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A片区DN1200截污干管顶管工程施工技术
1
作者 杨雪城 《南方建筑》 2006年第A07期89-90,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顶管工程工作井(沉井)的施工方法和管道顶进施工方法以及降水、纠偏等工序。
关键词 沉井 顶管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南山污水处理厂绿化改造之成效
2
作者 谢其祥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287-287,共1页
深圳市水务集团南山污水处理厂,地处深圳市西部,毗邻妈湾港,1988年开始动工兴建,1989年11月份建成投产,初期日处理污水能力5万吨,现达28万吨.由于兴建开始时,资金缺口较大,没有太多考虑厂区绿化配套方案,致使投产初期绿化状况几乎可以... 深圳市水务集团南山污水处理厂,地处深圳市西部,毗邻妈湾港,1988年开始动工兴建,1989年11月份建成投产,初期日处理污水能力5万吨,现达28万吨.由于兴建开始时,资金缺口较大,没有太多考虑厂区绿化配套方案,致使投产初期绿化状况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现在经过多年的改造完善,2000年底到2001的大规模改造,已形成了占厂区面积的40c%,人均绿化面积达500m2,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生态绿地广场,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南山污水处理厂 绿化改造 厂区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异化铁还原耦合植酸去磷酸化 被引量:1
3
作者 乐静全 江伟欣 +2 位作者 潘伟杰 钱毅光 李思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研究沉积物中微生物驱动的异化铁还原与有机磷降解转化的耦合作用,对深入阐明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控制环境磷污染和应对潜在的全球性磷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以沉积物异化铁还原与有机磷降解转化耦合的环境效应为切入点,探... 研究沉积物中微生物驱动的异化铁还原与有机磷降解转化的耦合作用,对深入阐明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控制环境磷污染和应对潜在的全球性磷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以沉积物异化铁还原与有机磷降解转化耦合的环境效应为切入点,探究了异化铁还原促进植酸有机磷去磷酸化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对武汉东湖自然沉积物中有机磷与亚铁含量的监测,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以有机质降解为驱动力的早期成岩过程中,三价铁逐渐被还原为亚铁,同时伴随着有机磷含量的降低,揭示沉积物中铁的异化还原可能促进有机磷的降解转化;接着利用富集的沉积物内源微生物群落在实验室构建“异化铁还原微生物群落+水铁矿+植酸”微宇宙模拟系统,开展了铁还原微生物群落驱动异化铁还原对植酸有机磷降解转化作用的研究,进一步证实铁的异化还原能促进植酸有机磷的去磷酸化并生成PO_(4)^(3-),很可能是诱导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铁还原 植酸 去磷酸化 沉积物 内源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水网深隧绿色建造与智慧工程设计
4
作者 张剑 邹德兵 +1 位作者 傅兴安 鲁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50-254,共5页
公明水库—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是深圳市“三纵四横”骨干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深埋隧洞穿越深圳主城区。隧洞设计采用了深埋、地下泵站(阀室)、外衬高强管片、内衬钢管、环保涂层、弃渣资源化利用、分层取水、BIM三维正向设计、水下机... 公明水库—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是深圳市“三纵四横”骨干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深埋隧洞穿越深圳主城区。隧洞设计采用了深埋、地下泵站(阀室)、外衬高强管片、内衬钢管、环保涂层、弃渣资源化利用、分层取水、BIM三维正向设计、水下机器人检修等绿色建造技术,实现了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绿色环保及智慧工程等目标,可作为类似连通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水网 深埋 地下泵站 资源化利用 水下机器人 绿色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消毒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焦中志 陈忠林 +3 位作者 陈杰 刘丽君 卢伟强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86-1488,1495,共4页
采用氯胺消毒与自由氯相比能够降低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氯与氨氮比值降至4∶1,总卤乙酸的生成量可以降低69.1%,三卤甲烷的总量降低了89%,减少了一种消毒副产物———二溴一氯甲烷.氯胺消毒所生成的副产物与氯胺的投加量线性相关性... 采用氯胺消毒与自由氯相比能够降低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氯与氨氮比值降至4∶1,总卤乙酸的生成量可以降低69.1%,三卤甲烷的总量降低了89%,减少了一种消毒副产物———二溴一氯甲烷.氯胺消毒所生成的副产物与氯胺的投加量线性相关性好;氯胺消毒增加接触时间对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影响小,三氯乙酸的生成量4 h后基本稳定,二氯乙酸和三氯甲烷的生成量24 h后基本趋于稳定;升高pH有利于降低氯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及副产物的种类,当pH至8时没有检测到一溴二氯甲烷,三卤甲烷的总量也比pH=7时减少82.3%,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都降低,二氯乙酸减少程度比三氯乙酸减少的程度略大;采用氯胺消毒能够很好的控制自由氯消毒所产生的溴代消毒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氯胺 消毒 消毒副产物 卤乙酸 三卤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6
