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马尾松和火炬松杂交子代鉴定与抗性评价
1
作者 李俊 刘青华 +4 位作者 高凯 张振 丰忠平 周志春 金国庆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9,共9页
[目的]早期快速精准鉴定马尾松和火炬松杂交子代,选育高抗马尾松×火炬松家系,以期更好地防控松材线虫病。[方法]本研究以马尾松为母本,火炬松为父本进行杂交,比对火炬松和油松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筛选马尾松与火炬松种间特... [目的]早期快速精准鉴定马尾松和火炬松杂交子代,选育高抗马尾松×火炬松家系,以期更好地防控松材线虫病。[方法]本研究以马尾松为母本,火炬松为父本进行杂交,比对火炬松和油松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筛选马尾松与火炬松种间特异性引物,对杂交后代进行扩增条带分析,建立马尾松×火炬松快速鉴定体系,通过接种松材线虫评价筛选高抗家系。[结果]从150对引物中筛选出12对引物组合用于鉴定,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且扩增率高。F1代29个家系共88个样本,其中81株鉴定为杂交植株,杂种率为92.05%;F2代21个家系共688个样本,其中279株为杂交植株,杂种率为40.55%;对马尾松×火炬松F2代13个家系进行抗性评价,获得5个高抗家系。[结论]12对引物组合可作为马尾松和火炬松杂交子代真实性鉴定,筛选获得5个高抗家系,为松材线虫病防控和抗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火炬松 分子标记 杂种鉴定 抗性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木生长性状的家系-环境互作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2
作者 赵浩博 丰忠平 +4 位作者 郑成忠 邱勇斌 安林辉 金国庆 张振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目的】揭示柏木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评估家系、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的幅度和模式。【方法】以营建在浙江省开化(Kaihua,KH)县林场、淳安县十八坞(Shibaowu,SBW)林场和湖北省京山县太子山(Taizishan,TZS)林场3种立地... 【目的】揭示柏木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评估家系、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的幅度和模式。【方法】以营建在浙江省开化(Kaihua,KH)县林场、淳安县十八坞(Shibaowu,SBW)林场和湖北省京山县太子山(Taizishan,TZS)林场3种立地环境的8年生柏木优树自由授粉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其育种值、遗传力等参数,筛选速生和稳定性强的家系,并探讨试验点主要环境因子对柏木生长的影响。【结果】柏木家系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的遗传变异系数为11.64%~21.20%,其中单株材积的变异最大。生长性状在地点间、家系间差异显著,TZS试点单株材积分别高于KH试点和SBW试点124.64%和171.93%,KH、SBW和TZS试点的家系遗传力变幅分别为0.30~0.73、0.22~0.51和0.75~0.87;采用独立淘汰法,以胸径和树高育种值的前20%为标准,在KH试点、SBW试点和TZS试点分别选出2个、1个和3个优良家系,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为25.87%~59.00%;以3%为入选率,在KH、SBW和TZS试点分别选出7、7和6个优良单株,单株材积的增益为181.98%~355.53%。多地点联合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表明,家系生长性状与环境互作(G×E)效应显著,B型遗传相关系数变幅为0.05~0.71,基于胸径和树高BLUP-GGE双标图分析,综合选出3号、7号和12号为速生和稳定性强的家系,单株材积平均增益为27.74%。试验点间的日照时间、降雨量、土壤交换钙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酸性有效磷含量可能是影响柏木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柏木生长性状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其受家系遗传效应、环境效应以及G×E效应共同影响,综合选出的速生和稳定家系,可为柏木跨地点品种的推广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家系 遗传变异 家系×环境效应 遗传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顶与磷肥施用对马尾松结实能力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月 丰忠平 +3 位作者 王建昌 张振 杨涛 周志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53,共12页
【目的】研究截顶配合施用磷肥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雌球花密度、枝梢发育与碳(C)、氮(N)、磷(P)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为提高种园管理水平和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高产209号和低产225号无性系为材料,布置^(15)N标... 【目的】研究截顶配合施用磷肥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雌球花密度、枝梢发育与碳(C)、氮(N)、磷(P)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为提高种园管理水平和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高产209号和低产225号无性系为材料,布置^(15)N标记的盆栽控制试验,分别在未截顶和截顶小区内,设计施钙镁磷肥0 g/plant(P0)、200 g/plant(P_(200))和400 g/plant(P_(400))处理,在花原基形成期分析了树体自下而上的第一层轮枝(H_(1))、第二层轮枝(H_(2))和顶梢(H_(3))处的针叶C、N、P含量和^(15)N贡献率(Ndff),在盛花期分析了各器官的N、P分配率。