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巨灾保险落地效果抽样调查研究
1
作者 朱雪莹 黄剑涛 +2 位作者 林健富 唐彦东 廖峰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08,共7页
巨灾保险体系是城市巨灾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巨灾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巨灾保险体系建设及其落地程度可使城市经济稳定、社会韧性提升。现行深圳市巨灾保险制度发展稳定,势头较好,该文针对深圳... 巨灾保险体系是城市巨灾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巨灾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巨灾保险体系建设及其落地程度可使城市经济稳定、社会韧性提升。现行深圳市巨灾保险制度发展稳定,势头较好,该文针对深圳市巨灾保险制度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巨灾保险体系建设实施效果。同时将深圳市与国内其他典型城市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调查数据结果分析目前实施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策略,旨在推动深圳市巨灾保险体系健康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保险 巨灾风险 落地效果 抽样调查 广东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体建(构)筑物震害指数的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评估——以深圳市某区域为例
2
作者 王晓天 帅向华 +3 位作者 梁超 欧阳小波 李涵梦 邓洁仪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基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中所提供的建(构)筑物数据,依据相关规范对深圳市高密度城区单体建(构)筑物地震灾害隐患进行精细化评估,识别出主要风险点。结合建(构)筑物用途和结构信息,在建筑物高密度区选取一个4.5km×4... 基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中所提供的建(构)筑物数据,依据相关规范对深圳市高密度城区单体建(构)筑物地震灾害隐患进行精细化评估,识别出主要风险点。结合建(构)筑物用途和结构信息,在建筑物高密度区选取一个4.5km×4.5km的研究区,研究区中共10475栋单体建(构)筑物。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存在地震灾害隐患等级为重点的单体建(构)筑物,地震灾害隐患等级为轻微的单体建(构)筑物占据绝大多数。地震灾害隐患等级为一般的507栋单体建(构)筑物中,抗震设防水平不明和抗震设防水平不满足当地抗震设防水平要求的共占82.84%。根据数据和实地调查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隐患等级较高,主要是由于设防情况不明或抗震设防水平不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地震灾害隐患 单体建(构)筑物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讨论
3
作者 帅向华 温可民 +2 位作者 梁超 邓洁仪 李涵梦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8,共13页
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总体要求为框架,结合深圳市特点,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除外)单体调查房屋为评估数据基础,选择适合深圳市房屋特点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在开展单体房屋震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评估... 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总体要求为框架,结合深圳市特点,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除外)单体调查房屋为评估数据基础,选择适合深圳市房屋特点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在开展单体房屋震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评估。深圳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考虑4个超越概率水平,即50年63%(常遇地震)、50年10%(设防地震)、50年2%(罕遇地震)、100年1%(极罕遇地震)的地震作用影响。文中讨论了100年1%(极罕遇地震)地震作用下深圳市建筑物破坏所导致的人员死亡风险和建筑物直接经济损失风险,并给出风险治理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普查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熟悉度与恐慌效应的人群引导疏散仿真算法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海 黄格格 +3 位作者 姜慧 刘智 卢帮华 阮雪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2,共8页
