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纤维对碳纳米管填充聚合物/热塑性聚氨酯共混体系导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博媛 郭朝霞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6-1223,共8页
研究了表面带有环氧基团的玻璃纤维(GF)对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TPU)/多壁碳纳米管(MWCN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TPU/MWCNT和聚乳酸(PLA)/TPU/MWCNT体系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GF时,由于MWCNTs选择性地分布在TPU分... 研究了表面带有环氧基团的玻璃纤维(GF)对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TPU)/多壁碳纳米管(MWCN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TPU/MWCNT和聚乳酸(PLA)/TPU/MWCNT体系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GF时,由于MWCNTs选择性地分布在TPU分散相中,PP/TPU/MWCNT,PMMA/TPU/MWCNT和PLA/TPU/MWCNT材料的导电性能很差;加入20%的GF使3个体系的电阻率均大幅度下降,最高下降约13个数量级,表明填充GF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改善以TPU为分散相的共混体系导电性能的有效方法.GF使体系电阻率降低的机理主要是形成了TPU包覆GF结构,该结构可以看作长径比较高的导电棒,可以有效协助导电通路的构建;同时GF还起到了体积占位的作用,提高了体系中导电组分在基体中的有效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玻璃纤维 多壁碳纳米管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系导电填料混杂填充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导电逾渗模型 被引量:10
2
作者 熊卓越 张博媛 +2 位作者 汪唯佳 郭朝霞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41-1647,共7页
以排除体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3种碳系导电填料混杂填充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导电逾渗模型,并利用三维图和二维图对导电逾渗模型进行了描述.选用炭黑、聚团状碳纳米管和阵列碳纳米管3种导电填料,以聚碳酸酯(PC)/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70... 以排除体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3种碳系导电填料混杂填充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导电逾渗模型,并利用三维图和二维图对导电逾渗模型进行了描述.选用炭黑、聚团状碳纳米管和阵列碳纳米管3种导电填料,以聚碳酸酯(PC)/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70∶30,质量比)和PC/聚苯醚(PPO)(70∶30,质量比)2个共混体系进行研究,通过不同导电填料在单一聚合物及其共混物中逾渗值的测量,对导电逾渗模型公式的各个参数进行计算和修正.导电逾渗模型预测结果与样品实际电阻率基本吻合,证明了模型的普适性和实用价值.对于基体相不变的系列聚合物共混体系,可以通过任意一种导电填料在共混体系中的逾渗值及在基体相聚合物中的逾渗值之比得到模型公式的相关参数,从而极大地方便了模型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逾渗模型 逾渗值 炭黑 碳纳米管 共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醛电纺纤维表面孔结构的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力 彭攀 +3 位作者 辛菲 高彦芳 于建 郭朝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0-623,共4页
研究了环境相对湿度、温度、溶液浓度、纺丝电压和接收距离对聚甲醛(POM)电纺纤维表面孔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中一定含量的水对孔的形成至关重要;纺丝液浓度对孔的大小有影响.并对POM纤维表面成孔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聚甲醛 静电纺丝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内受限聚合法制备PP/POE/PS合金 被引量:3
4
作者 姚雪容 郭朝霞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73-2578,共6页
以等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PP/POE)合金颗粒为扩散基体,苯乙烯(St)为扩散单体,利用颗粒内受限聚合法制备了PP/POE/PS三元合金.结果表明,对于POE质量分数为20%~40%的PP/POE合金颗粒,St均可扩散至直径为4 mm的颗粒中心部位,在POE非... 以等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PP/POE)合金颗粒为扩散基体,苯乙烯(St)为扩散单体,利用颗粒内受限聚合法制备了PP/POE/PS三元合金.结果表明,对于POE质量分数为20%~40%的PP/POE合金颗粒,St均可扩散至直径为4 mm的颗粒中心部位,在POE非晶相中生成相尺寸为几十至几百纳米的PS球.在PP/POE合金颗粒的不同部位,因POE相尺寸及单体的吸附量不同,生成的PS相尺寸也不同,在颗粒中心部位生成的PS球最小.研究了St在PP/POE(质量比80∶20)颗粒中的扩散-聚合行为,结果表明,St在合金颗粒中的扩散速率和扩散饱和值远大于在纯PP颗粒中的扩散速率和饱和值,这主要是因为PP/POE合金颗粒中的非晶POE相有利于扩散.改变单体投料量可以获得具有不同PS含量的PP/POE/PS三元合金.结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S在非晶POE相中的优先分布会使POE相体积增大,从而使PP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降低.随着PS量的进一步增大,分布在PP中的PS对PP有结晶成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苯乙烯 扩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键作用由低分子量凝胶因子形成的超分子水凝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毓江 唐黎明 王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87-1589,共3页