【结果】与未截顶相比,截顶处理小区209号的H_(1)处平均枝长、枝粗和雌球花密度分别增加11.06%、40.14%和9.18%,H_(2)处分别增加7.75%、65.81%和65.27%,225号H_(1)处的枝长和枝粗分别增加21.94%和28.99%,H_(2)处分别增加了17.03%和41.01%,且仅有极少量雌球花产生。无论截顶与否,施用磷肥对雌球花密度、枝长和枝粗增长量无显著影响,而品种影响显著。与未截顶相比,截顶处理增加了两个无性系幼苗的C、N、P含量和Ndff值,209号H_(1)处的C、N、P含量和Ndff值分别增加25.05%、9.15%、4.12%和37.72%,H_(2)处分别增加20.57%、8.37%、3.96%和17.09%;225无性系H_(1)处C、N、P含量和Ndff值分别增加2.51%、19.87%、8.84%和30.09%,H_(2)处分别增加20.82%、12.40%、4.39%和19.85%;209号H_(1)处的C:N增加了7.91%。在未截顶处理小区,施磷显著提高针叶C、N、P含量,以P_(400)处理增效最高,而在截顶小区,磷肥施用量只对针叶C和P含量有显著影响。无论截顶与否,施磷处理的针叶Ndff值均高于P0处理,说明磷肥提高了对^(15)N的征调能力。截顶配合施用磷肥提高了针叶的C:N和C:P值。在盛花期,N、P主要分配在老叶和主干中,截顶后209号雌球花的氮、磷分配比例较225号显著增加。【结论】截顶增加了马尾松下层针叶C、N、P素含量,促进下层枝梢生长发育,结实层下移,尤其对高产无性系马尾松的雌球花形成具有积极作用。施用磷肥可提高截顶马尾松对氮素的征调能力,并促进了氮素向雌花球的分配,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截顶 磷肥 雌球花 碳氮磷养分分配 15N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与木材性状的柏木优良家系选择
4
作者 华克达 孙娇娇 +5 位作者 王建昌 楼君 丰忠平 楼科勋 赵浩博 张振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3-39,共7页
研究达主伐年龄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优树子代生长与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可为选育速生优质家系及其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以浙江省淳安县林业总场有限公司姥山分场45个32年生柏木优树子代家系试验林为试材,以淳安当地普通种(CK1)... 研究达主伐年龄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优树子代生长与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可为选育速生优质家系及其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以浙江省淳安县林业总场有限公司姥山分场45个32年生柏木优树子代家系试验林为试材,以淳安当地普通种(CK1)和一代种子园优树混合种(CK2)为对照,测定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冠幅)、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碳含量,分析变异系数,估算遗传力参数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柏木树高、胸径、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碳含量皆存在显著的家系差异,其中单株材积和树干碳含量变异相对较大,而木材基本密度和碳密度的变异较小,变异系数在5%以下;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在0.21~0.63,说明除冠幅外,其余性状受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选择速生家系可同时改良树干碳含量,但对木材基本密度和碳密度影响不大。基于速生优质和高固碳的育种目标,综合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其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碳分别高出种子园混系种(CK2)97.93%、2.17%和13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家系 生长 木材基本密度 碳含量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5
作者 王建昌 王志平 +1 位作者 丰忠平 赵浩博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为揭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三代选择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高阶遗传改良筛选优良种质,为育种亲本评价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营建在浙江省淳安县十八坞林场的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家系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树高、胸... 为揭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三代选择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高阶遗传改良筛选优良种质,为育种亲本评价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营建在浙江省淳安县十八坞林场的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家系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主要性状,分析其遗传变异、遗传力和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以及形质性状(冠幅和干形)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均最大,表明材积在遗传水平和表型水平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潜力;各生长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变幅为0.15~0.62,家系遗传力变幅为0.52~0.82,说明在优树选择时主要以家系选择联合家系内单株选择为主。