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铁电玻璃陶瓷在介电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田硕 赵健伟 +2 位作者 何斌 孔令兵 肖卓豪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47,共17页
近年来,新型铁电玻璃陶瓷在介电储能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关于铁电玻璃陶瓷的研究报道也在逐年增多。铁电玻璃陶瓷因其独特的电学特性、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和快速充放电能力,成为高能量密度电容器的重要材料之一,使其在轻量化和小型... 近年来,新型铁电玻璃陶瓷在介电储能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关于铁电玻璃陶瓷的研究报道也在逐年增多。铁电玻璃陶瓷因其独特的电学特性、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和快速充放电能力,成为高能量密度电容器的重要材料之一,使其在轻量化和小型化电子元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概述铁电玻璃陶瓷的性能要求及器件应用,梳理了铌酸盐、钛酸盐铁电玻璃陶瓷的性能及应用,同时,简要探讨了铁电玻璃陶瓷作为玻璃添加剂时,对铁电陶瓷的储能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熔融法、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三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基于铁电玻璃陶瓷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论述了此类材料在储能及器件领域的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玻璃陶瓷 性能 铌酸盐 钛酸盐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对CH_(3)NH_(3)PbI_(3)钙钛矿薄膜材料加工研究(特邀)
2
作者 喻学昊 方晓东 +1 位作者 游利兵 杨礼昭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51,I0004,共10页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很多器件中得到应用,因此激光对钙钛矿薄膜加工性能的研究也得到重视。文中研究了波长248 nm的准分子激光对CH_(3)NH_(3)PbI_(3)钙钛矿薄膜材料的作用效应。实验分析了激光能量密度和脉...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很多器件中得到应用,因此激光对钙钛矿薄膜加工性能的研究也得到重视。文中研究了波长248 nm的准分子激光对CH_(3)NH_(3)PbI_(3)钙钛矿薄膜材料的作用效应。实验分析了激光能量密度和脉冲数对钙钛矿薄膜的形貌和加工深度的影响,并与波长517 nm的飞秒激光加工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48 nm波长的准分子激光可以通过烧蚀等效应对钙钛矿薄膜材料实现有效加工,为准分子激光在钙钛矿薄膜器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材料加工 准分子激光 钙钛矿薄膜 飞秒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制备金刚石厚膜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3
作者 刘富成 马莞杰 +3 位作者 黄江涛 张宗雁 韩培刚 何斌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5-299,F0003,共16页
近年来,随着化学气相沉积(CVD)制备金刚石技术的发展,关于金刚石的研究与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主要的CVD技术有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和热阴极等离子体化学气... 近年来,随着化学气相沉积(CVD)制备金刚石技术的发展,关于金刚石的研究与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主要的CVD技术有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和热阴极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等。MPCVD技术因其生长的金刚石品质高,被认为是制备大面积、高质量金刚石厚膜的最佳方法。首先介绍MPCVD的基本原理和设备,比较几种主要MPCVD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包括金刚石生长工艺的研究,特别是国内外单晶/多晶金刚石厚膜的制备研究,然后总结近年来金刚石厚膜在电子、光学、热沉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最后对金刚石厚膜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厚膜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 CVD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糟基炭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天潮 张晓沛 +2 位作者 刘伟峰 符冬菊 刘旭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91-2305,共15页
酒糟是乙醇工业和酿酒工艺产生的主要固体生物质废弃物,具有来源广泛、含碳量高、元素种类丰富等特点。酒糟在经过发酵、蒸馏等处理之后,仍含有丰富纤维素、木质素、粗蛋白和淀粉等物质,是理想的生物质炭材料前驱体。酒糟基炭材料是以... 酒糟是乙醇工业和酿酒工艺产生的主要固体生物质废弃物,具有来源广泛、含碳量高、元素种类丰富等特点。酒糟在经过发酵、蒸馏等处理之后,仍含有丰富纤维素、木质素、粗蛋白和淀粉等物质,是理想的生物质炭材料前驱体。酒糟基炭材料是以酒糟为碳源,通过高温热解和水热处理等炭化方式,以及经过物理、化学等活化方式制备得到的炭材料。因其碳含量高、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和元素种类丰富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综述了酒糟基炭材料的原料组成、制备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为今后对酒糟基炭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系统参考。首先分析了前驱体酒糟的来源和组成,不同地区、不同酿造方法产生的酒糟组成有所不同,主要体现为纤维素、木质素和粗蛋白等成分比例,以及N、S、P等元素质量分数的差别。然后总结对比了目前研究中典型的酒糟基炭材料制备方法,包括热解法、水热法和活化方法等,并展望了在未来酒糟基炭材料研究中可采取的先进制备方法。此外,介绍了目前酒糟基炭材料在能源(超级电容器、电池)、环境(重金属离子吸附、污水净化)、农业(土壤改善、缓释肥载体)和催化领域(氧还原、有机污染物降解)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对现阶段酒糟基炭材料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 炭材料 生物质 组成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超短脉冲的准分子激光放大技术
5
作者 张艳琳 游利兵 +4 位作者 王宏伟 王琪 胡泽雄 范军 方晓东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7-686,共10页
