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低丘红壤垦造耕地土壤肥力演变及其熟化标准探讨
被引量:
2
1
作者
姜铭北
章明奎
+1 位作者
严建立
王道泽
《农学学报》
2021年第7期32-36,55,共6页
为了解低丘红壤垦造地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探讨了低丘红壤耕地在垦造和培肥熟化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荒地红壤开垦为耕地初期,土壤有机质、全氮、水稳定性团聚体及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因表土与心...
为了解低丘红壤垦造地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探讨了低丘红壤耕地在垦造和培肥熟化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荒地红壤开垦为耕地初期,土壤有机质、全氮、水稳定性团聚体及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因表土与心土混合而显著下降;但随着培肥熟化时间的增长,土壤酸度逐渐下降,盐基饱和度增加,有机质和腐殖质占有机质的比例逐渐上升,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全磷、有效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碳逐渐增加,而土壤质地逐渐变轻,C/N比逐渐趋向稳定。通过多地点不同时间垦造耕地地力和生产力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以下红壤垦造耕地土壤熟化的建议指标:耕作层厚度>15 cm;结构以小块状或团块状为主,>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30%;pH>5.5,盐基饱和度大于60%;有机质含量15~20 g/kg,C/N比12~17,H/F大于0.40,腐殖酸/有机质比例为>0.30;有效磷7.5~30 mg/kg,有效钾大于75 mg/kg;微生物生物量碳>7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造耕地
肥力演变
熟化指标
酸度
有机质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收获方式对污染土壤上伴矿景天锌镉吸收性的影响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李娜
吴龙华
+5 位作者
骆永明
唐明灯
谭长银
蒋玉根
何旭华
滕淳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5-728,共4页
关键词
伴矿景天
ZN
Cd复合污染土壤
刈割
重金属
修复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省新垦耕地土壤熟化指标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郑铭洁
姜铭北
+2 位作者
章明奎
严建立
王道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34-1840,共7页
土壤熟化是新垦耕地培肥的重要过程,是土壤肥力和生产力逐渐提高的表现,但如何设定指标来判断土壤是否熟化至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为此,在对耕地土壤熟化的本质、土壤熟化与土壤质量的关系、熟土与生土的区别、熟化指标的选择进行分析...
土壤熟化是新垦耕地培肥的重要过程,是土壤肥力和生产力逐渐提高的表现,但如何设定指标来判断土壤是否熟化至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为此,在对耕地土壤熟化的本质、土壤熟化与土壤质量的关系、熟土与生土的区别、熟化指标的选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田与旱地土壤的熟化指标与熟化标准。提出设立初步熟化和高度熟化二级熟化标准,分别对应土壤熟化的“下限”与“上限”的观点。认为熟化指标应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可考虑用耕作层厚度、土壤有机质、pH、容重和盐分作为鉴别指标。土壤熟化的“上限”值可参照当前耕地质量评价中的高等级耕地评价标准作为鉴定依据;土壤熟化的“下限”值的制定应平衡农作物生长需求与区域培肥现实2个方面的关系。最后,基于浙江省典型耕地熟化前后土壤肥力性状的变化,结合国内土壤定量分类中的某些标准,分别提出了浙江省旱地和水田土壤熟化的鉴定指标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垦耕地
熟化标准
有机质
酸碱度
容重
耕作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用生物质炭对不同类型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
18
4
作者
吴崇书
邱志腾
章明奎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1617-1619,1623,共4页
为探明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选择了质地与有机质相差较大的8种土壤,设置对照、施用1%生物质炭、施用2%生物质炭和1%商品有机肥4个处理,模拟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容重、>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和土壤保水性的影响。...