为研究紧急情况下人群疏散行为特点,结合势场理论和多出口选择模型,建立考虑引导、熟悉度和恐慌效应的PFT-LMES人群疏散算法。通过搭建有障碍和无障碍2种室内场景,研究不同环境熟悉度以及行人密度下引导作用对人群疏散效果的影响。研究... 为研究紧急情况下人群疏散行为特点,结合势场理论和多出口选择模型,建立考虑引导、熟悉度和恐慌效应的PFT-LMES人群疏散算法。通过搭建有障碍和无障碍2种室内场景,研究不同环境熟悉度以及行人密度下引导作用对人群疏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导作用能够提高疏散效率,平衡各出口利用率,引导效果随行人密度增加更加显著;总体疏散时间随引导强度的提高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当接受引导的人数占总数的42%时,2出口各自选择人数与出口通行能力比例基本一致,引导效果达到最优;相对于环境熟悉度较高的人群,不熟悉环境行人的引导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大型场所的紧急高效疏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疏散 引导作用 环境熟悉度 恐慌效应 仿真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局部区域震源参数随机不确定性经验关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宗超 高孟潭 +2 位作者 孙吉泽 陈学良 张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3-497,共15页
在进行未来破坏性地震的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时,震源参数选取的准确性对地震动预测的结果影响很大。震源参数的确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既包含随机的不确定性因素,又包含认知的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在大量地震事件及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运... 在进行未来破坏性地震的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时,震源参数选取的准确性对地震动预测的结果影响很大。震源参数的确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既包含随机的不确定性因素,又包含认知的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在大量地震事件及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具备随机不确定性特征的震源参数进行统计研究,以震源参数经验公式的形态建立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为了研究局部地区震源参数的定标关系特征,获得更加适用于局部地震密集区域,尤其是包含中国大陆地区在内的局部区域的震源参数的经验关系,本文从GCMT地震目录中选取了1700多个MW≥5.5的地震事件,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地震密集地区的震源参数经验关系,包括震级、地震矩、破裂面积等,增加了相对较大的局部范围内凹凸体的地震样本数量,从统计学角度计算更加适合局部区域的震源参数的经验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局部区域震例获得的震源参数的经验关系与不限区域震例获得的经验关系存在差异,尤其是涉及到断层破裂面积、凹凸体相关参数时差异较大,局部区域内震例获得的震源参数的经验关系将更具有代表性。应用本文获得的相对局部区域的经验公式计算未来破坏性地震的强地面运动所需的震源参数时,获得的地震动预测结果将更能体现目标区域真实的地震动特征,进而提高地震动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区域 震源参数 随机不确定性 统计模型 地震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煤矿山自然灾害致灾风险评估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8
6
作者 万婧 帅向华 +2 位作者 梁超 王建德 敖国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23-129,共7页
非煤矿山地质构造复杂、灾害成因复杂且类型繁多、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已完成,为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和使用非煤矿山普查数据,深入挖掘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关联,构建风险状态与隐患分析之... 非煤矿山地质构造复杂、灾害成因复杂且类型繁多、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已完成,为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和使用非煤矿山普查数据,深入挖掘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关联,构建风险状态与隐患分析之间的内部联系。应用大数据、GIS、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基于B/S架构设计非煤矿山自然灾害致灾风险评估可视化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功能模块,阐述空间数据构建、遥感影像处理、致灾风险等级评估和露天矿山地质灾害-滑坡破坏动态模拟的关键技术点。研究结果表明:非煤矿山自然灾害致灾风险评估可视化系统的建设可实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的精准高效应用;系统围绕致灾风险基础数据应用、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治,形成非煤矿山致灾风险“一张图”,可实现非煤矿山管控区域三维建模与复杂链生灾害动态模拟展示,可积极推动广东省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智慧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普查成果 致灾风险“一张图” 链生灾害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宽带雷达及支持向量机的灾后人体呼吸信号识别方法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樊哲宁 朱嘉健 +3 位作者 王立新 杜鹏 张移 谢海珠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7-604,共8页
