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人格培育之路径探索——以清华大学“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彭林 顾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5,共4页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格培育,只有抓住了这一核心环节,素质教育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清华大学在人格培育方面有着深厚的传统,这一思想主要奠基于梁启超先生。清华大学"中...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格培育,只有抓住了这一核心环节,素质教育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清华大学在人格培育方面有着深厚的传统,这一思想主要奠基于梁启超先生。清华大学"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正是秉承这一教学理念的探索性成果。分析该课程的内容与主导思想可知,礼乐教化正是人格培育的有效路径。人文知识与道德教育在此可以交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人格培育 礼仪文明 礼乐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科的建立及产业化的发展——杨之廉教授访谈录(为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而作) 被引量:2
2
作者 白欣 杨舰 +1 位作者 董丽丽 李欣欣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7-344,共8页
清华大学是国内以工科为主的科研性高等院校的代表,"以任务带学科"是学校科研提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作为清华大学拥有生产能力的两大单位之一,教学、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是研究所的特色之处。通过对原... 清华大学是国内以工科为主的科研性高等院校的代表,"以任务带学科"是学校科研提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作为清华大学拥有生产能力的两大单位之一,教学、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是研究所的特色之处。通过对原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杨之廉教授的访谈,揭示出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在不同历史时期,教学、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情况,从中看出中国高校的研究所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并从中总结出中国高校的研究机构如何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微电子学 研究所 成果转让 清华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制思想知识的新图景--清华大学汪晖教授访谈 被引量:6
3
作者 汪晖 邹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汪晖教授是当代中国最具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2013年与哈贝马斯共同荣膺"卢卡·帕西奥利奖"。汪教授在访谈中提到了鲁迅研究与后来转向的区域、族群、历史等跨学科研究之间的关联,对"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汪晖教授是当代中国最具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2013年与哈贝马斯共同荣膺"卢卡·帕西奥利奖"。汪教授在访谈中提到了鲁迅研究与后来转向的区域、族群、历史等跨学科研究之间的关联,对"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现状作了总体性评述,认为"文化研究"具有解放的潜能,它将有关"他者"的问题、东/西问题、日常生活的文化政治问题等提出来了,但是当下中国的文化研究欠缺实地经验和历史维度,因此他提倡一种将"文化研究"的方法、内容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的跨学科路径。无论是做中国研究、思想史,还是处理区域问题,汪晖教授都坚持总体性,试图继承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传统,希望能够让少数族群或地方性的知识在中国相对主流的空间里获得表达。访谈还涉及"反现代的现代性"、"发展主义"、"草根性全球化"、"新自由主义"、阿瑞提的《亚当·斯密在北京》等重要议题。此外,汪晖教授主张用"批判的知识分子"取代"新左派"的命名,认为这样更加能够展现这一知识群落的基本立场及其内在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文化研究 政治经济学 反现代的现代性 批判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流创新人才要怎样炼成: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思考 被引量:17
4
作者 彭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0,共6页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先生2009年起在清华先后创办了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人工智能实验班(“智班”)和量子信息班。①这些年,我曾听到他数次表示,中国要尽快实现第一流创新人才的自给自足。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今年开始,在清华...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先生2009年起在清华先后创办了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人工智能实验班(“智班”)和量子信息班。①这些年,我曾听到他数次表示,中国要尽快实现第一流创新人才的自给自足。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今年开始,在清华创办了求真书院,实施“丘成桐数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他也表示,此举意在立足中国本土培养出世界一流数学人才。对于我们当下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两位学术大师的表述如出一辙。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实现“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 人工智能 创新人才 菲尔兹奖 丘成桐 量子信息 学术大师 本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负担”问题的发展趋势——清华大学学生农村调查报告之分析(四) 被引量:11
5
作者 秦晖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7-62,87,共7页
