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玲珑金矿黄铁矿热电性与微量元素标型及深部金矿化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于洪军 申俊峰 +2 位作者 王磊 马广刚 刘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5-623,共9页
在前人对玲珑金矿矿体浅部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矿体深部黄铁矿的热电性测试与分析,得出:西山矿区380m~-90m中段,黄铁矿导型以P-N型(空穴型-电子型导电)为主;东山矿区50m~-850m标高范围内,黄铁矿导型以P-N或N-P(电子型-空穴型导电)... 在前人对玲珑金矿矿体浅部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矿体深部黄铁矿的热电性测试与分析,得出:西山矿区380m~-90m中段,黄铁矿导型以P-N型(空穴型-电子型导电)为主;东山矿区50m~-850m标高范围内,黄铁矿导型以P-N或N-P(电子型-空穴型导电)混合型为主。东、西山矿区的P型出现率在垂向上呈高-低-高的韵律式脉冲变化,表明东、西山矿区深部均具有不同的找矿潜力。利用黄铁矿热电性填图,结合微量元素成分的三角图解,进一步探讨了东山深部的金矿化远景,尤其是-850m标高以下,43线到83线之间P型出现率出现高值区,说明该区域内矿化程度较好,是找矿的有利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热电性 微量元素 金矿化 玲珑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及滇黔桂盆地的形成——兼论滇黔桂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4
2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2 位作者 邓军 李浩 郑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桂古陆的展布是加里东运动的重要体现。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之后,在大致相当于早古生代“滇黔桂古陆”分布的地区形成一个特殊的“滇黔桂盆地”,而且在滇黔桂盆地的主体部位常常是泥盆系直接覆盖在寒武系之上。寒武系,特别是下寒武统,由于寒武纪初期的快速海侵作用而在研究区域普遍发育烃源岩系;研究区域的泥盆系,特别是中泥盆统,在台间盆地中发育优质烃源岩。因此,巨大的构造古地理演变和海陆变迁,形成了一个晚古生代的泥盆系优质烃源岩与早古生代的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叠合区域,该叠合区域的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上、下的储集体即成为该地区的深层油气勘探对象,预示着滇黔桂盆地的深层存在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构造古地理 油气勘探潜力 滇黔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毕力赫金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孟恺 申俊峰 +3 位作者 卿敏 吴学丽 雎程晨 刘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近红外矿物分析技术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经成为矿产勘察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利用该技术可以快速识别蚀变矿物及其组合,提取与成矿有关的重要信息。本次工作的目的是寻找内蒙古毕利赫金矿的接替资源。利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制的B... 近红外矿物分析技术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经成为矿产勘察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利用该技术可以快速识别蚀变矿物及其组合,提取与成矿有关的重要信息。本次工作的目的是寻找内蒙古毕利赫金矿的接替资源。利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制的BJKF-1型近红外矿物分析仪勘查了毕利赫金矿区的蚀变矿物。结果表明,该仪器能有效地识别蒙脱石、伊利石、次生石英、绢云母和高岭石等蚀变矿物,依据其特征吸收峰峰位和强度判断蚀变矿物的分布特点。根据上述五种蚀变矿物分布特点预测该区南西部、北西部和矿区26号脉的北西—南东延伸部位属于蚀变较强地区,为矿化有利部位,值得进一步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矿物分析 蚀变 内蒙古毕力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天然半导体矿物的热电特性及其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可能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申俊峰 申旭辉 刘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1-307,共7页
本文基于半导体矿物热电特性的基本理论,通过大量科学研究成果之间客观联系的分析,论证了天然半导体矿物热电特性与地震预测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壳内广泛存在天然半导体矿物,且绝大多数天然半导体矿物具有热电特性。孕震过程产生梯度热... 本文基于半导体矿物热电特性的基本理论,通过大量科学研究成果之间客观联系的分析,论证了天然半导体矿物热电特性与地震预测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壳内广泛存在天然半导体矿物,且绝大多数天然半导体矿物具有热电特性。孕震过程产生梯度热场时,会激发周围热电介质产生热电势,热电势的积累对孕震区电场具有一定的干扰效应,这种干扰效应可作为地震预测的信息源之一。另外,从成矿带和地震带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可以认为天然半导体矿物的集中分布与地震活动带相一致。上述结论对深刻理解地震地电异常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矿物 热电性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高于庄组臼齿状构造的层序地层位置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37-447,共11页
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的高于庄组为一套厚度约1600m的碳酸盐岩地层,包括4个段:第1段以潮坪相叠层石白云岩为主;第2段主要为含锰白云岩;第3段发育较多的纹理化石灰岩和泥晶灰岩;第4段则以叠层石岩礁(叠层石生物丘和生物层)的发育为... 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的高于庄组为一套厚度约1600m的碳酸盐岩地层,包括4个段:第1段以潮坪相叠层石白云岩为主;第2段主要为含锰白云岩;第3段发育较多的纹理化石灰岩和泥晶灰岩;第4段则以叠层石岩礁(叠层石生物丘和生物层)的发育为特点。根据岩相和岩相序列特征,在该套碳酸盐岩地层中可识别出L-M型、潮下型、环潮坪型米级旋回层序。根据米级旋回层序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所反映出的沉积相序列可以把高于庄组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SQ_1至SQ_(13)),并进一步归为4个二级层序。在以灰岩为主的高于庄组第3段中,其中的第3个三级层序(SQ_(11))中部的灰岩层中发育臼齿状构造。这种臼齿状构造的特别形态、富含有机质、易硅化等特点可能表明了前寒武纪碳酸盐岩沉积作用的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在浅水环境中发育叠层石而在较深水环境(中缓坡)中发育臼齿状构造,臼齿状构造就像叠层石一样是一种极为特别的与生物沉积作用相关的沉积构造;第二、在发育叠层石的潮坪环境中有利于发生白云石化作用,发育臼齿状构造的地层则以灰岩为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前寒武纪白云岩似乎不是原生白云岩。实际上,这些特征本身就代表了一些前寒武纪的沉积学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这些问题将会得出更加接近自然事实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臼齿状构造 层序地层 高于庄组 中元古界 天津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L防水毯中膨润土的水化膨胀应力特征研究
6
作者 申俊峰 李胜荣 +3 位作者 贺少辉 张广山 佟景贵 阎柏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32-1632,共1页
关键词 膨润土防水毯 应力特征 水化膨胀 GCL 吸水膨胀 膨胀应力 防水材料 工程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