为探明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选择了质地与有机质相差较大的8种土壤,设置对照、施用1%生物质炭、施用2%生物质炭和1%商品有机肥4个处理,模拟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容重、>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和土壤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可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且作用效果随生物质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在不同土壤类型上有较大的差异:在壤质砂土中影响不明显;在壤土中具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粘土与粘壤土中,其效果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有所差异,对有机质较高的粘土与粘壤土,因其本身已具有较高含量的水稳定团聚体,施用后无明显效果,但对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粘土与粘壤土,施用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用生物质炭对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的作用比施用商品有机肥更明显,但在促进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上,生物质炭的作用不及商品有机肥。综合认为,施用生物质炭可明显改善无机胶体含量较高但有机胶体缺乏的土壤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容重
水稳定性团聚体
田间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酸化对水稻土钾素形态及淋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姜铭北
郑铭洁
章明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91-96,共6页
为了解土壤酸化对水稻土钾素平衡的影响,在浙江省选择4种代表性土壤,模拟土壤酸化,并在酸化土壤中采用施用钾肥等措施,研究其对土壤钾形态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土壤钾素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由矿物态、非交换...
为了解土壤酸化对水稻土钾素平衡的影响,在浙江省选择4种代表性土壤,模拟土壤酸化,并在酸化土壤中采用施用钾肥等措施,研究其对土壤钾形态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土壤钾素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由矿物态、非交换态向交换态和水溶态转变;矿物态和非交换态的比例逐渐下降,而水溶态的比例逐渐增加。土壤中矿物态钾和非交换态钾发生明显下降的pH值大约为3.0~4.5;酸化对滨海平原和水网平原水稻土中矿物态钾和非交换态钾的影响大于对丘陵和河谷平原水稻土的影响;土壤酸化后,施入土壤中的钾主要以活性较高的水溶态和交换态存在,向非交换态转化的比例明显降低,土壤对外源钾的缓冲性逐渐下降。淋洗试验表明,酸化加速了土壤钾素的释放和迁移,释放量随土壤酸度增加而上升;在酸性土壤中施用沸石可增强土壤对钾素转变的缓冲性,降低土壤钾素的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钾形态
转化
淋洗性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田改旱后土壤供氮能力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吴崇书
谢国雄
章明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3期239-240,242,共3页
采集了30组水田改种蔬菜、苗木、果树和茶树的成对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氯化钾提取土壤初始矿质氮和利用好气培养方法测定可矿化氮,研究了水田改为蔬菜地、苗木地、果园和茶园后土壤氮素供应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田改种旱作后,土壤初始...
采集了30组水田改种蔬菜、苗木、果树和茶树的成对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氯化钾提取土壤初始矿质氮和利用好气培养方法测定可矿化氮,研究了水田改为蔬菜地、苗木地、果园和茶园后土壤氮素供应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田改种旱作后,土壤初始矿质氮在蔬菜地呈现显著增加,在苗木地呈现明显下降,在果园略有下降,在茶园中变化不大。水田改为蔬菜地、苗木地、果园和茶园后,土壤可矿化氮呈普遍下降;土壤中可利用总氮(初始矿质氮和可矿化氮之和)也呈现显著下降。分析认为,水田土壤的供氮潜力一般大于相邻旱地土壤,改旱后土壤供氮能力的下降主要与土壤总氮下降有关,土壤酸化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蔬菜地
苗木地
茶园
果园
供氮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西地区蓝莓栽培技术
7
作者
傅丽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2期174-174,共1页
根据浙西地区的土壤特性和气候环境条件,结合本地种植蓝莓的实际经验,总结蓝莓在浙西地区种植的技术要点与栽培管理技术,为规模产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蓝莓
浙西地区
栽培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养殖沼液生态循环利用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效果
被引量:
3
8
作者
沈阿林
奚辉
+3 位作者
姜铭北
安文浩
王云龙
陈喜靖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271-1274,共4页
传统的沼液农田灌溉模式只能在养殖场周边农田进行推广应用,且存在抗生素、重金属等对水体和农田的污染风险。在传统沼液利用方式基础上,建立了2个沼液生态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分别在稻区和茶园进行应用,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了验证与应用...