“农民负担”问题的发展趋势——清华大学学生农村调查报告之分析(四)秦晖“农民负担”在我国当前农村发展诸问题中并不是最深层的问题,但可能是最敏感的问题。本次调查在这方面也有不少收获。一、农民收入究竟几何?众所周知,我... “农民负担”问题的发展趋势——清华大学学生农村调查报告之分析(四)秦晖“农民负担”在我国当前农村发展诸问题中并不是最深层的问题,但可能是最敏感的问题。本次调查在这方面也有不少收获。一、农民收入究竟几何?众所周知,我国法定的“农民负担”水平是以农民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负担 农民收入 发展趋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廷黻与清华大学历史学系课程新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12
6
作者 蔡乐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115-120,共6页
蒋廷黻是著名的史学家、政论家和外交家。近年来 ,有关蒋氏的研究信息虽越来越多 ,但对其史学理念的提取及他对清华历史学系的发展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卓有见地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本文对蒋氏史著中的一些重要史学理念加以阐释 ,并说明... 蒋廷黻是著名的史学家、政论家和外交家。近年来 ,有关蒋氏的研究信息虽越来越多 ,但对其史学理念的提取及他对清华历史学系的发展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卓有见地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本文对蒋氏史著中的一些重要史学理念加以阐释 ,并说明这些理念与蒋氏新建清华历史学系富有生命力的课程体系的内在关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廷黻 清华大学 历史学系 课程模式 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本质是逻辑——再访清华大学王路教授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红玉 王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8,共5页
王路教授认为,加字哲学与形而上学存在着重要的区分;哲学的本质是逻辑,主要是指形而上学与逻辑之间的密切联系;分析哲学是当代的形而上学,其所使用的逻辑分析方法和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传统形而上学和当代加字哲学的研究,都提供了重... 王路教授认为,加字哲学与形而上学存在着重要的区分;哲学的本质是逻辑,主要是指形而上学与逻辑之间的密切联系;分析哲学是当代的形而上学,其所使用的逻辑分析方法和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传统形而上学和当代加字哲学的研究,都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借鉴和理论反思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字哲学 形而上学 分析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华大学两派看“文化大革命”中群众组织的对立和分歧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少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8-74,共7页
关键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文革”前 毛泽东 资产阶级 干部问题 造反派 “十七年” 清华大学 群众组织 井冈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中国当代死亡问题研讨会暨“华人死亡研究所”筹建倡议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 被引量:1
9
作者 雷爱民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6期1105-1105,共1页
2016年11月12日,以"探究死、珍惜生"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当代死亡问题研讨会暨"华人死亡研究所"筹建倡议会议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雷爱民和郑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永超发起,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承办,... 2016年11月12日,以"探究死、珍惜生"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当代死亡问题研讨会暨"华人死亡研究所"筹建倡议会议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雷爱民和郑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永超发起,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承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澳门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会和发表演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研讨会 哲学系 生死教育 生死学 死亡教育 死亡学 人文学院 死亡哲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 系统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的观念与逻辑教学--访清华大学王路教授
10
作者 张立娜 王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4-41,共8页
一、逻辑的研究对象张:王老师您好!您在《逻辑的观念》、《走进分析哲学》等书中讲到逻辑研究的对象,您赞同“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推理”,而不是其他的,诸如思维、思维形式等。但我觉得推理本身就应该包含两部分:演绎和归纳,为何您... 一、逻辑的研究对象张:王老师您好!您在《逻辑的观念》、《走进分析哲学》等书中讲到逻辑研究的对象,您赞同“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推理”,而不是其他的,诸如思维、思维形式等。但我觉得推理本身就应该包含两部分:演绎和归纳,为何您只赞同演绎,而反对归纳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教学 清华大学 《走进分析哲学》 演绎和归纳 王路 思维形式 逻辑研究 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面批——清华大学写作课特色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苏婧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8,共8页
清华大学面向全校本科新生开设写作课,以16人左右的小班为教学单位,教师围绕不同写作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说理性写作,在国内高校中开创先河。清华大学写作课最大的特色之一是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面批环节,这不仅是超越课堂实体的教学形式的... 清华大学面向全校本科新生开设写作课,以16人左右的小班为教学单位,教师围绕不同写作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说理性写作,在国内高校中开创先河。清华大学写作课最大的特色之一是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面批环节,这不仅是超越课堂实体的教学形式的延展与创新,也是高等教育开展形成性评价的一种有益方式。对教师来说,写作课中的面批能指导教师有效调整和控制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写作课中的面批在及时强化学习效果的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意见。同时,面批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价的手段搭建起了师生沟通与互动的桥梁,有助于师生进一步建立情感纽带,同时赋能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写作课 形成性评价 面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通识写作课开课理念与路径--以清华大学“工程师”主题写作课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柳星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0-67,共8页
