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规划设计实践的研究生项目管理与公司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
1
作者 王沛永 梁斯佳 《风景园林》 2020年第S02期27-30,共4页
具备一定项目实践经验并掌握更多实用技能的硕士研究生群体,已成为规划设计企业新员工的来源主体。预先熟悉规划设计企业的机构组织、部门职责,明确规划设计企业的运行机制,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并具备面对实际管理问题的正确判断和... 具备一定项目实践经验并掌握更多实用技能的硕士研究生群体,已成为规划设计企业新员工的来源主体。预先熟悉规划设计企业的机构组织、部门职责,明确规划设计企业的运行机制,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并具备面对实际管理问题的正确判断和应对能力,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也是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阶段项目管理与公司组织课程设置的核心任务。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项目管理与公司组织教学为基础,提出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实践特点的课程教学体系、内容、模式和方法,通过行业发展回顾、管理理论学习、实际案例展示和行业现象分析等手段,诱导学生产生管理意识,使学生充分认知到风景园林技术应用逻辑和项目管理逻辑的区别,从而为其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从业者身份的转变奠定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项目管理 管理逻辑 公司组织 课程体系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驾驶场景下的城市街道分类与规划设计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光红 黄伟 +2 位作者 冯晓玲 张辉 孙娜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70,共7页
自动驾驶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化应用场景落地,自动驾驶将促使城市出行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城市街道的空间利用和组织模式也将随之改变。作为自动驾驶主要载体的城市道路,其与自动驾驶车辆的适应程度或匹配关系至关重要... 自动驾驶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化应用场景落地,自动驾驶将促使城市出行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城市街道的空间利用和组织模式也将随之改变。作为自动驾驶主要载体的城市道路,其与自动驾驶车辆的适应程度或匹配关系至关重要,但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对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进行探索性研究,在新的出行模式下,提出新的街道等级分类,并对街道空间构成、复合功能设施带、车道宽度、路缘石转弯半径、人行过街设施、道路交通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设计提出优化策略,为城市街道更好地适应自动驾驶时代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车路协同 复合功能设施带 自动驾驶汽车 街道空间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党安荣 张朝阳 +3 位作者 王飞飞 翁阳 李翔宇 仇实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低空经济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发展方向,低空基础设施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其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旨在对低空基础设施规划进行系统性研究梳理,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支撑。基于文献研读归纳了低空基础设施... 低空经济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发展方向,低空基础设施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其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旨在对低空基础设施规划进行系统性研究梳理,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支撑。基于文献研读归纳了低空基础设施的分类框架与研究重点,明确低空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梳理了国内外的规划研究进展,总结了五类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低空基础设施层级划分方法,归纳了目标驱动型与需求驱动型两类低空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规划思路,以及利用机场、火车站、屋顶等空间进行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的相关案例。现有规划研究虽然在指标体系、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仍存在概念认知不一、空间区域失衡、应用场景局限、建模过于理想与缺少实证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为此,论文最后探讨了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纳入规划体系的两种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的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基础设施 低空经济 城市空中交通 通用航空 垂直起降场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设计的“开放框架”模型及其实践--基于两种结构范式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杨超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5,共12页
他组织与自组织是规划设计学科的经久命题,城市设计领域中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基于二者辩证统一关系的方法论研究,目前仍较为稀缺。在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自组织结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凸显,值得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结构化原理... 他组织与自组织是规划设计学科的经久命题,城市设计领域中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基于二者辩证统一关系的方法论研究,目前仍较为稀缺。在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自组织结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凸显,值得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结构化原理、空间发展模式、适用性及问题优势的系统剖析和比较,提出复杂系统视野下以自发性秩序构建为核心的规划设计观,进而初步建立起能融合两种范式的“开放框架”思维模型,包括其内涵本质、内容构成和基本特征,作为一种城市设计的底层逻辑。最后结合若干设计实践,进一步阐述该模型在不同尺度和类型中的方法应用,以期为既有设计范式提供一种知识拓展和修正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他组织 自组织 开放框架 设施与算法 底层思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水文理论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被引量:25
5
作者 韩毅 刘海龙 杨冬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8,共6页