按照20%入选率,筛选出8个优良家系,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为22.05%~36.60%,现实遗传增益为28.60%~43.48%,均值较CK1(当地普通种)增加128.26%~152.25%,较CK2(种子园混系种)增加9.13%~19.33%;按照5%入选率筛选出91株优良单株,分布在26个家系中,与群体均值相比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均值达80.12%。综上,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林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潜力,通过遗传评价有助于种子园建园亲本的再选择,同时,选择的优良种质可作为高阶遗传改良的育种亲本进入下一育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家系选择 单株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种群结构变化研究
6
作者 张楠 王志平 +2 位作者 余阳春 徐高福 徐邓幸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76-82,共7页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次年春节补植,至2023年进行复位监测,调查林分改造前后样地的林分生长情况,求得树种重要值,分析直径、树高构成以及群落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等空间结构。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区马尾松次生中龄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经过14年生长,林分密度提高72.88%;②林分改造后马尾松的重要值从61.308下降至26.754,同时其他常绿针叶树种重要值也同步下降,而常绿、落叶阔叶树树种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木荷、石栎的重要值提高6.81%;檵木、短柄枹之类灌木、阔叶小乔木的重要值增幅高达84.81%;③马尾松抚育补植第14年的群落直径分布特征呈“L”形,高度级个体数呈塔型,下层幼树较多,复层结构明显;④平均混交度抚育前为0.42,抚育后混交程度提高至0.72。受优势木增加且补植阔叶树生长的影响,群落的大小比数分化明显。群落的平均角尺度从抚育前的0.59下降至抚育后的0.356,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转变。指出了马尾松次生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未来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或将以针阔叶树种混交并与小乔木、灌木共同构建复层林方向演替为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阔混交 乡土树种 复层 林分空间结构 重要值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秋季施肥处理对枇杷开花、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徐红霞 姜路花 +6 位作者 李晓颖 葛航 刘灵敏 陆胜民 唐为良 潘兰贵 陈俊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620-623,共4页
秋肥是枇杷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肥料,以宁海白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秋季施肥处理对枇杷开花、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于秋季开花前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案进行处理,于花期调查枇杷花穗性状、不同批次花的比例,于幼果期调查每穗坐果数,... 秋肥是枇杷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肥料,以宁海白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秋季施肥处理对枇杷开花、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于秋季开花前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案进行处理,于花期调查枇杷花穗性状、不同批次花的比例,于幼果期调查每穗坐果数,并于成熟期分析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秋季施肥可以增加花穗的纵径和横径,以及每穗花朵数量;减少枇杷第一批花比例,提高第二批花和第三批花比例;提高枇杷每穗坐果数;以及增加果实的大小。使用有机肥对枇杷开花、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要好于单纯使用化肥,并且能显著提升果实品质,而使用纯化肥会导致果实固酸比下降从而影响果实品质。本研究为指导枇杷合理有效施用秋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秋肥 坐果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年生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种源变异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袁承志 张振 +4 位作者 郑一 金国庆 丰忠平 周志春 徐刚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74,107,共8页