与常规雷达相比,超宽带雷达具有距离分辨力高、近距离盲区小、穿透性强、目标识别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灾后搜寻、救援工作中,以对受困生命体征目标进行生命探测。为实现使用超宽带雷达对受困生命体征目标的识别定位,本研究提出基... 与常规雷达相比,超宽带雷达具有距离分辨力高、近距离盲区小、穿透性强、目标识别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灾后搜寻、救援工作中,以对受困生命体征目标进行生命探测。为实现使用超宽带雷达对受困生命体征目标的识别定位,本研究提出基于信号多特征提取技术及支持向量机模型的人体呼吸信号识别方法。首先,使用经验模态分解、变分模态分解及希尔伯特变换提取雷达探测信号的微多普勒特征,使用傅里叶变换提取宏观频谱特征,使用相关分析获取相关性特征;然后,以提取的信号特征为输入,使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信号进行分类,进而对人体呼吸信号进行识别,对人体位置进行定位。不同障碍物场景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识别砖墙、建筑楼板等遮挡物下的受困生命体征目标,并提供其位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雷达 生命探测 信号处理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的实际高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瑞东 宋廷苏 王林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20,共8页
针对昆明市某99.7 m高层剪力墙隔震建筑,使用90组非脉冲与速度脉冲型地震时程,按震中距及有效持时分别分为7类与6类后,对其结构进行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快速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1)中震时,该结构非脉冲层间剪力与倾覆力矩均小于脉冲数... 针对昆明市某99.7 m高层剪力墙隔震建筑,使用90组非脉冲与速度脉冲型地震时程,按震中距及有效持时分别分为7类与6类后,对其结构进行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快速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1)中震时,该结构非脉冲层间剪力与倾覆力矩均小于脉冲数值,且其比例随楼层增加而增大;(2)大震时,速度脉冲对支座应力及位移的平均放大效应可达1.23~2.44倍,同时时程震中距为(50 km,70km],或有效持时为(40 s,50 s]时支座受脉冲作用放大效应影响最大;(3)结构边缘的橡胶隔震支座拉应力、压应力、天然橡胶支座水平剪切力等受脉冲作用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脉冲 隔震结构 震中距 有效持时 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隔震橡胶支座更换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阿拉塔 宋廷苏 安晓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9-209,共11页
本文介绍了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1m直径隔震橡胶支座的更换技术。针对机场航站楼隔震承台轴力不同,隔震橡胶支座自重大,人工无法移动,且隔震层上下承台之间距离小等实际情况,定制了特殊的柴油机械传动叉车和液压千斤顶。更换支座的上... 本文介绍了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1m直径隔震橡胶支座的更换技术。针对机场航站楼隔震承台轴力不同,隔震橡胶支座自重大,人工无法移动,且隔震层上下承台之间距离小等实际情况,定制了特殊的柴油机械传动叉车和液压千斤顶。更换支座的上承台顶升与周边上承台的顶升采用异步顶升方法。本文介绍了异步顶升方法千斤顶的布置和上承台顶升位移限值的确定方法。通过现场测量上法兰板螺栓孔在下法兰板投影的位置,按照投影位置加工上法兰板螺栓孔的方法,解决了由于隔震支座发生水平剪切变形使上下法兰板孔竖向不对齐的问题。通过两个措施大大减小了上承台顶升高度:(1)提前施加压力,减小了新支座的高度;(2)把旧隔震支座上下法兰板连接起来,阻止了支座竖向压缩变形的恢复。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42个侧鼓变形隔震橡胶支座的更换。该技术简单、经济、可行,可为其他工程隔震橡胶支座更换提供借鉴,为相关规范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站楼 橡胶支座 更换技术 异步顶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响应协方差参数变化比和模式匹配的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雪艳 赵志强 王立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84-1791,I0028,共9页
使用结构位移响应参数进行结构损伤识别,首先推导和建立了位移响应协方差参数的解析公式,它是结构频率、振型和阻尼等模态参数的函数。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在一定损伤程度范围内,位移响应协方差参数变化比值只与损伤位置有关,受损伤程度... 使用结构位移响应参数进行结构损伤识别,首先推导和建立了位移响应协方差参数的解析公式,它是结构频率、振型和阻尼等模态参数的函数。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在一定损伤程度范围内,位移响应协方差参数变化比值只与损伤位置有关,受损伤程度的影响较小。结合模式匹配法,使用模态置信准则得到各种可能损伤状态下的置信准则值,找出变化比向量最匹配(置信准则值最大时所对应的损伤状态),即为识别出来的损伤。本文对一个三跨连续梁进行数值模拟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算例发现:与损伤单元有关的位移响应协方差参数变化比值最大,相同损伤位置、不同损伤程度时,变化比向量之间具有大于0.99的置信准则值;而不同损伤位置、相同损伤程度的变化比向量之间的置信准则值则较低。最后进行了损伤工况研究,成功识别出了损伤位置,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对于实际工程结构,可以通过位移响应(或加速度积分得到位移)协方差参数变化比值的连续监测来预警结构损伤的发生。本文提出的方法无需结构模型,计算简便,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 模式匹配法 位移响应协方差 脉冲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融合决策平台建设 被引量:3
