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0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七届京津地区研究生膜技术论坛暨北京膜学会换届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1
作者 秦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3,共1页
由北京膜学会主办,清华大学承办,清华大学膜材料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工业大学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协办的“第七届京津地区研究生膜技术论坛暨北京膜学会换届大会”于2012年5月19日在清华大学主楼... 由北京膜学会主办,清华大学承办,清华大学膜材料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工业大学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协办的“第七届京津地区研究生膜技术论坛暨北京膜学会换届大会”于2012年5月19日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隆重开幕.来自京津地区的膜科学技术专家、教授、学者及研究生和企业代表共计400余人出席了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京津地区 技术论坛 膜科学 北京市 研究生 学会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TIPS法制膜技术发展历程 被引量:5
2
作者 林亚凯 周波 +9 位作者 唐元晖 田野 马文中 汪林 杨健 马恒宇 庞博 李倩 毕秋艳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6-287,共12页
热致相分离(TIPS)法是相转化法中重要的一种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方法,本文以聚丙烯(PP)、聚偏氟乙烯(PVDF)、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醋酸纤维素(CA)等4种膜材料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TIPS法制膜技术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 热致相分离(TIPS)法是相转化法中重要的一种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方法,本文以聚丙烯(PP)、聚偏氟乙烯(PVDF)、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醋酸纤维素(CA)等4种膜材料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TIPS法制膜技术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 聚合物微孔膜 热力学研究 动力学研究 聚偏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酶催化CO_(2)转化生产化学品的研究展望
3
作者 夏猛 赵雪冰 +2 位作者 蒋国强 卢滇楠 刘铮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25-2833,共9页
酶催化CO_(2)转化生产化学品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性与选择性高的潜在优势,为化学工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途径,但需要提高酶在工业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强化电子传递过程以及调控CO_(2)水合反应以提高产能。固定化酶技术... 酶催化CO_(2)转化生产化学品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性与选择性高的潜在优势,为化学工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途径,但需要提高酶在工业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强化电子传递过程以及调控CO_(2)水合反应以提高产能。固定化酶技术提供了提高酶在工业环境中稳定性的有效途径,电-酶催化集成了电场在能量供给和酶催化在CO_(2)活化与反应选择性中的优势,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了CO_(2)还原酶的底物结合、CO_(2)活化和电子传递特性,介绍了近期发展的酶催化和电-酶催化CO_(2)合成化学品技术、以电催化为酶供能的两类电子传递过程和电-酶催化中的过程强化策略,从分子工程和过程工程层面探讨了电-酶催化CO_(2)合成化学品的后续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创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生物催化 酶催化 电-酶催化 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链矿化技术的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工业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宋作玉 田景奇 +4 位作者 蔡力宏 李卫国 丁春宏 孙志国 马志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6-494,共9页
以工业废料通过化学链矿化捕集二氧化碳制备微细碳酸钙,是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并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在大同热电厂建设的电石渣矿化二氧化碳工业化试验装置的工艺、运行情况、碳减排量以及碳酸钙产品特性。该中试... 以工业废料通过化学链矿化捕集二氧化碳制备微细碳酸钙,是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并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在大同热电厂建设的电石渣矿化二氧化碳工业化试验装置的工艺、运行情况、碳减排量以及碳酸钙产品特性。该中试采用氯化氨为循环提取剂,二氧化碳的吸收矿化在三相反应器中一步完成。试验装置设计处理量为1000 t/a(以二氧化碳计),试验累计运行超3000 h,最长连续运行时间为768 h,最大运行负荷达设计值为148%。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吸收率大于90%,原料钙提取矿化率大于90%,经第三方评测,二氧化碳净减排率达到68.6%;碳酸钙产品达到工业沉淀碳酸钙标准,粒度(D_(50))小于2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 二氧化碳矿化 电石渣 碳酸钙 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化学链矿化二氧化碳工艺的火电厂碳减排效益评估
