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黏性土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以长春市中心城区为例
1
作者 宋腾蛟 刘英 +1 位作者 王琰 张淼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5-1239,共15页
为提高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的经济效益,准确揭示黏性土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以长春市中心城区黏性土为研究对象,基于收集的1 092个黏性土样本的常规物理试验、压缩试验和直剪试验等数据,构建了两个多元回归模型,重点分析了模型... 为提高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的经济效益,准确揭示黏性土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以长春市中心城区黏性土为研究对象,基于收集的1 092个黏性土样本的常规物理试验、压缩试验和直剪试验等数据,构建了两个多元回归模型,重点分析了模型前提假设的合理性及解释变量间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1)残差概率密度图和残差正态Q-Q(quantile-quantile)图证实模型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且误差相互独立,满足多元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2)双因素交互效应图和Johnson-Neyman图显示含水量、密度、孔隙比、液性指数之间交互效应明显,考虑交互作用的回归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压缩系数。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黏性土物理力学参数相关关系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多元线性回归 模型诊断 模型评价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系软岩遇水崩解的宏观特征及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钱自卫 姜振泉 +2 位作者 孙强 朱术云 李东林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5-610,共6页
随着煤层开采层位的加深,对煤系软岩水稳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巨野3号煤顶底板岩层以泥质岩为主,赋存深度900~1200m,为典型的深部煤系软岩。通过水理性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及电镜扫描试验,对巨野煤田深部煤系软岩遇水崩解的宏观特征及... 随着煤层开采层位的加深,对煤系软岩水稳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巨野3号煤顶底板岩层以泥质岩为主,赋存深度900~1200m,为典型的深部煤系软岩。通过水理性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及电镜扫描试验,对巨野煤田深部煤系软岩遇水崩解的宏观特征及微观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软岩水稳性较差,浸水后在30min内开始崩解;岩样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及蒙伊混层为主,结构上表现为明显的疏松性及定向排列性。通过分析认为深部煤系软岩崩解是粘土矿物内外膨胀联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软岩结构特征是导致该类岩石遇水崩解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煤系软岩 水稳性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冻结工程地质雷达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宋雷 张小俊 +1 位作者 杨维好 李海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推导了冻结工程雷达探测的相似准则,该相似准则具备明确的物理意义,分别表明模型与原型在信号走时和强度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冻土电磁参数在不同频率的变化规律,指出在人工冻结工程中地质雷达的相似准则为矛盾准则,即模型试验中... 推导了冻结工程雷达探测的相似准则,该相似准则具备明确的物理意义,分别表明模型与原型在信号走时和强度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冻土电磁参数在不同频率的变化规律,指出在人工冻结工程中地质雷达的相似准则为矛盾准则,即模型试验中雷达信号的反射特征与原型基本一致,而其信号强度则较原型剖面显著增强。进而,开展了上海长江隧道联络通道的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获得了人工冻结壁中冻结管、缺陷等典型目标体的雷达图像特征,掌握了冻结壁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工程的安全快速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地质雷达的试验研究以及人工冻结工程和冻土区工程建设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人工冻土 介电常数 模型试验 相似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物理实验 被引量:32
4