11
作者 欧阳龙斌 苏柱金 +3 位作者 刘军 黄文辉 洪玉清 吕浩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9,共16页
为满足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以下简称“国家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对外服务要求,针对国家预警工程建设多算法多中心融合决策的主要技术难题,结合地震监测学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学科管理需求,地震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迫切需要一个... 为满足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以下简称“国家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对外服务要求,针对国家预警工程建设多算法多中心融合决策的主要技术难题,结合地震监测学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学科管理需求,地震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迫切需要一个用于地震预警、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分系统产出一套全国统一结果的融合决策平台。在国家预警工程定制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融合决策平台,其作为国家预警工程数据处理系统与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的关键信息通道,负责汇集融合国、省两级多中心地震预警和速报分系统的多套处理算法的处理结果,进行多个处理结果的同一地震事件判断及其可靠性判定,基于多个策略的信息优选和融合决策处理,产出融合决策后唯一、可靠、及时和准确的预警和速报信息结果。该结果经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布平台对外发布,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和特定专业用户可以基于收到的地震预警和速报信息进行防灾避险或应急救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决策 地震预警 地震烈度速报 地震参数速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广东省森林火灾预测模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龙祥 王自法 +2 位作者 张昕 韩赟希 周良辰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7,共9页
森林火灾是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的森林资源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广东省是我国森林火灾高发区之一,针对该区域的森林火灾发生特点,准确预测可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大多数森林火灾预测研究仅从气象因素或少数特征因素出发考虑,并未考... 森林火灾是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的森林资源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广东省是我国森林火灾高发区之一,针对该区域的森林火灾发生特点,准确预测可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大多数森林火灾预测研究仅从气象因素或少数特征因素出发考虑,并未考虑到森林火灾的发生的复杂性以及预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GIS和机器学习结合的高准确率的森林火灾预测方法,将XGBoost(eXtreme gradent boosting,XGB)、Light 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CatBoost(categorical boosting)、深度神经网络(DNN)、随机森林(RF)5种机器学习算法作为预测模型;基于气象数据、地形数据、植被数据、基础设施数据、社会和人类数据,选择了24个特征因素作为模型输入。从更多林火发生特征因素出发,构建广东省日尺度林火发生预测模型;同时引入基于Optuna框架的贝叶斯自动超参数优化方法,其自动超参数优化特性,在面对不同数据结构时可以自动优化参数组合,提升林火预测模型的准确率。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最优,准确率为91.30%;利用2018年的数据验证林火预测模型,其验证准确率结果为87.81%;利用GIS绘制广东省森林火灾风险图,同时模型准确率明显优于其他研究的林火预测模型。本研究可为广东省林业防火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机器学习 GIS XGBoost Optuna超参数优化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的流域尺度洪水预报方法:以北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赟希 张昕 +2 位作者 王自法 周良辰 朱龙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97-4408,共12页
