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语文学——对佛教史研究方法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沈卫荣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32,共13页
当今的佛教史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历史学家对藏传佛教的理解有失肤浅与偏颇,二是佛学家对历史的意识普遍淡薄。前者造成蒙元史及清史等研究领域中众多的牵强附会和偏见误解,后者则使得佛教史研究难以摆脱传统佛教史书的叙事模式与历... 当今的佛教史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历史学家对藏传佛教的理解有失肤浅与偏颇,二是佛学家对历史的意识普遍淡薄。前者造成蒙元史及清史等研究领域中众多的牵强附会和偏见误解,后者则使得佛教史研究难以摆脱传统佛教史书的叙事模式与历史观。为突破由此造成的严重阻碍,佛教史研究应该回归语文学,通过研究文本来构建佛教的历史与哲学研究。语文学实为一切佛学研究最基本的保障和最可靠的路径,只有通过文本的对勘与研究,考察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及文本变化与发展的方向,才能对相关历史问题及教法义理的形成、演变作出足够客观而清晰的梳理与评价。语文学绝非机械的匠人之学,它与哲学理论研究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有所长的印藏佛学与汉传佛学不应相互隔绝,只有通过前者对语文学的坚守,后者对语文学的回归,才能将佛学研究整合成一个具有统一学术规范的互通互融的学术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学 佛学研究 佛教历史研究 佛教语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句丽、蒙元史与跨体系社会的历史叙事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晖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100,247,共14页
2004年中韩两国围绕高句丽问题爆发了激烈争议,这其中包含了多重历史魅影间的对立和冲突,尤其是"申遗"过程所传递的主权概念,与无法用这一概念衡量和规范的古代王朝历史之间的矛盾。这场争议反映出了不同的民族想象在这一事... 2004年中韩两国围绕高句丽问题爆发了激烈争议,这其中包含了多重历史魅影间的对立和冲突,尤其是"申遗"过程所传递的主权概念,与无法用这一概念衡量和规范的古代王朝历史之间的矛盾。这场争议反映出了不同的民族想象在这一事件中的角色,也体现了重新理解历史图景的必要性。与此类似,蒙元史研究也存在着复杂关联的多民族王朝及其历史叙述的问题,这些都说明了民族主义叙述的限度和困境。因此,超越民族-国家叙事,从历史和政治传统的丰富性出发,审视历史叙述的各种缝隙,在跨体系社会与跨社会体系的复杂关系中重构有关中国、区域和世界的知识,正是当代知识人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蒙元史 跨体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自然与倒退次序”:亚当·斯密论现代经济转型的制度基础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华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46,共30页
斯密的“非自然与倒退次序”理论常常被视作解释现代资本主义诞生的重要范式。一般认为,该理论的要点在于远途贸易与商业化作为“看不见的手”引导欧洲经济自发地走向现代。但在斯密的历史学中,远途贸易并不总能带来经济的现代化,卷入... 斯密的“非自然与倒退次序”理论常常被视作解释现代资本主义诞生的重要范式。一般认为,该理论的要点在于远途贸易与商业化作为“看不见的手”引导欧洲经济自发地走向现代。但在斯密的历史学中,远途贸易并不总能带来经济的现代化,卷入其中的非西欧地区就没有形成自我强化的经济发展正循环。实际上,贸易对现代经济的推动作用需要放置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关系下来认识。斯密认为,资本必须固定在土地上才能够冲破经济停滞的罗网,而稳定平衡的现代经济也需要持续不断的农业投资。因此,在贸易经济和政治角逐背景下封建土地关系的瓦解是西欧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制度前提。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欧洲的经济发展才呈现出了“非自然与倒退”的特征。基于这一历史教训,斯密支持在英帝国联合的框架下实施有力的封建制改革,以实现苏格兰高地经济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富裕的自然进程 非自然与倒退次序 封建制 经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地理学与清末的文明史观 被引量:4
4
作者 傅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76,共15页
因民族危机的刺激,地理学在清末蔚为显学,政治地理学就是其中重要的分支。这门学问1897年始创于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讨论的是国家有机体与地理空间的关系,并由其学生契伦发展成为地缘政治学。换言之,近代地理学产生于地理大发现,却在19... 因民族危机的刺激,地理学在清末蔚为显学,政治地理学就是其中重要的分支。这门学问1897年始创于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讨论的是国家有机体与地理空间的关系,并由其学生契伦发展成为地缘政治学。换言之,近代地理学产生于地理大发现,却在19世纪末具有国家主义的底色,它既可能具备近代早期的进步主义元素,更可能蕴含19世纪后期的达尔文主义竞争哲学。这两种品质同时影响了中国人的历史观念,构成了清末文明史观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学 地缘政治 进步主义 进化主义 国家有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主义在自首制度中的实践变迁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正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7-90,共14页
在帝制时代“家国一体”的结构下,家族价值内含于法律之中。近代以来,受西法东渐的影响,自首制度中所考量的家庭因素逐渐被排除出现代法理,其作用的社会结构基础从“个人-家族-国家”转为“个人-国家”的直接关联。但是,回溯自首制度的... 在帝制时代“家国一体”的结构下,家族价值内含于法律之中。近代以来,受西法东渐的影响,自首制度中所考量的家庭因素逐渐被排除出现代法理,其作用的社会结构基础从“个人-家族-国家”转为“个人-国家”的直接关联。但是,回溯自首制度的实践历史,家庭结构和家价值则表现出连续稳定的有效性,其作用并未因制度的变迁而被取消。尽管清末法制变革及民初的刑法理论都反对家族主义,但据民国初年的档案显示,犯罪者的家庭成员仍在刑事司法中发挥重要作用。及至今日,在“劝首”“送首”等具体情形中,司法解释亦将家庭成员对犯罪者自首的辅助行为纳入主客观相统一的体系以影响量刑,继续发挥犯罪者亲属在案件解决方面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实践出发,重新思考罪责自负与家庭秩序在刑法考量中的矛盾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首 罪责自负 家族主义 个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