作者 龙川 柯水洲 +1 位作者 洪俊明 黄文章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7,共4页
根据油类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及特征,介绍了含油废水的各种处理方法,如气浮、絮凝、吸附等,同时指出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最新的发展状况,提出对含油废水处理的一些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含油废水 絮凝 气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化铝对六价铬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谭秋荀 张可方 +2 位作者 赵焱 黄毅 张朝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0-133,139,共5页
为了应对水体中六价铬的污染问题,文章研究了活性氧化铝(AA)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实验考察了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pH、六价铬初始浓度、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铝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受pH的影响较大,... 为了应对水体中六价铬的污染问题,文章研究了活性氧化铝(AA)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实验考察了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pH、六价铬初始浓度、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铝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受pH的影响较大,六价铬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先升高然后降低,最佳pH为3,去除率为84.04%。六价铬的去除率随着活性氧化铝的投加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然后趋于稳定,最佳的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分别为10 g/L和90 min,去除率分别为87.34%和84.04%。随着初始浓度的不断上升,六价铬的去除率逐渐下降。在原水条件下的吸附速度和吸附容量都比在纯水条件下低。平衡吸附数据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活性氧化铝对六价铬吸附效果非常好,可以作为去除水中六价铬的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六价铬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矿物元素的ICP-MS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汪春 农晋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4-96,共3页
用ICP_MS对地下水、地表水和饮用水中的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 ,实验证明用ICP_MS可以同时测定地下水、地表水和饮用水中矿物元素;该法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 ,具有多元素同时分析 ,样品前处理简单 ,干扰少 ,... 用ICP_MS对地下水、地表水和饮用水中的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 ,实验证明用ICP_MS可以同时测定地下水、地表水和饮用水中矿物元素;该法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 ,具有多元素同时分析 ,样品前处理简单 ,干扰少 ,测定快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元素 ICP-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地下水 地表水 饮用水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水管网饮用水微生物学水质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新华 吴卿 +1 位作者 尤作亮 董丽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1-415,共5页
配水管网中细菌繁殖是钦用水二次污染的重要方面.为此,对中国南方某市市区配水管网中总余氯、总磷、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细菌总数等饮用水微生物学水质相关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余氯在配水管网的沿程上有明显的衰减过程,而且与细菌... 配水管网中细菌繁殖是钦用水二次污染的重要方面.为此,对中国南方某市市区配水管网中总余氯、总磷、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细菌总数等饮用水微生物学水质相关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余氯在配水管网的沿程上有明显的衰减过程,而且与细菌总数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细菌总数测定时间的研究结果均表现为72h>48h>24h,86.700的水样在培养24h后没有菌落形成,48h后4000的水样没有菌落形成.所有水样在培养48h后未表现超标,但培养72h后有12.500的水样细菌总数超标,即菌落数>100cfu/mL;细菌总数与总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总磷含量较高时细菌总数也较高;AOC在管网中浓度呈上升趋势,并与细菌总数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随管网的延伸AOC浓度的增加有减缓的趋势.总的来说该市饮用水水质较好,基本处于生物稳定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微生物学水质 配水管网 生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崔福义 孙兴滨 +2 位作者 张金松 徐峰 刘丽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5-238,共4页
