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孔径雷达在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
作者 薛喜平 苏彦 +3 位作者 李海英 戴舜 孔德庆 朱新颖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6,共17页
合成孔径雷达以飞机、卫星等运动物体为载体,具备全天候、全天时观测能力,俨然成为一种高效的遥感探测手段,在深空探测、军事侦察、地形测绘、灾害监测、农林生长监测和洋流观测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对几个国外深空探测器携带的SAR系统... 合成孔径雷达以飞机、卫星等运动物体为载体,具备全天候、全天时观测能力,俨然成为一种高效的遥感探测手段,在深空探测、军事侦察、地形测绘、灾害监测、农林生长监测和洋流观测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对几个国外深空探测器携带的SAR系统的技术状态、科学目标和探测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作出了相应的比较分析,希望能够对中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对未来深空探测星载SAR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星载SAR逐渐向着高分辨率、多参数、多模式、多基成像和轻量化等多方面发展,终将在更丰富的应用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辨率 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探测科学目标谱系构建方案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继忠 葛平 +4 位作者 康焱 张天馨 姜亦宸 马克 邵艳利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中国深空探测活动正在由技术驱动和科学牵引并举逐步发展到以科学引领为主、牵引技术进步的阶段。面向中国深空探测高质量发展需求,创新性提出科学目标谱系概念与方案设想。以科学目标为核心,汇聚深空探测工程、科学、技术、应用大数据... 中国深空探测活动正在由技术驱动和科学牵引并举逐步发展到以科学引领为主、牵引技术进步的阶段。面向中国深空探测高质量发展需求,创新性提出科学目标谱系概念与方案设想。以科学目标为核心,汇聚深空探测工程、科学、技术、应用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将相关要素进行有机组织、信息关联和知识挖掘,建立深空领域“关联成谱,脉络为系”的大模型,打造大知识智能平台。借助该平台,能够充分利用历史数据、立足当前能力,对深空探测未来的规划发展提供生成式的知识与信息支持,推动数据驱动的深空研究范式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目标谱系 科学牵引 深空大模型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探测全域轨迹优化设计平台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继忠 尚海滨 +9 位作者 刘勇 任俊杰 葛平 王琼 王铭实 周国栋 简抗抗 节德刚 康焱 陈鹏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8-1007,共10页
提出了基于任务定义的深空探测全域轨迹优化设计概念与实现方法。首先,对复杂任务定义、自适应模型库与多环节迭代优化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重点讨论了深空探测全域轨迹优化设计软件平台的设计技术与系统实现。最后,基于... 提出了基于任务定义的深空探测全域轨迹优化设计概念与实现方法。首先,对复杂任务定义、自适应模型库与多环节迭代优化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重点讨论了深空探测全域轨迹优化设计软件平台的设计技术与系统实现。最后,基于该平台丰富的模型库,对嫦娥五号等深空探测任务的全过程飞行轨迹进行了优化设计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深空探测全域轨迹优化设计软件平台具有复杂任务适应能力强、可拓展性好的特点,可为类似软件系统的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飞行轨迹 轨迹优化 任务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探测对我国地面测控站升级的需求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猛 平劲松 +5 位作者 李文潇 刘世元 王明远 韩雷 张建辉 余霞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7-541,共5页
我国近年建成的深空测控网可以对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和其他深空探测任务实现自主测量和控制,并且同时具备对深空探测器的微波测速测距和VLBI测量能力.遥远深空探测任务加大了微波信号在星-地链路之间的往返传输时间,改变了测控链路信号... 我国近年建成的深空测控网可以对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和其他深空探测任务实现自主测量和控制,并且同时具备对深空探测器的微波测速测距和VLBI测量能力.遥远深空探测任务加大了微波信号在星-地链路之间的往返传输时间,改变了测控链路信号的上、下行路线几何构型,导致同一个天线系统难以对探测器同步完成上、下行链路的业务,是对目前地面测控通信能力的挑战.本文以典型的火星探测为例,分析了深空探测器的微波闭环跟踪测控对我国深空测控系统单站设备的升级需求,并对深空站相应的改造提出了建议:1)单站单一天线上、下行时分交替测控模式;2)利用设置了单一天线的多个深空测控站协同三程开环链路测控,实现对探测器的控制和遥测;3)采用DSN/JPL/NASA的方案,在每个深空测控站配置多套天线系统,全部天线共用台站时频资源实现单站闭环上、下行实时连续测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探测 深空探测 测控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研究等离子体鞘套测量方法和干预技术
5
