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遥感在海洋渔业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阳 田浩 +6 位作者 李春霖 范佳玉 罗燕萍 尹子旭 许振琦 常棣菁 黄传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103,共14页
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海洋渔业资源的变动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了人类食物来源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实时监测、高空间分辨率和广覆盖... 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海洋渔业资源的变动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了人类食物来源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实时监测、高空间分辨率和广覆盖等优势,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导航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应用,能够为发展海洋渔业新质生产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从近岸、远洋和极地的视角综述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沿岸养殖、近岸渔业、远洋渔业和极地渔业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探讨了渔业遥感在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养殖空间规划与选址、灾害风险预警、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远洋渔场预测、渔船监测管理、极地生态系统监测等领域的现状与前景。提出渔业遥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开发新一代微小卫星以提供高精度渔业遥感产品、结合人工智能发展智慧渔业、建立全球渔业信息与数据共享网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渔业资源 渔场预测 渔业管理 极地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结构探究内外因子对黄海鳀早期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王文文 田永军 +4 位作者 刘利军 尹卓 陈冰清 张文超 叶振江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共14页
鳀(Engraulis japonicus)是黄海最重要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其群体的有效补充与早期生长状态呈现高度的关联性。本研究基于2016—2018三年间采集的样品,通过耳石微结构分析追溯其孵化日期,并运用混合效应模型、梯度森林模型、广义加性模型... 鳀(Engraulis japonicus)是黄海最重要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其群体的有效补充与早期生长状态呈现高度的关联性。本研究基于2016—2018三年间采集的样品,通过耳石微结构分析追溯其孵化日期,并运用混合效应模型、梯度森林模型、广义加性模型和滑动窗口等统计方法,探究了内外因子对鳀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日龄和母系效应与鳀早期生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海表温度、混合层深度、海表盐度是影响黄海鳀早期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其中,海表温度对鳀早期生长的影响表现出时间滞后性,且该滞后效应随鳀日龄的增加而变化:对于小于15日龄的鳀,滞后效应为1 d;而对于15~40日龄的鳀,滞后效应为2 d。进一步的预测分析表明,鳀早期生长会随着海表温度的升高而增长。本研究揭示了内外因子对鳀早期生长的影响,对黄海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微结构 黄海 内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频鱼探仪的黑潮延伸体锋面区域声散射层分布模式及其指示意义研究
3
作者 王海玲 李建超 +3 位作者 聂凌云 陈朝晖 张洪海 田永军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9,共18页
黑潮延伸体锋面(Kuroshio extension front,KEF)海流环境复杂,初级生产力水平较高,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研究区域。为分析KEF与海洋生物、碎屑颗粒的生物物理相互作用,结合遥感数据、站位调查和多频鱼探仪走航调查,分析了4次穿越KEF南北两... 黑潮延伸体锋面(Kuroshio extension front,KEF)海流环境复杂,初级生产力水平较高,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研究区域。为分析KEF与海洋生物、碎屑颗粒的生物物理相互作用,结合遥感数据、站位调查和多频鱼探仪走航调查,分析了4次穿越KEF南北两侧多频散射层的垂向变化特征,以及其指示的生物、碎屑颗粒、水体结构特征。结果显示,KEF附近的声散射层主要存在3层结构,分别是上层(0~200 m)、中层(300~500 m)、深层(400~800 m)。其中,中层散射层在锋面处呈现出明显的断层特征,南侧的散射层强度显著高于北侧,分布深度相对较深,表明锋面两侧的生物和碎屑颗粒分布与组成存在明显区别。38 kHz声散射层斜率比18 kHz更大,表明KEF对中层生物与碎屑颗粒的影响存在不同。同时,研究构建并验证了利用典型声散射层深度与海水密度的显著回归关系。声学调查技术在高效、高精度地反映海洋生态系统复杂过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可为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散射层 黑潮延伸体锋面 中层鱼 碎屑颗粒 多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极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田永军 刘纯琳 +4 位作者 赵玉毅 李建超 刘阳 孙鹏 叶振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50,共22页
南极和南大洋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承担着渔业资源开发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功能,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导致其相关研究数据短缺,尚未全面、准确地获取南极渔业生物对气候变化响应模式及对生态系统反馈作用的信息,不同区域生物所展现出... 南极和南大洋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承担着渔业资源开发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功能,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导致其相关研究数据短缺,尚未全面、准确地获取南极渔业生物对气候变化响应模式及对生态系统反馈作用的信息,不同区域生物所展现出的复杂性也增加了极地生物资源研究的难度。过去的捕捞使南极海洋哺乳类和一些重要的鱼类种群资源严重受损,在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多重压力胁迫下,南极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南极气候和环境的变化特征以及渔业生物研究现状,汇总了近几十年南极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和最新的资源变化信息,以期为南极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海冰 南极磷虾 南极鱼类 海洋哺乳类 资源动态 生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