在21世纪的中国,城市河道由于可为公众提供高生活品质的开放空间而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风景园林师在水文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汛期洪水的认识,较为缺乏。由于国内没有在河道绿地内进行园林设计的规范,导致设计成果... 在21世纪的中国,城市河道由于可为公众提供高生活品质的开放空间而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风景园林师在水文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汛期洪水的认识,较为缺乏。由于国内没有在河道绿地内进行园林设计的规范,导致设计成果不够科学,使设计构筑物寿命缩短,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在近年的实践中,总结出部分对河道绿地园林规划有用的水文学基本知识,并通过2个正在实施的规划项目,介绍相关水文学知识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水文 城市河道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街道活力:测度、影响因素与规划设计启示 被引量:103
6
作者 郝新华 龙瀛 +1 位作者 石淼 王鹏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3期37-45,共9页
对北京五环内街道活力展开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分别对比了3套指标体系对3种类型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并将北京的街道活力影响要素与成都街道活力影响要素进行了对比。3套指标体系分别是只考虑空间句法的指标体系、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 对北京五环内街道活力展开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分别对比了3套指标体系对3种类型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并将北京的街道活力影响要素与成都街道活力影响要素进行了对比。3套指标体系分别是只考虑空间句法的指标体系、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周边环境等的指标体系和二者都考虑的指标体系。3种类型的街道分别是A类(公共管理与服务)、B类(商业服务业设施)和R类(居住)街道。研究表明,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周边环境等的指标体系对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远大于只考虑空间句法的指标体系,而二者都考虑的指标体系对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略大于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周边环境等的指标体系。通过与成都街道活力的案例对比,发现北京3类街道活力均与功能密度关系最为密切等。此外还对街道功能布局进行了识别,并且对街道功能布局与街道活力的相关关系做了初步探索,发现业态均匀分布在街道的街道活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城市主义 街道活力 街道功能布局 数据增强设计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实践——天津静海新区团泊新城景观概念性规划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卢碧涵 蔡丽红 单琳娜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9-63,共5页
天津静海新区团泊新城景观概念性规划设计尝试以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来引导城市的发展布局——从整体空间环境的营建,宏观与微观的设计延续,到社会理想与生活原则等多领域的设计实践。景观规划站在城市的高度来俯瞰全局,着重... 天津静海新区团泊新城景观概念性规划设计尝试以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来引导城市的发展布局——从整体空间环境的营建,宏观与微观的设计延续,到社会理想与生活原则等多领域的设计实践。景观规划站在城市的高度来俯瞰全局,着重处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注重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结合城市现状风貌,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山水格局,形成整体层面上的城市轴线、视线走廊与开放空间。团泊新城景观概念性规划设计具有把控城市全局的优势,体现出综合性和专业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 城市布局 生态 山水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保持规划设计企业活力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恽爽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59,共4页
规划设计企业的活力主要来源是组成企业的员工,本文通过记录清华规划院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阶段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工作重点和改变,以及取得的成效试图说明这一观点。同时希望能够对未来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活力 员工 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憩生态学视角下新疆塔里木胡杨林景区规划设计——以新疆沙雅县太阳岛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点点 王彬汕 +2 位作者 江权 张思琦 呼玥 《农业工程》 2020年第2期102-108,共7页
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旅游兴疆”战略,太阳岛是新疆阿克苏沙雅县重要的塔里木河胡杨林景区。由于塔里木河水量减少、游客游憩行为缺乏必要管理,景区核心景点周围胡杨群落出现衰败情况。为降低旅游游憩活动对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 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旅游兴疆”战略,太阳岛是新疆阿克苏沙雅县重要的塔里木河胡杨林景区。由于塔里木河水量减少、游客游憩行为缺乏必要管理,景区核心景点周围胡杨群落出现衰败情况。为降低旅游游憩活动对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规划从游憩生态学角度,针对景区目前面临的问题,从水网生境优化、植被保护与游览组织、园路分级与交通系统组织、生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游客游憩行为淡旺季管理和潜在污染物处理方面提出7条规划设计策略。并建议对新疆等西部干旱生态脆弱性地区的景区提升可尝试从区位特征、气候特征、水环境要素、生物特征及地形地貌角度出发进行优化,降低游憩活动对景区原生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生态学 塔里木 胡杨林 景区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韶关梅花镇深塘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点点 张思琦 王彬汕 《广东园林》 2019年第6期61-65,共5页
从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的角度,梳理乡村旅游景观营造的方法,阐述了粤北客家地域文化及乡村旅游景观的特征。通过对深塘村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提炼,根据乡村景观资源的综合特征,选取深塘村三大核心景观资源--百臻生态农业园、古子坑八仙村... 从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的角度,梳理乡村旅游景观营造的方法,阐述了粤北客家地域文化及乡村旅游景观的特征。通过对深塘村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提炼,根据乡村景观资源的综合特征,选取深塘村三大核心景观资源--百臻生态农业园、古子坑八仙村和观音庙,作为乡村景观重塑的突破点。以优化核心景观吸引物、村庄整体景观风貌控制两大策略为抓手对村庄旅游景观进行提升。最后提出以地域化乡村旅游景观环境改善促进乡村综合社会效益的提升,实现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粤北客家 乡村旅游景观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空间视角下城市层级社区规划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佳燕 沈毓颖 房莉杰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单元,是推进规划建设治理精细化的重要载体和行动单元。近年来大量社区尺度更新和规划实践有效提升了基层人居环境品质,但也暴露出城市宏观战略与基层微观行动之间缺乏有效对接、传统规划技术路径难以应对精... 