作者 余鹏程 刘宇 +1 位作者 雷久侯 曹金祥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航天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由于激波加热和热化学防护材料的烧蚀等原因,会在飞行器表面形成致密的等离子体鞘套,从而造成无线电通信信号中断。因此,减轻和消除黑障对飞行器测控安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该难题,本文针对性地发展了适用于等... 航天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由于激波加热和热化学防护材料的烧蚀等原因,会在飞行器表面形成致密的等离子体鞘套,从而造成无线电通信信号中断。因此,减轻和消除黑障对飞行器测控安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该难题,本文针对性地发展了适用于等离子体鞘套测量的探针设备和主动干预的技术,并利用实验室等离子体进行了验证。首先,提出了一种静电-微波复合探针,基于探针和飞行器表面曲面共形的优势,可以实时、有效地探测黑障高温流场中的电子密度;进一步,发展了亲电子物质释放实验主动干预方法,地面模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流场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电子密度 流场 亲电子物质 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子学在空间科学探测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树彬 胡雪野 封常青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75-491,共17页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宇宙探索的不懈追求,我国成功发射了多颗空间科学卫星和深空探测载荷。在这些空间科学卫星或搭载的科学仪器中,核与粒子探测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电子学作为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涵盖前...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宇宙探索的不懈追求,我国成功发射了多颗空间科学卫星和深空探测载荷。在这些空间科学卫星或搭载的科学仪器中,核与粒子探测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电子学作为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涵盖前端信号放大读出、数字化、触发判选与处理等多个环节。空间科学探测中的核电子学除满足探测器在高分辨率、大动态范围、精确粒子鉴别和数据压缩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还须符合空间环境下的抗辐照、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等工程要求。本文通过回顾核电子学在我国空间探测领域的应用,希望为核电子学技术在空间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见解。论文分析了几个空间科学任务中的核电子学设计方案,包括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DAMPE)、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HXMT)、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 GECAM)、天问一号(Tianwen-1)、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和爱因斯坦探针卫星(Einstein Probe,EP)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核电子学技术对于实现空间探测科学目标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包括创新性、空间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核电子学是核与粒子探测的核心技术,在空间科学任务中,核电子学系统除必须满足对探测器信号进行精密读出等所需要达到的电性能参数方面的要求,还要确保在太空特殊环境中的长期可靠性。此外,随着科学目标的拓展和提升,空间探测任务对核电子学的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受益于新材料、先进工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核电子学系统有望更紧凑、可靠和智能化。核电子学的持续发展有望为实现更高水平的空间科学探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对宇宙空间的更深度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卫星 探测器 核电子学 前端读出 触发判选 可靠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探测发展与关键技术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任筱强 吴伟仁 +6 位作者 王洪雨 张哲 张龙喜 张兴华 李茂登 张朋硕 田涧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9,共11页
在调研国内外主要航天国家月球探测任务规划的基础上,分析了月球探测4大趋势。瞄准未来实现月球探测领域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在提高地月空间进出能力、实现月面能源全天时稳定供应、建立高速信息互联互通网络、增强智能装备作业能... 在调研国内外主要航天国家月球探测任务规划的基础上,分析了月球探测4大趋势。瞄准未来实现月球探测领域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在提高地月空间进出能力、实现月面能源全天时稳定供应、建立高速信息互联互通网络、增强智能装备作业能力、实现月球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的建议,可为月球探测后续任务论证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 资源开发 信息互联互通网络 智能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卫星宜居性探测任务构想
8
作者 陈晓 李奎 +5 位作者 郝记华 陈刚 杜洋 庞涪川 李东禹 李海洋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4,共10页
探测冰卫星冰壳下的液态海洋、探索冰卫星的宜居性可为了解太阳系的起源、演化、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探索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信息,也是当前国际深空探测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对国内外冰卫星探测任务及主要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分析... 探测冰卫星冰壳下的液态海洋、探索冰卫星的宜居性可为了解太阳系的起源、演化、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探索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信息,也是当前国际深空探测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对国内外冰卫星探测任务及主要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趋势,总结了冰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与探测手段,提出了采用环绕+着陆+深钻探测的组合探测任务构想,通过探测土卫二的重力场、温度场、磁场、以及潜在的地震波、质谱、色谱、光谱等信息,同时采集土卫二的自然样品并且分析其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探索冰卫星土卫二的宜居性,并梳理了亟待突破的新型探测载荷、生源元素高精度探测等关键技术。通过规划实施冰卫星探测任务,可提升中国深空探测技术水平和在行星科学领域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卫星 宜居性 液态海洋 任务构想 探测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月卫星与月面探测器的GNSS信号可见性分析