介绍了摇蚊幼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分布规律,对其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就近年来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防治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的研究进展、现状和局限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展望了摇蚊... 介绍了摇蚊幼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分布规律,对其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就近年来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防治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的研究进展、现状和局限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展望了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前景,指出目前控制饮用水中摇蚊幼虫污染必须将水源水质控制、污染治理与净水工艺处理结合起来,优化水处理工艺和强化水源水体保护是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工艺 污染防治技术 摇蚊幼虫 研究进展 分布规律 生活习性 环境因子 生理特性 研究前景 水质控制 工艺处理 污染治理 水体保护 物理法 生物法 化学法 局限性 饮用水 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厂恶臭控制技术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朱佳 董文艺 杜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对污水厂恶臭的控制可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通常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除臭技术多属于被动控制。评述了常用的恶臭控制技术,尤其是南方某污水厂早期的生物除臭试点工程和后来的中试研究结果,总结了当前生物法的研究方向。介绍了恶臭主... 对污水厂恶臭的控制可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通常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除臭技术多属于被动控制。评述了常用的恶臭控制技术,尤其是南方某污水厂早期的生物除臭试点工程和后来的中试研究结果,总结了当前生物法的研究方向。介绍了恶臭主动控制技术及国外的新进展,提出恶臭控制的根本在于主动控制,通过改进处理工艺,达到同步去除有机物和抑制恶臭气体生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恶臭控制 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生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某水库轮虫群落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3
12
作者 王庆 刘丽君 杨宇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385-3395,共11页
于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对广东省某水库4个站点轮虫群落的周年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测定了浑浊度、叶绿素、总氮、总磷等理化因子。调查期间,共记录轮虫41种,以臂尾轮属和异尾轮属种类居多,全年以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vulgaris)... 于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对广东省某水库4个站点轮虫群落的周年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测定了浑浊度、叶绿素、总氮、总磷等理化因子。调查期间,共记录轮虫41种,以臂尾轮属和异尾轮属种类居多,全年以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vulgaris)和尖尾疣毛轮虫(Synchaetastylata)为主要优势种;轮虫丰度范围为6-1966ind./L,以库心和大坝处的轮虫丰度较高,高峰期出现在夏秋季。相关分析显示叶绿素浓度对轮虫群落有重要影响。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采样站点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CCA分析还表明浑浊度和透明度是影响轮虫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水温和叶绿素浓度是影响轮虫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CCA排序可将轮虫分为3个类群,优势种广布多肢轮虫位于CCA坐标轴的原点附近,表明其所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小。根据相关加权营养状态指数(TLI),该水库处于中营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时空分布 浑浊度 典范对应分析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与吸附作用协同去除卤乙酸生成势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伟光 安东 +2 位作者 崔福义 张金松 尤作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4,共4页