针对中小流域目前径流和淹没预报难度较大且精度偏低的问题,以北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降雨径流-洪水淹没模型。在非耦合情况下,基于WRF-Hydro模式构建北江流域水文模型,通过对主要参数率定,优化了WRF-Hydro水文模型,模拟了流域的产流... 针对中小流域目前径流和淹没预报难度较大且精度偏低的问题,以北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降雨径流-洪水淹没模型。在非耦合情况下,基于WRF-Hydro模式构建北江流域水文模型,通过对主要参数率定,优化了WRF-Hydro水文模型,模拟了流域的产流、汇流等水循环关键要素。在耦合情况下,将WRF-Hydro模式模拟的径流过程作为CaMa-Flood模型的边界条件,从而实现对整个流域的洪水淹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参数率定的WRF-Hydro水文模型中,针对验证期的5场典型洪水事件,皮尔逊相关系数均高于0.8,纳什效率系数在0.52~0.71,在预报期的三个洪水事件中,洪峰的平均误差为22.2%。在水文水动力模型耦合后,能够准确地捕捉洪水淹没与降雨强度、洪水流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而提供洪水发生后洪泛区的淹没深度和范围等关键信息。本文构建的降雨径流-洪水淹没模型能够适用于地形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的北江流域,为类似半湿润流域的洪水预报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也为水文水动力模型耦合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流域 WRF-Hydro水文模型 CaMa-Flood水动力模型 洪水预报 洪水淹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天山地区泥火山变化特征及其在震情跟踪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志海 朱成英 +2 位作者 周晓成 张志斌 李慧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629,共13页
泥火山在新疆北天山地区有广泛的分布,泥火山活动时可将大量深层有价值的信息带到地表,通过跟踪分析其活动特征和喷涌物化学组分变化,为区域中强地震预测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首先介绍新疆北天山地区泥火山分布及活动特征,简述泥火山监测... 泥火山在新疆北天山地区有广泛的分布,泥火山活动时可将大量深层有价值的信息带到地表,通过跟踪分析其活动特征和喷涌物化学组分变化,为区域中强地震预测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首先介绍新疆北天山地区泥火山分布及活动特征,简述泥火山监测的发展历程:连续监测方式由1990年的喷涌“脉冲”记录,到2011年的视频实时监控,再到2023年实现了特定气体流量的连续在线监测。总结周边300km范围内天山中段发生的9次5级和4次6级地震震例发现,泥火山异常活动特征为“背景值-上升-转折-下降-背景值”的时间进程变化,异常开始距发震时间为6~12个月,地震多发生在转折后,可将其作为天山中段中强震震情跟踪的中期指标;泥火山喷涌物中的地球化学组分为高值异常,离子(F-、CO_(3)^(2-)等)可作为中强震震情跟踪的短期指标,逸出气体(CH_(4)、Rn等)可作为中期指标。最后,利用新源—和静6.6级、呼图壁6.2级和精河6.6级3个地震回顾了乌苏艾其沟等泥火山在震情跟踪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火山 监测 活动特征 地球化学组分 震情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6.8级地震工业厂房典型震害及其启示 被引量:9
15
作者 潘毅 任宇 +2 位作者 郭瑞 林旭川 刘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3,共11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对当地工业厂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产业链中断和能源、给水等生命线系统功能失常,阻碍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掌握工业厂房在此次地震中的破坏情况,对灾区草科乡...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对当地工业厂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产业链中断和能源、给水等生命线系统功能失常,阻碍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掌握工业厂房在此次地震中的破坏情况,对灾区草科乡、磨西镇等9个乡镇开展了震害调查,从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2个方面,对工业厂房的震害特征和破坏原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对2个典型震害案例进行详细说明。调查结果表明:工业厂房建筑非结构构件及生产设备震害明显重于主体结构;高烈度区的地基有不均匀沉降和附属结构存在破坏的情况;部分非结构构件和生产设备的破坏,对生产任务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地震引发了较多的地质次生灾害,其对工业厂房的建筑主体结构、建筑非结构构件、附属结构和生产设备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甚至造成厂房难以修复。根据震害特征和原因,从城乡抗震韧性与产业链安全的角度,对老旧工业厂房的加固、非结构构件的抗震安全、设备的抗震性能和建筑场地的选址提出4点工业厂房抗震设计与减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震害调查 工业厂房 直接灾害 次生灾害 抗震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都兰热水-桃斯托河断裂的新发现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智敏 任治坤 +4 位作者 刘金瑞 哈广浩 李正芳 王勃 王林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32,共15页
