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纤维状炭材料 被引量:6
1
作者 楠顶 黄正宏 +1 位作者 康飞宇 沈万慈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纤维状炭材料有各种尺度和形貌,由于成本和性能缺乏竞争力,制约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一些改性后的新型炭纤维表现出良好的负极材料性能。文章综述了近年各种纤维状炭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国内... 纤维状炭材料有各种尺度和形貌,由于成本和性能缺乏竞争力,制约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一些改性后的新型炭纤维表现出良好的负极材料性能。文章综述了近年各种纤维状炭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依据纤维状炭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研究思路,分别归纳了石墨纤维、炭纤维及具有各种微观结构的炭纳米纤维作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应用前景。结果表明,纤维状炭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经历了从石墨化炭纤维到非石墨化炭纤维,从微米级直径到纳米级直径,从注重研究工艺参数到注重研究和设计微观结构的过程。从提高容量和倍率性能的潜力及成本和可工业化角度考虑,纤维状炭材料极有可能是未来炭负极材料的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状炭材料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声表面波材料及器件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冬梅 陈菁菁 +1 位作者 李晖 潘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0-42,36,共4页
研究了磁控溅射和电子束蒸镀工艺对在LiNbO3基片上沉积铝膜的结构、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匀胶、曝光和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制备出中心频率在920MHz纵向谐振耦合换能器结构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结果表明,电子束蒸镀的铝膜与LiNbO3单晶间具有... 研究了磁控溅射和电子束蒸镀工艺对在LiNbO3基片上沉积铝膜的结构、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匀胶、曝光和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制备出中心频率在920MHz纵向谐振耦合换能器结构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结果表明,电子束蒸镀的铝膜与LiNbO3单晶间具有较好的结合力,具有适合SAWF器件制备所需的微观结构,在随后的叉指换能器制备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声传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薄膜 声表面波材料 LINBO3 谐振耦合换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合瑾 万贤 +2 位作者 路佳慧 张红雨 郭宝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61,共16页
以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现状、我国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为研究背景,总结了相变储能材料的分类,分析了建筑相变材料的选用,并调研了相变储能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和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对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相变储能 建筑领域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磷肥的径流流失特征及其效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海栓 吕乐福 +3 位作者 刘春生 盖国胜 杨玉芬 何振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93,共4页
采用野外径流小区方法研究不同形态磷肥的流失特征、流失量以及对氮钾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的流失途径中,颗粒态磷(PP)占总磷(TP)流失量的61.6%~83.1%,是磷流失的主要途径;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土壤对氮钾元素的保持能力,减少氮钾元... 采用野外径流小区方法研究不同形态磷肥的流失特征、流失量以及对氮钾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的流失途径中,颗粒态磷(PP)占总磷(TP)流失量的61.6%~83.1%,是磷流失的主要途径;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土壤对氮钾元素的保持能力,减少氮钾元素的流失;磷肥的施用提高了小油菜的产量,并促进了小油菜对氮钾元素的吸收;微晶化磷矿粉可以有效减少磷的流失,在等磷量下,微晶化磷矿粉中的磷流失量分别是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的54.2%和69.4%。