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2012—2016):进展与反思 被引量:37
1
作者 吕孝礼 朱宪 徐浩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9-196,215,216,共30页
论文梳理了近五年(2012—2016)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文献,并与前一个五年(2007—2011)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描述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在筛选出349篇中文期刊文献后,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开展分析... 论文梳理了近五年(2012—2016)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文献,并与前一个五年(2007—2011)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描述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在筛选出349篇中文期刊文献后,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开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危机阶段方面,相比于前一个五年,近五年对危机前和危机全过程的研究均有所减少,但前者仍占最大比重,对危机后的研究依然最少;在危机前研究中,应急管理机制和体系最受关注;在研究类型方面,应然类研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最高,理论检验类文章显著增多;研究事件类型方面变化不大,仍以一般危机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为主,公共卫生事件次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研究较少。整体来看,近年来危机管理研究呈现出学术共同体更加健全、主题更加细化、研究方法更加规范化的特点,然而对危机和危机管理现象的意涵和规律的探讨有待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管理 应急管理 文献综述 公共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发无序到协调规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社会动员问题——芦山抗震救灾案例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薛澜 陶鹏 《行政管理改革》 2013年第6期30-34,共5页
应急管理社会力量的动员模式及参与效率已成为我国灾害管理制度建设重要内容。420芦山地震应对过程中的社会动员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协调问题,揭示当前社会动员模式存在"重动员、轻协调"现象,应急管理社会参与存在体制与机制... 应急管理社会力量的动员模式及参与效率已成为我国灾害管理制度建设重要内容。420芦山地震应对过程中的社会动员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协调问题,揭示当前社会动员模式存在"重动员、轻协调"现象,应急管理社会参与存在体制与机制性缺失,最后提出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应急合作网络所需的基本管理理念与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社会力量 社会动员 协调 合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碎片到整合:灾害公共预警管理模式的嬗变 被引量:17
3
作者 陶鹏 童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65,共6页
灾害公共预警作为消减灾害损失的基本方式,已成为应急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来,我国灾害公共预警管理模式面临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应将注重"风险分析"与"预警传递"的传统灾害公共预警管理转变为注重预警社会过... 灾害公共预警作为消减灾害损失的基本方式,已成为应急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来,我国灾害公共预警管理模式面临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应将注重"风险分析"与"预警传递"的传统灾害公共预警管理转变为注重预警社会过程、组织过程以及政策过程的整合式灾害公共预警管理,将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纳入灾害公共预警模式设计中,通过灾害公共预警管理过程、价值目标、预警决策、应急系统的整合优化,改变当前灾害公共预警碎片化管理模式,力求提升我国灾害公共预警管理模式的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公共预警 整合模式 社会过程 组织过程 政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制度对应急管理体系及其运行绩效的影响——中美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8
4
作者 彭宗超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0,共7页
学界在国际比较中已有一些关注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弱点和改进之道的研究,但对西方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还缺乏认识。从制度视角,聚焦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对中美应急体系的建设历程、卡特里娜飓风和汶川特大地震的应急管理和两者背后有关... 学界在国际比较中已有一些关注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弱点和改进之道的研究,但对西方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还缺乏认识。从制度视角,聚焦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对中美应急体系的建设历程、卡特里娜飓风和汶川特大地震的应急管理和两者背后有关政治制度的影响进行系统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现有的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确实具有突出的四大优势:体系更强大、响应更及时、动员更有力、救灾更有效。这些优势源自2003年以来中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更源自具有基本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即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制度优势 自然灾害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脆弱性视角的灾害管理整合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陶鹏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173-177,182,共5页
2003年“非典”蔓延事件之后,我国逐渐建立起以“一案三制”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亦呈现出多样性,讲求应急管理与基础学科的联系,探寻应急管理的社会科学基础已经成为当前应急管理研究与实践发展的重要趋势。从... 2003年“非典”蔓延事件之后,我国逐渐建立起以“一案三制”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亦呈现出多样性,讲求应急管理与基础学科的联系,探寻应急管理的社会科学基础已经成为当前应急管理研究与实践发展的重要趋势。从社会科学视角出发的灾害研究强调灾害管理的人文主义属性,弥补长期存在于灾害管理与研究领域的技术主义倾向所产生的不足,群体行为、社会制度、组织结构、文化背景等社会科学研究要素加入到灾害管理研究之中,将深化灾害社会属性的认知,把握灾害周期内的各种客观社会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管理 管理整合 应急管理体系 社会科学研究 管理研究 社会属性 “非典” 基础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3.11”大震的灾情特点及应急管理 被引量:2