近年来,国内高校陆续开设具有通识教育功能的中文写作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沟通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三位一体、多元结构”的通识写作课教育目标与“认知导向、层级明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理论上具有契合性... 近年来,国内高校陆续开设具有通识教育功能的中文写作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沟通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三位一体、多元结构”的通识写作课教育目标与“认知导向、层级明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理论上具有契合性,对于实现通识写作课的“思维提升”效果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清华大学“工程师”主题写作课为例,基于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视角,在思维领域设定从“理解到创造”的认知系统目标,“准备—理解—创造—反思”的元认知系统目标以及“深入、创新、细致、精准”的自我系统目标,在知识领域设定“工程师历史纵贯线与关系横切面”的通识内容目标,并提出配合上述教育目标的课程特色实践,结合学生思维提升的实例证明了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开展通识写作课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课 通识教育 教育目标分类 自我系统 元认知系统 认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转学转系制度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铭雨 李思楚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137,共7页
民国时期较为自由包容的转学转系制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以清华大学为例,民国时期的清华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斐然,严谨规范而又灵活合理的转学转系制度功不可没,量化分析表明,相当比例的清华学生受益于转学转系制度。转学转... 民国时期较为自由包容的转学转系制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以清华大学为例,民国时期的清华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斐然,严谨规范而又灵活合理的转学转系制度功不可没,量化分析表明,相当比例的清华学生受益于转学转系制度。转学转系制度的良性运转一方面得益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当时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生源不足等现实因素。深入探究民国时期清华大学的转学转系制度,对我国当前的大学治理结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民国时期 转学转系 高等教育 大学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语言与世界——访清华大学王路教授
14
作者 戴冕 王路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4期179-188,共10页
戴冕(以下简称“戴”):《语言与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您最近出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我注意到您之前的著作中谈“是”与“真”比较多,这两个主题贯穿了您关于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的研究,您甚至还直接以“是与真... 戴冕(以下简称“戴”):《语言与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您最近出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我注意到您之前的著作中谈“是”与“真”比较多,这两个主题贯穿了您关于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的研究,您甚至还直接以“是与真”为名出版过专著.为什么您这次不再专注于这两个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转而开始谈“事实”“世界”这样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逻辑学 清华大学 语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授 王路 亚里士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以清华学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仲伟民 张铭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39,共8页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史坛,一批学者顺应"社会科学治史"的国际史学潮流,以社会经济史为研究重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科学派"。这批学者的代表即清华学人。清华学人是"社会科学派"的中坚力量,是"社...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史坛,一批学者顺应"社会科学治史"的国际史学潮流,以社会经济史为研究重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科学派"。这批学者的代表即清华学人。清华学人是"社会科学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科学治史"方法的践行者。清华学人积极倡导"社会科学治史"的学术理念、组织学术团体、致力于会通人才的培养,在近代史学社会科学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学术群体,这批清华学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学术流派,不仅特点鲜明,而且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清华大学一直秉持的通才培养、自由开放的育人理念是会通人才成长的重要保障,而与美国学界保持密切联系则是关键的学源优势,这是清华学人在当时能够引领学术潮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派 清华学人 梁启超 史学研究会 蒋廷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学研究的“数字人文”方法刍议 被引量:11