作者 姜志海 焦险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52-1857,共6页
采用盐水充当均匀围岩介质,使用玻璃槽充当巷道空间,建立了含巷道全空间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物理模型,根据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扇面扫描的数据采集方式,对柱状良导体与低阻薄板的超前探测响应特征进行了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异常体在瞬... 采用盐水充当均匀围岩介质,使用玻璃槽充当巷道空间,建立了含巷道全空间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物理模型,根据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扇面扫描的数据采集方式,对柱状良导体与低阻薄板的超前探测响应特征进行了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异常体在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扇面扫描的多测道剖面图上存在异常响应,异常响应特征与异常体的空间位置、空间形态有关;当柱状良导体位于掘进工作面正前方时,3个扫描方向响应最强,晚期道出现"双峰"异常;低阻薄板与柱状良导体的响应不同,多测道剖面图上响应值增大过程中无明显"台阶"状的跃变,响应值增大趋势与薄板倾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瞬变电磁法 超前探测 物理实验 掘进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皂海域煤矿顶板软岩试样渗透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强 姜振泉 朱术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0-545,共6页
针对北皂海域煤矿顶板岩层的隔水性问题,进行了顶板岩样的渗透性试验。根据岩样渗透率变化与其破坏过程的对应关系,分析了全应力-应变过程中岩样渗透性随其变形变化的特点及渗透率-应变和渗透率-应力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北皂海域煤... 针对北皂海域煤矿顶板岩层的隔水性问题,进行了顶板岩样的渗透性试验。根据岩样渗透率变化与其破坏过程的对应关系,分析了全应力-应变过程中岩样渗透性随其变形变化的特点及渗透率-应变和渗透率-应力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北皂海域煤矿顶板为典型的软岩,可分为砂岩、泥岩和含粗砾砂岩3组,全应力-应变过程岩样渗透率变化过程可划分为压密-弹性段、峰前屈服段、峰后段3个区间;砂岩与含砾粗砂岩、泥岩相比,其变形破坏曲线更为均匀;用临界抗渗强度与峰值强度的比值或临界抗渗应变与最大渗透率应变的比值能较好反映软岩渗透率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皂煤矿 渗透性 渗透率-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地层渗流过程非饱和厚度变化的地电测试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强 刘盛东 +1 位作者 姜春露 王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50-1354,共5页
通过砂岩地层渗透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地电场响应特点试验,获得了砂岩断面渗水过程中地电场参数瞬时响应规律。注水渗透过程中,模型各电极测试点位置的自然电位均呈现为升高的趋势,并且砂层非饱和厚度与自然电位值之间体现出很好线性相关... 通过砂岩地层渗透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地电场响应特点试验,获得了砂岩断面渗水过程中地电场参数瞬时响应规律。注水渗透过程中,模型各电极测试点位置的自然电位均呈现为升高的趋势,并且砂层非饱和厚度与自然电位值之间体现出很好线性相关关系。在水位上升至测点位置后,激励电流出现阶跃突变,之后呈现为一个相对平稳的数值。利用渗流过程中不同位置自然电位和激励电流的变化特征,可判定砂层中水的渗流方向、渗流速度和渗漏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渗流 地电场 非饱和层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储放能过程中温度场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高蓬辉 纪绍斌 +3 位作者 周国庆 孙菁 王伟 陈兴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16-1923,共8页
在对地层热量传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相似理论建立地层储放能过程模拟实验系统,主要对不同储放能条件下,地层在储放能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热源温度升高,在蓄热过程中地层温度的增幅变大;而在放热过程中,地层岩... 在对地层热量传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相似理论建立地层储放能过程模拟实验系统,主要对不同储放能条件下,地层在储放能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热源温度升高,在蓄热过程中地层温度的增幅变大;而在放热过程中,地层岩土温度的降幅减小。同时,地层在蓄热和放热过程中,地层温度沿水平方向的变化较剧烈,沿深度方向的变化趋缓。与实际地层储能技术的工程测量数据对比,地层储放能模拟实验可较好地反映在不同条件下地层的温度变化规律,为地层储能技术的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较精确的基础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储能 温度场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阳矿区深部采区冲击地压综合预测及危险区域划分 被引量:4
