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壤工程地质原位探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孔压静力触探应用展望
1
作者 吴盾 孙林 +2 位作者 陆建伟 于秉坤 蔡国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08-2324,共17页
火星土壤(火壤)作为火星探测器着陆的主要支撑介质,其工程地质特性对探测任务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聚焦火星原位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总结了着陆区火壤的物理力学特性,探讨了触探技术、机械臂采样技术、钻取技术、物探技术以及空间遥感... 火星土壤(火壤)作为火星探测器着陆的主要支撑介质,其工程地质特性对探测任务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聚焦火星原位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总结了着陆区火壤的物理力学特性,探讨了触探技术、机械臂采样技术、钻取技术、物探技术以及空间遥感技术等多种手段在火壤探测研究中的潜力和局限性以及具体应用。此外,展望了将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ing,CPTU)技术应用于未来火星土壤探测的可能性。鉴于CPTU技术在地球工程中能高效地评估土壤力学特性,因此,其在火星土壤探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有望为火星着陆区选址、科研站建设、资源开采计划等深空探测活动提供更为精确、全面的数据支持。然而,由于火星与地球在物质组成、结构特征以及环境条件上的显著差异,CPTU设备的适应性研发和改造是当前面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未来,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该领域的研究将为火星探测乃至更深远的探测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土壤 工程地质 原位探测技术 孔压静力触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日向滩M_(W)7.1地震的同震滑移分布及其库仑应力分布
2
作者 杨思源 胡岩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7-609,共13页
2024年8月8日,日本西南部日向滩地区发生了M_(W)7.1地震,周边的GNSS观测数据为研究该次地震的同震形变提供了宝贵资料。文中基于GNSS数据,详细分析了该地震的同震形变特征及断层滑移分布。GNSS观测数据显示,地震导致的地表形变最大水平... 2024年8月8日,日本西南部日向滩地区发生了M_(W)7.1地震,周边的GNSS观测数据为研究该次地震的同震形变提供了宝贵资料。文中基于GNSS数据,详细分析了该地震的同震形变特征及断层滑移分布。GNSS观测数据显示,地震导致的地表形变最大水平位移约15cm,最大垂向沉降为6cm。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为走向206°、倾角24°。通过Okada弹性半空间模型反演断层滑移分布,结果显示,同震滑移主要集中在5~20km深度范围内,呈椭圆状分布,最大滑移量为1.47m。进一步对断层面上的应力状态进行计算,得到库仑应力变化范围为-2.03~0.95MPa。正应力与剪应力的分析结果表明,除同震破裂区浅部外,正应力与剪应力在大部分区域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为了进一步探讨余震的发生机制,文中分析了深度40km处的最大剪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余震主要发生在剪应力>100kPa的区域,且绝大部分余震集中在剪应力>500kPa的区域。这表明,剪应力越大的区域更容易发生余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向滩地震 GNSS 同震形变 库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