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生物质氧化转化的CO_(2)电化学还原
1
作者 闫哲 刘畅 +3 位作者 王丰旭 周宏旺 刘樨 赵雪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10-3321,共12页
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大气中CO_(2)的含量不断增加。发展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结合CO_(2)的转化利用对降低化石能源的依赖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可再生电能驱动CO_(2)的电化学还原生成燃料和化学品是CO_(2)转化利用... 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大气中CO_(2)的含量不断增加。发展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结合CO_(2)的转化利用对降低化石能源的依赖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可再生电能驱动CO_(2)的电化学还原生成燃料和化学品是CO_(2)转化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对CO_(2)电化学转化以及耦合生物质氧化转化新路线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CO_(2)电化学还原的催化剂、反应系统、反应机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阳极耦合生物质及其衍生醇类、醛类等氧化转化的新技术。可再生电能驱动的生物质氧化转化与CO_(2)电还原相耦合不仅可以获得高值化学品,而且可以显著减少CO_(2)的净排放。因此,本文可为生物质和CO_(2)转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生物质 电化学转化 生物燃料 高值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在稻壳和麸皮混合基质上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书峰 赵亮 刘德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以稻壳和麸皮的混合物为主要原料 ,采用绿色木霉 (Trichodermasp 3 2 942 )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浅盘发酵实验表明 ,稻壳经 4%的NaOH溶液 40℃浸泡 2 4h后 ,以 30 %的质量比添加到麸皮中发酵 ,滤纸酶活和CMC酶活比未经处理时提高了 2 ... 以稻壳和麸皮的混合物为主要原料 ,采用绿色木霉 (Trichodermasp 3 2 942 )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浅盘发酵实验表明 ,稻壳经 4%的NaOH溶液 40℃浸泡 2 4h后 ,以 30 %的质量比添加到麸皮中发酵 ,滤纸酶活和CMC酶活比未经处理时提高了 2 7 5 %和 2 5 1 %;最优发酵条件为 :培养温度 30℃ ,接种量 2 0 %,培养基初始含水量 45 %~ 60 %,此时滤纸酶活和CMC酶活可达 5 1 5IU/g(干物质 )和 38 46IU/g(干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麸皮 混合物 绿色木霉 固态发酵生产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中硫酸钠溶解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向波涛 王涛 +1 位作者 陈跖 沈忠耀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4,共3页
研究硫酸钠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在实验范围内 (4 0 0 5 0 0℃ ,2 2 .5 30MPa)测得溶解度均小于40× 10 -6g/g。随温度降低和压力升高 ,硫酸钠溶解度增大。关联了溶解度模型 ,表明同一温度下的硫酸钠溶解度对数与水密度对数呈线... 研究硫酸钠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在实验范围内 (4 0 0 5 0 0℃ ,2 2 .5 30MPa)测得溶解度均小于40× 10 -6g/g。随温度降低和压力升高 ,硫酸钠溶解度增大。关联了溶解度模型 ,表明同一温度下的硫酸钠溶解度对数与水密度对数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硫酸钠 溶解度 模型 水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吸附法精制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登文 先雪峰 +1 位作者 邢少龙 刘海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70,共3页
比旋光度是衡量维生素E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如何改进工艺 ,提高维生素E产品的比旋光度是国内厂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试验为依据 ,利用硅胶吸附法精制天然维生素E浓缩物 ,主要对硅胶用量、吸附时间、解吸条件和硅胶回收等工... 比旋光度是衡量维生素E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如何改进工艺 ,提高维生素E产品的比旋光度是国内厂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试验为依据 ,利用硅胶吸附法精制天然维生素E浓缩物 ,主要对硅胶用量、吸附时间、解吸条件和硅胶回收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经硅胶吸附法处理的维生素E产品的比旋光度可以达到美国FCC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吸附法 精制 天然维生素E 比旋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发酵液的絮凝除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毕喜婧 张建安 刘德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4-397,411,共5页