6
作者 顾林生 《行政管理改革》 2011年第5期33-38,共6页
灾情特点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本文时间均为日本东京时间),在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的三陆海域(北纬38.1度、东经142.9度)发生大地震。这次地震海啸灾害是日本近代社会中没有遇到过的巨灾,与1995年现代城市型的神户地震、2005年... 灾情特点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本文时间均为日本东京时间),在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的三陆海域(北纬38.1度、东经142.9度)发生大地震。这次地震海啸灾害是日本近代社会中没有遇到过的巨灾,与1995年现代城市型的神户地震、2005年山区农村型地震的新泻中越地震相比,这次灾害包括东京首都圈周边的现代城市、人口较稀少的沿岸农村和渔村、港口的地震、海啸以及核辐射危险,是一场比较罕见的地震、海啸、核辐射相组合的复合型巨灾,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东京 “3.11” 应急管理 灾情 山区农村 现代城市 大地震 太平洋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公共部门危机学习:理论进展与研究启示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美莲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3-191,共29页
20世纪90年代危机学习的有关问题引起了组织理论和危机管理研究者的关注,近年随着世界范围内极端灾害和跨界危机的频繁发生,学术界又涌现出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公共部门从危机中学习经验为提高政府危机治理能力提供了可能,理应成为当... 20世纪90年代危机学习的有关问题引起了组织理论和危机管理研究者的关注,近年随着世界范围内极端灾害和跨界危机的频繁发生,学术界又涌现出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公共部门从危机中学习经验为提高政府危机治理能力提供了可能,理应成为当前公共行政研究中的重要命题。论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危机学习有关的文献进行了追踪回溯,概述了危机学习的概念、过程模型、影响因素、促进策略及其与政府绩效之间的关系等五方面主要内容,揭示了现有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其在研究内容、视角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最后还指出了其对我国公共部门危机学习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部门 危机 危机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做好灾害事故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 被引量:10
8
作者 秦绪坤 闪淳昌 +2 位作者 周玲 沈华 宿洁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1,共9页
我国灾害事故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应急理念、体制、机制、法制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都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总体来看,无论是意识提升、体制完善、法制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长期性与复杂性,而机制建设则具有更强的操... 我国灾害事故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应急理念、体制、机制、法制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都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总体来看,无论是意识提升、体制完善、法制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长期性与复杂性,而机制建设则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与现实性。应急机制建设的关键性主要表现为它对于意识发展、体制建设和法制完善具有重要影响和补充作用,是实现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根本途径。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与具体建设内容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体制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大气污染的风险认知研究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20
9
作者 朱可珺 徐建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9-978,共10页
回顾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公众对城市大气污染风险认知的相关研究,系统梳理了风险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媒体和官方发布的大气污染数据并非公众评判空气质量的主要依据,人们通过自身与污染源的远近、植被覆盖、感官感受、健康状况... 回顾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公众对城市大气污染风险认知的相关研究,系统梳理了风险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媒体和官方发布的大气污染数据并非公众评判空气质量的主要依据,人们通过自身与污染源的远近、植被覆盖、感官感受、健康状况及日常对话等对空气质量进行判断。公众对周围大气污染的感知与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并不一定高。女性、患有呼吸道疾病和教育程度高的人群更关注大气污染。社会经济因素也尤为重要,人们在判断大气污染时总是参考他们对当地社会经济水平的综合印象。此外,对研究风险认知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做了对比和评述。最后提出今后我国学者可能拓展的研究方向,如探索公众对污染与健康影响之间因果关系的认知、媒体和信任的作用以及风险认知对行为改变的作用,以期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风险认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认知 城市大气污染 人口统计学变量 社会经济因素 地点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M的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危机沟通机制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谢起慧 彭宗超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112,100,共8页
[目的/意义]在推动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共享过程中,政务微博、微信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在突发事件后,如何合理使用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并利用两者的不同特点有效进行危机沟通,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过程]基于技术接受... [目的/意义]在推动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共享过程中,政务微博、微信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在突发事件后,如何合理使用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并利用两者的不同特点有效进行危机沟通,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过程]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用户视角的政务社交媒体危机沟通模型和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比较了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的危机沟通机制。[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个体尝新对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两者用户使用意愿都不产生影响;而平台特征对两者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政务微博受社会关系影响更多,而政务微信受危机情景影响更多;两者的感知易用性都是通过感知有用性中介才对用户使用意愿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府危机沟通中的政务社交媒体使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危机沟通 技术接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综合评价中指标无量纲化方法探讨——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理臣 齐文华 +1 位作者 孙磊 邓砚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2-249,共8页
