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深圳开展双语双方言研究回眸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恩泉
黄永坚
-
机构
深港澳语言研究所
深圳市语委办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4-176,共3页
-
文摘
一、完善政府主导和大社会联动的研究机制 20世纪80年代,深圳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之一,面对深、港区域复杂的社会语言,广东省委省政府及时要求深圳市抓好推广普通话工作,便利到深各方人士。为此,深圳市普通话推广办公室(市语委办前身)应运而生。深港澳语言研究所(后称“语言所”)的前身“深港语言研究所”,亦于1987年3月在深圳教育学院成立,陈恩泉任所长;中山大学傅雨贤和香港大学缪锦安任副所长;许嘉璐、陈章太、邢福义、詹伯慧为学术顾问。
-
关键词
深圳市
方言研究
20世纪80年代
推广普通话工作
语言研究所
双语
社会语言
普通话推广
-
分类号
H0-0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双语双言功能
- 2
-
-
作者
陈恩泉
-
机构
深圳教育学院深港澳语言研究所
-
出处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共1页
-
文摘
双语双方言(包括多语多方言)的存在与发展,是开放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语言生活的需要。从语言职能本身来说,双语双方言是人类社会互动交流的永恒动力,是人类互动交际最直接、最有效的第一性工具,辅以文字、符号、电波、视屏等第二性手段,构成了结构复杂、系统严密完整的互动交流机制——人类社会螺旋式发展的内核动能,推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朝着共同需要的目标不断探索前进,促进社会经济文明蓬勃发展。在一个方言/语言十分复杂的国家,方言/语言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农民走出家园,到邻村,到省城,甚至出省,去打工做生意。但因方言复杂多样,只要你离开本方言区到外地去,就会遇到言语不通的麻烦。《湖北日报》曾经报道:湖北有个村子的农民到外省去做生意,没几天就跑了回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听不懂外省人的话,外省人也听不懂他们的话,生意无法进行。因此,村领导做出一项决定:全村人都学习普通话。后来,该村成了一个双言村,村民们成了双言人,经济也随之发展起来了。
-
关键词
《湖北日报》
粤港澳大湾区
螺旋式发展
互动交流
方言区
人类命运共同体
社会经济文化
类社会互动
-
分类号
H002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双语双方言问题论略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陈恩泉
-
机构
深港澳语言研究所
-
出处
《汉语学报》
2004年第2期42-47,共6页
-
文摘
本文结合深港澳语言研究所多年来开展双语双方言研究的实践,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1)关于双语双方言;(2)关于双语双方言与语文教育;(3)关于双语双方言研究。
-
关键词
双语现象
双语双方言
语言接触
-
Keywords
bilingualism and bidialectalism
bi-parole
bi-written language
common language language contact
-
分类号
H07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