建算法(ASIR-V)(30%ASIR-V和50%ASIR-V)重建图像,并导入DL-CAD进行分析,同时记录肺结节恶性概率值及良恶性诊断结果。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不同CT成像参数下的DL-CAD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诊断效能。结果DL-CAD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在CT增强模式下优于平扫模式(AUC:P<0.001;整体效能:P=0.064),bone算法的诊断效能优于standard算法(AUC:P=0.045;整体效能:P=0.013)。结论CT增强扫描及重建算法会影响DL-CAD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在CT增强模式下,使用bone算法,并应用30%ASIR-V或50%ASIR-V,DL-CAD对肺结节良恶性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工智能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赟铎 周赜辰 +1 位作者 李睿 苑纯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是利用磁共振原理抑制血管内流动血液信号,获取血管壁等静态组织图像的一种成像方法。由于可以对血管壁进行直接成像,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成分,进而确定斑块的风险程度。血管壁成像技术的核...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是利用磁共振原理抑制血管内流动血液信号,获取血管壁等静态组织图像的一种成像方法。由于可以对血管壁进行直接成像,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成分,进而确定斑块的风险程度。血管壁成像技术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有效抑制流动血液的信号,本文就目前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的现状及进展做简要的总结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神经网络的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磁共振图像定量分析与鉴别 被引量:3
8
作者 焦梓灵 魏寒宇 +5 位作者 李继凡 陈硕 柴烨子 刘启明 李睿 姜萌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9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U-Net神经网络的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HLVH)的磁共振图像定量分析与鉴别。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国际医学图像计算和计算... 目的探讨基于U-Net神经网络的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HLVH)的磁共振图像定量分析与鉴别。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国际医学图像计算和计算机辅助干预协会(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 Society,MICCAI)一项心脏疾病自动诊断挑战项目中包含的100例心脏疾病患者以及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45例HCM与48例HLVH患者。MICCAI数据集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随机挑选5例HCM病例和5例HLVH病例作为测试集,得到一个基于U-Net的心脏自动分割神经网络。对所有入组的HCM与HLVH患者的心脏磁共振图像进行自动分割并提取多项量化参数,采用独立t检验比较各项量化参数在HCM组与HLVH组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一步分析建模,使用4折交叉验证方法结合ROC法对模型的分类性能进行验证。结果55项量化参数中有13项在HCM组与HLVH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3项指标对两者的鉴别分类具有显著性影响。4折交叉验证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0.984、0.972和0.963,其中最佳模型对应的测试集准确率为86.96%(20/23)。结论U-Net神经网络分割心脏磁共振影像可以提供更多量化信息,有助于鉴别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肥厚型心肌病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 定量分析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需心电门控与呼吸控制的心脏磁共振实时成像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翊宸 陈硕 +2 位作者 孙爱琦 赵波 李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3-549,共7页
目的为解决传统心脏电影成像易受屏气不完全和心律不齐等影响的缺陷,并获得高时间分辨率的心脏图像,本文实现并验证一种无需心电门控与呼吸控制的实时心脏磁共振成像和重建方法。资料与方法使用低秩模型与稀疏约束实现实时成像方法。前... 目的为解决传统心脏电影成像易受屏气不完全和心律不齐等影响的缺陷,并获得高时间分辨率的心脏图像,本文实现并验证一种无需心电门控与呼吸控制的实时心脏磁共振成像和重建方法。资料与方法使用低秩模型与稀疏约束实现实时成像方法。前瞻性纳入6名健康志愿者及1名心律不齐患者进行心脏磁共振扫描。通过仿真优化成像重建参数;通过健康志愿者实验比较实时方法与传统电影成像方法的一致性;进行心律不齐患者实验以验证实时方法对异常心动周期的捕捉能力。结果模型在参数为阶数L=25、约束系数λ=0.5时表现最佳;实时方法与电影方法对于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数、左心室质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4、0.9997、0.9936、0.9916;Bland-Altman与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实时方法与电影方法在评估健康志愿者的左心室面积与心功能参数时高度一致,实时方法能够捕捉心律不齐患者的发病状态。结论心脏实时成像方法与传统电影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并能够实现对心律不齐患者的异常心动周期的捕捉,具有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成像 实时成像 低秩模型 稀疏约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