传统的沼液农田灌溉模式只能在养殖场周边农田进行推广应用,且存在抗生素、重金属等对水体和农田的污染风险。在传统沼液利用方式基础上,建立了2个沼液生态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分别在稻区和茶园进行应用,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了验证与应用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水稻
林地
茶园
农田利用模式
经济与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种畜禽粪中磷的形态与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
5
9
作者
吴崇书
张丽
章明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为了解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中磷的生物有效性。[方法]对采自杭州市规模化养殖场的牛粪、猪粪、鸭粪和鸡粪等4种畜禽粪的12个样品中磷进行化学形态分析。[结果]磷素含量大小一般是猪粪>鸡粪>鸭粪>牛粪;畜禽粪中磷...
[目的]为了解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中磷的生物有效性。[方法]对采自杭州市规模化养殖场的牛粪、猪粪、鸭粪和鸡粪等4种畜禽粪的12个样品中磷进行化学形态分析。[结果]磷素含量大小一般是猪粪>鸡粪>鸭粪>牛粪;畜禽粪中磷主要以可提取态形式存在,无机态比例较高。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磷的水溶性和生物有效性均高于3种无机磷肥,说明畜禽粪中的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和流失风险。[结论]在利用畜禽粪改良土壤时,应根据其磷素含量和有效性高低,控制施用量,防止磷素在农田土壤中过量积累和产生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
磷
化学形态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有机物料对新垦低丘红壤酸度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
1
10
作者
姜铭北
吕晓菡
章明奎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66-169,共4页
为了解有机物料施用对新垦低丘红壤酸度的影响,选择水稻秸秆、鸡粪、菜籽饼、紫云英、沼渣和生物质炭等6种常用的有机物料,统一添加量为25 g·kg^-1,分别在湿润与淹水2种水分条件下(分别模拟旱地与水田2种利用方式),动态观察有机物...
为了解有机物料施用对新垦低丘红壤酸度的影响,选择水稻秸秆、鸡粪、菜籽饼、紫云英、沼渣和生物质炭等6种常用的有机物料,统一添加量为25 g·kg^-1,分别在湿润与淹水2种水分条件下(分别模拟旱地与水田2种利用方式),动态观察有机物料施用对土壤pH、NH^+4-N、NO^-3-N和交换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对新垦红壤酸度的影响不同。根据湿润培养条件下土壤pH、NH^+4-N、NO^-3-N等的变化特征,可分为3类:(1)生物质炭,对酸化土壤具有明显和持续的降酸效果,培养过程中土壤NH^+4-N、NO^-3-N的含量变化较缓;(2)鸡粪、菜籽饼、紫云英、沼渣,施用初期因有机氮分解产生NH^+4-N引起土壤pH的明显上升,后期因NH^+4-N向NO^-3-N转化释放氢离子导致土壤明显复酸;(3)水稻秸秆,施用初期因有机氮分解产生NH^+4-N促进土壤明显降酸,但后期复酸现象不明显。整体来看,淹水培养条件下有机物料的降酸效果大于湿润培养条件。施用有机物料可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增强土壤对酸的缓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降酸
氮素形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在粮食功能区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1
作者
姜铭北
卢南生
方必胜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902-903,共2页
淳安县的实践结果表明,将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应用于粮食功能区建设,能针对不同土壤采取科学的耕作、施肥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农户节本增效。
关键词
耕地地力评价
成果应用
粮食功能区
淳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丘红壤垦造耕地土壤肥力演变及其熟化标准探讨
被引量:
2
1
作者
姜铭北
章明奎
严建立
王道泽
机构
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土肥站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市
农业
科学研究院
杭州市
植保
土
肥
总
站
出处
《农学学报》
2021年第7期32-36,55,共6页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丘陵山地垦造耕地地力快速协调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9C02035)。
文摘
为了解低丘红壤垦造地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探讨了低丘红壤耕地在垦造和培肥熟化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荒地红壤开垦为耕地初期,土壤有机质、全氮、水稳定性团聚体及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因表土与心土混合而显著下降;但随着培肥熟化时间的增长,土壤酸度逐渐下降,盐基饱和度增加,有机质和腐殖质占有机质的比例逐渐上升,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全磷、有效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碳逐渐增加,而土壤质地逐渐变轻,C/N比逐渐趋向稳定。通过多地点不同时间垦造耕地地力和生产力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以下红壤垦造耕地土壤熟化的建议指标:耕作层厚度>15 cm;结构以小块状或团块状为主,>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30%;pH>5.5,盐基饱和度大于60%;有机质含量15~20 g/kg,C/N比12~17,H/F大于0.40,腐殖酸/有机质比例为>0.30;有效磷7.5~30 mg/kg,有效钾大于75 mg/kg;微生物生物量碳>75 mg/kg。
