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封装用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小文 姜涛 李文戈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共8页
环氧树脂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塑料基电子封装材料,低导热性限制了其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而通过树脂的改性和高导热填料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概述了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研究进展,介绍了电子封装对环氧树脂基复... 环氧树脂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塑料基电子封装材料,低导热性限制了其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而通过树脂的改性和高导热填料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概述了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研究进展,介绍了电子封装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多种性能要求,包括高导热性能、绝缘性能、低介电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等,对具备不同性能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电子封装用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导热性能 介电性能 绝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强化高负荷接触稳定工艺碳捕获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孙剑平 周佳迪 +1 位作者 李绍峰 刘婉怡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61-2371,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负荷接触稳定法(High-rate Contact-Stabilization, HiCS)的碳捕获能力,开展了污泥基生物炭强化HiCS工艺碳捕获及其对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并通过多种分析手段考察生物炭投加量对HiCS系统的COD捕获效率和NH+4-N去除率...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负荷接触稳定法(High-rate Contact-Stabilization, HiCS)的碳捕获能力,开展了污泥基生物炭强化HiCS工艺碳捕获及其对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并通过多种分析手段考察生物炭投加量对HiCS系统的COD捕获效率和NH+4-N去除率的影响。同时,考察生物炭投加量对污泥性质、胞外聚合物和微生物丰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加60 mg/L生物炭的碳捕获率最高为58%,较对照组提高15百分点。NH+4-N的去除效率在生物炭为80 mg/L时达到最高,为55.1%,较对照组提高了29.9百分点。此外,生物炭作为载体可以富集大量功能微生物,提高整体的生物量,通过对污泥粒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投加生物炭后的污泥粒径有所减小且粒径分布较为集中,且污泥表面产生较多孔隙并更加粗糙,这使得污泥具有更强的捕获能力。通过测定Zeta电位发现,随着生物炭投加量的增加,污泥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在6~8 mV内逐渐减小,这表明污泥絮凝能力得到了提升。污泥的ρ(MLVSS)/ρ(MLSS)也随着生物炭的投加而增加,表明投加生物炭增强了系统内的生物活性。生物炭的投加也促进了胞外聚合物的分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生物炭会提高吸附、降解污染物相关的优势菌门的丰度,如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高负荷接触稳定法 碳捕获 生物炭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紫外/亚硫酸盐体系降解抗病毒药物的效能与机制
3
作者 顾玉蓉 阚晓东 +2 位作者 董紫君 张毅 韩琦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80,共8页
利巴韦林(RBV)作为典型抗病毒药物,使用量激增,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效能极为有限,导致其向外界水环境释放,引起水生态安全隐患。考察了真空紫外(VUV)/亚硫酸盐体系对RBV的降解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VUV/亚硫酸盐体系可以高效降解RB... 利巴韦林(RBV)作为典型抗病毒药物,使用量激增,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效能极为有限,导致其向外界水环境释放,引起水生态安全隐患。考察了真空紫外(VUV)/亚硫酸盐体系对RBV的降解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VUV/亚硫酸盐体系可以高效降解RBV。当亚硫酸盐投加量为10 mmol/L,溶液pH=9,紫外光辐照度为4800μW/cm^(2)时,初始浓度为41.0μmol/L的RBV经VUV/亚硫酸盐体系反应180 min,降解率超过95%,RBV降解的表观速率常数为0.0135 min^(-1)。相较于单独VUV体系,VUV/亚硫酸盐体系中RBV降解率的提升主要由强还原物种水合电子(e_(aq)^(-))增加引起。RBV降解速率随紫外光辐照度和溶液pH的升高而加快,随RBV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慢。共存离子Br^(-)、HCO_(3)^(-)和有机物HA均会抑制VUV/亚硫酸盐体系对RBV的降解。RBV在VUV/亚硫酸盐体系中存在3条降解路径,主要涉及酰胺键的断裂、羧基的形成及脱羧、呋喃核糖上羟甲基的氧化、醚键和碳氮键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抗病毒药物 真空紫外 亚硫酸盐 水合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段曝气时间对高负荷接触稳定法碳捕获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剑平 王奥乾 +1 位作者 李绍峰 于明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835,共7页