利用高分子絮凝剂絮凝去除甘油发酵液中的菌体 ,考察了pH值、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宜的絮凝条件为 pH =5~ 10 ,温度 30~ 40℃ ,ρ(絮凝剂 ) =0 6~0 8g/L ,此时菌体絮凝率 (FR)可达 90 %以上。经絮... 利用高分子絮凝剂絮凝去除甘油发酵液中的菌体 ,考察了pH值、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宜的絮凝条件为 pH =5~ 10 ,温度 30~ 40℃ ,ρ(絮凝剂 ) =0 6~0 8g/L ,此时菌体絮凝率 (FR)可达 90 %以上。经絮凝处理后 ,滤速为未加絮凝剂的 2 5~ 4 5倍 ;滤液中菌体去除率达 10 0 % ;固形物的回收量为未加絮凝剂的 2 1倍 ;滤饼的含湿量由 71%增加到 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发酵液 絮凝 除菌 研究 絮凝剂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溶剂提取法从粉末磷脂中分离磷脂酰胆碱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代玲莉 陈福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76,共3页
通过实验探讨了乙腈与低碳醇的混合溶剂用于提取粉末磷脂中磷脂酰胆碱 (PC)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混合溶剂在对粉末磷脂中PC的提取率和选择性上 ,综合性能大大优于单一溶剂。尤其是乙腈 -甲醇混合溶剂 ,当乙腈和甲醇的体积比为 4∶1时 ,... 通过实验探讨了乙腈与低碳醇的混合溶剂用于提取粉末磷脂中磷脂酰胆碱 (PC)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混合溶剂在对粉末磷脂中PC的提取率和选择性上 ,综合性能大大优于单一溶剂。尤其是乙腈 -甲醇混合溶剂 ,当乙腈和甲醇的体积比为 4∶1时 ,混合溶剂对PC一次提取的选择性和提取率分别达到 72 .8%和 6 7.8%。实验结果还显示 ,溶剂的含水不利于PC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溶剂提取法 粉末磷脂 分离 磷脂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蒸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8
7
作者 陆振民 陈福明 +1 位作者 刘福祯 戴玲妹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0年第2期21-24,共4页
分子蒸馏是国际上一种新型的分离方法,它可以使一些常规蒸馏不能分离的热敏性物质实现分离。由于该技术在食品、生化、制药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所以研制该装备和应用该技术在相关领域正迅速发展。本文就分子蒸馏的自选开发研制及应用作... 分子蒸馏是国际上一种新型的分离方法,它可以使一些常规蒸馏不能分离的热敏性物质实现分离。由于该技术在食品、生化、制药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所以研制该装备和应用该技术在相关领域正迅速发展。本文就分子蒸馏的自选开发研制及应用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分子运动 平均自由程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在生物技术中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毕喜婧 刘德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45-850,共6页
综述了最近 2 0多年絮凝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 ,重点介绍了微生物絮凝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工业应用 ,展望了其在微生物发酵。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发展 应用 酵母 细菌 乙醇 蛋白质 抗生素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可再生性原料合成环氧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晓英 杜伟 刘德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6-1042,共7页
综述了利用可再生性原料合成环氧中性油脂和环氧脂肪酸甲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介绍了化学法和酶法制备环氧增塑剂的反应原理,根据催化剂的不同,阐述了其合成方法的进展。突出了高效环保型催化剂——脂肪酶的应用。
关键词 环氧增塑剂 脂肪酶 环氧中性油脂 环氧脂肪酸甲酯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分批发酵法生产甘油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永强 刘德华 +1 位作者 刘天中 马志国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2,57,共4页
研究了反复分批发酵法在耐高渗酵母生产甘油中的应用 ,通过对比可知 ,游离耐高渗酵母的反复分批发酵性能优于固定化耐高渗酵母的反复分批发酵 ,且在反复分批发酵 1 2个批次后 ,其发酵性能依然稳定。由对游离细胞反复分批发酵的动力学参... 研究了反复分批发酵法在耐高渗酵母生产甘油中的应用 ,通过对比可知 ,游离耐高渗酵母的反复分批发酵性能优于固定化耐高渗酵母的反复分批发酵 ,且在反复分批发酵 1 2个批次后 ,其发酵性能依然稳定。由对游离细胞反复分批发酵的动力学参数分析可知 ,反复分批发酵法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 ,主要是由发酵液中高的菌体密度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分批发酵法 甘油 耐高渗酵母 固定化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分离法从油脂脱色废漂土中回收油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振民 陈福明 曾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65,共3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从油脂脱色废漂土中回收油的水相分离法的研究,对不同的压力pH值和时间对残油率作了研究,并得出了常压和加压下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残油率可达5%以下;收率达60%~80%。