关键词
垦造耕地
肥力演变
熟化指标
酸度
有机质
C/N
Keywords
Reclamation Cultivated Land
Fertility Evolution
Maturation Index
Acidity
Organic Matter
C/N
分类号
S141 [农业科学—肥料学]
S15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收获方式对污染土壤上伴矿景天锌镉吸收性的影响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李娜
吴龙华
骆永明
唐明灯
谭长银
蒋玉根
何旭华
滕淳茜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土
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浙江省富阳市
农业
技术推广
中心
土
壤
肥
料工作
站
浙江省
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土肥站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5-728,共4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7AA061001)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CXTD-Z2005-4)资助
关键词
伴矿景天
ZN
Cd复合污染土壤
刈割
重金属
修复效率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省新垦耕地土壤熟化指标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郑铭洁
姜铭北
章明奎
严建立
王道泽
机构
建德市
农业
技术推广
中心
土
壤
肥
料
站
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土肥站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市
农业
科学研究院
杭州市
植保
土
肥
服务总
站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34-1840,共7页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C02035)。
文摘
土壤熟化是新垦耕地培肥的重要过程,是土壤肥力和生产力逐渐提高的表现,但如何设定指标来判断土壤是否熟化至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为此,在对耕地土壤熟化的本质、土壤熟化与土壤质量的关系、熟土与生土的区别、熟化指标的选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田与旱地土壤的熟化指标与熟化标准。提出设立初步熟化和高度熟化二级熟化标准,分别对应土壤熟化的“下限”与“上限”的观点。认为熟化指标应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可考虑用耕作层厚度、土壤有机质、pH、容重和盐分作为鉴别指标。土壤熟化的“上限”值可参照当前耕地质量评价中的高等级耕地评价标准作为鉴定依据;土壤熟化的“下限”值的制定应平衡农作物生长需求与区域培肥现实2个方面的关系。最后,基于浙江省典型耕地熟化前后土壤肥力性状的变化,结合国内土壤定量分类中的某些标准,分别提出了浙江省旱地和水田土壤熟化的鉴定指标和标准。
关键词
新垦耕地
熟化标准
有机质
酸碱度
容重
耕作层厚度
Keywords
newly cultivated land
ripening standard
organic matter
pH value
bulk density
cultivated layer thickness
分类号
S141 [农业科学—肥料学]
S15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用生物质炭对不同类型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
18
4
作者
吴崇书
邱志腾
章明奎
机构
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土肥站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1617-1619,1623,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5B04)
文摘
为探明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选择了质地与有机质相差较大的8种土壤,设置对照、施用1%生物质炭、施用2%生物质炭和1%商品有机肥4个处理,模拟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容重、>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和土壤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可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且作用效果随生物质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在不同土壤类型上有较大的差异:在壤质砂土中影响不明显;在壤土中具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粘土与粘壤土中,其效果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有所差异,对有机质较高的粘土与粘壤土,因其本身已具有较高含量的水稳定团聚体,施用后无明显效果,但对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粘土与粘壤土,施用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用生物质炭对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的作用比施用商品有机肥更明显,但在促进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上,生物质炭的作用不及商品有机肥。综合认为,施用生物质炭可明显改善无机胶体含量较高但有机胶体缺乏的土壤的结构。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容重
