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外来物种海虱在口岸检疫中的筛查及鉴定技术
1
作者
田城城
兰文升
+3 位作者
吴江
温智清
叶仕根
史卫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3,共8页
海虱是一种能感染北半球鲑科鱼类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桡足类的体外寄生虫,近年来我国从挪威大量进口大西洋鲑鱼,自2017年深圳海关不断从进口大西洋鲑鱼体上检测到寄生的海虱,严格筛查并且准确地鉴定这种寄生虫,对于预警我国养殖鲑科鱼...
海虱是一种能感染北半球鲑科鱼类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桡足类的体外寄生虫,近年来我国从挪威大量进口大西洋鲑鱼,自2017年深圳海关不断从进口大西洋鲑鱼体上检测到寄生的海虱,严格筛查并且准确地鉴定这种寄生虫,对于预警我国养殖鲑科鱼被感染的潜在风险至关重要。对收集的海虱样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以期建立快速和准确的鉴定方法。研究发现进口的挪威大西洋鲑鱼感染的海虱有两类,但无明显的形态学差异,一种为鲑疮痂鱼虱(Lepeophtheirus salmonis),另一种为长鱼虱(Caligus elongatus),前者占样本总数的82.42%,后者占样本总数的17.58%。形态学方法难以很好地区别海虱的物种差异,而且只能对成虫鉴定,不能对虫卵和无特定形态的幼虫进行鉴别。试验建立了基于18S rDNA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够弥补形态学方法的不足,同步筛查和鉴定两类海虱,并且具有灵敏度高的优势。首次报道进口大西洋鲑携带海虱入境的风险,为口岸预警海虱入侵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快速筛查和鉴定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疮痂鱼虱
长鱼虱
分子生物学鉴定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RPA的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
4
2
作者
田城城
兰文升
叶仕根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2期99-106,共8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近几年新发展并普及应用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能够实现检测设备小型化,从而满足现场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需求。本研究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aem...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近几年新发展并普及应用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能够实现检测设备小型化,从而满足现场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需求。本研究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aemiaofcarp virus,SVCV)为检测靶标,建立了SVCV的RPA检测技术,并分析了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评判了该技术应用于POCT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基于RPA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检测下限可达4×10~3 PFU/mL,但比以Taq酶为基础的RT-PCR技术略低;特异性好,未发现对其他水生动物疫病病原,如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传染性鲑鱼贫血病病毒(ISAV)等发生非特异性反应;稳定性良好,3次重复性试验的结果近乎一致。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替代RT-PCR技术,应用于POCT的试剂和仪器设备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核酸检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养殖业抗生素耐药基因污染特征及“One Health”框架下应对策略
被引量:
2
3
作者
耿庆华
廖立珊
+5 位作者
吴江
曹宽仁
刘瑜
姜莉
刘荭
孙洁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抗生素耐药性(ABR)是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健康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现在被视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ne Health(同一健康)一个关键问题。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在人类、动物和相关环境中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造成抗...
抗生素耐药性(ABR)是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健康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现在被视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ne Health(同一健康)一个关键问题。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在人类、动物和相关环境中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造成抗生素的在环境中的污染,导致药物残留或耐药基因在环境中的持续存在,从而出现了耐药细菌库。为了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ne health”框架下更好的解决我国抗生素污染而产生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本文阐述了我国畜牧和水产养殖业抗生素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污染来源、污染特征,抗生素的危害以及one health框架下未来的应对策略,以期对我国在抗生素和抗生素耐药性的治理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污染
抗生素耐药基因
同一健康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来物种海虱在口岸检疫中的筛查及鉴定技术
1
作者
田城城
兰文升
吴江
温智清
叶仕根
史卫军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深圳海关
动植物
检验
检疫
技术
中心
/
深圳市
检验
检疫
科学研究院
出处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3,共8页
基金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JCYJ20170410103015603)。
文摘
海虱是一种能感染北半球鲑科鱼类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桡足类的体外寄生虫,近年来我国从挪威大量进口大西洋鲑鱼,自2017年深圳海关不断从进口大西洋鲑鱼体上检测到寄生的海虱,严格筛查并且准确地鉴定这种寄生虫,对于预警我国养殖鲑科鱼被感染的潜在风险至关重要。对收集的海虱样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以期建立快速和准确的鉴定方法。研究发现进口的挪威大西洋鲑鱼感染的海虱有两类,但无明显的形态学差异,一种为鲑疮痂鱼虱(Lepeophtheirus salmonis),另一种为长鱼虱(Caligus elongatus),前者占样本总数的82.42%,后者占样本总数的17.58%。形态学方法难以很好地区别海虱的物种差异,而且只能对成虫鉴定,不能对虫卵和无特定形态的幼虫进行鉴别。试验建立了基于18S rDNA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够弥补形态学方法的不足,同步筛查和鉴定两类海虱,并且具有灵敏度高的优势。首次报道进口大西洋鲑携带海虱入境的风险,为口岸预警海虱入侵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快速筛查和鉴定技术方法。
关键词
鲑疮痂鱼虱
长鱼虱
分子生物学鉴定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Keywords
Lepeophtheirus salmonis
Caligus elongates
molecular biology identificati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分类号
S852.744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S941.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RPA的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
4
2
作者
田城城
兰文升
叶仕根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深圳海关
动植物
检验
检疫
技术
中心
出处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2期99-106,共8页
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170410103015603)
文摘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近几年新发展并普及应用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能够实现检测设备小型化,从而满足现场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需求。本研究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aemiaofcarp virus,SVCV)为检测靶标,建立了SVCV的RPA检测技术,并分析了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评判了该技术应用于POCT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基于RPA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检测下限可达4×10~3 PFU/mL,但比以Taq酶为基础的RT-PCR技术略低;特异性好,未发现对其他水生动物疫病病原,如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传染性鲑鱼贫血病病毒(ISAV)等发生非特异性反应;稳定性良好,3次重复性试验的结果近乎一致。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替代RT-PCR技术,应用于POCT的试剂和仪器设备研发。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核酸检测
评价
Keywords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
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
nucleic acid test
evaluation
分类号
S851.34 [农业科学—预防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养殖业抗生素耐药基因污染特征及“One Health”框架下应对策略
被引量:
2
3
作者
耿庆华
廖立珊
吴江
曹宽仁
刘瑜
姜莉
刘荭
孙洁
机构
沈阳
海关
技术
中心
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铁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中心
出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基金
广东省“生物安全技术”专项重点研发项目《进境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中病原微生物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22B1111030001)。
文摘
抗生素耐药性(ABR)是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健康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现在被视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ne Health(同一健康)一个关键问题。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在人类、动物和相关环境中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造成抗生素的在环境中的污染,导致药物残留或耐药基因在环境中的持续存在,从而出现了耐药细菌库。为了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ne health”框架下更好的解决我国抗生素污染而产生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本文阐述了我国畜牧和水产养殖业抗生素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污染来源、污染特征,抗生素的危害以及one health框架下未来的应对策略,以期对我国在抗生素和抗生素耐药性的治理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抗生素污染
抗生素耐药基因
同一健康
应对策略
分类号
S859.796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外来物种海虱在口岸检疫中的筛查及鉴定技术
田城城
兰文升
吴江
温智清
叶仕根
史卫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RPA的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建立与评价
田城城
兰文升
叶仕根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养殖业抗生素耐药基因污染特征及“One Health”框架下应对策略
耿庆华
廖立珊
吴江
曹宽仁
刘瑜
姜莉
刘荭
孙洁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