5
作者 白静平 吴雪怡 +3 位作者 马海琪 尹纪峰 李起明 蔡力宏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4,共7页
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以火电厂烟气为CO_(2)气源的固碳技术仍处于中试和工业化开发阶段,但针对固碳过程的碳减排效益尚未有标准化的方法学及核算方法。结合某电厂建设运... 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以火电厂烟气为CO_(2)气源的固碳技术仍处于中试和工业化开发阶段,但针对固碳过程的碳减排效益尚未有标准化的方法学及核算方法。结合某电厂建设运行的国内首套“火电厂二氧化碳化学链矿化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矿化固碳路线工业化实践,采用全生命周期(LCA)碳排放因子法对化学链矿化利用CCUS技术路径的碳减排效益进行核算及评估。该示范项目年处理CO_(2)量为1364.56t,能够实现708.12 t CO_(2)的净减排,净减排率达到52%;将示范项目年处理量放大到10万吨级规模,CO_(2)净减排率可提升至76%。研究方法具有广阔的碳减排应用前景,可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化学链矿化 生命周期分析 碳排放 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生物质氧化转化的CO_(2)电化学还原
6
作者 闫哲 刘畅 +3 位作者 王丰旭 周宏旺 刘樨 赵雪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10-3321,共12页
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大气中CO_(2)的含量不断增加。发展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结合CO_(2)的转化利用对降低化石能源的依赖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可再生电能驱动CO_(2)的电化学还原生成燃料和化学品是CO_(2)转化利用... 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大气中CO_(2)的含量不断增加。发展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结合CO_(2)的转化利用对降低化石能源的依赖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可再生电能驱动CO_(2)的电化学还原生成燃料和化学品是CO_(2)转化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对CO_(2)电化学转化以及耦合生物质氧化转化新路线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CO_(2)电化学还原的催化剂、反应系统、反应机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阳极耦合生物质及其衍生醇类、醛类等氧化转化的新技术。可再生电能驱动的生物质氧化转化与CO_(2)电还原相耦合不仅可以获得高值化学品,而且可以显著减少CO_(2)的净排放。因此,本文可为生物质和CO_(2)转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生物质 电化学转化 生物燃料 高值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在储能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宇辰 李蔚林 +3 位作者 陈翔 袁誉杭 牛艺琳 张强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7-478,共12页
在现代能源体系中,化石能源正逐步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能源存储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调节单元,但这一进程面临研发低效、系统优化复杂、安全管控滞后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重挑战。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凭借其低能耗、高能效以... 在现代能源体系中,化石能源正逐步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能源存储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调节单元,但这一进程面临研发低效、系统优化复杂、安全管控滞后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重挑战。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凭借其低能耗、高能效以及卓越的推理能力,为突破储能领域关键瓶颈开辟了新路径。DeepSeek通过采用多头潜在注意力、混合专家模型及多词元预测等核心技术,显著降低了模型训练与推理的能耗成本,展现出在储能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有望推动材料研发从“经验试错”到“智能设计”的范式跃迁,在系统优化中构建多尺度耦合的数字孪生底座,在安全管控中推动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的模式转型,在政策分析中建立数据驱动的市场动态评估体系。本文提出“系统共生、能效共进”的发展模式,为人工智能与清洁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了技术基座,有望加速零碳算力基础设施的构建,引领储能技术迈向智能化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求索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 储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建筑节能的新型光热调控技术:主动电致变色与被动辐射制冷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思名 郭震宇 +4 位作者 黄娅 蓝帆 赵卓菁 李润 张如范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9,共18页