基于综合评价方法对县(市)地震应急能力进行评价的先决条件是将采用的指标标准化。目前,尽管数据标准化方法多样,但对于不同指标标准化方法的优劣选取尚无统一的评判标准。在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具体对象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标准化方法... 基于综合评价方法对县(市)地震应急能力进行评价的先决条件是将采用的指标标准化。目前,尽管数据标准化方法多样,但对于不同指标标准化方法的优劣选取尚无统一的评判标准。在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具体对象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标准化方法的选择通常是根据评价对象的性质和选取指标的特点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本文以云南省125个县(市)的相关指标数据,采取不同的指标无量纲化方法计算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综合指数,对比研究不同的综合评价结果差异,对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指标标准化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无量纲化 地震应急能力 综合评价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危机与预案协同——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应急预案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冰 彭宗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75,共9页
我国的雾霾天气已经发展成为大面积的城市群复合空气污染,表现出跨界危机的典型特征。跨界危机具有"地理区域导向"的演化机制,而当前的应急管理体系却是一种"行政区划导向"的制度安排,这是应对跨界危机的根本性矛... 我国的雾霾天气已经发展成为大面积的城市群复合空气污染,表现出跨界危机的典型特征。跨界危机具有"地理区域导向"的演化机制,而当前的应急管理体系却是一种"行政区划导向"的制度安排,这是应对跨界危机的根本性矛盾。文章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京津冀三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由各地分头制定的应急预案虽然较好地解决了辖区内不同职能部门的功能整合问题,但是普遍缺失跨越行政边界的协同机制设计。研究认为,受跨界危机影响的地区应在属地管理责任明确的前提下及时编制跨区域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区域之间的预案协同,在组织机构设计、预警级别和响应措施方面考虑区际衔接,使之成为一个兼具独立性和协同性的跨区域预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危机 预案协同 雾霾天气 区域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层政府应急疏散行为模式:基于多案例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陶鹏 童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7,140,共8页
应急体制下延与基层应急机制创新是提升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基本路径。本文聚焦我国基层政府应急疏散行为的基本模式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具体分析了基层政府应急疏散的不同模式,并从灾害、制度、官僚三重维度考察其... 应急体制下延与基层应急机制创新是提升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基本路径。本文聚焦我国基层政府应急疏散行为的基本模式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具体分析了基层政府应急疏散的不同模式,并从灾害、制度、官僚三重维度考察其影响基层政府应急疏散行为的过程及机理,对基层政府应急疏散行为进行理论建构并提出相关政策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行为 应急管理 应急疏散 行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公共部门危机学习障碍在中国是否同样存在?--来自四川和青岛的证据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美莲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9,共11页
针对"事故发生—经验反思—事故再发生"的困境,西方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影响公共部门危机学习的诸多因素,而国内对此少有讨论。梳理国外研究中认知、信息、组织和政治四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因素,结合四川、青岛等地的走... 针对"事故发生—经验反思—事故再发生"的困境,西方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影响公共部门危机学习的诸多因素,而国内对此少有讨论。梳理国外研究中认知、信息、组织和政治四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因素,结合四川、青岛等地的走访调研发现:系统同构学习困境、组织记忆丧失以及成功政治哲学的弊端等障碍,在中国特定情景下均有相似表现;上级支持度低和资金不足造成的资源约束、政府危机学习的形式主义以及制度化的危机学习机制缺失,也是影响中国政府组织危机学习及其效果的重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学习 障碍 公共部门 地方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工程对中国极端降雨致灾人口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2 位作者 孙劭 王品 辛源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6,134,共9页
