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届中国当代死亡问题研讨会暨“华人死亡研究所”筹建倡议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 被引量:1
1
作者 雷爱民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6期1105-1105,共1页
2016年11月12日,以"探究死、珍惜生"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当代死亡问题研讨会暨"华人死亡研究所"筹建倡议会议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雷爱民和郑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永超发起,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承办,... 2016年11月12日,以"探究死、珍惜生"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当代死亡问题研讨会暨"华人死亡研究所"筹建倡议会议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雷爱民和郑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永超发起,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承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澳门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会和发表演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研讨会 哲学系 生死教育 生死学 死亡教育 死亡学 人文学院 死亡哲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 系统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语言与世界——访清华大学王路教授
2
作者 戴冕 王路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4期179-188,共10页
戴冕(以下简称“戴”):《语言与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您最近出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我注意到您之前的著作中谈“是”与“真”比较多,这两个主题贯穿了您关于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的研究,您甚至还直接以“是与真... 戴冕(以下简称“戴”):《语言与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您最近出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我注意到您之前的著作中谈“是”与“真”比较多,这两个主题贯穿了您关于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的研究,您甚至还直接以“是与真”为名出版过专著.为什么您这次不再专注于这两个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转而开始谈“事实”“世界”这样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逻辑学 清华大学 语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授 王路 亚里士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称”与“意谓”——一段分析哲学的历史
3
作者 王路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96,197,共17页
弗雷格的Bedeutung一词是其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影响并推动了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和研究。该词中译文有“指称”“所指”和“意谓”。国内出版的《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一书采用了“意谓”这一译语。本文认为,该词是哲学用语,但是与... 弗雷格的Bedeutung一词是其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影响并推动了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和研究。该词中译文有“指称”“所指”和“意谓”。国内出版的《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一书采用了“意谓”这一译语。本文认为,该词是哲学用语,但是与逻辑相关,与真相关,与语义层面的认识相关。正确认识弗雷格的相关论述,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弗雷格的思想,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区别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东西,区别语言所表达的东西和真之条件,从而更好地认识分析哲学的实质,促进和推进我国哲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义 意谓 句法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政治哲学的文学:论《曼陀罗》之于马基雅维利学说的意义
4
作者 陈华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96,共7页
文学与政治向来关系复杂,因而如何阅读一位以政治思想闻名之作家的文学作品也就更显麻烦。曾任佛罗伦萨外交事务官的马基雅维利以两部政治著述斐然史上,同时他的戏剧《曼陀罗》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为他赢得了名声,且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喜... 文学与政治向来关系复杂,因而如何阅读一位以政治思想闻名之作家的文学作品也就更显麻烦。曾任佛罗伦萨外交事务官的马基雅维利以两部政治著述斐然史上,同时他的戏剧《曼陀罗》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为他赢得了名声,且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喜剧的代表之作。本文通过审视关于《曼陀罗》的诸种解释进路,梳理并批判了据其政治背景进行隐喻式解读与据其政治作品进行印证式解读这两种研究进路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强调文学作品作为独立文本的重要意义,唯此方能揭橥作者在其戏剧作品中的(政治)哲学蕴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政治 马基雅维利 《曼陀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大学院信息公开的考察与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庆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68,共7页