9
作者 陈旗鸣 李珍妮 +5 位作者 陈立基 谢胜利 何熊文 李茂登 陈朝基 钟兆丰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6,共13页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卫星信号在月球轨道的可见数量与时间是月球探测器利用GNSS实现辅助导航的重要因素。针对绕月卫星与月面探测器对GNSS卫星可见数量不明确、对比分析不足的问题。选择月球椭...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卫星信号在月球轨道的可见数量与时间是月球探测器利用GNSS实现辅助导航的重要因素。针对绕月卫星与月面探测器对GNSS卫星可见数量不明确、对比分析不足的问题。选择月球椭圆冻结轨道(Elliptical Lunar Frozen Orbit,ELFO)、月球波得区域(Rimae Bode)和月球南极沙克尔顿区作为分析目标,分析并统计了在不同ELFO、不同月面条件和月球南极中继条件下的GNSS卫星可见数量与可见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在月面波得区域,小范围移动对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数量影响较小;在月球南极沙克尔顿(Shackleton)区,ELFO_satellite_3轨道在为月球南极区域提供导航定位期间可接收到最多4颗北斗与GPS卫星信号。运行在ELFO_satellite_3轨道的月球导航系统卫星能在运行周期内接收到最多的GNSS卫星信号。实验结果可为中国鹊桥通导遥星座系统、月面与月球南极探测器利用GNSS卫星信号进行导航定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导航星座系统 ELFO GNSS可见性分析 导航与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制冷红外相机微小振动测量方法研究
10
作者 魏江沅 曲文庆 +3 位作者 王坚 马浩然 宁宇 张鸿飞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6-1154,共9页
近年来,红外天文学发展迅速,已成为天文学的重要分支,地面观测是天文观测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地球大气吸收影响,近红外波段只有J、H、K窗口适用于观测。碲镉汞光电探测器(mercury cadmium telluride,MCT)作为目前性能优越的红外探测器需要... 近年来,红外天文学发展迅速,已成为天文学的重要分支,地面观测是天文观测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地球大气吸收影响,近红外波段只有J、H、K窗口适用于观测。碲镉汞光电探测器(mercury cadmium telluride,MCT)作为目前性能优越的红外探测器需要在80K的温度下工作,需要制冷机对其进行制冷,一般采用脉管制冷机等机械制冷方式,这类制冷机的特点是会带来振动,对图像清晰度产生影响,不利于天文科学分析,因此本文对采用脉管制冷机深度制冷的K波段MCT相机振动测量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密度估计的星点成像法,并结合三轴加速度计对焦平面的微小振动进行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测得微小振动信息,为图像后处理中的去模糊及成像质量优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T探测器 振动测量 核密度估计法 三轴加速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工作环境中基于有限元法的宇航光纤温度仿真研究
11
作者 徐昊 顾庆昌 +1 位作者 杨洪伦 高泽仁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99,共5页
为了评估和预测能量传输型宇航石英光纤在太空工作环境(SWE)中的工作性能,对其温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法,设计了宇航光纤热仿真模型,用于分析不同初始温度、多工作循环状态及各运行阶段的宇航石英光纤温度变化,并结合一般... 为了评估和预测能量传输型宇航石英光纤在太空工作环境(SWE)中的工作性能,对其温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法,设计了宇航光纤热仿真模型,用于分析不同初始温度、多工作循环状态及各运行阶段的宇航石英光纤温度变化,并结合一般和特殊2种工作条件,提出了“运行-冷却”交替的宇航光纤工作模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工作模式,宇航光纤在运行过程中的最高等效温度可降低18.85℃,平均等效温度可降低18.61℃,显著提升了宇航光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热辐射 石英光纤 光能传输 温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外星表探测器着陆-巡视自主导航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茂登 张兴华 +5 位作者 丁运来 范项媛 张兵 徐超 张天柱 杨文飞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3,M0001,M0002,共16页
结合国内外天体探测工程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了地外星表探测与科研任务对自主导航技术的迫切需求。基于这些需求,回顾了月球、火星及小天体探测器在着陆与巡视任务的相关工程实践,并针对这些任务中存在的极端光照干扰、粉尘遮蔽效应、复... 结合国内外天体探测工程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了地外星表探测与科研任务对自主导航技术的迫切需求。基于这些需求,回顾了月球、火星及小天体探测器在着陆与巡视任务的相关工程实践,并针对这些任务中存在的极端光照干扰、粉尘遮蔽效应、复杂地貌特征等环境挑战,深入探讨了着陆-巡视自主导航技术的难点。在此基础上,对自主导航涉及的障碍检测、自主定位和轨迹规划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归纳与总结,并展望了地外星表探测器着陆与巡视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信息融合自主导航 探测器着陆与巡视 障碍检测 自主定位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LEKF的木星探测环绕段自主导航方法
13
