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80年代西欧服饰时尚发展与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的“革命性”转换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秋华 龚建培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外销印花绸从零售市场为主的“匹料化”设计,向以服装流行趋势、服用性为主要目的“件料化”设计转换的关键时期。此研究以西欧服饰时尚的变革为基本历史情景,以国内外历史文献为依据,探讨了引发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外销印花绸从零售市场为主的“匹料化”设计,向以服装流行趋势、服用性为主要目的“件料化”设计转换的关键时期。此研究以西欧服饰时尚的变革为基本历史情景,以国内外历史文献为依据,探讨了引发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革命性”转换的主要外因与内因,以及我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转换的主要途径、特征和相关影响,为中国现代丝绸设计史研究提供了典型的线索和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西欧服饰时尚 外销印花绸 设计范式 “革命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浸润式思政教学的架构策略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秋华 《纺织报告》 2024年第2期95-99,共5页
近年来,高校致力于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设,然而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思政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设计基础课实施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协同培养难度较大。文章通过对“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可融入的思政内容... 近年来,高校致力于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设,然而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思政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设计基础课实施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协同培养难度较大。文章通过对“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可融入的思政内容进行挖掘和实践探索,将思政内容以立体化、多样化的方式融入教学环节,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工匠精神、文化自信、创新创意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个人思政意识,从而实现思政与专业知识融合的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表现技法” 浸润式 课程思政 架构策略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纤维艺术公共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帆 《纺织报告》 202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纤维是与人类古老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然材料,这一特征决定了纤维艺术与生俱来具有公共性。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用纤维创造的物品也逐渐由功能性的日常生活用品向审美性的装饰品、维护国家权力以及符合公众审美的意识导向... 纤维是与人类古老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然材料,这一特征决定了纤维艺术与生俱来具有公共性。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用纤维创造的物品也逐渐由功能性的日常生活用品向审美性的装饰品、维护国家权力以及符合公众审美的意识导向性艺术品演变。尤其进入现代社会后,纤维艺术开始向维护公民自由、平等权益的观念艺术转化,从而成为当代艺术领域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当代纤维艺术作为公众最容易亲近的一种艺术形式,对社会文明与进步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艺术 公共性 文化共情 社会情境 公共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理念、两机制、三构建”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4
作者 杨秋华 吴帆 曹宇培 《纺织报告》 2024年第10期95-98,共4页
文章以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为研究对象,以科学发展观和市场需求为指导,探索“一理念、两机制、三构建”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以应用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服装设计人才,采用校企合作、学... 文章以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为研究对象,以科学发展观和市场需求为指导,探索“一理念、两机制、三构建”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以应用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服装设计人才,采用校企合作、学科交叉、技能实训以及“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思路,注重产教一体化教学方法,系统性加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满足了服装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理念、两机制、三构建” 高职 服装设计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视域下潮绣核心文化要素的系统性创新设计研究
5
作者 杨秋华 安刚 袁塔拉 《江苏丝绸》 2024年第3期42-46,22,共6页
潮绣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刺绣艺术的瑰宝,其蕴含的文化要素与技艺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和特有的审美特质。本研究在广泛梳理潮绣传统核心文化要素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创新设计框架,探究了如何将传统潮绣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有效结合的具体... 潮绣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刺绣艺术的瑰宝,其蕴含的文化要素与技艺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和特有的审美特质。本研究在广泛梳理潮绣传统核心文化要素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创新设计框架,探究了如何将传统潮绣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有效结合的具体方向和策略,为推动非遗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了理论支撑,验证了在非遗保护与创意设计领域可行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潮绣 核心文化要素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服装设计表现技法”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秋华 高捡平 《纺织报告》 2023年第10期80-83,共4页