日本大学院(即研究生院)信息公开是在危机意识的驱动下,被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承担的实践行为而推动的。日本研究生教育的信息公开主要包括基本教育信息、科学研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的公开,总体上日本研究生教育信息公开项目范围和级... 日本大学院(即研究生院)信息公开是在危机意识的驱动下,被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承担的实践行为而推动的。日本研究生教育的信息公开主要包括基本教育信息、科学研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的公开,总体上日本研究生教育信息公开项目范围和级别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日本舆论普遍认为,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为公众提供更加具有战略视野的信息。对研究生培养单位而言,构建整体、统一的高校信息公开体系,是规避风险、获得机遇,并在研究生教育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对日本研究生教育信息公开的研究与借鉴,可以从多元的角度促进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大学院 信息公开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的存在论属性——以劳动范畴为例
6
作者 夏莹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完成的是诸经济范畴的存在论演绎,而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或认识论演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法”中所提出的两条道路揭示并超越了经济学家的经济范畴演绎和黑格尔纯粹观念论的体系建构。无论是黑...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完成的是诸经济范畴的存在论演绎,而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或认识论演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法”中所提出的两条道路揭示并超越了经济学家的经济范畴演绎和黑格尔纯粹观念论的体系建构。无论是黑格尔的观念论体系抑或康德的知识学路径,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样完成的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认知而不是现实批判。因此,马克思通过扬弃康德的知识学与认识论的研究方法,以完成其改变世界之哲学诉求,即:保持经济范畴与其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二元张力,而非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讨论为例,通过区分“劳动一般”(Allgemein与überhaupt)的两种表达方式,对劳动概念作存在论演绎,将黑格尔思辨辩证法中的“一般、特殊与个别”的三元的封闭体系,转变为“一般与一定”的二元对峙的开放性结构,从社会历史现实来理解劳动形式的变化,突出劳动形式中独立于头脑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方法 综合 一般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兼论从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的发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蔡曙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39,共20页
20世纪西方哲学经历了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再到心智哲学的发展。所有的这一切变革,都发生在其语言基础上。语言转向有双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20世纪初发生的从自然语言到理想语言的转向,其结果是分析哲学的诞生;第二种含义是战后发生的从... 20世纪西方哲学经历了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再到心智哲学的发展。所有的这一切变革,都发生在其语言基础上。语言转向有双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20世纪初发生的从自然语言到理想语言的转向,其结果是分析哲学的诞生;第二种含义是战后发生的从理想语言回归于自然语言的转向,其结果是语言哲学的诞生。20世纪中叶以后,语言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的主流。语言哲学的三大研究领域是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20世纪最后20年,在认知科学的影响下,西方哲学又发生了从语言向心智的转变。我们要充分重视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变革,吸收其合理因素,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语言转向 分析哲学 语言哲学 心智哲学 认知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的哲学观念与早期《老子》文本的经典化——兼论通行本《老子》分章的来源 被引量:8
8
作者 丁四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数"的哲学观念,是早期《老子》文本经典化的思想背景之一。刘向、刘歆对于"数"的哲学思考不但具有明显的宇宙论特征,而且具有一定的本体论色彩。在汉代,宇宙论的数理对于古书内容的构成、解释及其篇章数的设定都... "数"的哲学观念,是早期《老子》文本经典化的思想背景之一。刘向、刘歆对于"数"的哲学思考不但具有明显的宇宙论特征,而且具有一定的本体论色彩。在汉代,宇宙论的数理对于古书内容的构成、解释及其篇章数的设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古书的经典化起了重要作用,《老子》亦复如是。以天道观的数理设定章数,是《老子》文本在汉代经典化的内涵之一。景帝立经本是《老子》文本定型化的开始,汉简本是景帝立经本的复抄本,其分章的数理是盖天说的"天三地四"说;通行本则是根据浑天说、三统历的数理来分章的。刘向定著《老子》上下篇的章数仍应判断为37和44,是通行本分章的来源。所谓上篇34章、下篇47章的记载,可能是道教徒为了维护河上公本的绝对权威而有意改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分章 刘向 《老君实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化哲学研究检视 被引量:6
9
作者 邹广文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4期6-9,共4页
关键词 文化哲学研究 自觉化 学科合法性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初哲学发展的动力及其思想斗争新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四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7,共13页