A building unit(defined as SBU) synthesized from 1,2,4,5-benzene tetracarboxylic acid and 4-hydroxy pyridine was used as the gelator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to form supramolecular hydrogels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A building unit(defined as SBU) synthesized from 1,2,4,5-benzene tetracarboxylic acid and 4-hydroxy pyridine was used as the gelator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to form supramolecular hydrogels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The dried hydrogels(xerogels)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xerogels possess network structures composing of intertwined fibers and the dimension of the fibers can be regulat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SBU.Powder X-ray diffraction(XRD)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fibers are connected by SBU building units.The reversible sol-gel transition of the supramolecular system with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was also noti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水凝胶 凝胶因子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纳米氧化铝表面的吸附和氢键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艺章 张锦琳 +2 位作者 贾明印 于建 郭朝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93-2097,共5页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纳米氧化铝表面的吸附行为,采用透射红外光谱研究了吸附的PMMA中的羰基和纳米氧化铝表面羟基之间的氢键作用.结果表明,PMMA在纳米氧化铝表面的吸附曲线为典型的Langmuir曲线,饱和吸附值为1.2mg/m2,受氢...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纳米氧化铝表面的吸附行为,采用透射红外光谱研究了吸附的PMMA中的羰基和纳米氧化铝表面羟基之间的氢键作用.结果表明,PMMA在纳米氧化铝表面的吸附曲线为典型的Langmuir曲线,饱和吸附值为1.2mg/m2,受氢键作用影响,键合羰基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根据计算,羰基的最大键合值(即含键合羰基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的总质量)为0.36mg/m2,其余为自由羰基.随着吸附量的增加,羰基的键合比例逐渐降低.吸附达到饱和时,羰基键合比例为0.30,说明PMMA主要以平铺的方式覆盖在纳米氧化铝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吸附 键合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官能化聚乳酸电纺纤维的制备、表征和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熊曦 李强 +2 位作者 张绪成 于建 郭朝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3-1329,共7页
通过聚乳酸(PLA)和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混合进行静电纺丝制备氨基官能化聚乳酸纳米纤维。采用滴定法测定了纤维表面氨基含量,证明当 KH550的添加量为3%~13%(质量分数)时,有19%~26%的氨基出现在纤维的表面。利用场发射... 通过聚乳酸(PLA)和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混合进行静电纺丝制备氨基官能化聚乳酸纳米纤维。采用滴定法测定了纤维表面氨基含量,证明当 KH550的添加量为3%~13%(质量分数)时,有19%~26%的氨基出现在纤维的表面。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DSC)仪、接触角测试仪和电子拉伸机对纤维形貌、 PLA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以及纤维膜的亲水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KH550的加入可以在电纺纤维表面引入氨基,同时使纤维直径变细,使 PLA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熔点下降,电纺纤维膜的亲水性略有增加,力学性能有所下降。通过吸附将金纳米粒子负载到氨基官能化聚乳酸电纺纤维膜上,得到负载型催化剂,对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的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静电纺丝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氨基官能化 催化活性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A凝胶纤维的RAFT聚合制备聚合物微米管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麒 唐黎明 梁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42-1546,共5页