8
作者 郝育喜 王炯 胡祥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0-93,共4页
为研究红阳三矿深部采区冲击危险程度,结合采区实际地质和生产条件分析并确定了冲击地压影响因素,把采深、上覆7#煤层遗留煤柱作为关键影响因素。采用综合指数法,对采区划分的网格进行冲击危险指数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该采区地质影响因... 为研究红阳三矿深部采区冲击危险程度,结合采区实际地质和生产条件分析并确定了冲击地压影响因素,把采深、上覆7#煤层遗留煤柱作为关键影响因素。采用综合指数法,对采区划分的网格进行冲击危险指数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该采区地质影响因素综合指数为0.65属于中等冲击危险;开采条件影响因素中最大冲击指数为0.83,为强冲击危险;并对采区进行了冲击危险区域划分,其中受关键因素和火成岩墙影响区域为强冲击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采区 冲击地压 综合指数法 危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结型水合物对黏土质沉积物力学特性影响规律 被引量:5
9
作者 骆汀汀 张宸毅 +7 位作者 张雨 赵晓东 邹蒂 李洋辉 孙翔 宋永臣 韩涛 杨维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8,共14页
研究低有效应力状态下胶结型水合物对黏土质沉积物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可以为预测我国南海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风险和保证储层安全提供理论支持。为此,基于水合物三轴试验平台,制备了不同饱和度的胶结型水合物,开展了固结排水剪切试验... 研究低有效应力状态下胶结型水合物对黏土质沉积物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可以为预测我国南海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风险和保证储层安全提供理论支持。为此,基于水合物三轴试验平台,制备了不同饱和度的胶结型水合物,开展了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低有效围压状态下含胶结型水合物黏土质沉积物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胶结型水合物的存在会降低黏土质沉积物的初始固结程度,并有效提高其弹性模量和破坏强度,在低有效围压状态下沉积物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均会有不同幅度的增长;②含高饱和度水合物沉积物初始表现为较明显的剪胀现象,而随着有效围压升高,所有含水合物沉积物均表现为持续剪缩现象;③含水合物黏土质沉积物剪切变形主要受初始固结程度、水合物胶结作用和有效应力共同影响。结论认为,水合物开采过程中胶结弱化导致的强度损失和水合物相变导致的固结变形是黏土质储层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型水合物 黏土质沉积物 三轴剪切 低有效围压 水合物饱和度 破坏强度 黏聚力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蚀作用对破碎泥岩渗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疆宇 冯梅梅 +2 位作者 陈占清 郁邦永 韩观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7-125,共9页
为研究溶蚀作用对破碎岩石渗透特性的影响,研制一种可测量质量流失条件下破碎岩石渗透特性的试验系统.在破碎泥岩的渗透试验中掺入岩盐模拟自然条件下存在的溶蚀现象,加速溶蚀过程.讨论溶蚀作用下破碎泥岩渗透特性的演化规律,分析溶蚀... 为研究溶蚀作用对破碎岩石渗透特性的影响,研制一种可测量质量流失条件下破碎岩石渗透特性的试验系统.在破碎泥岩的渗透试验中掺入岩盐模拟自然条件下存在的溶蚀现象,加速溶蚀过程.讨论溶蚀作用下破碎泥岩渗透特性的演化规律,分析溶蚀作用下渗透压力、岩盐质量和泥岩颗粒粒径对破碎泥岩渗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蚀作用导致破碎岩石内易溶物质和细小颗粒的流失极易破坏岩样内部的孔隙结构和骨架结构,由此造成结构内部导水通道的扩大和渗透参数的突增.其渗透参数基本与渗透压力、岩盐质量和泥岩颗粒粒径呈正相关关系.且对于渗透压力较大、岩盐质量较高和泥岩颗粒粒径较大的岩样,由于溶蚀作用的存在容易发生更明显的导水通道扩大现象.此外,在岩样的渗流过程中,也存在由于颗粒迁移导致的导水通道堵塞造成的渗透参数逐渐减小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破碎岩石 溶蚀 质量流失 颗粒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TA框架下基于构造导向空变中值滤波的含异常噪声地震数据重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元鹏 周辉 +1 位作者 张强 方金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85-2801,共17页
