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孔孟之间仁学理论的三重建构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刘光胜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11CZS006)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整理研究"(12YS048)
-
文摘
孔孟之道为后世所艳称,但孔子与孟子仁学却存在诸多差异。孔孟仁学突兀之处如何衔接,是学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孔孟之间,仁学伦理建构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对仁字含义的多重解说;二是建构以仁为基础的德目组合;三是仁学与心性、天道之间的连接。不同德目地位升降明显,德目组合复杂多样,对仁的解说因人而异,仁学与心性论、天人观融合为一,共同构成了孔孟之间仁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
关键词
孔孟之间
仁学
建构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性自命出》“两重境界”说
- 2
-
-
作者
刘光胜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7,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10&ZD&091)
中国博士后基金(2013M540925)
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壹)整理研究"(12YS048)
-
文摘
上博简《性情论》出土,意味着郭店简《性自命出》"两篇说"不再成立。但《性自命出》上下篇字体、间距不同,第三十五号简有分篇钩号,是否皆是抄手的无意之举?我们认为,《性自命出》上篇讲人性有善有恶,下篇已至性善境界;上篇是自然之情,下篇升华为道德之情;上篇心无定志,礼以导情,下篇心有定志,情以正礼。《性自命出》上、下篇的划分,实际讲的是人性向善的两个阶段,是庶民与圣人两重不同的道德境界。
-
关键词
《性自命出》
人性论
两重境界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