水稳定性团聚体
田间持水量
分类号
S156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酸化对水稻土钾素形态及淋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姜铭北
郑铭洁
章明奎
机构
浙江省
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土肥站
浙江省建德市农技
推广
中心
土
壤
肥
料
站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91-9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1207)。
文摘
为了解土壤酸化对水稻土钾素平衡的影响,在浙江省选择4种代表性土壤,模拟土壤酸化,并在酸化土壤中采用施用钾肥等措施,研究其对土壤钾形态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土壤钾素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由矿物态、非交换态向交换态和水溶态转变;矿物态和非交换态的比例逐渐下降,而水溶态的比例逐渐增加。土壤中矿物态钾和非交换态钾发生明显下降的pH值大约为3.0~4.5;酸化对滨海平原和水网平原水稻土中矿物态钾和非交换态钾的影响大于对丘陵和河谷平原水稻土的影响;土壤酸化后,施入土壤中的钾主要以活性较高的水溶态和交换态存在,向非交换态转化的比例明显降低,土壤对外源钾的缓冲性逐渐下降。淋洗试验表明,酸化加速了土壤钾素的释放和迁移,释放量随土壤酸度增加而上升;在酸性土壤中施用沸石可增强土壤对钾素转变的缓冲性,降低土壤钾素的淋失。
关键词
酸化
钾形态
转化
淋洗性
水稻土
Keywords
Acidification
Potassium forms
Transformation
Leaching
Paddy soil
分类号
S15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田改旱后土壤供氮能力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吴崇书
谢国雄
章明奎
机构
浙江省
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土肥站
杭州市
植保
土
肥
总
站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3期239-240,242,共3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5B00)
文摘
采集了30组水田改种蔬菜、苗木、果树和茶树的成对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氯化钾提取土壤初始矿质氮和利用好气培养方法测定可矿化氮,研究了水田改为蔬菜地、苗木地、果园和茶园后土壤氮素供应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田改种旱作后,土壤初始矿质氮在蔬菜地呈现显著增加,在苗木地呈现明显下降,在果园略有下降,在茶园中变化不大。水田改为蔬菜地、苗木地、果园和茶园后,土壤可矿化氮呈普遍下降;土壤中可利用总氮(初始矿质氮和可矿化氮之和)也呈现显著下降。分析认为,水田土壤的供氮潜力一般大于相邻旱地土壤,改旱后土壤供氮能力的下降主要与土壤总氮下降有关,土壤酸化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水田
蔬菜地
苗木地
茶园
果园
供氮能力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西地区蓝莓栽培技术
7
作者
傅丽
机构
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土肥站
出处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2期174-174,共1页
文摘
根据浙西地区的土壤特性和气候环境条件,结合本地种植蓝莓的实际经验,总结蓝莓在浙西地区种植的技术要点与栽培管理技术,为规模产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蓝莓
浙西地区
栽培
管理
分类号
S663.9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养殖沼液生态循环利用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效果
被引量:
3
8
作者
沈阿林
奚辉
姜铭北
安文浩
王云龙
陈喜靖
机构
浙江省
农业
科学院环境资源与
土
壤
肥
料研究所
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土肥站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271-1274,共4页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5C03013)
农业农村部行业专项(201503106)
文摘
传统的沼液农田灌溉模式只能在养殖场周边农田进行推广应用,且存在抗生素、重金属等对水体和农田的污染风险。在传统沼液利用方式基础上,建立了2个沼液生态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分别在稻区和茶园进行应用,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了验证与应用展望。
关键词
沼液
水稻
林地
茶园
农田利用模式
经济与生态效益
分类号
S828.4 [农业科学—畜牧学]
X7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4种畜禽粪中磷的形态与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
5
9
作者
吴崇书
张丽
章明奎
机构
