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的深圳近地层大气VOCs垂直分布监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碧璇 程勇 +5 位作者 于广河 李歆 王海潮 郑泽龙 曾立武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21-3029,共9页
2023年9月21~23日,基于无人机多通道全空气采样系统及搭载的NO_(2)和O_(3)集成监测装置在深圳进行了7个梯度的早间和午间两个时段监测,以探究0~480m高度的VOCs垂直分布特征、组成演变规律及其对O3形成影响.结果表明,VOCs浓度在早间时段... 2023年9月21~23日,基于无人机多通道全空气采样系统及搭载的NO_(2)和O_(3)集成监测装置在深圳进行了7个梯度的早间和午间两个时段监测,以探究0~480m高度的VOCs垂直分布特征、组成演变规律及其对O3形成影响.结果表明,VOCs浓度在早间时段随高度升高波动下降,体现出地面排放的显著影响;而在午间时段随高度升高而波动上升,此时受到区域传输的显著影响.VOCs中主要物种为OVOCs和烷烃,两者浓度在垂直梯度上均受排放源影响显著,在160~240m以及400m处呈现峰值,而其他物种浓度在垂直梯度上仅略有波动.总O3生成潜势(OFP)垂直分布特征与总VOCs浓度一致,OFP中贡献占比较大的为OVOCs(36.9%)、烯烃(25.2%)和芳香烃(22.4%).典型物种和特征物种比值分析表明,二次生成、工业过程和溶剂使用源以及机动车排放对VOCs垂直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此外,观测期间NO_(2)浓度于两个时段都在240m以上随高度升高而升高,O_(3)浓度于早间时段在160m处出现峰值,午间时段在240m以上呈现与NO2相反的变化趋势,受到了VOCs和NO_(2)的协同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O3 垂直分布 无人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汕特别合作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策略研究
2
作者 崔晓宇 王石 +2 位作者 何岩 何薇 陈文静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92-97,共6页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评估深圳市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否顺利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深圳市成功创建的背景下,围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评估深圳市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否顺利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深圳市成功创建的背景下,围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创建指标,通过指标达标情况分析,深入研究深汕特别合作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差距。研究发现,合作区在环境质量改善、生态质量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节能减排降碳增效等方面的工作非常突出,相关指标全部达标,但在资源节约集约等方面,一些涉农指标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规模以下畜禽粪污集中收运利用体系”等还未达标,暴露出合作区从主营农业生产的乡镇向现代化智慧新城转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出相应的策略:守护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提高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振兴生态乡村,还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飞地 深汕特别合作区 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海域弧菌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明霞 李和阳 +3 位作者 李刚 郑天凌 焦昆 韩永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7-126,共10页
研究了深圳海域2008年4月、9月的水体弧菌数量、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探讨了弧菌总数及各优势类群的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弧菌总数分布具有季节性,东部海域春季(4月)的弧菌数量高于秋季(9月)的,其均值分别为1.50×... 研究了深圳海域2008年4月、9月的水体弧菌数量、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探讨了弧菌总数及各优势类群的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弧菌总数分布具有季节性,东部海域春季(4月)的弧菌数量高于秋季(9月)的,其均值分别为1.50×104,8.89×102CFU/cm3;在西部海域秋季的略高于春季的,其均值分别为5.09×102,2.66×102CFU/cm3;弧菌数量最高值出现在大亚湾(4.40×104CFU/cm3)。弧菌的优势类群具有季节性分布特征:春季特有的优势类群有Vibrio gigantis类似种和V.splendidus类似种,秋季特有的优势类群有V.natriegens类似种;V.alginolyticus类似种是两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类群,其数量春季高于秋季的。弧菌种类、数量与海水温度、盐度及细菌总数、Chl-a等环境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盐度为弧菌种类及数量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海域 弧菌种类与数量分布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分析算法的香港邻近海域叶绿素a浓度反演 被引量:9