发展新型节能制冷技术对实现建筑热管理与节能具有重大意义。辐射是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传热方式,其中,太阳辐射和环境热辐射是两种重要的能量介质。光热调控是一种通过对太阳辐射和热辐射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对物体内部温度管理的技术... 发展新型节能制冷技术对实现建筑热管理与节能具有重大意义。辐射是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传热方式,其中,太阳辐射和环境热辐射是两种重要的能量介质。光热调控是一种通过对太阳辐射和热辐射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对物体内部温度管理的技术,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材料对太阳辐射与热辐射有不同的光谱的响应需求,可分为主动/被动型光热调控材料。主动型光热调控材料具有可调度高、能耗低等优点,被动型光热调控材料具有零能耗、温度调控能力强等优势,都备受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主动电致变色与被动辐射制冷为新型光热调控技术的代表,重点概述了其相关的调控原理;基于光谱设计策略及其原理,综述了电致变色材料与辐射制冷材料的相关发展研究,并进一步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光热调控 电致变色 辐射制冷 光谱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工程科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铮 金涌 +3 位作者 魏飞 李有润 骆广生 袁乃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91,共5页
简述了化学工程科学发展的主要成果 ,重点介绍了近期发展的“产品工程”、化学工程中的尺度问题及化工过程“场”和“流”分析等方面的进展及其对化学工程科学内容的贡献 ;提出以“质量传递与转化” ,“能量传递与转化”及“信息传递与... 简述了化学工程科学发展的主要成果 ,重点介绍了近期发展的“产品工程”、化学工程中的尺度问题及化工过程“场”和“流”分析等方面的进展及其对化学工程科学内容的贡献 ;提出以“质量传递与转化” ,“能量传递与转化”及“信息传递与转化”来描述现代化学工程学科体系。本文还对我国化工科学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科学 质量传递 能量传递 信息传递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工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化肥和煤化工行业的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胡山鹰 陈定江 +4 位作者 金涌 朱兵 马淑杰 宋晓旭 陈志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704-2709,共6页
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是当前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化学工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并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对国内外重点化学工业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先进国家的经验启示,对我国化学工业绿色的发展趋势、峰... 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是当前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化学工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并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对国内外重点化学工业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先进国家的经验启示,对我国化学工业绿色的发展趋势、峰值和拐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绿色发展目标和战略,以及若干引领性的重大创新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战略 化肥工业 煤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技术在链霉菌细胞工厂中的应用和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新颖 苏畅 +3 位作者 郭超 庞建 王超 李春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2-932,共11页
链霉菌底盘细胞的开发是微生物源药物高效合成的有效策略,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为构建链霉菌细胞工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技术具有精准性、普适性和易操作性,在微... 链霉菌底盘细胞的开发是微生物源药物高效合成的有效策略,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为构建链霉菌细胞工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技术具有精准性、普适性和易操作性,在微生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脱靶效应、Cas蛋白毒性、编辑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CRISPR在链霉菌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对CRISPR相关技术在链霉菌中的应用及优化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对CRISPR系统在链霉菌细胞工厂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开发适用于链霉菌的高效基因编辑工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 链霉菌 基因编辑 生物技术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反应工程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被引量:48
12
作者 金涌 程易 颜彬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43,共10页