在一定范围内,随微晶化磷矿粉施用量的增加,磷的流失量增加,但流失率减小,对促进土壤保持氮钾能力及小油菜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形态磷肥 径流 流失 微晶化磷矿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锌纳米薄膜的液相水热合成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志红 蒋武锋 +2 位作者 凌云汉 李洪义 白新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不锈钢和玻璃作为基底,氟铁酸铵和硼酸为前驱体,用液相沉积法得到水合氧化铁薄膜,然后在0.2mol/L的Zn^2+溶液中进行水热转化,最终形成铁酸锌薄膜。通过XRD、SEM和TEM对薄膜的物相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用XPS对薄膜表面元素价态... 以不锈钢和玻璃作为基底,氟铁酸铵和硼酸为前驱体,用液相沉积法得到水合氧化铁薄膜,然后在0.2mol/L的Zn^2+溶液中进行水热转化,最终形成铁酸锌薄膜。通过XRD、SEM和TEM对薄膜的物相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用XPS对薄膜表面元素价态进行确定,结果表明:在水热温度为175~250℃、pH=5~11、水热时间12h可以成功合成铁酸锌薄膜,铁酸锌粒径约20nm。紫外-可见光吸收谱(UV-Vis)表明其光响应范围为λ〈473nm,电化学测试表明其光生电位低于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沉积 水热法 铁酸锌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质海绵骨针的结构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乔莉 冯庆玲 +1 位作者 王晓红 王毅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7-340,共4页
研究了我国渤海海域发现的一种硅质海绵骨针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海绵骨针具有复杂的四级结构:第一级是纳米硅球;第二级是二氧化硅层内的亚层结构,第三级是单层二氧化硅层;第四级是二氧化硅一有机基质复合的同心圆结构.这种... 研究了我国渤海海域发现的一种硅质海绵骨针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海绵骨针具有复杂的四级结构:第一级是纳米硅球;第二级是二氧化硅层内的亚层结构,第三级是单层二氧化硅层;第四级是二氧化硅一有机基质复合的同心圆结构.这种骨针的弯曲强度为394.34GPa,弯曲模量随生长环带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截面硬度为2.933GPa,截面杨氏模量为33.308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骨针 二氧化硅 分级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过渡层对Al膜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冬梅 王旭波 +2 位作者 潘峰 牛洁斌 刘明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5,163,共5页
为了增加高频声表面波器件用Al薄膜的功率承受力以及与基体的附着力,同时不增加薄膜在化学反应刻蚀中的难度,并精确地控制图形的尺寸,采用电子束蒸镀法研究了Zr过渡层和薄膜固化工艺对Al膜微结构、形貌、电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增加高频声表面波器件用Al薄膜的功率承受力以及与基体的附着力,同时不增加薄膜在化学反应刻蚀中的难度,并精确地控制图形的尺寸,采用电子束蒸镀法研究了Zr过渡层和薄膜固化工艺对Al膜微结构、形貌、电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厚度(5~30nm)的Zr过渡层增强了Al膜的(111)织构,增加了薄膜与LiNbO3基体的结合力,200°C固化后电阻率明显降低。拥有Zr过渡层的Al膜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通过反应离子刻蚀易获得精确的换能器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膜 Zr过渡层 附着力 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第一性原理研究Fe_(16)N_2的磁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丹 顾有松 潘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1-605,共5页
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Fe16N2的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能。对Fe16N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表明:没有与N原子直接相邻的FeⅢ具有巨磁矩,大约为2.84μB。直接相邻N原子的FeⅠ和FeⅡ原子只有正常磁矩。FeⅠ和FeⅡ原子的局域能带占有数分析中显示富有s和... 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Fe16N2的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能。对Fe16N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表明:没有与N原子直接相邻的FeⅢ具有巨磁矩,大约为2.84μB。直接相邻N原子的FeⅠ和FeⅡ原子只有正常磁矩。FeⅠ和FeⅡ原子的局域能带占有数分析中显示富有s和p电子的N原子主要影响Fe的4s和4p外壳电子,而3d能带占有数几乎保持不变。对于FeⅢ原子,3d电子数减少,4s和4p电子数增加,从而产生巨磁矩。当单胞体积增加时,4p电子数以快速的比率增加,4s电子数减少,而且3d电子数也减少,导致磁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16N2 第一性原理 巨磁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斜离子轰击对Co-Cu合金薄膜结构和磁各向异性影响