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单元,是推进规划建设治理精细化的重要载体和行动单元。近年来大量社区尺度更新和规划实践有效提升了基层人居环境品质,但也暴露出城市宏观战略与基层微观行动之间缺乏有效对接、传统规划技术路径难以应对精细化治理要求等突出问题,为社区规划体系建设和规划研究方法带来挑战。提出应构建“市区—街镇—社村”多层级社区规划体系,并聚焦城市层级社区规划,明确其定位、总体思路和工作框架,进而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社区发展规划项目为例,提出社会—空间视角下全要素综合、多主体联动、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框架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规划 社区更新 社会-空间分析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施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转型思路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恽爽 陈永强 张东谦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5,共7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详细规划直面具体的规划落地实施,是空间治理的基础抓手,需要重点研究面向实施的详细规划转型思路。调研分析国内50余个城市已有的详细规划工作情况,梳理出规划实施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与需求。结合存量时代高质量发...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详细规划直面具体的规划落地实施,是空间治理的基础抓手,需要重点研究面向实施的详细规划转型思路。调研分析国内50余个城市已有的详细规划工作情况,梳理出规划实施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与需求。结合存量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从构建国土空间资源的多维协同机制、加强面向规划实施的灵活适应性、完善依法行政的编管一体实施路径3个角度提出详细规划的转型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详细规划 提质增效 时空统筹 编管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13
作者 王思元 胡梓莹 +2 位作者 程瑜佳 李禾 刘昕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51,共10页
【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其评价方法及权衡协同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的科学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区,利用指标评价法与模型模拟法,选取... 【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其评价方法及权衡协同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的科学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区,利用指标评价法与模型模拟法,选取粮食供给、碳固存、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休闲游憩5项指标,分别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空间叠置法识别热点区域,采用Spearman指数与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选用自组织映射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划分不同生态功能区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优化策略。【结果】(1)大兴区单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布在西北和东南方向存在差异,其中供给、调节、支持服务都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规律,而文化服务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热点区以供给-调节-支持服务协同聚集为主,集中分布于长子营镇、采育镇及永定河流域。(2)大兴区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复杂,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及碳固存-粮食供给协同关系最强,休闲游憩与其他服务多呈权衡关系。(3)大兴区存在6类生态系统服务簇,并据此划分为水域生态保育区、都市生态修复区、农业生态供给区、碳汇生态保育区、绿地生态涵养区、均衡生态体验区6个功能区。【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北京市大兴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多元指标体系,深入探讨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识别功能聚类,研究结果能够为大中型城市的生态服务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为现状问题相似、发展目标相同的区域提供规划基础及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与协同 大兴区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互动失衡到结构重塑:乡村连片发展的转型思路与规划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鹏 罗小龙 王佳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115,共9页
发展动能转换下连片统筹成为地方主体推动地域乡村功能重塑和空间重构的重要手段,但其内在机理与实践模式尚不明晰。系统梳理乡村分散发展引致的互动失衡问题,从治理权属、治理范式和治理体系3个维度剖析问题背后的乡村治理结构矛盾,认... 发展动能转换下连片统筹成为地方主体推动地域乡村功能重塑和空间重构的重要手段,但其内在机理与实践模式尚不明晰。系统梳理乡村分散发展引致的互动失衡问题,从治理权属、治理范式和治理体系3个维度剖析问题背后的乡村治理结构矛盾,认为根源在于当前乡村治理模式与发展要素组织需求的失配。以此为基础,构建以尺度上移、范式转换和层级重构为核心的乡村连片发展转型模式框架,并结合实践案例解析具体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连片发展与振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连片发展 乡村问题 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理论支撑与技术要点
15
作者 曹智 张玉 刘烜赫 《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 2025年第2期21-27,44,共8页
现阶段村庄规划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及前瞻性特点,其编制需要有坚实的理论支撑与规律遵循。以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理论基础及其编制技术要点为目标,从乡村功能与层级形态视角提出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研究发... 现阶段村庄规划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及前瞻性特点,其编制需要有坚实的理论支撑与规律遵循。以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理论基础及其编制技术要点为目标,从乡村功能与层级形态视角提出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研究发现:①村庄规划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以乡村地域人地协同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②明确乡村多功能属性是村庄规划的前提,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的“六地”功能为村庄建设和治理指明了方向。③村庄规划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求,以及村庄发展的开放性、城乡关系互动性特征要求村庄规划研究对象为包括县域甚至城市边缘的广阔区域。