回顾了化学反应工程学科和相关工业重要贡献的发展历史,提出以'物质的传递与转化'、'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和'信息的传递与转化'所组成的'三传三转'作为化学工程学科范式的新解读模式;强调了多尺度研究对... 回顾了化学反应工程学科和相关工业重要贡献的发展历史,提出以'物质的传递与转化'、'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和'信息的传递与转化'所组成的'三传三转'作为化学工程学科范式的新解读模式;强调了多尺度研究对于理解反应工程复杂问题的重要意义,计算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反应工程理论的进步;从学科交叉和化工前沿角度探讨了反应工程新的发展方向,尤其展望了大型化煤化工、大规模天然气(页岩气)利用等将为中国的反应工程发展带来更为优越的国际领先契机,也是未来反应工程的任务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工程 范式 多尺度方法论 极端条件 清洁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胺/磷酸溶液化学吸收法烟气脱硫的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汤志刚 周长城 陈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91,共7页
提出了一种有机胺吸收二氧化硫的新型烟气脱硫工艺,并建立了有机胺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气液平衡模型,首次较好预测了二氧化硫-乙二胺-磷酸水溶液体系的气液平衡.对比0.3mol·L-1乙二胺缓冲溶液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最大相对偏差... 提出了一种有机胺吸收二氧化硫的新型烟气脱硫工艺,并建立了有机胺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气液平衡模型,首次较好预测了二氧化硫-乙二胺-磷酸水溶液体系的气液平衡.对比0.3mol·L-1乙二胺缓冲溶液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7%.同时,以乙二胺/磷酸混合溶液作为吸收剂,在φ 30mm×600mm的填料塔中进行了逆流吸收和解吸实验,确定了实验室规模下适宜的吸收工艺条件:液气比L/G=0.6~1.0 L·m-3,乙二胺浓度0.3 mol·L-1,吸收液初始SO2浓度4~6g·L·1,pH值6.0~7.5;解吸工艺条件为:预热温度60℃,塔釜温度103℃,喷淋密度0.7m3·m-2·h-1,富液中SO2浓度14~16 g·L-1.进一步的经济分析表明,乙二胺/磷酸法脱硫费用相当于石灰石法的1/3,低于氨法和新近开发的NADS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二氧化硫 有机胺 吸收 气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基础(Ⅲ)——双电层模型及其发展 被引量:37
14
作者 吴旭冉 贾志军 +2 位作者 马洪运 廖斯达 王保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双电层模型描述了电极与溶液相界面之间电荷层的结构,是电极平衡和电极过程动力学在电化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现代电化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双电层理论对现代电化学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电化学分析方法与双电层电容器等领域。通过回顾双... 双电层模型描述了电极与溶液相界面之间电荷层的结构,是电极平衡和电极过程动力学在电化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现代电化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双电层理论对现代电化学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电化学分析方法与双电层电容器等领域。通过回顾双电层理论提出的科学背景和发展历程,了解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深化电化学工程领域的探索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理论 电化学 数学模型 电极过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层次聚苯胺颗粒为电极活性物质的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4
15
作者 杨红生 周啸 张庆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418,共5页
以(NH4)2S2O8为氧化剂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具有多层次结构的聚苯胺颗粒,其二次颗粒由一次颗粒集结而成,一次颗粒的粒径基本上在1μm以下,一次颗粒由多层微小薄片叠合而成.用这种聚苯胺为活性物质制成电极,以2mol·L-1的H2SO4水溶液... 以(NH4)2S2O8为氧化剂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具有多层次结构的聚苯胺颗粒,其二次颗粒由一次颗粒集结而成,一次颗粒的粒径基本上在1μm以下,一次颗粒由多层微小薄片叠合而成.用这种聚苯胺为活性物质制成电极,以2mol·L-1的H2SO4水溶液作电解液,组装成了聚苯胺电极超级电容器.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测试了该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在7mA的充放电电流下,它的比能量可达6.35Wh·kg-1,比功率可达132W·kg-1,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可达408F·g-1.在20mA的充放电电流下,它的比能量可达4.39Wh·kg-1,比功率可达328W·kg-1,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可达324F·g-1.在100次的充放电循环中,聚苯胺电极超级电容器的电容量没有下降,电荷充放电效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电容器 导电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能力的影响:实验研究与计算量子化学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董文国 闫明 +1 位作者 吴国是 刘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47-1252,共6页