4
作者 席红艳 张渊智 +2 位作者 丘仲锋 何宜军 简伟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6,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香港近海水体特性及监测其水质状况,根据2001年3-5月在香港临近海域调查取得的实测资料,对该海域水体光谱进行解析,开发该海域叶绿素a浓度与色素吸收系数aph(675)的经验模型,具有较高相关性;用剖面数据外推及水体光谱模拟... 为进一步了解香港近海水体特性及监测其水质状况,根据2001年3-5月在香港临近海域调查取得的实测资料,对该海域水体光谱进行解析,开发该海域叶绿素a浓度与色素吸收系数aph(675)的经验模型,具有较高相关性;用剖面数据外推及水体光谱模拟方法完成对水下表面遥感反射率光谱的推导;进而建立反演低浓度区叶绿素a浓度的半分析算法,反演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45%,均方根差0.933,相关系数0.78,误差主要来源于外推演算及散射模型.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低悬浮物低叶绿素浓度区域有一定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近海 半分析算法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 被引量:6
5
作者 洪钟 周连宁 +2 位作者 郝文龙 余麟 刘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9期57-59,120,共4页
[目的]科学评估深圳市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方法]将深圳市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4个大类12个亚类,利用成果参照法、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等方法,对深圳市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深圳市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6... [目的]科学评估深圳市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方法]将深圳市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4个大类12个亚类,利用成果参照法、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等方法,对深圳市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深圳市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60 130.61万元,单位面积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27万元/hm^2。其中,文化服务价值最大,占总服务价值的60.33%;其次是供给服务,占比为20.30%;第三是调节服务,占比为14.79%;最小是支持服务,占比为4.59%。各项服务价值的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旅游娱乐、食品供给、物质循环、气候调节、水质净化、干扰调节、知识拓展、空气质量调节、基因资源供给、生物控制、原材料供给、提供生境。[结论]该研究对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深圳市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评估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复合絮凝剂处理深圳湾污染水体的研究
6
作者 张锐 杨小毛 +5 位作者 赵振业 卢利兵 冯家望 朱素华 裴廷权 毛子龙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58-63,共6页
深圳市西部海域近岸水体污染严重,水体发黑,淤泥沉积,气味恶臭,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周边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海岸线景观。采用高效环保的生物复合絮凝剂处理深圳近海污染水体。通过絮凝沉降技术,研究了复合絮凝剂对深圳湾近海污水... 深圳市西部海域近岸水体污染严重,水体发黑,淤泥沉积,气味恶臭,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周边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海岸线景观。采用高效环保的生物复合絮凝剂处理深圳近海污染水体。通过絮凝沉降技术,研究了复合絮凝剂对深圳湾近海污水处理的最佳絮凝、混凝条件,筛选了最佳絮凝剂配方及最佳浓度,结果表明壳聚糖乙酸溶液、聚合硫酸铁分别与海藻酸钠复合,终浓度为12—16ppm时处理近海污染水体效果最佳,同时可以有效抑制海洋有害弧茵。研究表明该生物复合絮凝剂可以有效处理近海污染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污水 深圳湾 生物复合絮凝剂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蔡小滨 薛丹 +2 位作者 李冬 王枫 赵振业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1-458,共8页