反思秦亡和时变之鉴,论证改朝换代的合法性,国家实行何种统治形式和建立何种秩序,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及围绕此一问题的学派斗争,它们是汉初乃至西汉哲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汉初哲学的思想斗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改朝换代的历史合法性与... 反思秦亡和时变之鉴,论证改朝换代的合法性,国家实行何种统治形式和建立何种秩序,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及围绕此一问题的学派斗争,它们是汉初乃至西汉哲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汉初哲学的思想斗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改朝换代的历史合法性与德运之争,新法家与黄老的思想斗争,儒家与黄老的思想斗争。汉初是帝国意识形态的生长和架构期,围绕王朝受命的合法性和政体、意识形态的建构问题,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和思想斗争。黄老、刑名和儒家等学派参与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意识形态建构的争夺之战,而儒家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在景、武之间,儒学以经学为基础,吸纳了阴阳、名家和法家思想并加以重新构造,使得其自身的理论变得更为厚实和博大,符合日趋强盛之帝国在意识形态上的需要。反观刑名、黄老、阴阳诸家,则各得一偏,不足以担当汉朝意识形态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哲学 德运 黄老 法家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者的民主制还是强者的等级制——政治哲学中的尼采与虚无主义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浩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30,共8页
尼采区分了两类不同的虚无主义:以一切价值丧失其有效性为主要内涵的"普遍虚无主义";以主体信奉消极否定类型的价值为核心关注点的"特殊虚无主义"。后期尼采更多是在后一层意义上讨论虚无主义的起因、根源和克服途... 尼采区分了两类不同的虚无主义:以一切价值丧失其有效性为主要内涵的"普遍虚无主义";以主体信奉消极否定类型的价值为核心关注点的"特殊虚无主义"。后期尼采更多是在后一层意义上讨论虚无主义的起因、根源和克服途径。尼采认为,特殊虚无主义的表层原因在于主体信奉了否定类型的价值而非肯定类型的价值,其深层的根源在于本能上的弱者对于本能上的强者的统治。弱者的自然性向迫使其必然信奉否定类型的价值,弱者因而注定无法克服虚无主义。与弱者不同,强者对否定类型价值的信奉并非出于本能上的需要,而是因为受到了弱者所主导的民主制的统治和教化,误以为否定类型的价值才是真正值得追求和信奉的价值。因此,强者如果能够推翻弱者的民主制,重建依据本能和权力意志进行自然排序的等级制,就能够摆脱否定类型的价值,从而克服虚无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虚无主义 弱者 强者 等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学人的西学进路与文化回归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跞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4-137,共4页
作为一种异己的文化,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接受必然有着一定程度的陌生效应,这促使形成了某种程度的西学优越的价值取向,并且是长期的。然而,陌生效应下的西学优越取向却带来了西方文化的话语殖民与中国知识界在西学进路中的问题。在中国崛... 作为一种异己的文化,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接受必然有着一定程度的陌生效应,这促使形成了某种程度的西学优越的价值取向,并且是长期的。然而,陌生效应下的西学优越取向却带来了西方文化的话语殖民与中国知识界在西学进路中的问题。在中国崛起于世界大国之林的今天,我们开始冷静后的文化回归,开始回顾并反思本文化境遇与中国学人的精神遭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本土文化的回归,这是当代中国知识界的一种普遍呼声和大势所趋。在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经济崛起而重新成为关注焦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开始在世界竞技台上的文化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西学进路 陌生优越 文化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译哲学的翻译与理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路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3,共9页
哲学的汉语翻译包含语言的转换和思想的呈现两个方面,涉及对西方语言和思想文化的理解,还涉及关于哲学这个学科的理解。在汉译哲学中,有关being的翻译与其他名词的翻译不同。being是系词,相当于是一个句法词汇,体现一种句法作用,它的含... 哲学的汉语翻译包含语言的转换和思想的呈现两个方面,涉及对西方语言和思想文化的理解,还涉及关于哲学这个学科的理解。在汉译哲学中,有关being的翻译与其他名词的翻译不同。being是系词,相当于是一个句法词汇,体现一种句法作用,它的含义来自于它这种句法作用,因而与它的句法作用相联系。经过多年的讨论,应该对这一点获得清晰而充分的认识,并且应该形成共识;这一认识对于理解西方哲学至关重要,对于汉译哲学的改进和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词 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问题研究与哲学史研究的思考--王路教授访谈
14
作者 张娟娟 王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34,共7页
哲学研究到底是问题研究还是哲学史研究,学界一直存有不同看法。王路教授认为,哲学研究不必刻意区别问题研究与哲学史研究,而是要将二者紧密结合;哲学研究需要以一手经典文献为基础,同时重视二手研究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要读懂人们说的是... 哲学研究到底是问题研究还是哲学史研究,学界一直存有不同看法。王路教授认为,哲学研究不必刻意区别问题研究与哲学史研究,而是要将二者紧密结合;哲学研究需要以一手经典文献为基础,同时重视二手研究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要读懂人们说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说得对不对,然后在此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观点,推动哲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研究 问题研究 哲学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奇森道德哲学与自然神学:以启蒙运动为背景
15
作者 蒋政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30,159,共5页
启蒙时期,整个欧洲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神学开始衰落,自然科学和自然神学开始兴起,社会的核心冲突也逐渐从宗教改革时期的宗教斗争转向议会限制专制君主权力的斗争(以查理二世时期的英国为例)。到了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 启蒙时期,整个欧洲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神学开始衰落,自然科学和自然神学开始兴起,社会的核心冲突也逐渐从宗教改革时期的宗教斗争转向议会限制专制君主权力的斗争(以查理二世时期的英国为例)。到了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由于产业革命的影响,人们转而关注全新生产方式所带来道德问题——个人恶如何导致公共善。