“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必修基础课之一。随着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的日益普及,启迪式、探求式、融入式等教学方式已成为教学方法创新的必然。文章通过对多元化教学模式(如OBE理论等)融入“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 “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必修基础课之一。随着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的日益普及,启迪式、探求式、融入式等教学方式已成为教学方法创新的必然。文章通过对多元化教学模式(如OBE理论等)融入“服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中的探究,在实践中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效为目标导向、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高度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法,既符合当下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又摆脱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为“服装设计表现技法”教学动态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课程 多元化 教学方法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秋枫、孟海作品
7
作者 徐秋枫 孟海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5期152-152,共1页
竹·納《竹·納》是一件竹制收納産品。是利用竹子自身圓柱形態進行的解構再設計。整體上講就是把圓竹從中剖開,進行重新組合。其一是保留竹子原有形態,利用下半部竹筒做收納空間,上下兩部分用圓形竹棍串聯起來,上半部分可以旋... 竹·納《竹·納》是一件竹制收納産品。是利用竹子自身圓柱形態進行的解構再設計。整體上講就是把圓竹從中剖開,進行重新組合。其一是保留竹子原有形態,利用下半部竹筒做收納空間,上下兩部分用圓形竹棍串聯起來,上半部分可以旋轉開合。另一種是并列排列組合方式,上下兩部分都可以做收納空間,上部分同樣可以旋轉,因爲旋轉角度不同,産品的形態也有所變化。在實際生産中,根據竹材的粗細,分爲大中小三款。産品在加工工藝上采用了切割、穿孔、打磨等手法。在剖開的圓柱中間打孔,把圓形竹棍插入其中,起到連接及支撑作用。底層中部設計八字形支撑脚,加强産品的穩定性。用鋁材設計提手部分,其插入竹棍頂端兩頭。除了便于提拿,也可以形成竹子與金屬材質的肌理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收納産品 圓柱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伟、佟景贵作品
8
作者 任伟 佟景贵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4期147-147,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具监理服务机制的分析与思考
9
作者 李明剑 江敬艳 +1 位作者 李英 朱本秋 《家具》 2024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家具是人类居住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家具货物采购如何能达到预期的采购目标是采购单位比较困惑的难题。家具监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家具货物采购质量及采购效果,也利于增加家具采购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采购方、监理方、供货方的... 家具是人类居住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家具货物采购如何能达到预期的采购目标是采购单位比较困惑的难题。家具监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家具货物采购质量及采购效果,也利于增加家具采购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采购方、监理方、供货方的视角综合分析了家具监理服务机制,阐述了家具监理服务机制的发展、实践中的问题分析以及对家具监理服务制度的思考。并重新定义了家具监理服务的原则与核心内容、提出了监检分离的服务机制、并对服务团队成员的专业资质提出具体要求,希望能通过优化家具监理服务机制,为采购方提供更优质、更省心、更省力、更省时的服务。同时,也期待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对家具监理机构的资质、家具选型设计、不同使用场景技术参数要求等细分领域做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监理 家具采购咨询 家具技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中璇玑——浅析丝绸绣片的收藏与修复现状
10
作者 高劲松 《江苏丝绸》 2024年第2期41-44,40,共5页
丝绸绣片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代表之一。种类风格丰富的绣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绣品以其精巧细腻的工艺和丰富的图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颇具观赏性。由于绣品的制作过程费时费力,... 丝绸绣片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代表之一。种类风格丰富的绣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绣品以其精巧细腻的工艺和丰富的图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颇具观赏性。由于绣品的制作过程费时费力,且容易损坏褪色,因此数量稀少且保存完好的绣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本研究以文献学、图像学和民间调查为主要方法,在探究丝绸绣片呈现出的历史典故、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相互关系基础上,多角度分析民间绣片收藏的现状,剖析绣片维护与修复的方法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片 历史典故 文化传承 收藏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翔》珐琅画
11
作者 徐明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9-I0009,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云卷云舒》 国画
12
作者 颜学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9-I0009,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迹》漆画
13
作者 张丹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9-I0009,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房》插画
14
作者 甘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9-I0009,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