对香港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依照采样区周边环境特征布设4个区域(SZ、SP、MF和M分别代表深圳河、山贝河、泥滩和红树林区),4个区域表层沉积物中15种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浓度... 对香港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依照采样区周边环境特征布设4个区域(SZ、SP、MF和M分别代表深圳河、山贝河、泥滩和红树林区),4个区域表层沉积物中15种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浓度总量介于161.7—386.3 ng.g-1.平均值为210.2 ng.g-1,红树林区域沉积物中总量最高(386.3 ng.g-1),而泥滩内部区域沉积物中总量最低(161.7 ng.g-1).对比其时空分布,表明这些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深圳河和香港的山贝河,但其含量还不会对研究区的生态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沉积物 红树林 拉姆萨尔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流域的水质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深圳石岩水库流域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韩龙 秦华鹏 +1 位作者 鲁南 胡嘉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6-201,205,共7页
鉴于城市化地区水环境问题的时空复杂性,单一的水环境管理措施已不能满足实际管理的需要,为改善水环境有必要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文章以数字流域为基础,将流域内水系数据、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及人口数据等进行融合,构建了... 鉴于城市化地区水环境问题的时空复杂性,单一的水环境管理措施已不能满足实际管理的需要,为改善水环境有必要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文章以数字流域为基础,将流域内水系数据、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及人口数据等进行融合,构建了水质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着重探讨了综合模型集成、动态空间数据与模型及管理之间的耦合关系问题;以深圳市石岩水库流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石岩水库流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评价了旱季截污、产业结构调整、雨季截流等单个及组合措施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模拟多种措施的综合作用、动态的更新数据与模拟结果、并提供可视化的空间决策信息,是复杂流域水质动态综合管理与空间决策支持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流域 水质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臭氧污染日的VOCs组成与来源特征 被引量:32
9
作者 林理量 程勇 +2 位作者 曹礼明 于广河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84-3492,共9页
由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生成的关键前体物,因此了解VOCs的污染特征以及主要来源对控制O_(3)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19年9~10月在深圳市开展了在线VOCs观测,共计监测104个物种.观测期间,臭氧超标率达17.8%.TVOCs总浓度为38... 由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生成的关键前体物,因此了解VOCs的污染特征以及主要来源对控制O_(3)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19年9~10月在深圳市开展了在线VOCs观测,共计监测104个物种.观测期间,臭氧超标率达17.8%.TVOCs总浓度为38.9×10^(-9),污染日浓度明显高于非污染日.从大类物种来看,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乙炔>乙腈,臭氧生成潜势(OFP)中芳香烃、OVOCs以及烯烃贡献较大.由PMF源解析模型分析结果可知,VOCs主要来源包括生物质燃烧、汽油挥发、机动车尾气、工业过程以及溶剂使用等,而其中对OFP贡献较大的排放源为溶剂使用(45.8%)、机动车尾气(27.3%).臭氧污染日发生时,清晨低风速可能导致了机动车尾气与汽油挥发源在交通早高峰快速积累,而当日高温亦会加快汽油源与溶剂源组分挥发并促进光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O_(3) 日变化 OFP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重塑过程中的心肌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东良 谭文长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61-261,共1页
目的心肌力学是研究心肌功能、评估心肌缺血的重要途径,心肌应力能体现心肌细胞的耗氧量,长期处于高心肌纤维应力下心肌细胞发生代偿性重塑细胞增大变粗,长期处于高应力状态进入失代偿期心肌细胞发生缺血性凋亡和心肌重塑,在心脏的力学... 目的心肌力学是研究心肌功能、评估心肌缺血的重要途径,心肌应力能体现心肌细胞的耗氧量,长期处于高心肌纤维应力下心肌细胞发生代偿性重塑细胞增大变粗,长期处于高应力状态进入失代偿期心肌细胞发生缺血性凋亡和心肌重塑,在心脏的力学环境尤为重要,力学环境影响着心肌的重塑,反过来心脏疾病重塑也影响着力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力学 心肌细胞 失代偿期 心肌功能 心肌纤维 高应力状态 心肌重塑 心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宏微观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东良 张闻熙 谭文长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4-44,共1页