【目的】研究成熟期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的种源变异规律,加深对马尾松群体遗传进化的理解,为马尾松木材材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3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中具有代表性的20个种源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测定参试材料的木材... 【目的】研究成熟期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的种源变异规律,加深对马尾松群体遗传进化的理解,为马尾松木材材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3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中具有代表性的20个种源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测定参试材料的木材力学性质指标。采用SPSS软件,分析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和生长性状的种源间差异显著性,探讨木材力学性质指标与生长性状指标、种源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马尾松种源木材力学性质。【结果】马尾松不同种源木材力学性质差异极显著,各项力学性质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异幅度为5.40%~21.04%。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指标与种源地理经度、纬度相关性不显著,但与种源的气温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差异主要受种源水热资源影响。种源气温是马尾松种源木材力学性质表现的最佳预测因子,种源气温越低,其木材硬度和抗弯强度越高。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指标与其胸径、材积呈显著负相关,但与高径比呈显著正相关,木材力学性质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隶属值排名前3位的种源分别是湖南安化、四川南江和贵州黎平。结合生长性状表现,综合排名前3位的马尾松种源分别是浙江庆元、湖南安化和贵州黎平。【结论】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在种源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种源选择可望获得预期的马尾松材性遗传改良效果。初选出的木材力学性质和生长表现优良的马尾松种源,可为林业生产提供良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木材力学性质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肥力土壤施用氮磷钾肥影响柏木家系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对钙肥的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郑一 张振 +3 位作者 金国庆 丰忠平 周志春 段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01-1512,共12页
【目的】探讨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家系在不同养分条件下根系发育和营养吸收对钙添加的响应,为提高柏木苗木质量和林木生产力及造林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柏木5个家系的1年生幼苗为材料,分别在施3 g/kg NPK肥和未施NP... 【目的】探讨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家系在不同养分条件下根系发育和营养吸收对钙添加的响应,为提高柏木苗木质量和林木生产力及造林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柏木5个家系的1年生幼苗为材料,分别在施3 g/kg NPK肥和未施NPK肥两小区内,设置施CaSO40、3和6 g/kg(依次记为Ca0、Ca3和Ca6)3个水平,分析柏木家系生长与根系形态及氮磷钙吸收量对钙肥添加的响应。【结果】在施3 g/kg NPK肥的小区中,添加钙对柏木的苗高、干物质量积累和氮磷吸收量影响不显著,抑制了D2和D3径级根系的发育;柏木钙吸收量在Ca6处理下最高,比Ca0处理提高73.86%;柏木苗高、干物质量及氮磷钙素的吸收量在家系间差异显著,T2家系表现最好。在未施NPK肥的小区中,Ca3处理明显提高了柏木的苗高、根干物质量和茎干物质量,增加了磷和钙的吸收量,分别比Ca0处理高出9.15%、19.85%、16.67%、27.46%和44.02%;Ca6处理提高了钙吸收量,比Ca0处理高出39.95%,但抑制柏木幼苗苗高和D1~D4径级根系的发育。不论施NPK肥与否,家系与钙处理对柏木的株高和根干物质量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结论】在低肥力土壤上,施用氮磷钾肥会降低钙肥对柏木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应选择优良家系进行育苗造林,不需要增加钙肥;在不施用氮磷钾肥时,应添加少量钙肥(CaSO43 g/kg),以促进苗木对钙和磷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土壤肥力 根系 养分吸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顶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对马尾松内源激素和雌球花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文月 丰忠平 +3 位作者 王建昌 杨涛 张振 周志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8-1196,共9页