受实际环境、采集成本等因素的制约,野外观测的地震数据经常出现不规则缺失的现象.为了给后续地震资料处理和成像提供完整的数据,势必要对缺失地震道进行插值重建.基于稀疏变换的插值方法被广泛用于地震数据重建,但传统的基于稀疏变换... 受实际环境、采集成本等因素的制约,野外观测的地震数据经常出现不规则缺失的现象.为了给后续地震资料处理和成像提供完整的数据,势必要对缺失地震道进行插值重建.基于稀疏变换的插值方法被广泛用于地震数据重建,但传统的基于稀疏变换的插值方法对异常噪声非常敏感,当采集数据中存在异常噪声时会严重影响该方法的重建精度.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本文在快速迭代阈值收缩算法(FISTA)框架中引入构造导向中值滤波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同时压制异常噪声并对缺失地震道进行高精度重建的插值方法.该方法在FISTA的每次迭代中都对地震信号沿其局部倾角方向进行中值滤波以衰减异常噪声并最大限度地保护有效信号不被损害.得益于此,新方法可对含异常噪声的欠采样地震数据进行高精度重建.模型和实际数据测试均表明,当采集数据存在异常噪声时,新方法在插值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传统稀疏促进插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重建 稀疏促进 快速迭代阈值收缩 构造导向中值滤波 异常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封堵层结构形成与演化机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许成元 张敬逸 +5 位作者 康毅力 徐锋 林冲 闫霄鹏 经浩然 商翔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210,共9页
采用耦合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CFD-DEM)方法模拟了裂缝封堵层结构形成过程,采用自主研制的表征封堵层细观力链网络的光弹实验系统模拟了裂缝封堵层结构承压演化过程,揭示了裂缝封堵层结构形成与演化机制,形成了堵漏材料优选与堵漏配方... 采用耦合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CFD-DEM)方法模拟了裂缝封堵层结构形成过程,采用自主研制的表征封堵层细观力链网络的光弹实验系统模拟了裂缝封堵层结构承压演化过程,揭示了裂缝封堵层结构形成与演化机制,形成了堵漏材料优选与堵漏配方设计新方法,为提高裂缝性储集层漏失控制效果提供理论依据。CFD-DEM模拟结果表明,架桥概率是决定封堵层结构形成和裂缝封堵效率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临界架桥与绝对架桥加量指标,作为架桥材料加量设计的依据。随着绝对架桥加量的增加,架桥模式由材料粒径主导向粒径-摩擦力共同主导转变。光弹实验结果表明,细观力链网络是裂缝封堵层结构承压演化的内在机制并决定宏观封堵层强度,堵漏材料性能参数影响力链网络结构和强力链占比,进而影响封堵层承压稳定性。根据研究结果优选了新型高封堵强滞留堵漏材料、优化了堵漏配方,室内裂缝封堵实验结果表明可有效提高裂缝封堵效率与封堵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储集层保护 裂缝封堵层 封堵层结构 封堵强度 封堵效率 CFD-DEM模拟 光弹实验 堵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处置CO_2的二元气-固耦合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13
作者 冯启言 周来 +1 位作者 陈中伟 刘继山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8,共6页
利用不可开采煤层处置二氧化碳可以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可驱动和增加煤层气资源的开采量。二氧化碳注入煤层处置后引入一个复杂的CH4-CO2二元气体与煤体的气固耦合问题,耦合了二元气体竞争吸附、竞争扩散,气体渗流以及煤体变形... 利用不可开采煤层处置二氧化碳可以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可驱动和增加煤层气资源的开采量。二氧化碳注入煤层处置后引入一个复杂的CH4-CO2二元气体与煤体的气固耦合问题,耦合了二元气体竞争吸附、竞争扩散,气体渗流以及煤体变形过程。基于COMSOLMultiphysics建立了二元气固耦合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应用数值模拟实验对二元气固耦合进行了机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CO2注入煤层后不断驱替CH4,CH4组分明显减少;气体吸附引起的煤层膨胀量可以抵消部分有效应力引起的压缩变形,由于CH4-CO2二元气体较单一CH4引起的煤层吸附膨胀量大,二氧化碳注入煤层后可以缓解煤层的压缩变形;不同孔隙压力条件下,吸附膨胀与孔隙压力两者竞争作用引起的煤层净变形不同,而净变形也控制着煤层孔隙压力和渗流率的变化,煤层渗透整体呈现先降后升,模拟进行到4.66×107s时煤层渗透率发生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烷 二元气固耦合 地质处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形状对裂缝封堵层细观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康毅力 经浩然 +2 位作者 许成元 闫霄鹏 商翔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92,共12页