作者 戴志雯 侯博文 +2 位作者 张艺捷 何章鸣 陆丹丹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针对木星的复杂环境导致噪声不确定性对滤波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多个木星卫星相对视线方向信息建立光学自主导航方案,采用单滤波器简化的Q学习扩展卡尔曼滤波(Q Learning Extend Kalman Filter,QLEKF)算法对探测器的位置和速度进行估... 针对木星的复杂环境导致噪声不确定性对滤波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多个木星卫星相对视线方向信息建立光学自主导航方案,采用单滤波器简化的Q学习扩展卡尔曼滤波(Q Learning Extend Kalman Filter,QLEKF)算法对探测器的位置和速度进行估计。单滤波器Q学习扩展卡尔曼滤波(QLEKF-single)基于单个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 Kalman Filter,EKF)新息设计奖励函数,采用Q学习算法自适应地选择噪声协方差阵的取值,利用SoftMax策略进行动作选择,最终通过EKF实现系统状态的迭代估计。仿真过程中经过随机生成的初始状态估计和测量噪声,对木星真实的轨道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验证了在不确定噪声的影响条件下,QLEKF-single算法相对于传统滤波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导航精度;与QLEKF算法相比,在精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运行时间减少了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导航 QLEKF 贪婪算法 SoftMax算法 木星环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SE的异构探测器系统架构设计方法
14
作者 李特 郭强 战鹏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0-1940,共11页
针对未来月球探测任务中探测器系统使用需求和综合设计难点,为有效解决各型探测器使用兼容、网络通联、维护保障等问题,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正向设计为指导,结合互操作性设计思想,提出基于“场... 针对未来月球探测任务中探测器系统使用需求和综合设计难点,为有效解决各型探测器使用兼容、网络通联、维护保障等问题,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正向设计为指导,结合互操作性设计思想,提出基于“场景分析-需求分析-功能与架构分析-架构设计”的系统架构开发流程。以典型任务场景下探测器系统互操作能力需求为输入,构建关键功能约束下的系统用例、活动、时序、状态等视图模型,通过权衡分析,形成探测器最小单元物理架构,为多种构型探测器架构和功能配置设计提供可行性方法,提升系统开发和验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异构探测器系统 互操作性 架构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壤工程地质原位探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孔压静力触探应用展望
15
作者 吴盾 孙林 +2 位作者 陆建伟 于秉坤 蔡国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08-2324,共17页
火星土壤(火壤)作为火星探测器着陆的主要支撑介质,其工程地质特性对探测任务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聚焦火星原位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总结了着陆区火壤的物理力学特性,探讨了触探技术、机械臂采样技术、钻取技术、物探技术以及空间遥感... 火星土壤(火壤)作为火星探测器着陆的主要支撑介质,其工程地质特性对探测任务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聚焦火星原位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总结了着陆区火壤的物理力学特性,探讨了触探技术、机械臂采样技术、钻取技术、物探技术以及空间遥感技术等多种手段在火壤探测研究中的潜力和局限性以及具体应用。此外,展望了将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ing,CPTU)技术应用于未来火星土壤探测的可能性。鉴于CPTU技术在地球工程中能高效地评估土壤力学特性,因此,其在火星土壤探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有望为火星着陆区选址、科研站建设、资源开采计划等深空探测活动提供更为精确、全面的数据支持。然而,由于火星与地球在物质组成、结构特征以及环境条件上的显著差异,CPTU设备的适应性研发和改造是当前面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未来,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该领域的研究将为火星探测乃至更深远的探测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土壤 工程地质 原位探测技术 孔压静力触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探测天线组阵数据接收技术研究和验证实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孔德庆 李春来 +6 位作者 张洪波 苏彦 刘建军 徐茂格 朱新颖 李俊铎 薛喜平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8-958,共11页
为了满足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需要,确保探测器有效载荷科学数据的顺利下传,将采用天线组阵的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天线组阵数据接收技术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尚属首次,为此开展了信号合成方法和处理流程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模型计算和... 为了满足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需要,确保探测器有效载荷科学数据的顺利下传,将采用天线组阵的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天线组阵数据接收技术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尚属首次,为此开展了信号合成方法和处理流程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模型计算和基于科斯塔斯环的搜索估计相结合的初始时延和多普勒频差快速估计方法。利用现有的密云站50 m天线和昆明站40 m天线,以嫦娥3号着陆器数传信号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天线组阵与数据接收技术检验实验。