9
作者 曾飞 高阳 +1 位作者 樊宇伟 潘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7-19,27,共4页
从0到接近90°改变离子束入射角度,用离子束辅助沉积制备了Co-Cu合金薄膜.当离子束入射角度为45°时,获得了强织构的面心立方相亚稳相.对于入射角15°到60°的样品,垂直于离子束入射平面的方向易磁化.斜离子束在制备过... 从0到接近90°改变离子束入射角度,用离子束辅助沉积制备了Co-Cu合金薄膜.当离子束入射角度为45°时,获得了强织构的面心立方相亚稳相.对于入射角15°到60°的样品,垂直于离子束入射平面的方向易磁化.斜离子束在制备过程中起到了混合效应和沟道效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u合金薄 膜离子束辅助沉积 入射角度 织构 易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o多层膜的微观结构与应力研究
10
作者 李丹 贺汀 潘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76-77,85,共3页
本文采用电子束蒸镀技术制备了Fe/Mo金属多层膜,利用TEM等手段研究了Fe与Mo层厚度对薄膜微结构应力的影响.Fe与Mo层厚度相差较大而Fe单层膜厚薄到1.2 nm时,较薄的Fe在较厚的Mo层上外延生长.随着Mo厚度的变薄,Mo/Fe厚度比减少,Mo层没有... 本文采用电子束蒸镀技术制备了Fe/Mo金属多层膜,利用TEM等手段研究了Fe与Mo层厚度对薄膜微结构应力的影响.Fe与Mo层厚度相差较大而Fe单层膜厚薄到1.2 nm时,较薄的Fe在较厚的Mo层上外延生长.随着Mo厚度的变薄,Mo/Fe厚度比减少,Mo层没有足够的自由能约束Fe原子,Fe层形成稳定的bcc结构.当Fe外延生长在Mo层上时,晶格畸变导致铁钼层间产生很大的应力,使得薄膜出现均匀的细微裂纹.用胡克定律估算了其应力范围,约104MPa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O多层膜 微结构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声表面波器件中氧化锌薄膜的研制
11
作者 陈菁菁 李冬梅 潘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7-13,23,共8页
本文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法,在单晶Si(110),Al/Si,Diamond/Si三种衬底上分别生长出了高度c轴取向的ZnO薄膜.此薄膜具有高质量的纳米级结晶度(10nm~30nm),良好的表面平整度(低于10nm),高于107Ω·cm的电阻率及较高的应力承载性,很... 本文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法,在单晶Si(110),Al/Si,Diamond/Si三种衬底上分别生长出了高度c轴取向的ZnO薄膜.此薄膜具有高质量的纳米级结晶度(10nm~30nm),良好的表面平整度(低于10nm),高于107Ω·cm的电阻率及较高的应力承载性,很好的满足了薄膜声表面波(SAW)器件制备及降低损耗的需要.通过改变工作气压,氩氧比等工艺参数,较系统地探索了ZnO薄膜的制备条件.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如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能反射式电子衍射(RHEED),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及结晶品质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薄膜的电学性能及机械性能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C轴取向 声表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基材表面功能薄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曾飞 潘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9期45-50,共6页
当前,新材料的研发向多功能化、复合化、低维化发展,在柔性基材表面制备功能薄膜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在相关产业的带动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柔性基材表面功能薄膜的种类、制备技术和柔性基材3个方面介绍了当前... 当前,新材料的研发向多功能化、复合化、低维化发展,在柔性基材表面制备功能薄膜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在相关产业的带动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柔性基材表面功能薄膜的种类、制备技术和柔性基材3个方面介绍了当前的研发状况,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基材 表面功能化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莫合金/铜磁性多层膜微观力学性能的研究
13
作者 艾家和 高阳 +2 位作者 耿魁伟 曾飞 潘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2-45,49,共5页