在地球工程对中国极端降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影响的研究基础上,采用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G4试验)和非地球工程(RCP4. 5)日值降雨数据,以日均值降雨量的95%分位数定义极端降雨事件。同时结合IPCC SSP3情景下的中国分省人口数据,评估了中... 在地球工程对中国极端降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影响的研究基础上,采用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G4试验)和非地球工程(RCP4. 5)日值降雨数据,以日均值降雨量的95%分位数定义极端降雨事件。同时结合IPCC SSP3情景下的中国分省人口数据,评估了中国极端降雨灾害受影响人口风险,并对两种情景下的风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球工程能够有效降低中国整体极端降雨灾害受影响人口风险,且实施期间的降低作用高于实施结束期。两种情景下中国极端降雨灾害受影响人口风险的区域差异增大,地球工程未能改变中国极端降雨灾害受影响人口风险的相对格局,表明在当前Geo MIP模式设定的地球工程实施当量下,人类能够有效降低气候变化风险,且不影响区域气候相对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工程 极端降雨灾害 人口风险 区域差异 重现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健康防护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夏田 徐建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1-806,共6页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公众对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的防护行为。在北京市开展问卷调查,对海淀、朝阳、西城、丰台4个区进行配额抽样,共获得有效样本993份。基于健康信念模型,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防护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感知到...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公众对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的防护行为。在北京市开展问卷调查,对海淀、朝阳、西城、丰台4个区进行配额抽样,共获得有效样本993份。基于健康信念模型,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防护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感知到的风险、感知到的行为障碍和感知到的行为有效性对大气污染健康防护行为的强度有显著影响,该结论符合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解释健康防护行为的基本框架。研究结果可为借鉴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知识进行环境领域的政策设计、解决环境风险问题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健康风险 行为 健康信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区域疏散的预警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典 宋艳 苏子逢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8,共8页
在可预知的灾害来临前,交通堵塞问题是影响应急疏散效率的主要因素。在灾前防御阶段,有策略的发布预警消息可以使疏散更加有秩序的进行,从而提高疏散效率。本文为区域应急疏散预案构建了应急疏散预警发布研究框架,首先建立了避难点分配... 在可预知的灾害来临前,交通堵塞问题是影响应急疏散效率的主要因素。在灾前防御阶段,有策略的发布预警消息可以使疏散更加有秩序的进行,从而提高疏散效率。本文为区域应急疏散预案构建了应急疏散预警发布研究框架,首先建立了避难点分配模型,将其结果代入到疏散预警模型,来优化特定地区预警发布时间和类型。其中,预警模型加入了时间成分,构建成了多时段模型,并使用贪婪的启发式搜索过程求解非线性的公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模型算法的应用范围及其可行性,并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计算,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本研究更改以往在同一时间通过全部渠道发布消息的方式,通过疏散预警信息的发布策略的优化,可以有效避免在区域内大规模人群同时出发所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为政府制定科学的应急疏散预案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散预警 风险沟通 应急疏散预案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文化维度探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陶鹏 童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6-61,共6页
文化作为灾害管理的人文主义基础要素,对灾害管理制度变迁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聚焦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文化面向,通过梳理灾害研究的文化范式以廓清关于灾害文化的复杂认知,进而将文化视为灾害社会脆弱性的重要维度,并依据文化构成要素分别... 文化作为灾害管理的人文主义基础要素,对灾害管理制度变迁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聚焦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文化面向,通过梳理灾害研究的文化范式以廓清关于灾害文化的复杂认知,进而将文化视为灾害社会脆弱性的重要维度,并依据文化构成要素分别从价值、规范、信念、知识层面剖析灾害文化之于灾害社会脆弱性的影响,最后从灾害管理周期维度分析了风险文化、灾害迷思、社会学习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灾害文化 社会脆弱性 灾害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苗事件中风险放大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及其交互作用 被引量:35
19
作者 刘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131,共12页
现代风险研究表明,主观感知的风险和客观存在的风险很不一致,风险常常被放大或者缩小,但造成这种差异的内在机理仍不清晰。本研究以山东非法疫苗事件为例,在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下,利用社交网络的大数据再现了疫苗事件从持续发酵到舆情... 现代风险研究表明,主观感知的风险和客观存在的风险很不一致,风险常常被放大或者缩小,但造成这种差异的内在机理仍不清晰。本研究以山东非法疫苗事件为例,在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下,利用社交网络的大数据再现了疫苗事件从持续发酵到舆情爆发的全过程,分析了风险放大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心理机制包括情感启发式、锚定效应和选择性关注,放大了个体风险感知,社会机制则是通过自媒体信息加工、情绪传染和社会争议等过程放大了社会整体对问题疫苗风险的感知。疫苗事件中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的交互作用为舆情演化提供了强大驱动力。分析表明,自媒体环境中公众和社会的风险感知极易出现偏差,且较难形成自我纠偏机制,规范自媒体信息加工行为、监测和引导公众情绪是危机中风险沟通的关键,而现实中快速有效地处置风险事件是阻断风险持续扩大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事件 风险放大 心理机制 社会机制 风险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邻避冲突治理的策略选择--基于对几起典型邻避冲突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36
20
作者 马奔 王昕程 卢慧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67,共8页
邻避冲突反映了我国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要求与公民环境权益、自身利益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有逐渐扩大的趋势。邻避冲突有着直接和深层次的原因,对待邻避冲突,我们应在正视公众合理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合作博弈、完善补偿、风险沟... 邻避冲突反映了我国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要求与公民环境权益、自身利益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有逐渐扩大的趋势。邻避冲突有着直接和深层次的原因,对待邻避冲突,我们应在正视公众合理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合作博弈、完善补偿、风险沟通和协商对话式公民参与策略等路径来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冲突 原因 困境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