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流化床气体返混及停留时间的分布 被引量:7
1
作者 白丁荣 易江林 +2 位作者 施国强 金涌 俞芷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58-263,共6页
本文采用脉冲示踪技术,研究了直径140 mm循环流化床内气体的返混特性及其停留时间分布规律,并通过一维轴向扩散模型,得到了气体轴向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流态化条件下,气体轴向流动明显偏离于平推流,并且随操作气速增大或颗粒... 本文采用脉冲示踪技术,研究了直径140 mm循环流化床内气体的返混特性及其停留时间分布规律,并通过一维轴向扩散模型,得到了气体轴向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流态化条件下,气体轴向流动明显偏离于平推流,并且随操作气速增大或颗粒循环速率的减小,气体轴向返混程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返混 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流化床床层与内浸表面间的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白丁荣 金涌 +1 位作者 俞芷青 曹春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75-481,共7页
在内径186mm、高8m的快速流化床内,采用特殊设计的组合式传热探头,考察了局部传热系数沿换热表面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只要传热表面积足够大,设置于床层径向的任何位置,都可能诱导颗粒聚集,并在传热表面形成从上向下运动的絮状... 在内径186mm、高8m的快速流化床内,采用特殊设计的组合式传热探头,考察了局部传热系数沿换热表面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只要传热表面积足够大,设置于床层径向的任何位置,都可能诱导颗粒聚集,并在传热表面形成从上向下运动的絮状物层,从而使局部传热系数沿换热表面向下逐渐降低.实验结果预示,对具有较大尺寸的换热表面,影响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局部颗粒密度及颗粒在表面的更新颇率.气体对传热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改变颗粒在传热表面的更新频率,影响颗粒非稳态导热过程而实现的.相比之下,气体对流传热的贡献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传热 探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流化床一维轴向稳态流动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白丁荣 金涌 俞芷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本文对稳态操作的快速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分析,表明颗粒在床内的加速运动对床层各项参数有显著影响。考虑了颗粒加速作用以及由于颗粒聚集使气固两相相互作用力减小的事实后,可采用一维轴向稳态流动模型获得截面平均颗粒速度、空... 本文对稳态操作的快速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分析,表明颗粒在床内的加速运动对床层各项参数有显著影响。考虑了颗粒加速作用以及由于颗粒聚集使气固两相相互作用力减小的事实后,可采用一维轴向稳态流动模型获得截面平均颗粒速度、空隙率以及曳力系数等参数及其轴向分布规律。模型预测与实验直接测定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流化床 气固流动 稳态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钝体对快速流化床中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甘宁俊 蒋大洲 +2 位作者 白丁荣 金涌 俞芷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73-277,共5页
本文在内径140mm的快速流化床中,考察了内置钝体对床内轴向压力分布和径向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内置钝体构件对于快速流化床中的压力和浓度的分布影响显著,而且大大增强了气固两相的径向混合。
关键词 内置钝体 流化床 颗粒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