以三乙二醇双丙烯酸酯(TEGDA)为共聚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反应,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凝胶纤维直接转化为聚合物微米管.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表征了... 以三乙二醇双丙烯酸酯(TEGDA)为共聚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反应,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凝胶纤维直接转化为聚合物微米管.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表征了聚合物微米管的结构和组成.研究结果表明,TEGDA的加入可显著提高聚合物微米管的产率,并使其具有自支撑性.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原位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米管具有一定的溶剂溶胀性能.采用流变仪测定了加入TEGDA前后的聚合物凝胶的机械性能,相对于MBA凝胶,聚合物凝胶的机械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二醇双丙烯酸酯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凝胶 纤维 聚合物微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金属凝胶纤维为模板制备环境响应型共聚物一维纳米结构 被引量:3
9
作者 温幸 唐黎明 林晚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0-187,共8页
分别以4-乙烯基吡啶(4VP)、丙烯酸(AAc)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共聚单体,以金属凝胶纤维为模板,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得到了具有环境响应性的共聚物一维纳米结构.采用红外光谱(FTIR)、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了共聚物一维... 分别以4-乙烯基吡啶(4VP)、丙烯酸(AAc)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共聚单体,以金属凝胶纤维为模板,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得到了具有环境响应性的共聚物一维纳米结构.采用红外光谱(FTIR)、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了共聚物一维纳米结构的组成、强度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共聚单体与模板的配位能力强弱对所得到的共聚物一维纳米结构的产率、强度和形貌有很重要的影响.3种共聚物都具有相应的p H响应性和温度响应性,并且共聚单体含量越高,响应性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一维纳米结构 环境响应性 金属凝胶 模板合成 4-乙烯基吡啶 丙烯酸 N-异丙基丙烯酰胺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阿维菌素纳米农药的制备及控制释放 被引量:12
10
作者 关文勋 唐黎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6-1102,共7页
利用阿维菌素具有的2个活性羟基,连续与丙烯酰氯、四乙烯五胺和琥珀酸酐反应,制备了带有酯键并对药物亲和的乳化剂前体;并采用多种技术表征了其结构.该乳化剂前体经中和后,可以与阿维菌素在水中自发形成稳定的纳米农药乳液,纳米乳液的... 利用阿维菌素具有的2个活性羟基,连续与丙烯酰氯、四乙烯五胺和琥珀酸酐反应,制备了带有酯键并对药物亲和的乳化剂前体;并采用多种技术表征了其结构.该乳化剂前体经中和后,可以与阿维菌素在水中自发形成稳定的纳米农药乳液,纳米乳液的粒径可以通过改变乳液载药量或乳化剂中和程度来调节.该纳米乳液显示出一系列优良性能,包括高载药量、高稳定性、耐光解、低表面张力和高的叶面亲和性.在酯酶存在或强碱性条件下,乳化剂的酯键发生水解,致使乳化剂亲水部分与亲油部分分离,从而促进阿维菌素从颗粒中的释放,故该纳米农药具有比市售阿维菌素乳油更好的杀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纳米农药 可控释放 酯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单体对不同分子形态聚乙烯的扩散聚合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承焕 陈韵乐 +1 位作者 郭朝霞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8-565,共8页
采用苯乙烯(St)单体对具有不同分子形态的聚乙烯(PE)进行了扩散聚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相比,由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长支链的存在导致其结晶度最低,因此LDPE能够为St单体扩散提供更多... 采用苯乙烯(St)单体对具有不同分子形态的聚乙烯(PE)进行了扩散聚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相比,由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长支链的存在导致其结晶度最低,因此LDPE能够为St单体扩散提供更多的自由体积,故St单体的扩散速率最快,聚苯乙烯(PS)扩散饱和值最高.PS在不同种类的PE颗粒中均呈现为"M"型分布,且在不同PE颗粒中PS纳米微球粒径基本相同.部分扩散到PE颗粒内部的St会对PE接枝形成PE-g-PS,这种接枝物在相界面处可作为相容剂减小分散相的尺寸,增加分散相和基体间的界面黏合力,同时可使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苯乙烯 结晶度 扩散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酰胺树脂的吸水特征及对苯乙烯单体扩散聚合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韵乐 黄承焕 +1 位作者 郭朝霞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25-2832,共8页