在青海都兰最新开展的活动断裂调查工作中,于都兰-茶卡高地南部新发现了1条长约40km、走向近NEE的左旋走滑、局部兼正断性质的全新世活动断裂--热水-桃斯托河断裂。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典型段落无人机航拍主要获得了以下2点认识:1)热... 在青海都兰最新开展的活动断裂调查工作中,于都兰-茶卡高地南部新发现了1条长约40km、走向近NEE的左旋走滑、局部兼正断性质的全新世活动断裂--热水-桃斯托河断裂。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典型段落无人机航拍主要获得了以下2点认识:1)热水-桃斯托河断裂及其全新世活动的发现尚属首次,其长约40km,断裂带东端存在长6km的地表破裂带;2)断裂切过的冲沟和阶地存在左旋位错现象,利用无人机获取高分辨率DEM影像,并对冲沟沟谷的地形剖面进行恢复测量得到的位错量为(9.3±0.5)m、(17.9±1.5)m和(36.8±2)m。对2级冲沟阶地位错进行恢复测量得到T1/T0阶地陡坎的位错量为(18.2±1.5)m,T2/T1阶地陡坎的位错量为(35.8±2)m,可以看出冲沟位错量和阶地位错量的结果较为一致。据历史地震记载,1938年4月10日在热水-桃斯托河断裂地表破裂的东端发生了M5地震,1952年3月21日发生了MS5.0地震,可能均与该断裂的活动有关。但在都兰县县志等相关资料中均未发现有关于这2次地震的文献记录,这可能与当时地震震中比较偏远、都兰县人口稀少且发震时间比较久远有关。东昆仑断裂和鄂拉山断裂最南端会聚形成1个向NW挤出的楔形断块,位于楔形断块端部的都兰盆地受区域NE-SW向主压应力和2条边界断裂剪切作用的影响,经历了挤压伴随局部拉张的复杂变形过程。这主要是由于2条控制楔形断块的边界断裂--东昆仑断裂与鄂拉山断裂之间存在NE-SW向的挤压作用,在这样的挤压过程中,楔形断块局部拉张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两侧断裂发生走滑,使断块向NW向挤出,因此该区三角楔形挤出的变形机制与纯粹的刚性块体的挤出机制有所不同。在靠近鄂拉山断裂的都兰盆地东北缘形成一系列向SE会聚的羽列状逆冲断裂,其形态上向E与鄂拉山断裂平行,可能在深部汇入鄂拉山断裂;靠近东昆仑断裂带的都兰盆地南缘断裂,即热水-桃斯托河断裂受到东昆仑左旋走滑断裂和鄂拉山右旋走滑断裂共同作用的影响,表现为左旋走滑的活动特征,同时楔形断块向NW挤出,使其东南端出现局部拉张,故断层局部又表现为拉张性质。这些断裂共同吸收或转换高原东北缘的剪切应力。因此,此次对都兰热水-桃斯托河断裂的新发现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东北部断块内部的变形方式和机制等提供了重要的约束条件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热水-桃斯托河断裂 左旋位错 地表破裂 全新世活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8月9日精河M_(S)6.6地震宏观烈度及其余震分布的断层气体地球化学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成英 闫玮 +4 位作者 麻荣 李志海 汪成国 黄建明 周晓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5-1239,共15页
2017年8月9日7时27分52秒,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M_(S)6.6地震,震中位于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的东段。为研究精河M_(S)6.6地震后其周边断裂的活动特征,对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及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精河段开展跨断层土壤逸出气体Rn... 2017年8月9日7时27分52秒,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M_(S)6.6地震,震中位于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的东段。为研究精河M_(S)6.6地震后其周边断裂的活动特征,对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及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精河段开展跨断层土壤逸出气体Rn、H_(2)、CO_(2)的浓度测量。结果表明:1)土壤气体Rn、CO_(2)和H_(2)的浓度有较好的一致性,高值出现在断层附近,多呈现明显的单峰特征。2)Rn、CO_(2)和H_(2)浓度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段特征,从西向东浓度值逐渐增大,主震和余震集中区附近达到最高值,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精河段的土壤气浓度达到最低值。3)Rn、CO_(2)的浓度异常强度有很好的一致性,两者的高、低值分布区域与H_(2)基本相反。余震集中的区域也是断层活动增强的区域,随着余震的发生,应力增加,岩石的渗透性减小,使得不能参与扩散和对流等迁移活动的Rn被CO_(2)从地下深部携带至地表,这能解释Rn和CO_(2)出现同步异常的原因;H_(2)主要被封存于深部的岩石孔隙和裂隙中,地震发生后,岩石中的孔隙受到破坏,H_(2)迅速逃逸到浅部或大气中。一方面,随着余震的发生来自浅部气藏的H_(2)量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岩石中因化学反应产生的H_(2)生成量随断层活动性的降低而下降。4)土壤气Rn、CO_(2)和H_(2)的浓度大小与余震分布和地震宏观烈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及时在震区和外围区域开展土壤气体地球化学观测是震后趋势判定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也可把跨断层土壤气体的浓度作为地震宏观烈度评定的重要补充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河6.6级地震 跨断层土壤气体 地球化学 气体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构造地貌分析日月山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演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智敏 李文巧 +2 位作者 殷翔 黄帅堂 张军龙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7-1090,共14页