关键词 废漂土 油脂 脱色 油回收 水相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降解辅助蛋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南 祁峰 +3 位作者 李力 赵雪冰 刘德华 黄建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8-1129,共12页
化石燃料的日渐枯竭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生物质原料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质,其通过生物转化可获得多种燃料和化学品,而纤维素难以有效糖化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的主要瓶颈。本... 化石燃料的日渐枯竭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生物质原料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质,其通过生物转化可获得多种燃料和化学品,而纤维素难以有效糖化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的主要瓶颈。本文介绍了某些纤维素非降解性辅助蛋白提高纤维素酶解效率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近些年发现并研究较多的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AA9和CBM33)、纤维二糖脱氢酶(CDH)、扩展蛋白(expansin)、膨胀素(SWOI)等几种纤维素辅助蛋白及其协助纤维素降解的机理,总结出这些辅助蛋白主要是通过促进木质素或半纤维素降解以及破坏纤维素的氢键网络和结构来协同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的糖化降解。通过以上概括和评述,认为这些辅助蛋白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纤维素的酶解,但其研究和应用还仅限于实验室基础研究,如何将其有效并廉价应用于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的工业过程还面临着巨大挑战。指出相关研究工作的重点还需要从廉价而有效的蛋白筛选与构建、协同作用机理解析、过程优化与强化等方面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纤维素水解 辅助蛋白 氢键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油脂及用于生物柴油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国玲 杜伟 刘德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1-798,共8页
油脂酵母具有高产油能力,并且所积累油脂的主要成分与植物油脂相似,可作为生物柴油制备的原料。本文对影响酵母油脂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碳源以及酵母油脂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ATP∶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酶是酵母... 油脂酵母具有高产油能力,并且所积累油脂的主要成分与植物油脂相似,可作为生物柴油制备的原料。本文对影响酵母油脂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碳源以及酵母油脂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ATP∶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酶是酵母油脂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另外,LRO1、DGA1和ARE基因也被认为同油脂合成有着紧密联系。对酵母油脂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利用廉价碳源如甘油、能源作物以及木质纤维素水解液等培养酵母,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在不同催化方法下,酵母油脂均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这对进一步研究生物柴油的生产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酵母油脂 甘油三酯 碳源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驱动在旋转薄膜分子蒸馏装置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严可镜 陆振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7,81,共3页
介绍了磁力驱动在旋转薄膜分子蒸馏装置的结构和特点。应用实例表明 ,采用磁力驱动密封装置 ,对于高压、高真空等工况 ,均可实现无接触的密闭传动 。
关键词 分离 磁力驱动 旋转薄膜分子蒸馏装置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层析法分离大豆磷脂 被引量:19
15
作者 宋华 陈福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3,共3页
通过实验探讨了使用低压制备色谱柱在等度洗脱方式下分离大豆磷脂中的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乙醇胺 (PE)、磷脂酰胆碱 (PC)等成分。结果表明 ,在使用 10 0cm× 2 6mm规格的色谱柱、氯仿 -甲醇 (2∶1)作为流动相、流速控制在 3 0mL/... 通过实验探讨了使用低压制备色谱柱在等度洗脱方式下分离大豆磷脂中的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乙醇胺 (PE)、磷脂酰胆碱 (PC)等成分。结果表明 ,在使用 10 0cm× 2 6mm规格的色谱柱、氯仿 -甲醇 (2∶1)作为流动相、流速控制在 3 0mL/min ,负载量为 0 .2 5g/ 15 0g硅胶 (10 0~ 2 0 0目 )的条件下可以分离得到PI纯度在 90 %以上、PE纯度在 80 %以上、PC纯度在 95 %以上的各种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度 大豆磷脂 柱层析法 分离 PE 甲醇 制备色谱 等度洗脱 磷脂酰肌醇 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脱毒甘蔗渣稀酸水解液用于酵母油脂的合成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枫 赵雪冰 +1 位作者 刘灿明 刘德华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6,共5页