研究了不同聚酰胺(PA)树脂的吸水特征及对苯乙烯(St)单体扩散聚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用扩散聚合法制备PA/PS纳米合金的过程中,纳米合金中的聚苯乙烯(PS)含量随着PA颗粒内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在90℃扩散聚合条件下,PA6,PA66及聚... 研究了不同聚酰胺(PA)树脂的吸水特征及对苯乙烯(St)单体扩散聚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用扩散聚合法制备PA/PS纳米合金的过程中,纳米合金中的聚苯乙烯(PS)含量随着PA颗粒内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在90℃扩散聚合条件下,PA6,PA66及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体系相应的饱和PS含量分别为6. 7%,2. 5%和1. 6%; St单体对各PA颗粒的扩散聚合均发生在PA的非晶区,所生成的纳米PS小球尺度均在数十至100 nm左右,并呈均匀分布;由于刚性PS粒子对PA起到了较好的增强作用,可使各PA/PS纳米合金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扩散聚合 吸水性能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纳米水分散体的制备、表征及稳定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文翔 梅豪 +1 位作者 关文勋 唐黎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08-1212,共5页
利用阿维菌素具有2个活性羟基的特性,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阿维菌素结构单元的阴离子型聚氨酯分散剂,采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分散剂与阿维菌素结构的相似性,将溶有阿维菌素的分散剂溶液加入水中,制备了阿维菌素的纳米水... 利用阿维菌素具有2个活性羟基的特性,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阿维菌素结构单元的阴离子型聚氨酯分散剂,采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分散剂与阿维菌素结构的相似性,将溶有阿维菌素的分散剂溶液加入水中,制备了阿维菌素的纳米水分散体.研究分散剂中羧基含量及其分子量对分散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羧基含量的增加,分散体粒径逐渐降低,适当控制分子量有助于改善分散剂的分散能力.透射电镜显示分散粒子具有近似球形的形貌,粒径在20~40 nm之间.纳米分散体具有较高的离心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分散剂 纳米尺度 水分散体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对聚甲醛的热稳定化作用
14
作者 刘经纬 郭朝霞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53-1858,共6页
研究了丙烯腈-苯乙烯(AS)共聚物对聚甲醛(POM)的热稳定化作用.结果表明,在动态混炼条件下,添加少量的AS共聚物可使POM的熔体稳定性和熔融滞留时间明显增大,AS最优添加质量分数为3%;在静态加热条件下,AS的加入可使POM在升温过程中的分解... 研究了丙烯腈-苯乙烯(AS)共聚物对聚甲醛(POM)的热稳定化作用.结果表明,在动态混炼条件下,添加少量的AS共聚物可使POM的熔体稳定性和熔融滞留时间明显增大,AS最优添加质量分数为3%;在静态加热条件下,AS的加入可使POM在升温过程中的分解温度显著提高,在恒温过程中的失重率明显降低.在动态或静态条件下,AS共聚物对POM热稳定性的贡献效果一致,并且同时加入AS和三聚氰胺对POM的热稳定性改善更为显著.红外分析结果表明,AS对POM的热稳定化作用源于分子链上的氰基对甲醛的有效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对不同聚集态结构聚丙烯的扩散聚合行为
15
作者 黄承焕 郭朝霞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2-389,共8页
针对苯乙烯(St)单体对不同聚集态结构聚丙烯(PP)的扩散聚合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PP由于乙丙共聚无定形区的存在,能够为St单体的扩散提供更大的自由体积,故St单体扩散速率更快,达到聚苯乙烯(PS)扩散饱和值更大,而且共聚PP颗粒中P... 针对苯乙烯(St)单体对不同聚集态结构聚丙烯(PP)的扩散聚合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PP由于乙丙共聚无定形区的存在,能够为St单体的扩散提供更大的自由体积,故St单体扩散速率更快,达到聚苯乙烯(PS)扩散饱和值更大,而且共聚PP颗粒中PS纳米微球粒径也从均聚PP的115 nm增大到150~200 nm.由于PP颗粒中的聚集态结构不同,在PP颗粒中的PS分布将从均聚PP的"M"型分布变成共聚PP的"n"型分布.扩散到PP颗粒内部的St对PP的接枝作用不仅能防止PS纳米微球在成型加工过程时的单纯聚并,而且可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及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体现了PS刚性粒子对PP的增强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聚聚丙烯 共聚聚丙烯 乙丙共聚无定形区 扩散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