裂缝封堵层结构与裂缝性地层封堵承压能力存在密切联系,并常常决定着钻井防漏堵漏作业的成败。为研究颗粒形状对裂缝封堵层细观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选用5种不同形状的聚碳酸酯颗粒,模拟压力波动情况,开展裂缝封堵层剪切失稳的二维光弹实验... 裂缝封堵层结构与裂缝性地层封堵承压能力存在密切联系,并常常决定着钻井防漏堵漏作业的成败。为研究颗粒形状对裂缝封堵层细观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选用5种不同形状的聚碳酸酯颗粒,模拟压力波动情况,开展裂缝封堵层剪切失稳的二维光弹实验,获得裂缝封堵层细观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光弹图像,并运用Matlab处理光弹图像,析出强力链占比和强力链方位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以圆形颗粒为基础的裂缝封堵层中,加入椭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和矩形颗粒能够使裂缝封堵层力链结构更加多样,环状力链增加;当存在压力波动时,长条状颗粒对裂缝封堵层细观结构稳定性贡献优于正多边形颗粒,棱角状颗粒相比圆弧状颗粒更能分散力的方向,促使封堵层细观结构更趋稳定。研究发现,刚性堵漏材料中棱角、长条状颗粒占比40%左右时,堵漏效果最佳。基于该认识,调整了钻井防漏堵漏浆配方,增强了裂缝封堵层承压能力,现场试验一次堵漏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防漏堵漏 裂缝封堵层 颗粒物质 几何形状 细观结构 力链 光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入渗路基湿度场演变规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柳志军 王亮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4-128,共5页
为研究受地下水位高度差异的影响降雨入渗路基湿度场的分布与变化状态,基于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构建了5种具备不同初始地下水位的路基数值试验模型.通过分析两种降雨强度情况下的试验结果,总结了湿度场变化的主要规律,并阐述其根本机... 为研究受地下水位高度差异的影响降雨入渗路基湿度场的分布与变化状态,基于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构建了5种具备不同初始地下水位的路基数值试验模型.通过分析两种降雨强度情况下的试验结果,总结了湿度场变化的主要规律,并阐述其根本机理.结果表明:降雨雨强越大,地下水受到扰动抬升越显著,路基层位越低,其湿度和扰动区扩距受地下水影响越显著;随着初始水位降低,路堤湿度极差的增幅呈二次曲线增大并至稳定值,扰动区水平扩距呈二次曲线减小并至稳定值;工况一定,则对应存在一个平衡水位线,当初始水位在其之下时,对路基湿度演变影响甚微,反之,随着初始水位的增高,路基湿度增幅呈对数递增.处于平衡水位之上时,初始地下水位高度对降雨入渗路基引发湿度场的分布与变化状态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湿度场 初始地下水位 降雨入渗 演变规律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表土中冻结壁与井壁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衍森 文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2-1146,共5页
冻结壁对井壁的作用力构成了深厚表土中冻结井外层井壁的外载;其增长规律与冻结壁与井壁之间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压缩性能密切相关。为研究深厚表土中冻结井外壁外载的取值方法,以华东某冻结凿井工程为背景,基于冻土的弹塑性及蠕变本构方程... 冻结壁对井壁的作用力构成了深厚表土中冻结井外层井壁的外载;其增长规律与冻结壁与井壁之间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压缩性能密切相关。为研究深厚表土中冻结井外壁外载的取值方法,以华东某冻结凿井工程为背景,基于冻土的弹塑性及蠕变本构方程,开展了冻结凿井过程中冻结壁与井壁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冻结壁对井壁的流变作用力极为显著;泡沫板的存在及其压缩性,可显著降低冻结壁作用力,尤其是弹塑性及流变作用力Pepc的数值,并影响其增长速度及增长规律;随着泡沫板压缩性降低直至泡沫板取消,冻结壁作用力由低速、近似线性增长,变为高速、非线性增长,从而易对井壁的早期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冻结凿井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应针对冻结壁的流变变形特性,审慎地研究确定泡沫板的材质及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法凿井 冻结壁 井壁 相互作用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载荷下边界锐V型切口尖端裂纹扩展行为 被引量:5
17
作者 岳中文 杨仁树 +2 位作者 杨立云 张耀辉 韩朋飞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1,38,共5页
为了研究爆炸应力波作用下板条边界锐V型切口端部的动态扩展行为,采用动态焦散线实验方法,进行了爆炸载荷下板条边界锐V型切口端部裂纹扩展规律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爆炸应力波作用下,板条试件边界锐V型切口端部的扩展过程中,裂纹... 为了研究爆炸应力波作用下板条边界锐V型切口端部的动态扩展行为,采用动态焦散线实验方法,进行了爆炸载荷下板条边界锐V型切口端部裂纹扩展规律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爆炸应力波作用下,板条试件边界锐V型切口端部的扩展过程中,裂纹扩展速度、加速度和切口端部动态应力强度因子随时间是波动变化的。扩展速度最大值达到210m/s,裂纹扩展加速度最大值为9.47Mm/s2,切口端部动态应力强度因子KdⅠ最大值为0.6MN/m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应力波 边界锐V型切口 动态焦散线 裂纹扩展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冻(融)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应力-应变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志强 王博 +2 位作者 王涛 杜保江 小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40,共7页