日月山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和祁连-海原断裂等主边界断裂控制的柴达木-祁连活动块体内部,属于二级构造。该断裂构造地貌发育,研究其活动特征可获得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外扩展的信息。文中以晚更新世以来清晰的地貌变形为重点,通过RTK测量方... 日月山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和祁连-海原断裂等主边界断裂控制的柴达木-祁连活动块体内部,属于二级构造。该断裂构造地貌发育,研究其活动特征可获得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外扩展的信息。文中以晚更新世以来清晰的地貌变形为重点,通过RTK测量方法获得沿断层走向的垂直位移量,基于断层生长连接理论,分析了日月山断裂的演化,并讨论其反映的动力学背景,主要获得了以下3点认识:1)根据晚更新世以来洪积扇和阶地等地貌内长约200km的3期断层陡坎的发育特征,将日月山断裂分为5段,最重要的分段位于第三重叠区(CD-3)。2)日月山断层3期位移量分布形态反映了断层由多条次级破裂生长连接而成,处于断层生长连接的第二阶段。以CD-3为界,NW侧的断层持续生长连接;东南侧的断层活动时间相对较短,活动强度相对较弱。3)断层位移量分布曲线极值指示了应变集中和应力积累的位置。以CD-3重叠区为界,NW侧应力和应变主要集中在中部及断层重叠区,东南侧应力长期积累的范围则相对分散。应力状态可能与区域构造应力挤压作用下块体内部的顺时针旋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日月山断裂 晚更新世 几何分段 断层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场发震构造最大可信地震的坝址设计参数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瑞芳 张翠然 +2 位作者 张冬锋 孙吉泽 俞言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受近场大震影响的大坝场址,基于最大可信地震进行坝址地震动参数估计是现行水工抗震设计标准提出的要求,但工程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该文主要目的是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考虑符合真实特性的震源破裂、路径及场地衰减等影响,建立坝... 受近场大震影响的大坝场址,基于最大可信地震进行坝址地震动参数估计是现行水工抗震设计标准提出的要求,但工程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该文主要目的是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考虑符合真实特性的震源破裂、路径及场地衰减等影响,建立坝址最大可信地震动参数评价方法,并以溪洛渡坝址为应用实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针对地震活动和地质环境复杂的工程场地,建立一套适合于工程应用的大震近场地震动参数评价体系,包括设置震源模型、路径及场地参数的取值水平、设计地震动模拟方案及建立场地参数评价准则等;然后,对溪洛渡坝址区域发震构造复杂性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坝址的三条强震构造的震源参数及震级上限;最后,对坝址最大可信地震动参数进行讨论,构建不同层次和风险水平的设计参数评价方法。文中建立的方法能够考虑坝址发震构造的复杂性,反映不同震源对坝址地震动参数的影响,为大坝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合理的地震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可信地震 近场大震 发震构造 随机有限断层法 溪洛渡坝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俯冲带高频地震动模拟——以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M_(S)7.1地震为例
20
作者 李宗超 高孟潭 +3 位作者 孙吉泽 司洁戈 吴清 李奇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6-528,共13页
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近海发生M7.1地震,震中距海岸线约70km,震源深度接近60km,造成了较大范围的震害影响。考虑地震应急及地震动强度特征预测的应用前景等,利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快速估计了本次地震的高频地震动(1.0~20.0Hz)空间分布特... 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近海发生M7.1地震,震中距海岸线约70km,震源深度接近60km,造成了较大范围的震害影响。考虑地震应急及地震动强度特征预测的应用前景等,利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快速估计了本次地震的高频地震动(1.0~20.0Hz)空间分布特征及加速度时程,并结合实际地形、场地覆盖层等信息对部分台站地震动模拟结果进行修正,最终获得较可靠的地震动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具备合适小震记录时(余震及前震),可较准确地再现大震的高频地震动主要特征,模拟结果与真实记录拟合较好;地震动模拟过程中需考虑盆地等特殊地形及覆盖土层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影响,这也是未来利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大震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震动评估 小震记录 经验格林函数法 地震动修正系数 应用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