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全频谱合成方法优于符号流合成方法,其合成损耗小于等于0.45 dB,可用于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线组阵的信号合成;初始时延和多普勒频差快速估计方法可提高广域组阵信号互相关的搜索效率;所确定的信号合成技术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可用于后续信号合成软硬件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组阵 深空探测 信号合成 软件解调 全频谱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安全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克 张哲 +4 位作者 杨文飞 何建峰 张天柱 简抗抗 吴伟仁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0-248,共9页
世界各国深空探测活动日益增多、探测环境趋于复杂、任务难度越来越大,开展深空安全问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深空安全的基本内涵出发,概述了深空安全的研究意义与关键问题,梳理了空间辐射威胁、行星保护、太空遗产保护、空间立法... 世界各国深空探测活动日益增多、探测环境趋于复杂、任务难度越来越大,开展深空安全问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深空安全的基本内涵出发,概述了深空安全的研究意义与关键问题,梳理了空间辐射威胁、行星保护、太空遗产保护、空间立法等深空安全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空间辐射具有威胁类型多、辐射强度大的特点,应从物理防护、生物医学防护、化学防护等角度开展研究。行星保护主要面临深空航天器的污染和撞击挑战,应从深空微生物检测与消毒杀菌技术、应对政策制定等角度开展研究。太空遗产保护因各国间的政治、文化、法律差异而在评估及保护措施方面存在争议,应从国际协作、深空航天器以及人类影响降低等角度开展研究。深空立法因各国间存在复杂的国际关系而导致当前的法律法规效力难以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应从国际立法组织、国内研究机构、国内法律体系完善等方面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安全 空间辐射威胁 行星保护 太空遗产保护 空间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月空间态势感知与应对策略研究
18
作者 何熊文 陈朝基 +6 位作者 张哲 封宇航 黄荣 翟志哲 贾雨棽 杨乐 高冉捷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7,共6页
地月空间态势感知是对地月空间活动所依赖的空间环境,以及地月空间相关力量的一切要素、活动和事件的当前情况的认知和未来的预测。文章调研了地月空间态势感知目标——空间碎片和微流星、地月空间目标等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发展趋势;... 地月空间态势感知是对地月空间活动所依赖的空间环境,以及地月空间相关力量的一切要素、活动和事件的当前情况的认知和未来的预测。文章调研了地月空间态势感知目标——空间碎片和微流星、地月空间目标等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地月空间态势感知与应对系统的功能、组成,架构设计技术、智能规划与决策技术等核心技术规划,以及加快构建地月空间态势感知与应对系统、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的发展建议。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未来地月空间态势感知能力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月空间 态势感知 应对系统 智能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A历表在深空导航中的发展和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永章 李金岭 +1 位作者 平劲松 李文潇 《深空探测学报》 2017年第1期89-98,共10页
利用不同版本的数值历表,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探月工程以及后续的金星、火星和木星等深空探测中的导航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对DE405、DE421和DE430的动力学模型及其使用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考察了历表的精度和稳定性。并根据DE430历... 利用不同版本的数值历表,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探月工程以及后续的金星、火星和木星等深空探测中的导航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对DE405、DE421和DE430的动力学模型及其使用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考察了历表的精度和稳定性。并根据DE430历表简单讨论了木星在我国深空探测站的可视问题,为以后深空导航提供参考。简单讨论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行星无线电研究团组基于月球无线电测距(LRR)发展我国自己的历表以及开展基于月球深空导航计划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导航 历表 深空探测 无线电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LBI技术进行深空航天器跟踪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靖 王美 平劲松 《深空探测学报》 201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差分VLBI(D-VLBI)技术常用于测量航天器相对于参考射电源的角位置,用其跟踪深空航天器可取得足够高的精度。针对深空探测任务中D-VLBI技术的特性,提供了观测时间间隔的设置参考,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航天器和参考射电源之间的角距离、传... 差分VLBI(D-VLBI)技术常用于测量航天器相对于参考射电源的角位置,用其跟踪深空航天器可取得足够高的精度。针对深空探测任务中D-VLBI技术的特性,提供了观测时间间隔的设置参考,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航天器和参考射电源之间的角距离、传播路径上的介质差异等因素及其对观测精度的影响,为后续深空航天器飞行任务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BI 差分VLBI 深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