心衰是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物力学因素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其生物力学机理至今不明。从生物力学角度阐明心衰的生理、病理机制,对... 心衰是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物力学因素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其生物力学机理至今不明。从生物力学角度阐明心衰的生理、病理机制,对进一步揭示心衰的生理、病理机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心衰在微观上常常伴随着钙超载,即细胞内钙离子平均浓度升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因素 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 充盈功能 恶性肿瘤 钙超载 病理机制 细胞内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西部城区大气O3污染特征及超标成因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川 夏士勇 +2 位作者 曹礼明 于广河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4-1420,共7页
利用近5a深圳西部城区(大学城)大气臭氧(O3)在线监测数据,结合深圳大学城超级站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获取了大气O3演变趋势,并探究O3超标日气象条件及其前体物的组成变化以期掌握大气O3超标成因.结果表明,深圳大学城大气O3日最大8h平... 利用近5a深圳西部城区(大学城)大气臭氧(O3)在线监测数据,结合深圳大学城超级站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获取了大气O3演变趋势,并探究O3超标日气象条件及其前体物的组成变化以期掌握大气O3超标成因.结果表明,深圳大学城大气O3日最大8h平均体积分数上升速度达1.1×10^-9/a,超标率达到6%以上.高温低湿的气象条件更容易促进大气O3生成,高温时光化学反应强烈有利于O3的本地生成,而低湿可能不利于O3的湿去除从而导致污染积累.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同组分在O3超标日上升幅度(70%~95%)明显高于NOx(28%),且O3高值浓度分布在高VOCs低NOx区域,说明深圳大学城大气O3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O3超标日的甲苯与苯比值(T/B)在夜间超过10表明可能存在大量工业排放;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在午间(12:00~14:00)的消耗相较于非超标日高出了1倍左右,表明工业活动排放的OVOCs对白天O3生成可能贡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超标 VOCS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工业区夏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来源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月 夏士勇 +4 位作者 魏成波 刘侍奇 曹礼明 于广河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57-3866,共10页
于2021年夏秋季(7~10月)在深圳北部工业区开展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长期在线观测,以分析O3污染日和非污染日VOCs污染特征,并利用特征物种比值法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VOCs来源进行精细化解析,以探究各类排放源的浓度贡献、臭氧生... 于2021年夏秋季(7~10月)在深圳北部工业区开展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长期在线观测,以分析O3污染日和非污染日VOCs污染特征,并利用特征物种比值法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VOCs来源进行精细化解析,以探究各类排放源的浓度贡献、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以及气象条件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工业区夏秋季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平均浓度为50.48×10^(-9),其中浓度最高的为烷烃,其次为含氧有机物(OVOCs)和芳香烃,分别占比41.3%、22.2%和17.0%.与非污染日相比,OVOCs浓度在污染日上升幅度最高(63.1%).特征物种比值则表明该地区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和有机溶剂使用的影响.利用PMF源解析出5个主要排放源,其中机动车排放及汽油挥发的浓度贡献最大(28.2%),其次为工艺过程排放(25.0%)、溶剂使用(22.9%)和生物质燃烧(20.4%).在污染日,工艺过程排放和溶剂使用这两类源的OFP贡献超过70%.各类排放源风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及汽油挥发、工艺过程排放和溶剂使用主要来自于本地排放,而生物质燃烧则更多地受到东北方向的传输贡献.建议加大本地工业源和交通源管控,同时关注生物质燃烧,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区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特征物种比值法 正交矩阵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与O_(3)协同控制视角下深圳市工业VOCs源谱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沛荣 朱波 +6 位作者 张月 黄晓锋 朱乔 于广河 颜敏 梁永贤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473-3482,共10页