弗朗西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初期代表人物,建立了一套融合了新兴自然神学、自然法学,以及独创性的情感主义道德哲学的理论体系,并以此启发了休谟和洛克等当时的哲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运动 自然神学 道德哲学 哈奇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申共产主义的可能性——柄谷行人的经济学-哲学理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了应对20世纪90年代末苏东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以及各色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破产,柄谷行人提出了"重建共产主义形而上学"的理论号召。为此,柄谷主张清理出马克思的经济学的地基:一方面要扫除苏东社会主义运动当中所存在的... 为了应对20世纪90年代末苏东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以及各色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破产,柄谷行人提出了"重建共产主义形而上学"的理论号召。为此,柄谷主张清理出马克思的经济学的地基:一方面要扫除苏东社会主义运动当中所存在的理论误区,即对劳动价值论的形而上学理解;另一方面必须揭示西方经济学本身的意识形态性,柄谷将西方经济学理论归结为"使用价值-经验论"或"货币-信用-经验论"。但最后柄谷并没有回到马克思本人,而是将他的"共产主义形而上学"嫁接在"死亡本能"等精神分析概念上,于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就暴露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形式理论 货币形式 形而上学 经验论 柄谷行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在事中”到“习行事物”——颜元教育思想的哲学根基
17
作者 李伟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7期54-57,共4页
清初实学家颜元针对程朱理学"理在气先"的说法,以气为宇宙万物之实体,建构了"理在事中"的本体论,由此出发,主张"习而行之"的方法论,认为"格物"而后"致知"。基于此,颜元在教育思想上... 清初实学家颜元针对程朱理学"理在气先"的说法,以气为宇宙万物之实体,建构了"理在事中"的本体论,由此出发,主张"习而行之"的方法论,认为"格物"而后"致知"。基于此,颜元在教育思想上宣扬实学教育理念,推行了以"习行事物"为主旨的书院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在事中 习而行之 事物之学 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动态个体性及其意义——以《宗教哲学讲演录》的文本为依据
18
作者 崔琳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5,共9页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往往被批判是神秘主义的或保守主义的,即只看重绝对精神而忽视个体性。认为黑格尔哲学中本就存在个体性主观因素的学者,也大多将这一个体性视为不证自明的静态存在,从而难以准确理解黑格尔的伦理自由概念。从对《宗教...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往往被批判是神秘主义的或保守主义的,即只看重绝对精神而忽视个体性。认为黑格尔哲学中本就存在个体性主观因素的学者,也大多将这一个体性视为不证自明的静态存在,从而难以准确理解黑格尔的伦理自由概念。从对《宗教哲学讲演录》的分析可以看出,黑格尔通过诠释“民众宗教”,呈现了个体性的动态发育过程:犹太教阶段首先孕育了作为“有限的精神”的个体性,但因其主体能动性不够发达,故而在“直观辩证法”运动中失衡,以献祭的悲剧告终;在基督教阶段,个体性与绝对精神处于二元结构的排斥原则下,不断进行克服中介的成长运动,最终获得实存。由此可见,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个体性具有动态的发育过程,这一动态发育过程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历史哲学 《宗教哲学讲演录》 个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嬗变及其核心问题意识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5,159,共15页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发展的时间逻辑为主线,在阐发其代表人物及其历史事件所构筑的思想嬗变的过程中,提炼出主导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指向革命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其革命的可能性条件的前提性批判。其中,着重探讨了早期批判...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发展的时间逻辑为主线,在阐发其代表人物及其历史事件所构筑的思想嬗变的过程中,提炼出主导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指向革命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其革命的可能性条件的前提性批判。其中,着重探讨了早期批判理论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诞生所带来的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的扬弃。彰显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面向资本主义批判过程中的理论得失,其中将对经济结构的批判转向了对政治和文化的批判是其理论在当代失去批判的根本原因。基于此,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批判路径:其一,建立在“需要体系”基础上以劳动和资本的对抗为核心展开的批判;其二则是资本逻辑成为显性逻辑后由“欲望体系”所构筑的主体生成性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资本主义发展新形态的同步演进,不仅体现出批判理论面对资本逻辑试图保持的自觉意识的抗争,也为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向资本逻辑所展开的批判带来了更多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念的异化”及其消除——唯物主义的意识理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立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9,206,207,共14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同为扬弃“观念的异化”,马克思采取了与青年黑格尔派完全不同的方式。在他看来,观念的东西无论是采取客观化了的思想形式,还是采取人的头脑中的观念形式,只要不从物质世界和物质生活本身出发予以扬弃,就无法避...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同为扬弃“观念的异化”,马克思采取了与青年黑格尔派完全不同的方式。在他看来,观念的东西无论是采取客观化了的思想形式,还是采取人的头脑中的观念形式,只要不从物质世界和物质生活本身出发予以扬弃,就无法避免思想观念对现实的统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推翻“思想的统治”,就必须颠倒存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从存在出发去说明意识。由此出发,他建立起了一个唯物主义的意识理论:确立起从存在出发去说明意识的两条原则;区分出两种不同的观念,以脑体分工来解释普遍观念的诞生;将意识和对象的关系视为意识的本质,并给出意识产生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观念的异化” 青年黑格尔派 意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