④基于乡村功能与层级形态的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包括县域多体系统认知、村庄定位与特色识别、特色挖掘与产业组织、居民点空间布局与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风貌设计与建设引导、近期项目与保障机制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庄规划 实用性村庄规划 多规合一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存量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智慧化技术框架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恽爽 王飞飞 曲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在总结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存量空间规划和治理的需求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存量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智慧化技术需要从数据融合、智能计算、协同决策等方面进行融合创新,以实现存量空间规划的“城市精准认知—科学规划设计—精细空间治理”... 在总结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存量空间规划和治理的需求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存量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智慧化技术需要从数据融合、智能计算、协同决策等方面进行融合创新,以实现存量空间规划的“城市精准认知—科学规划设计—精细空间治理”全流程目标为核心,构建包含数据融合分析、智能模拟计算、智慧协同决策3个方面的技术体系,并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海淀学院路街道等典型存量空间规划项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存量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智慧化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空间 规划编制 协同治理 智慧化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县级国土空间规划路径研究——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
17
作者 张兆欣 杜勇 +1 位作者 董悠悠 闫琳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20,共9页
在“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是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是细化落实上级规划的各类要求,体现地方发展战略性、协调性、实施性的重要载体。在梳理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的特征与挑战,以及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县... 在“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是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是细化落实上级规划的各类要求,体现地方发展战略性、协调性、实施性的重要载体。在梳理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的特征与挑战,以及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平面走向纵深、从全面走向细分、从“做大”走向“做精”、从统筹走向融合的黔北地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路径,并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进行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 黔北地区 湄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轩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9期27-29,共3页
该文深入探究了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通过剖析城乡规划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一步阐释了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 该文深入探究了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通过剖析城乡规划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一步阐释了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城乡规划作为统筹城乡空间资源的关键手段,对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实现路径 城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街区的范围识别、要素评估与创新绩效提升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19
作者 李天天 聂晶鑫 郑天铭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0,共10页
创新街区作为产城创深度融合背景下诞生的新创新空间,其空间范围界定、要素集聚的绩效影响等问题亟待深入。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元主体的创新街区识别方法,构建了“主体-空间-功能-网络”的要素评估体系,结合北京的案例进行... 创新街区作为产城创深度融合背景下诞生的新创新空间,其空间范围界定、要素集聚的绩效影响等问题亟待深入。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元主体的创新街区识别方法,构建了“主体-空间-功能-网络”的要素评估体系,结合北京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北京六环内发现42处创新街区,这些街区空间分布“大集中小分散”、用地结构多样,按要素集聚水平可分为主体-网络引领的校区型、主体-功能引领的园区型与空间-网络引领的平台型三类;进一步分析表明,要素集聚水平的提升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整体上专利合作强度、主体密度、创新组织数量与交通便利性属于关键要素。依据主要问题与关键要素,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类创新街区的要素配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街区 要素 功能类型 创新绩效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产业用地制度创新与规划响应
20
作者 周敏 申明豪 +1 位作者 林凯旋 赵珈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5,共10页
新型产业用地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与空间载体,其制度设计与空间规划是保障新型产业用地高效配置的治理手段。基于新质生产力、新型产业用地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关联,分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新型产业用地在土地供应、土地... 新型产业用地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与空间载体,其制度设计与空间规划是保障新型产业用地高效配置的治理手段。基于新质生产力、新型产业用地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关联,分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新型产业用地在土地供应、土地使用、土地产权与运营监管方面呈现的新特征;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对我国50个城市的68份相关政策文件进行量化研究,从政策工具、政策主题及政策主体层面分析新型产业用地政策的制度供给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产业用地制度创新建议与规划响应路径。在制度创新方面,应重视政策工具的科学组合,激励与约束并用;紧密围绕新质产业需求,优化政策主题设计;依据政策主体发展方向,因时因地调整政策重点。在空间规划方面,规划编制应注重统筹空间规划引导;规划实施应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治理实施框架;规划评估应构建定期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新质生产力 制度创新 新型产业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