选取深圳8类典型工业行业开展VOCs样品采集,检测分析了100种VOCs组分,从PM_(2.5)和O_(3)协同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污染源的成分谱特征和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油站源谱组成以烷烃(48.4%)占主导,OVOCs(27.6%)占比突出,乙酸乙酯(14.1%... 选取深圳8类典型工业行业开展VOCs样品采集,检测分析了100种VOCs组分,从PM_(2.5)和O_(3)协同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污染源的成分谱特征和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油站源谱组成以烷烃(48.4%)占主导,OVOCs(27.6%)占比突出,乙酸乙酯(14.1%)、异戊烷(13.0%)、正戊烷(12.0%)为其优势排放物种;涂料制造、胶黏剂生产、油墨制造、化工制品、纺织印染、医药制造行业排放组成均以OVOCs(42.3%~97.1%)占主导,丙酮为大多数行业的优势物种,且乙腈在部分行业中占比突出.垃圾发电行业以OVOCs(33.9%)和卤代烃(28.3%)占主导,乙醛(13.4%)、丙酮(11.0%)、一氯甲烷(6.1%)为该行业排放的优势物种.以PM_(2.5)和O_(3)协同控制为导向,芳香烃和烯烃是储存运输源需要控制的重点;OVOCs和芳香烃都应成为工艺过程源和废弃物处理源控制的关键.涂料制造行业的源反应活性SRO_(3)和SR_(SOA)值分别为6.0g/g和1.2g/g,削减单位质量排放的VOCs所减少的PM_(2.5)和O_(3)生成潜势最多,应成为深圳市PM_(2.5)和O_(3)协同控制下的优先控制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挥发性有机物 源成分谱 协同控制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工业区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 被引量:18
15
作者 于广河 林理量 +2 位作者 夏士勇 朱波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4-2001,共8页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乙炔>乙腈.臭氧生成潜势(OFP)为320μg/m^(3),其中芳香烃、OVOCs以及烷烃贡献最大,这3类物种OFP贡献总和超过90%.乙烯与苯呈现“两峰一谷”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的贡献.相对增量反应性(RIR)分析表明,削减人为源VOCs对控制当地臭氧生成最为有效,当中又应优先控制芳香烃;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分析表明该片区臭氧生成处于过渡区,在开展VOCs区域联防联控的同时,需要在当地进行有力的NOx控制以强化该地区臭氧污染长期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相对增量反应性(RIR) 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工业区大气PAN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广河 夏士勇 +3 位作者 曹礼明 张月 李歆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7-505,共9页
于2018、2020和2021年秋季(9月25日~10月31日)在深圳市典型工业区开展了大气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及其前体物VOCs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大气光化学污染状况,并使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气象因素和前体物等对PAN生成影响.观测期间,PAN平均... 于2018、2020和2021年秋季(9月25日~10月31日)在深圳市典型工业区开展了大气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及其前体物VOCs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大气光化学污染状况,并使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气象因素和前体物等对PAN生成影响.观测期间,PAN平均浓度呈现出2018年(1.01×10^(-9))>2021年(0.90×10^(-9))>2020年(0.63×10^(-9)),日变化特征表明不同年份的PAN夜间背景浓度相当,年际间浓度差异取决于日间光化学反应生成.PAN和O3之间相关性良好,R^(2)为0.64~0.75.GAM模型结果表明,多因子分析能很好的表征PAN与气象、关键前体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的调整判定系数R^(2)达到了0.85~0.95,显著优于单因子分析.Ox、NO_(2)光解速率(JNO_(2))、气温、相对湿度、乙醛和NO等因子与PAN浓度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其中,Ox、JNO_(2)以及乙醛与PAN呈现显著的非线性正相关,而当温度和相对湿度高于25℃和50%时,温度和相对湿度与PAN呈现明显的非线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酰硝酸酯 气象因素 乙醛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大气有机硝酸酯粒径分布特征和来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广河 曹礼明 +2 位作者 朱乔 王川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0-1517,共8页
