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件定义网络可扩展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2
1
作者 付永红 毕军 +1 位作者 张克尧 吴建平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1-154,共14页
随着软件定义网络的发展,可扩展性成为软件定义网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研究由于SDN的自身特征导致应用于大规模网络时面临的可扩展性问题。首先,讨论了导致SDN可扩展问题的3个主要方面原因: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逻辑集中的控... 随着软件定义网络的发展,可扩展性成为软件定义网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研究由于SDN的自身特征导致应用于大规模网络时面临的可扩展性问题。首先,讨论了导致SDN可扩展问题的3个主要方面原因: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逻辑集中的控制以及细粒度的流管控。其次,从性能可扩展、地理位置可扩展、管控可扩展3个方面介绍了当前SDN可扩展性问题的研究进展。再次,讨论了SDN可扩展性评价方面的进展。最后,展望了SDN可扩展性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可扩展性 控制平面 数据平面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N体系结构与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创新环境 被引量:22
2
作者 毕军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5,共10页
在讨论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基础上,介绍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的主要国际学术研究进展。介绍了软件定义网(SDN)的发展现状,讨论SDN的体系结构,提出一种SDN体系结构的抽象模型。最后结合国家"86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未来网络体系... 在讨论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基础上,介绍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的主要国际学术研究进展。介绍了软件定义网(SDN)的发展现状,讨论SDN的体系结构,提出一种SDN体系结构的抽象模型。最后结合国家"86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和创新环境",介绍一种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创新环境(FINE)体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软件定义网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创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互联网虚拟化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余涛 毕军 吴建平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69-2082,共14页
目前的互联网基于"端到端"原则设计,并且由许多目标与策略迥异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共同创建和维护.若想升级互联网体系结构,需要得到他们全体的一致同意,因此几乎不可能在互联网上部署全新的网络结构和协议.为了避免互联网结... 目前的互联网基于"端到端"原则设计,并且由许多目标与策略迥异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共同创建和维护.若想升级互联网体系结构,需要得到他们全体的一致同意,因此几乎不可能在互联网上部署全新的网络结构和协议.为了避免互联网结构出现僵化,人们提出可用网络虚拟化方法增加互联网范式的多样性.通过在一个公共的基底网络上引入多种不同的互联网结构,互联网虚拟化可以促进互联网创新并推动更多种类的新应用出现.分别从互联网体系结构和实验平台2个方面,对过去和当前正在进行的有关未来互联网的虚拟化研究进行分析、归类和概述,并总结未来互联网虚拟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虚拟化 虚拟网络 网络虚拟化结构 软件定义网络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域间SDN互联技术WE-Bridge及其实验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毕军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8-32,46,共6页
在讨论SDN管控域间互联发展的3个阶段的基础上,介绍了清华大学提出的一种协作式的域间SDN互联技术WE-Bridge,然后介绍了基于WE-Bridge技术构建的跨洲际的域间SDN实验床。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域间SDN WE-Brid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4的可编程数据平面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林耘森箫 毕军 +4 位作者 周禹 张程 吴建平 刘争争 张乙然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39-2560,共22页
可编程协议无关报文处理(Programming Protocol-Independent Packet Processors,P4)使网络管理员能够定制交换机的数据包转发行为,提升了数据平面的可编程能力与报文处理的灵活性,从而很容易实现新功能、支持新协议,减少了开发周期与开... 可编程协议无关报文处理(Programming Protocol-Independent Packet Processors,P4)使网络管理员能够定制交换机的数据包转发行为,提升了数据平面的可编程能力与报文处理的灵活性,从而很容易实现新功能、支持新协议,减少了开发周期与开发成本,为解决当前网络体系结构中长期存在的挑战以及设计新型数据平面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并且,将一些原本由中间件实现的网络功能、端服务器实现的应用卸载到可编程数据平面上,还能获得可观的性能收益,提升网络与应用的整体表现.本文首先概述了可编程数据平面的发展历史与P4的研究背景.接着,本文介绍了P4语言及其架构,包括P4语言的设计目标、P4抽象转发模型、工作流程、P4语法要素.然后,本文总结了目前P4语言在语法、功能、标准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P4语言与其他数据平面编程语言进行了简要对比.之后,本文介绍了基于P4的可编程数据平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对异构平台的兼容、编译器的设计和优化、开发工具的设计和实现等方面.此外,本文从负载均衡、网络测量、网络安全等方面展现了学术界与工业界基于P4与可编程数据平面作出的应用成果.紧接着,本文探讨了满足什么条件的网络功能与终端应用才应该被卸载到数据平面上执行,为读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最后,本文探讨了未来P4研究工作的趋势与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SDN) 可编程协议无关报文处理(P4) 可编程数据平面 领域特定语言(DSL) 编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域间源地址验证的可部署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冰洋 毕军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0-514,共15页
近年来,IP源地址伪造被频繁应用于网络攻击中,对互联网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域间源地址验证方法通过对IP报文进行自治域级别的验证来防御这类网络攻击.学术界提出了这类方法的评价指标,并依照该指标设计出很多新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尽管... 近年来,IP源地址伪造被频繁应用于网络攻击中,对互联网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域间源地址验证方法通过对IP报文进行自治域级别的验证来防御这类网络攻击.学术界提出了这类方法的评价指标,并依照该指标设计出很多新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尽管指标值优秀,却无一能在实际中得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广泛部署.究其原因,是现有评价指标主要关注互联网整体的安全性,而没有考虑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个体利益.文中首次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经济诉求出发,研究域间源地址验证方法的可部署性评价模型.作者提出将部署收益、部署开销和运维风险作为可部署性评价的3项基本指标,并给出其形式化定义;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建立了评价模型,为每个指标设计了完善的量化评价方法;以现有著名域间源地址方法的部署收益评价为例,展示了将理论模型应用于方法评价的具体流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作者讨论了方法可部署性与互联网整体安全性的关系、方法设计的优化目标以及如何应用模型指导方法的设计.该评价模型的提出,对于设计更易于部署的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并有利于促进域间源地址验证方法在互联网的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地址验证 评价模型 可部署性 拒绝服务攻击 网络安全 域间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