本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具有不同坡莫合金层厚度的坡莫合金/铜磁性多层膜,并采用纳米力学系统分别以压痕法、划痕法测定了坡莫合金层厚度对多层膜显微硬度、弹性模量以及划痕的临界载荷、宽度和深度等的影响.研究结... 本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具有不同坡莫合金层厚度的坡莫合金/铜磁性多层膜,并采用纳米力学系统分别以压痕法、划痕法测定了坡莫合金层厚度对多层膜显微硬度、弹性模量以及划痕的临界载荷、宽度和深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既定的接触深度,多层膜的显微硬度及弹性模量随坡莫合金层厚度变化不大,它们分别约为4.5 GPa和80 GPa,比坡莫合金单层膜的值低而比铜单层膜的值高;坡莫合金层厚度对多层膜微观摩擦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坡莫合金层厚度减小,特别是当其小于等于1.6 nm时,划痕有较高的临界载荷、较小的宽度和较浅的残余深度;多层膜的划痕临界载荷高于坡莫合金单层膜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莫合金 铜磁性多层膜 微观力学性能 压痕 划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辅助沉积改善铝薄膜的取向生长
14
作者 谷宇 曾飞 +1 位作者 高阳 潘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0-503,共4页
高性能的铝薄膜因具有低的声阻抗而广泛应用于声表面波器件的制备。本文运用Ar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在64°Y-X切向的铌酸锂基片上成功的制备出(111)高度取向的铝薄膜,并研究了Ar离子的注入角度对薄膜的织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薄... 高性能的铝薄膜因具有低的声阻抗而广泛应用于声表面波器件的制备。本文运用Ar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在64°Y-X切向的铌酸锂基片上成功的制备出(111)高度取向的铝薄膜,并研究了Ar离子的注入角度对薄膜的织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织构度对辅助离子束入射角度非常敏感,在辅助离子束入射角为35°时,薄膜(111)织构最强,电阻率最小,附着力最好,适合于声表面波器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织构铝薄膜 离子束辅助沉积 入射角 机械性能 沟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轰击诱导硅表面纳米结构和铁纳米条纹
15
作者 唐光盛 刘宏燕 +1 位作者 曾飞 潘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5-1059,共5页
研究了氩离子束轰击诱导硅表面自组装纳米结构和铁纳米条纹的形成规律。在单晶Si(100)表面水平放置直径为2mm的铁棒,采用3 keV氩离子束垂直轰击硅样品表面。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在金属铁棒周围由近及远,硅表面形成纳米条纹和纳米点阵,纳... 研究了氩离子束轰击诱导硅表面自组装纳米结构和铁纳米条纹的形成规律。在单晶Si(100)表面水平放置直径为2mm的铁棒,采用3 keV氩离子束垂直轰击硅样品表面。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在金属铁棒周围由近及远,硅表面形成纳米条纹和纳米点阵,纳米条纹向纳米点阵的过渡形貌为链状纳米椭圆结构;并在铁棒区域自组装出金属铁纳米条纹。通过阻尼Kuramoto-Sivashinsky方程对离子束作用下固体表面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合理的诠释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轰击 自组装纳米结构 表面形貌 阻尼Kuramoto-Sivashinsky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钛含量对热塑性涂层光热效应及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金科 马菱薇 张达威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了实现涂层破损的高效自修复,将纳米氮化钛与热塑性聚氨酯混合,制备了不同氮化钛含量的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分析了氮化钛的结构和光谱吸收特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为了实现涂层破损的高效自修复,将纳米氮化钛与热塑性聚氨酯混合,制备了不同氮化钛含量的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分析了氮化钛的结构和光谱吸收特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电偶、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交流阻抗谱(EIS)等对复合涂层的热力学性能、光热转换性能、自修复性能及防腐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纳米氮化钛的表面等离激元特性,在热塑性聚氨酯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氮化钛后,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在近红外激光照射后其表面温度高于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当涂层表面有划口时,通过激光照射可以提高涂层的局部温度,使聚合物分子链运动并流向划痕界面,复合涂层的结构和防腐性能均得到恢复,并且修复后涂层中氮化钛仍分布均匀。此外,氮化钛纳米颗粒还有助于填补涂层的微观孔隙,使复合涂层的防腐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氮化钛 光热转换 热塑性 自修复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