于2021年3月30日至2021年4月17日利用超高分辨率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Long-ToF-AMS),对深圳城市大气中的颗粒态有机硝酸酯(pON)开展高精度分析.基于两种估算pON的方法,计算得出pON对有机气溶胶(OA)的贡献占比为5.08%~11.00%.pON的日变化... 于2021年3月30日至2021年4月17日利用超高分辨率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Long-ToF-AMS),对深圳城市大气中的颗粒态有机硝酸酯(pON)开展高精度分析.基于两种估算pON的方法,计算得出pON对有机气溶胶(OA)的贡献占比为5.08%~11.00%.pON的日变化特征显示,其高值主要出现在夜间时段(19:00~6:00).pON在夜间时段与氧化程度较低的二次有机气溶胶(LO-OOA)相关性最高,说明pON来源生成可能与夜间的新鲜二次生成相关.此外,小粒径段颗粒物对pON贡献显著,进一步证明了夜间时段新鲜生成了较多的pON.本研究还进一步比对了环境样品中与pON相关的离子类型(C_(x)H_(y)N_(p)+和C_(x)H_(y)O_(z)N_(p)^(+))及实验室模拟的特征质谱,结果显示深圳市pON生成的前体VOCs可能与植物排放和生物质燃烧过程联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硝酸酯 粒径分布 来源研究 超高分辨率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真菌微藻球深度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骆灵喜 薛丹 +1 位作者 李彬辉 刘晓娇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5,共6页
利用真菌与微藻细胞共培养形成较大球解决污水深度净化、微藻细胞采收、资源回收利用问题,打破常规污水治理单纯除去氮磷后造成资源浪费或二次污染的现状。从现有微藻细胞采收方法、影响真菌造球的因素、影响真菌微藻球的形成条件以及... 利用真菌与微藻细胞共培养形成较大球解决污水深度净化、微藻细胞采收、资源回收利用问题,打破常规污水治理单纯除去氮磷后造成资源浪费或二次污染的现状。从现有微藻细胞采收方法、影响真菌造球的因素、影响真菌微藻球的形成条件以及真菌微藻球对污水深度净化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菌微藻球生物方法具有深度净化污水的优势,高效低成本,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污水 微藻采收 真菌微藻球 共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SOA示踪的深圳大气PM2.5受体模型源解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翠平 孙逸飞 +3 位作者 曹礼明 王川 黄晓锋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124-5132,共9页
为厘清包括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在内的深圳市区PM2.5各种一次和二次来源贡献,本文于2017年9月2日~2018年8月29日在深圳市大学城点位开展PM2.5样品采集,并进行化学组分和水溶性有机物(WSOM)质谱测量,共获得162组有效数据.观测期间深圳市... 为厘清包括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在内的深圳市区PM2.5各种一次和二次来源贡献,本文于2017年9月2日~2018年8月29日在深圳市大学城点位开展PM2.5样品采集,并进行化学组分和水溶性有机物(WSOM)质谱测量,共获得162组有效数据.观测期间深圳市大气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26μg/m^3,在传统PMF源解析的基础上加入羧基离子碎片(CO2^+)作为SOA的示踪物,加入水溶性有机氧(WSOO)用于计算各因子O/C,验证有机物解析效果.结果表明,SOA可以被独立解析出,其O/C明显高于其他一次污染源中有机物;机动车、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SOA为最主要的4个源,对PM2.5质量浓度的贡献分别为25%、23%、17%和10%,船舶、地面扬尘、老化海盐、建筑尘、生物质燃烧、燃煤和工业贡献均在5%以内.各个源的变化特征表明,机动车、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SOA等源贡献呈现冬高夏低的季节特征,与冬季季风条件下源自内陆的污染传输密切相关.污染天气时,二次硝酸盐和SOA的贡献增加相对最显著,因此NOx和挥发性有机物是减排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正向矩阵因子模型(PMF) 源解析 细颗粒物(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合作治理对策建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龙 徐婷婷 +2 位作者 褚艳玲 张倩 崔晓宇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6期88-91,共4页
指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共同体的几点建议,包括建立协同共治机制、系... 指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共同体的几点建议,包括建立协同共治机制、系统实施生态修复、以目标为导向实施环境治理、建立协同有力的绿色发展体系、打造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构建一体化环境信息网络、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强化金融教育与科研的支撑、组建生态研究院等。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