在利用木质纤维素稀酸水解液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过程中,水解液须经过脱毒处理,以除去其中抑制菌体生长的有毒物质。采用活性炭对甘蔗渣稀酸水解液进行吸附脱毒,通过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CCD)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活性炭脱毒的影响,并... 在利用木质纤维素稀酸水解液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过程中,水解液须经过脱毒处理,以除去其中抑制菌体生长的有毒物质。采用活性炭对甘蔗渣稀酸水解液进行吸附脱毒,通过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CCD)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活性炭脱毒的影响,并优化了活性炭脱毒的条件。在活性炭用量为3%(质量分数),温度为80℃,pH=2的条件下脱毒50 min,可以除去超过90%的酸溶木素及木素降解产物。用Ca(OH)2中和水解液后作为碳源,在限氮条件下采用圆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AS 2.1389)发酵生产油脂。结果表明,脱毒后的水解液可以很好地用于菌体生物量合成,其油脂含量为32.99%,油脂得率系数(油脂/糖)为12.48 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活性炭 脱毒 酵母油脂 木素降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对植物甾醇在结晶分离中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莺 刘福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51,共2页
对于溶剂结晶法分离混合植物甾醇 ,少量水的存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甾醇的收率 ,在某些范围内还可以提高豆甾醇的选择性 ,有助于得到高纯度的豆甾醇和 β 谷甾醇产品。
关键词 植物甾醇 结晶 分离 收率 油脂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絮凝剂对甘油发酵液的絮凝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毕喜婧 刘德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5-18,共4页
研究了用絮凝法处理甘油发酵液。选用国内外 7种絮凝剂 ,以FR值及滤速为指标 ,考察各种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根据实验结果选出各种条件下适用于甘油发酵体系的絮凝剂 ,并证明所选用的
关键词 絮凝剂 甘油 发酵液 絮凝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氯化钠为渗透压调节剂的甘油间歇和连续发酵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永强 刘德华 苏琼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9-263,共5页
Adding sodium chloride into a medium containing 140g·L - 1 glucose could promote the glycerol accumulation efficiently, but the glycero l productivity would decrease when sod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was above 4... Adding sodium chloride into a medium containing 140g·L - 1 glucose could promote the glycerol accumulation efficiently, but the glycero l productivity would decrease when sod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was above 40g· L -1.Experimental results in shake flask showed that sodium chloride conce ntration of 40g·L -1 was favorable.Moreover, the feasibility of multi-st age cascade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was test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u lti-stage continuous system was superior to single-stage continuous fermentati on.Compared with batch fermentation,the glycerol concentration and the glycerol yield in multi-stage cascade continuous system decreased by only 9.83 % and 5 .71 % respectively, but the glycerol productivity increased by 18.54% even the preparing time between two batch fermentation was not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钠 渗透压调节剂 耐高渗酵母 甘油 连续发酵 间歇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法生产甘油中的变温技术
20
作者 谢东明 刘德华 +3 位作者 张岩 朱丙田 刘永强 刘天中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14,23,共3页
在甘油发酵初期 ,采用 30℃的温度促进细胞生长 ;随后采用 40℃的温度促进甘油的产出。与传统的 35℃恒温发酵相比 ,在摇瓶及 15L气升式反应器中采用变温发酵 ,最终甘油的产率分别提高 2 8.7% ,34.0 %。
关键词 甘油 发酵 温度变化 生产 变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