以茶碱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以氯仿、二甲基亚砜和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测定了其对茶碱分子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在氯仿中合成的MIPs的分子识别性能最佳.综合Scatchard... 以茶碱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以氯仿、二甲基亚砜和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测定了其对茶碱分子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在氯仿中合成的MIPs的分子识别性能最佳.综合Scatchard分析吸附行为、1HNMR测定氢键以及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计算印迹分子和单体分子的溶剂化能等方法,研究聚合反应的溶剂体系对于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计算结果显示:采用与印迹分子和单体相互作用力较弱的溶剂体系所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识别性能.这与1HNMR分析结果和吸附测定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溶剂对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计算量子化学分析对于分子印迹介质合成时的溶剂体系选取和优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碱 分子印迹 溶剂 计算量子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基础(Ⅴ)——电极过程动力学及电荷传递过程 被引量:14
17
作者 贾志军 马洪运 +2 位作者 吴旭冉 廖斯达 王保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4期402-409,共8页
电荷传递过程是电化学反应的本质。了解电荷传递过程有助于揭示电化学反应的内在规律,实现电化学工业过程控制和电化学反应设计。本文通过回顾电极过程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数学表达式的演化过程,阐述电化学反应中电荷传递过程的科学... 电荷传递过程是电化学反应的本质。了解电荷传递过程有助于揭示电化学反应的内在规律,实现电化学工业过程控制和电化学反应设计。本文通过回顾电极过程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数学表达式的演化过程,阐述电化学反应中电荷传递过程的科学背景,理解其中的科学思想,相信对于促进现代电化学研究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电荷传递 塔菲尔公式 巴特勒-沃尔默公式 量子力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电化学储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林克芝 徐艳辉 +2 位作者 任伟 张倩 王晓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4-320,共7页
由于碳纳米管的特殊结构导致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使得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引起多方面重视。根据国内外碳纳米管开发利用现状 ,总结了近年来各种不同规格碳纳米管在电化学储氢、电化学储锂、电化学电容器等电化学储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 由于碳纳米管的特殊结构导致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使得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引起多方面重视。根据国内外碳纳米管开发利用现状 ,总结了近年来各种不同规格碳纳米管在电化学储氢、电化学储锂、电化学电容器等电化学储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了各方面研究发现的问题 ,如电化学储锂的电压滞后 ,不可逆容量较大 ,电化学储氢时氢在碳纳米管中的存在状态难以确定等 ;今后的工作应从理论及实验两个方面来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电化学储能 电化学储氢 电化学储锂 电化学电容器 锂离子蓄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相分离法制备梯度孔聚4-甲基-1-戊烯中空纤维膜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野 李沐霏 +9 位作者 林亚凯 唐元晖 汪林 王晓琳 赵志杰 卢瑞瑶 汤明 胡声威 冯可 张筱帆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4,74,共10页
本文在聚4-甲基-1-戊烯(PMP)/肉豆蔻酸(MA)体系的基础上,添加水溶性无毒非溶剂PolarClean,使得PMP/MA/PolarClean体系发生复合相分离,成功获得了表面致密、内部具有双连续梯度孔结构的PMP中空纤维膜;系统地探究了MA/PolarClean配比,以及... 本文在聚4-甲基-1-戊烯(PMP)/肉豆蔻酸(MA)体系的基础上,添加水溶性无毒非溶剂PolarClean,使得PMP/MA/PolarClean体系发生复合相分离,成功获得了表面致密、内部具有双连续梯度孔结构的PMP中空纤维膜;系统地探究了MA/PolarClean配比,以及PMP质量分数对中空纤维膜的形貌、强度、泡点、透气量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A/PolarClean质量比为5∶1,且PMP质量分数为40%时,PMP中空纤维膜的综合性能与商品膜相仿,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4-甲基-1-戊烯 中空纤维膜 PolarClean 复合相分离法 梯度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基础(Ⅱ)——热力学平衡与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廖斯达 贾志军 +2 位作者 马洪运 吴旭冉 王保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1期63-68,共6页
能斯特方程描述电极、原电池的可逆电势与标准电极电势及反应物活度的定量关系,是热力学平衡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构成现代电化学工程的科学基础之一。能斯特方程对现代电化学工业技术领域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化学电源、... 能斯特方程描述电极、原电池的可逆电势与标准电极电势及反应物活度的定量关系,是热力学平衡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构成现代电化学工程的科学基础之一。能斯特方程对现代电化学工业技术领域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化学电源、金属防腐和电化学分析方法等领域。通过回顾能斯特方程提出和发展的科学背景,了解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推动现代电化学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斯特方程 电化学 热力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