评价了生物强化活性炭(BAC)的生物降解与吸附作用协同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质(DBPFP)的控制效果.控制 BAC 的空床接触时间(EBCT)为 20min 时,BAC 对卤乙酸生成势(HAAFP)的去除率达到 59%,而相同条件下,普通颗粒炭(GAC)对其去除率只有 27%.... 评价了生物强化活性炭(BAC)的生物降解与吸附作用协同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质(DBPFP)的控制效果.控制 BAC 的空床接触时间(EBCT)为 20min 时,BAC 对卤乙酸生成势(HAAFP)的去除率达到 59%,而相同条件下,普通颗粒炭(GAC)对其去除率只有 27%.BAC 工艺中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活性均明显高于 GAC 工艺.通过微生物降解作用和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协同,BAC 对 HAAFP 的去除率与 EBCT 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R2=0.9069).BAC 出水中指标 UV254与 HAAFP 也表现出一定的线性相关性(R2=0.77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炭 卤乙酸生成势 空床接触时间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活性污泥共生系统处理屠宰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赫俊国 李建政 +2 位作者 张金松 李军 潘志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427,共4页
以屠宰废水为原水 ,对生物膜 -活性污泥共生系统的传质机理及工程应用进行了分析 .该工艺以形成泥膜共生系统为基础 ,通过受限工艺约束多相流的水力半径 ,从而强化物系的宏观和亚微观传质 ,促进物相接触 ,使污水好氧处理中多相物系处于... 以屠宰废水为原水 ,对生物膜 -活性污泥共生系统的传质机理及工程应用进行了分析 .该工艺以形成泥膜共生系统为基础 ,通过受限工艺约束多相流的水力半径 ,从而强化物系的宏观和亚微观传质 ,促进物相接触 ,使污水好氧处理中多相物系处于高分散系状态以实现高传质 ,提高处理效率 .在利用泥膜共生系统的好氧强化传质技术处理屠宰废水的应用中 ,当气水比为 12∶1、水力停留时间 4h、进水CODCr质量浓度 80 0~ 2 2 0 0mg/L、CODCr负荷达 8~ 9kgCOD/(m3 ·d)时 ,CODCr去除率平均达 95 % ,BOD5去除率 >97% ,SS去除率在 95 %以上 .实践证明 ,该工艺处理效率高 ,效果稳定 ,运行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活性污泥共生系统 屠宰废水处理 多相物系 受限传质 好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过滤对饮用水中药品和个人护理品去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建宁 张治 +2 位作者 田瑞之 尤作亮 张金松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7,共6页
饮用水中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等痕量有机物污染物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传统工艺很难去除此类污染物.过去十年内,膜工艺去除PPCPs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综述了超滤、纳滤、反渗透和正渗透4种典型膜工艺对PPCPs的去除效果.重点分... 饮用水中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等痕量有机物污染物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传统工艺很难去除此类污染物.过去十年内,膜工艺去除PPCPs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综述了超滤、纳滤、反渗透和正渗透4种典型膜工艺对PPCPs的去除效果.重点分析了不同膜工艺对PPCPs的去除机理,总结了影响PPCPs去除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膜及其组合工艺在去除PPCPs方面的应用形式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过滤 个人药品与护理品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无标底招标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国龙 顾红春 张友志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无标底招标是我国工程招投标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首先介绍了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无标底招标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工程量清单无标底招标的内容和程序,其中重点阐述了工程量清单无标底招标的编制、无...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无标底招标是我国工程招投标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首先介绍了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无标底招标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工程量清单无标底招标的内容和程序,其中重点阐述了工程量清单无标底招标的编制、无标底评标、定标等内容。从资格预审、工程担保以及预控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招标人的风险规避和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量清单 无标底招标 评标 风险管理 工程担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负荷对缺氧-好氧MBR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大文 安瑞 +2 位作者 陶彧 付源 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6-889,903,共5页