为揭示深厚表土冻融土-混凝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利用改进的DRS-1高压直残剪试验系统,开展系列高法向应力、升温条件下冻(融)土-结构接触面直剪试验,总结高应力作用下不同融化程度冻(融)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基本... 为揭示深厚表土冻融土-混凝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利用改进的DRS-1高压直残剪试验系统,开展系列高法向应力、升温条件下冻(融)土-结构接触面直剪试验,总结高应力作用下不同融化程度冻(融)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基本特征.通过试验分别建立峰值前和考虑应变软化特征的高应力、升温条件下冻(融)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应力-应变经验方程,探讨接触面剪切应力极值和初始剪切模量随法向应力水平、融化程度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融化程度的加深,冻(融)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形态由具有应变软化特征逐渐转变为具有应变硬化特征;当接触面剪切应变较小时(峰值前),标准的双曲线模型对高应力、升温条件下冻(融)土-结构接触面剪切应力-应变关系仍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而具有应变软化特征的全过程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可采用改进的双曲线模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剪试验 冻(融)土 接触面 高法向应力 冻融作用 双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冻土剪切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19
作者 朱锋盼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利用重塑土的直剪试验,探讨-2℃条件下青藏地区3种不同土性(粉质黏土、粉砂、细砂)冻土的直剪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高温冻土剪切特性与土性、密度、含冰量密切相关;剪切位移-剪应力曲线在相对密实条件下呈应变软化型,而在相对松散状态下... 利用重塑土的直剪试验,探讨-2℃条件下青藏地区3种不同土性(粉质黏土、粉砂、细砂)冻土的直剪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高温冻土剪切特性与土性、密度、含冰量密切相关;剪切位移-剪应力曲线在相对密实条件下呈应变软化型,而在相对松散状态下呈应变硬化型;不同密实条件下粉质黏土的内摩擦角随含冰量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细砂的内摩擦角随含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含冰量条件下粉质黏土、细砂的内摩擦角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粉砂在不同密实条件下内摩擦角随密度的变化规律与粉质黏土类似,但在相同含冰量条件下内摩擦角随密度的变化规律与粉质黏土、细砂相反;-2℃条件下不同土性高温冻土黏聚力随密度、含冰量变化的规律不明显。高温冻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应根据土性、密度、含冰量情况合理选取抗剪强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冻土 直剪 强度指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涡诱导下正方形平屋盖风压特性
20
作者 孙虎跃 叶继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2,共9页
为揭示旋涡作用下的脉动风压功率谱特性和确立谱能量与旋涡运动或湍流尺度之间的演变关系,基于大跨屋盖结构风洞测压试验,以涡轴方向测点列和横风向测点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来流非垂直于迎风墙面时3种不同来流工况(均匀流、格栅紊流和B... 为揭示旋涡作用下的脉动风压功率谱特性和确立谱能量与旋涡运动或湍流尺度之间的演变关系,基于大跨屋盖结构风洞测压试验,以涡轴方向测点列和横风向测点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来流非垂直于迎风墙面时3种不同来流工况(均匀流、格栅紊流和B类地貌)和3种不同风向角(15°、30°和45°)下正方形底面的平屋面风压分布和锥形涡涡轴的运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3种来流工况下屋面最大风吸力、最大脉动值均出现在屋面下三角区的迎风顶点附近.3种风向角下,30°时在迎风顶点附近锥形涡诱导的平均、脉动风压均达到最强.对于同一来流工况下,随着风向角的逐渐增大,涡轴与迎风前缘的夹角和再附作用范围均在逐渐减小.涡轴方向迎风点附近测点风压谱谱峰值与其对应的屋面风吸力成正比例关系:在高频范围内,测点风压谱相应频率对应的谱能量峰值越大,屋盖平均风吸力也越大;在低频范围内,相应频率对应的谱能量峰值越大,其脉动风吸力也越大.均匀流下涡轴方向各测点间的互相关性较弱,格栅紊流和B类地貌下测点间的互谱曲线呈现指数衰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方形平屋盖 锥形涡 风压谱 风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