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土肥站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71-72,共2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14B04)
文摘
[目的]为了解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中磷的生物有效性。[方法]对采自杭州市规模化养殖场的牛粪、猪粪、鸭粪和鸡粪等4种畜禽粪的12个样品中磷进行化学形态分析。[结果]磷素含量大小一般是猪粪>鸡粪>鸭粪>牛粪;畜禽粪中磷主要以可提取态形式存在,无机态比例较高。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磷的水溶性和生物有效性均高于3种无机磷肥,说明畜禽粪中的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和流失风险。[结论]在利用畜禽粪改良土壤时,应根据其磷素含量和有效性高低,控制施用量,防止磷素在农田土壤中过量积累和产生农业面源污染。
关键词
畜禽粪
磷
化学形态
有效性
Keywords
Livestock and poultry manure
Phosphorus
Chemical form
Availability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有机物料对新垦低丘红壤酸度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
1
10
作者
姜铭北
吕晓菡
章明奎
机构
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土肥站
杭州市
农业
科学研究院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66-169,共4页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C02035)
文摘
为了解有机物料施用对新垦低丘红壤酸度的影响,选择水稻秸秆、鸡粪、菜籽饼、紫云英、沼渣和生物质炭等6种常用的有机物料,统一添加量为25 g·kg^-1,分别在湿润与淹水2种水分条件下(分别模拟旱地与水田2种利用方式),动态观察有机物料施用对土壤pH、NH^+4-N、NO^-3-N和交换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对新垦红壤酸度的影响不同。根据湿润培养条件下土壤pH、NH^+4-N、NO^-3-N等的变化特征,可分为3类:(1)生物质炭,对酸化土壤具有明显和持续的降酸效果,培养过程中土壤NH^+4-N、NO^-3-N的含量变化较缓;(2)鸡粪、菜籽饼、紫云英、沼渣,施用初期因有机氮分解产生NH^+4-N引起土壤pH的明显上升,后期因NH^+4-N向NO^-3-N转化释放氢离子导致土壤明显复酸;(3)水稻秸秆,施用初期因有机氮分解产生NH^+4-N促进土壤明显降酸,但后期复酸现象不明显。整体来看,淹水培养条件下有机物料的降酸效果大于湿润培养条件。施用有机物料可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增强土壤对酸的缓冲作用。
关键词
有机物料
降酸
氮素形态转化
分类号
S153.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在粮食功能区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1
作者
姜铭北
卢南生
方必胜
机构
浙江省
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土肥站
淳安县
姜家镇农技
推广
站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902-903,共2页
文摘
淳安县的实践结果表明,将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应用于粮食功能区建设,能针对不同土壤采取科学的耕作、施肥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农户节本增效。
关键词
耕地地力评价
成果应用
粮食功能区
淳安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低丘红壤垦造耕地土壤肥力演变及其熟化标准探讨
姜铭北
章明奎
严建立
王道泽
《农学学报》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收获方式对污染土壤上伴矿景天锌镉吸收性的影响
李娜
吴龙华
骆永明
唐明灯
谭长银
蒋玉根
何旭华
滕淳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浙江省新垦耕地土壤熟化指标研究
郑铭洁
姜铭北
章明奎
严建立
王道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施用生物质炭对不同类型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吴崇书
邱志腾
章明奎
《浙江农业科学》
2014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酸化对水稻土钾素形态及淋移性的影响
姜铭北
郑铭洁
章明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水田改旱后土壤供氮能力的变化研究
吴崇书
谢国雄
章明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浙西地区蓝莓栽培技术
傅丽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养殖沼液生态循环利用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效果
沈阿林
奚辉
姜铭北
安文浩
王云龙
陈喜靖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4种畜禽粪中磷的形态与有效性研究
吴崇书
张丽
章明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不同有机物料对新垦低丘红壤酸度的动态影响
姜铭北
吕晓菡
章明奎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在粮食功能区建设中的应用
姜铭北
卢南生
方必胜
《浙江农业科学》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