为了考察缺氧-好氧MBR系统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不同有机负荷(分别为315.8、407.5、507.7g·m-3·d-1,以COD计)对缺氧-好氧MBR系统去除有机污染物和脱氮能力的影响,并借助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 为了考察缺氧-好氧MBR系统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不同有机负荷(分别为315.8、407.5、507.7g·m-3·d-1,以COD计)对缺氧-好氧MBR系统去除有机污染物和脱氮能力的影响,并借助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16SrDNA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系统内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负荷的提高使整个系统对COD的去除率从65.9%提高到85.95%,总氮去除率从18.5%提高到69.5%;但是有机负荷对氨氮去除的影响不大.缺氧-好氧MBR系统在实现低有机碳源下总氮的去除和污泥减量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此外,进水有机负荷对系统内微生物种群结构有较大影响,在中等有机负荷(400g·m-3·d-1)下MBR的Shannon指数达到最大值(0.95),此时脱氮菌成为优势菌种,系统运行稳定且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有机负荷 脱氮 污泥减量化 微生物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镉和敌敌畏突发胁迫下斑马鱼的行为差异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毅 张金松 +1 位作者 韩小波 黄廷林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1-676,共6页
采用计算机摄像跟踪技术,以正常水体中斑马鱼的行为变化为基础,比较突发性氯化镉和敌敌畏污染胁迫下斑马鱼的个体行为(游动速度、深度、转弯次数和加速度)和鱼群行为(平均距离和分散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斑马鱼在两种污染物突... 采用计算机摄像跟踪技术,以正常水体中斑马鱼的行为变化为基础,比较突发性氯化镉和敌敌畏污染胁迫下斑马鱼的个体行为(游动速度、深度、转弯次数和加速度)和鱼群行为(平均距离和分散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斑马鱼在两种污染物突发性胁迫下,行为反应快速且敏感,游动行为响应与污染物种类和暴露时间直接相关;两种不同类型的污染胁迫下,斑马鱼的行为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环境压力模型,但其响应方式存在差异。氯化铬突发性胁迫下,斑马鱼有明显的过度活跃行为现象,游动深度显著下降,而敌敌畏突发性胁迫下,行为强度直接降低,鱼群聚集且停留在水面附近。斑马鱼的行为响应敏感、迅速,是实现在线水质监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监测 回避反应 游动速度 游动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滤池无脊椎动物滋生对饮用水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小伟 刘丽君 +1 位作者 杨宇峰 张金松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4-69,共6页
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滤池能够为无脊椎动物提供理想的生境,但无脊椎动物可能给饮用水带来负面的健康效果和感观问题.2006年9月~2007年9月,对南方某水厂BAC滤池无脊椎动物滋生状况进行了为期13个月的调... 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滤池能够为无脊椎动物提供理想的生境,但无脊椎动物可能给饮用水带来负面的健康效果和感观问题.2006年9月~2007年9月,对南方某水厂BAC滤池无脊椎动物滋生状况进行了为期13个月的调查研究,共发现无脊椎动物23种(属或类),优势类群为轮虫,其他类群还有桡足类、枝角类、寡毛类、无节幼体、线虫等.调查期间炭总管水无脊椎动物的平均密度是主臭氧后水的6.8倍.BAC滤池经过13个月的运行使用后,炭滤后水(1#和2#),炭层(#和2#),炭总管水无脊椎动物密度分别增长了3~17倍.BAC炭层富含无脊椎动物,最高密度可达52645个/k.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对无脊椎动物生长有重要影响,夏季无脊椎动物密度通常高于冬季.这些发现表明:BAC滤池存在复杂的食物网关系,及由无脊椎动物引起的饮用水安全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安全性 无脊椎动物 生物活性炭滤池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浓度对双重后置反硝化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邓仁健 张金松 曲志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7-803,共7页
利用城市实际污水考察了ρ(MLSS)在2 400、3 350、4 300和5 250 mg/L 4种工况下SBR反应器(厌氧/好氧/缺氧/再好氧/沉淀/排水/预缺氧运行模式)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分析了反应器单个周期内有机物、氮和磷的转化过程及污泥产量.结果表明:ρ(M... 利用城市实际污水考察了ρ(MLSS)在2 400、3 350、4 300和5 250 mg/L 4种工况下SBR反应器(厌氧/好氧/缺氧/再好氧/沉淀/排水/预缺氧运行模式)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分析了反应器单个周期内有机物、氮和磷的转化过程及污泥产量.结果表明:ρ(MLSS)由2 400 mg/L升至5 250 mg/L时,系统TN去除率由52.5%升至66.6%;后续缺氧及预缺氧工序的脱氮比例(该工序TN去除量占系统TN总去除量的比例)由12.7%增至23.1%;ρ(MLSS)为4 300 mg/L时系统TP去除率(75.6%)达到最大.后续缺氧及预缺氧工序中,ρ(MLSS)与内源反硝化速率呈正相关(R2=0.703 7);提高ρ(MLSS)可使PAOs(聚磷菌)在下一个周期内获得更多的碳源,使厌氧释磷量由1.62 mg/L升至9.10 mg/L,但PAOs吸磷动力会减弱,对除磷不利.在后置反硝化、污泥衰减、能量解偶联等减量机制共同作用下,ρ(MLSS)为4 300 mg/L时系统污泥减量可提高24.4%.从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效果综合考虑,ρ(MLSS)是双重后置反硝化工艺重要的控制参数,在该研究条件下控制在4 300 mg/L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反硝化 脱氮除磷 污泥浓度 污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