为探究高负荷接触稳定法(HiCS)中稳定段曝气时间(ts)对废水碳捕获的影响,分析不同ts下HiCS系统的碳捕获率及污泥性质的差异,同时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当ts为1.0、2.0、3.0 h时,碳捕获率分别为43.0%、42.4%、39.2%,显著高... 为探究高负荷接触稳定法(HiCS)中稳定段曝气时间(ts)对废水碳捕获的影响,分析不同ts下HiCS系统的碳捕获率及污泥性质的差异,同时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当ts为1.0、2.0、3.0 h时,碳捕获率分别为43.0%、42.4%、39.2%,显著高于ts为0.5、4.0 h的20.3%和25.3%;污泥粒径较小且分布集中、微观结构粗糙多孔,有利于污泥和有机物接触絮凝。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与接种污泥相比,ts为0.5 h的HiCS污泥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由24.7%、25.8%上升至40.0%、30.8%。FAPROTAX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碳循环代谢相关的微生物丰度最高,占比达到60%以上,其相对丰度受ts影响显著,在1.0~3.0 h时高于0.5、4.0 h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接触稳定法 稳定段曝气时间 碳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条件下真空紫外/亚硫酸盐对磷酸氯喹的降解
5
作者 刘强 阚晓东 +3 位作者 顾玉蓉 白雪 董紫君 黄欣颖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44,共6页
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CQP)在疫情期间被大量使用,现有处理工艺对其去除效果有限,导致其释放到外界水环境。本研究探索了真空紫外(VUV)/亚硫酸盐/有氧体系对CQP的降解效能。在该反应体系中,四种氧化还原活性物种(e_(aq)^(-)、·H、SO_... 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CQP)在疫情期间被大量使用,现有处理工艺对其去除效果有限,导致其释放到外界水环境。本研究探索了真空紫外(VUV)/亚硫酸盐/有氧体系对CQP的降解效能。在该反应体系中,四种氧化还原活性物种(e_(aq)^(-)、·H、SO_(4)·^(-)、·OH)均被证实对CQP降解有贡献。与前期研究相比,该体系可有效降解CQP,降解速率为0.093 1 min^(-1)。CQP的降解速率随着溶液pH及光强的提高而加快,随着亚硫酸盐浓度的增加先加快后减慢。共存Cl^(-)和DOM对CQP的降解速率有显著抑制作用,而HCO_(3)^(-)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氯喹 真空紫外 亚硫酸盐 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挑战与发展
6
作者 孙培凇 郭玉香 +2 位作者 罗大为 程化 丁志玉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8-1419,共12页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因极高的理论容量、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优势成为学术热点。但由于铜箔的疏锂性和金属锂的高活性,导致了锂沉积/剥离不均匀,从而产生锂枝晶和锂消耗过快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实际应用。对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优势、挑战以及...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因极高的理论容量、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优势成为学术热点。但由于铜箔的疏锂性和金属锂的高活性,导致了锂沉积/剥离不均匀,从而产生锂枝晶和锂消耗过快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实际应用。对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优势、挑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全面梳理,从修饰集流体、构筑稳定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引入补锂技术以及优化电解液四个改进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讨论了负极侧影响金属锂沉积/剥离的机制、正极额外锂源的优势以及电解液对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可逆性的影响,总结了四种策略的优缺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 负极 集流体 SEI膜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料对滤池处理嗅味物质2-MIB的中试研究
7
作者 王佳鑫 周利 +3 位作者 高静思 周建峰 邵志昌 刘岳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5-131,共7页
针对水厂常规工艺对2022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新增感官性指标2-MIB去除效果欠佳问题,以柱状滤池为实验装置,通过填充不同滤料模拟不同水厂滤池运行,对不同水厂生物滤池及砂滤料处理2-MIB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中试研究,在检验... 针对水厂常规工艺对2022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新增感官性指标2-MIB去除效果欠佳问题,以柱状滤池为实验装置,通过填充不同滤料模拟不同水厂滤池运行,对不同水厂生物滤池及砂滤料处理2-MIB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中试研究,在检验去除2-MIB的同时,对装置出水的浊度、UV254、硝酸盐等指标与滤池出水对比。结果表明,水厂滤池的生物滤料在其它水厂仍可发挥处理2-MIB效果,通过砂滤料与生物炭滤料混合,可以使原本不具有2-MIB降解效果的砂滤池出水2-MIB浓度低至10 ng/L以下,且其浊度、UV254去除效果与水厂常规滤池一致。同时滤池进水余氯量是影响出水2-MIB的重要因素,余氯量越高,出水2-MIB浓度随之升高。本实验为不具有去除2-MIB效果滤池且无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提供了一种见效快、成本低的2-MIB处理方法,可以在不影响水厂滤池正常运行,不需增加深度处理工艺条件下,实现高效去除2-M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生物滤料 中试 2-MI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