【目的】探究截除顶梢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变化对新枝生长与雌球花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控制试验,以3年生209号马尾松无性系为试材,设置保留1层轮枝(T1)、保留2层轮枝(T2)、未截顶(NT... 【目的】探究截除顶梢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变化对新枝生长与雌球花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控制试验,以3年生209号马尾松无性系为试材,设置保留1层轮枝(T1)、保留2层轮枝(T2)、未截顶(NT)、未截顶+100 mg·L^(−1)赤霉素(GA4/7)(NT+G100)、未截顶+200 mg·L^(−1)GA4/7(NT+G200)和未截顶+400 mg·L^(−1)GA4/7(NT+G400)等6个处理,测定花原基形成前期(S1)、花原基形成期(S2)和花原基形成后期(S3)的针叶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及其比值的变化,研究各处理对雌球花密度和枝生长的影响。【结果】与NT相比,T1处理的雌球花密度、枝长和枝粗分别增加126.00%、181.55%和35.78%,T2处分别理增加66.52%~82.67%、119.31%~150.45%和9.17%~111.49%;与GA4/7各处理相比,截顶处理后,除第1层轮枝处的枝长增长量显著(P<0.05)低于NT+G200处理外,T1和T2处理的雌球花密度、枝长与枝粗增长量与GA4/7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S1时期,与NT相比,T1和T2处理的针叶吲哚乙酸(IAA)质量分数分别显著(P<0.05)下降11.24%和9.62%,脱落酸(ABA)质量分数显著(P<0.05)增加15.09%和8.15%,GA7、GA4、玉米素核苷(ZR)质量分数下降,但差异不显著,(IAA+GA7+GA4+ZR)/ABA比值分别为7.22和7.61;在S2时期,T1和T2处理下的针叶IAA、GA7、GA4和ZR质量分数均较S1时期增加,ABA质量分数降低,(IAA+GA7+GA4+ZR)/ABA比值升高;在S3时期,所测激素质量分数均较S2时期降低。截顶与GA4/7诱导后主要激素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不同。在S1至S3时期,GA4/7诱导后的IAA质量分数逐渐降低,GA7、GA4和ZR质量分数先增加后降低,ABA质量分数则先降低后增加。在截顶后20 d内,IAA、GA7、GA4和ZR质量分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恢复特征,ABA质量分数呈持续下降的动态变化,截顶强度影响着不同轮枝处针叶IAA、GA4、ABA和ZR激素质量分数的变化。【结论】在花原基形成前期实施截顶和GA4/7处理均可促进马尾松结实母枝更新和雌球花形成,与针叶内源激素质量分数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顶 马尾松 雌球花 内源激素 花原基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森林彩化工程森林景观建设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詹立明 陈军 +1 位作者 王春法 方根深 《绿色科技》 2020年第7期74-76,共3页
结合千岛湖森林彩化工程实施情况,分析总结了千岛湖森林彩工程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结构和建设模式,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彩化 建设 原则 结构 模式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典型亚热带阔叶树种叶片光合特性对短期CO_(2)浓度变化的响应
12
作者 李爱博 刘朝晖 +3 位作者 唐星林 吕惠飞 周本智 张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5年第5期69-77,共9页
为探讨CO_(2)浓度升高对叶片光能转换效率和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以亚热带地区阔叶林代表树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ky〕、青冈(Quercus glauca Thunb.)和乌桕〔Triadica sebifera(Linn.)Small〕为研究对象,在生... 为探讨CO_(2)浓度升高对叶片光能转换效率和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以亚热带地区阔叶林代表树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ky〕、青冈(Quercus glauca Thunb.)和乌桕〔Triadica sebifera(Linn.)Small〕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对3种树种进行4个CO_(2)浓度短期处理,同步测量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Farquhar-von Caemmerer-Berry(FvCB)模型拟合光合生理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CO_(2)浓度下,3种树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PSⅡ电子传递速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逐步升高,且增幅逐渐变缓;而胞间CO_(2)浓度和Rubisco羧化位点CO_(2)浓度则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总体上看,CO_(2)浓度升高明显提高了3种树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初始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Rubisco羧化位点CO_(2)浓度,明显降低了气孔导度、叶肉导度和暗呼吸速率。综上所述,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3种典型亚热带树种通过调节多个光合相关参数,明显提高了光合效率和碳同化潜力,展现出较强的适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 FvCB模型 C_(3)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