16
作者 严程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77,共3页
不数年间,'数字人文'已跃然成为人文社科领域的热门话题,从事'文献学'、'叙事学'之类的专门研究时,若不提一提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和切词分词的方法,都难称学术'预流'。然而就在几年前,大部分正式发表... 不数年间,'数字人文'已跃然成为人文社科领域的热门话题,从事'文献学'、'叙事学'之类的专门研究时,若不提一提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和切词分词的方法,都难称学术'预流'。然而就在几年前,大部分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还很难找到研究者使用'数据库'的痕迹,哪怕论文中罗列的大量举例都来自数据库的关键词搜索与匹配,却仍不免要在注释或参考文献中还原原典,抹去'检索'的痕迹,使之看起来与检索卡片时代的人工爬梳无异,仿佛担心这样得来的文献显得作者'不够用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研究者 人工智能 数字人文 文本挖掘 技术手段 虚构人物 文献学 历史叙述 类型化创作 风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史《儒林传》扬州学人记载的形成
17
作者 戚学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和第四次稿对扬州学人的记载情况。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中,阮元将任大椿为代表的扬州学人群体载入,但该传被删除。光绪年间,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中有八位扬州学人立为正传。这些传记在扬州府呈送的《儒林刘宝楠刘文淇朱士端王念孙汪喜苟焦循凌曙江藩(江苏咨送采访册)》的同名传记基础上删改而成。国史馆纂修官重点改写并表彰了扬州诸儒在《易》《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等专经研究上的成就,彰显了扬州诸人的“汉学”宗风,突出了他们的地域联系和家族特色。清史《儒林传》虽未用“扬州学派”之名,但已经记载了扬州学派的学风和地缘特色等要素,在正史中确立了扬州学派的史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 扬州学派 汉学 阮元 缪荃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大学院信息公开的考察与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庆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68,共7页
日本大学院(即研究生院)信息公开是在危机意识的驱动下,被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承担的实践行为而推动的。日本研究生教育的信息公开主要包括基本教育信息、科学研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的公开,总体上日本研究生教育信息公开项目范围和级... 日本大学院(即研究生院)信息公开是在危机意识的驱动下,被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承担的实践行为而推动的。日本研究生教育的信息公开主要包括基本教育信息、科学研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的公开,总体上日本研究生教育信息公开项目范围和级别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日本舆论普遍认为,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为公众提供更加具有战略视野的信息。对研究生培养单位而言,构建整体、统一的高校信息公开体系,是规避风险、获得机遇,并在研究生教育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对日本研究生教育信息公开的研究与借鉴,可以从多元的角度促进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大学院 信息公开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育“通专之辩”与走向“清明”的通识写作课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婧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1,共9页
中国通识教育30年,潘光旦先生所言的“通专之辩”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关键议题。以往学界对于“通”与“专”关系的讨论略显表面化,通识教育在理念与实践中不应是一种与专业教育角力、争夺的力量,“通专之辩”应当放置在时代语境中予以深... 中国通识教育30年,潘光旦先生所言的“通专之辩”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关键议题。以往学界对于“通”与“专”关系的讨论略显表面化,通识教育在理念与实践中不应是一种与专业教育角力、争夺的力量,“通专之辩”应当放置在时代语境中予以深刻回答。通过引入马克斯·韦伯在《科学作为天职》等文中对大学教育的思考,提出通识教育的关键在于走向清明、倡导价值理性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阴阳相合”思想一样,清明、融洽、和谐、内敛、包容,让我们的学生不仅热爱科学,也知道科学的边界;不仅崇尚理性,也拥有人格和尊严;不仅爱智慧、也爱行动,将沉思生活与行动生活真正内化为一,在“知行合一”中坚定地回答人生的价值、承担时代交付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写作课 通专之辩 清明 通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称”与“意谓”——一段分析哲学的历史
20
作者 王路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96,197,共17页
弗雷格的Bedeutung一词是其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影响并推动了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和研究。该词中译文有“指称”“所指”和“意谓”。国内出版的《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一书采用了“意谓”这一译语。本文认为,该词是哲学用语,但是与... 弗雷格的Bedeutung一词是其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影响并推动了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和研究。该词中译文有“指称”“所指”和“意谓”。国内出版的《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一书采用了“意谓”这一译语。本文认为,该词是哲学用语,但是与逻辑相关,与真相关,与语义层面的认识相关。正确认识弗雷格的相关论述,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弗雷格的思想,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区别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东西,区别语言所表达的东西和真之条件,从而更好地认识分析哲学的实质,促进和推进我国哲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义 意谓 句法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