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变异链球菌多肽的设计、筛选及抗菌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梁东生 李焕影 +3 位作者 许晓虎 梁靖恒 戴杏竹 赵望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23-829,共7页
目的构建抗变异链球菌的低毒、高活性、快速的新型抗菌肽,并探讨其在防治龋病方面的潜能。方法根据两亲性正电性α-螺旋结构抗菌肽的设计理念,对乳酸杆菌拮抗变异链球菌的代谢产物reuterin 6和/或gassericin A进行活性改造,分别通过细... 目的构建抗变异链球菌的低毒、高活性、快速的新型抗菌肽,并探讨其在防治龋病方面的潜能。方法根据两亲性正电性α-螺旋结构抗菌肽的设计理念,对乳酸杆菌拮抗变异链球菌的代谢产物reuterin 6和/或gassericin A进行活性改造,分别通过细菌敏感性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杀菌-时效实验来评估衍生肽的抗菌效果和生物相容性,再进一步检测目标抗菌肽抗变异链球菌的速率、抗多种口腔致病菌的活性和发展耐药菌株的能力。结果构建了6条AT-1衍生肽,并从中筛选出了低毒、高活性、快速的新型抗菌肽AT-7;具有高疏水性、不完美两亲性的AT-7抑制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黏性放线菌等口腔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3.3μmol/L,在5 min内即可抑制88.7%的变异链球菌,以及连续诱导10代的处理仍不能产生耐AT-7的变异链球菌。结论疏水性和不完美两亲性都是决定抗菌肽的抗菌效果的重要因素;抗菌肽AT-7具有转化为口腔临床用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龋病 变异链球菌 抗菌活性 不完美两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和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0
2
作者 雷欣 邓书海 +3 位作者 关崧华 黄辉 陈玉婷 刘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究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9例疑似髁突骨折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三维螺旋CT、MRI检测... 目的:探究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9例疑似髁突骨折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三维螺旋CT、MRI检测,观察患者髁突骨折类型、移位情况、软组织损伤情况,以患者术中诊断作为评定金标准,对比CT、MRI诊断髁突骨折类型、移位类型、软组织损伤诊断效能。结果:CT检测Ⅰ类骨折65.22%,Ⅱ类骨折21.74%,Ⅲ类骨折13.04%,MRI结果显示,Ⅰ类骨折占71.01%,Ⅱ类骨折占17.39%,Ⅲ类骨折占11.59%;CT检测骨折移位Ⅰ型39.13%,Ⅱ型28.99%,Ⅲ型31.88%;MRI检测Ⅰ型36.23%,Ⅱ型26.09%,Ⅲ型37.68%;CT、MRI骨折类型、移位类型检出对比无明显差异;MRI在骨髓水肿方面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以手术诊断作为评定金标准,MRI检测骨髓水肿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CT、MRI在检测髁突骨折类型以及骨折移位类型方面准确度均较高,两种影像学检测诊断价值相似,MRI还可有效反应患者关节囊内损伤情况,可用于下颌骨髁突骨折软组织损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骨折 螺旋CT三维重建 核磁共振 骨折类型 骨折移位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