由于具有波长短、聚焦特性好、峰值功率高等优势,紫外超短脉冲在超快科学、强场物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准分子激光工作气体作为增益介质在放大紫外超短脉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准分子激光放大紫外超短脉冲获得高强度的激光... 由于具有波长短、聚焦特性好、峰值功率高等优势,紫外超短脉冲在超快科学、强场物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准分子激光工作气体作为增益介质在放大紫外超短脉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准分子激光放大紫外超短脉冲获得高强度的激光输出为紫外激光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概括介绍了准分子激光放大的特点,进而基于准分子的放大特性分单元介绍了紫外超短准分子激光放大技术,并对深紫外超短脉冲脉宽的测量进行了简单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紫外超短脉冲 准分子激光放大 脉宽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材料光学传感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要点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笙良 刘飞燕 陈丽琼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9099-19115,共17页
基于金纳米材料光学性能优良、稳定性高以及易于表面功能化等特点而建立的纳米金光学传感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易操作、可视化和成本低等优点。金纳米材料类传感器是利用功能化纳米金与目标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金纳米颗粒... 基于金纳米材料光学性能优良、稳定性高以及易于表面功能化等特点而建立的纳米金光学传感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易操作、可视化和成本低等优点。金纳米材料类传感器是利用功能化纳米金与目标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和聚集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溶液颜色、荧光和散射强度发生变化,为目标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出色的测定平台。为更好地介绍金纳米材料在现代检测领域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出现的四种常见纳米金光学传感检测方法:纳米金聚集光学传感法、纳米金刻蚀光学传感法、纳米金荧光光学传感法、纳米金散射光学传感法。通过介绍这些方法的检测原理,探讨了其在化学、生物和环境领域的发展及应用。随后,通过分析四种策略的设计思路,初步总结出七个关于开发纳米金光学传感检测技术实验要点,分别是纳米金的合成与表面功能化、溶液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选择性、体系检出限、方法准确性、体系可重复利用性。通过详尽分析这些要点的重要性,为接下来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实验设计思路和经验。最后,本文还探讨了目前基于纳米金光学传感检测方法所面临的一些主要挑战,并展望了该类方法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通过将该类方法与智能手机、层析试纸条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检测过程的简单化、便携化。总体来说,基于金纳米材料的光学传感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合成法 功能化 光学传感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紫外飞秒脉冲准分子激光放大同步特性研究
7
作者 范军 杨礼昭 +4 位作者 游利兵 戎丹丹 王宏伟 寸超 方晓东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8,共11页
为了获得大能量的深紫外超短脉冲,将深紫外飞秒种子光通过ArF准分子放大器进行放大。通过对种子光信号和准分子放大器的荧光信号进行测量,在不同环境下,针对种子光信号与放大器放电信号之间的延时对脉冲单程放大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为了获得大能量的深紫外超短脉冲,将深紫外飞秒种子光通过ArF准分子放大器进行放大。通过对种子光信号和准分子放大器的荧光信号进行测量,在不同环境下,针对种子光信号与放大器放电信号之间的延时对脉冲单程放大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放大系统实现了种子光与准分子放大器的低抖动精确同步,空气和氮气环境下脉冲能量最高分别为197.2μJ和312.6μJ,且氮气环境下脉冲展宽较空气平均降低99.2 fs。相较于空气环境,氮气环境可有效降低深紫外超短脉冲的能量衰减与脉冲展宽,且同步抖动对放大特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同步特性 准分子放大 深紫外飞秒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原子掺杂高度面间结晶的g-C_(3)N_(4)光催化剂及其高效H_(2)O_(2)光合成
8
作者 钟威 郑丹 +2 位作者 欧远新 孟爱云 苏耀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38,共2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在光催化制备过氧化氢(H_(2)O_(2))领域有巨大潜力。然而,低的两电子氧还原活性严重限制了g-C_(3)N_(4)的光催化产H_(2)O_(2)效率。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两步煅烧法在KI晶体表面重新晶化传统g-C_(3)N_(4)材...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在光催化制备过氧化氢(H_(2)O_(2))领域有巨大潜力。然而,低的两电子氧还原活性严重限制了g-C_(3)N_(4)的光催化产H_(2)O_(2)效率。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两步煅烧法在KI晶体表面重新晶化传统g-C_(3)N_(4)材料,合成了钾掺杂的高晶化g-C_(3)N_(4)光催化剂(CN-K)。所制备的CN-K光催化材料具有更高的面间结晶度、更窄的禁带宽度和更小的颗粒尺寸(大约20到50 nm)。更重要的是,掺入的钾原子作为优异的催化位点可以增强O_(2)吸附和稳定*OOH中间体,从而提高钾掺杂高晶化g-C_(3)N_(4)光催化剂的两电子氧还原活性。其中CN-K(1:6)样品具有显著增强的光催化产H_(2)O_(2)速率(7.8mmol·L^(-1)·h^(-1)),且在420 nm下的表观量子效率为5.17%,光催化活性是传统块状g-C_(3)N_(4)样品的220倍。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杂原子提高g-C_(3)N_(4)光催化剂两电子氧还原活性的机理,而且为设计高效g-C_(3)N_(4)基光催化剂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产H_(2)O_(2) 氮化碳 钾掺杂 高选择性两电子氧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中间体运输导向合成富氨基g-C_(3)N_(4)纳米片用于高效光催化产H_(2)O_(2)
9
作者 陈郭强 郑子璇 +2 位作者 钟威 王国宏 吴新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42,共2页
为避免使用当前g-C_(3)N_(4)纳米片合成策略中的外加辅助,如模板、强酸、强碱等,本研究设计了一种g-C_(3)N_(4)熔融中间体运输的创新模式,在没有任何外加物质辅助情况下,成功一步合成富含氨基g-C_(3)N_(4)纳米片。该创新模式具体包括先... 为避免使用当前g-C_(3)N_(4)纳米片合成策略中的外加辅助,如模板、强酸、强碱等,本研究设计了一种g-C_(3)N_(4)熔融中间体运输的创新模式,在没有任何外加物质辅助情况下,成功一步合成富含氨基g-C_(3)N_(4)纳米片。该创新模式具体包括先将三聚氰胺放置在倒置坩埚的顶部平台上,随后进行一步煅烧。在煅烧过程中,三聚氰胺及其随后形成的g-C_(3)N_(4)中间体转变为熔融状态,并沿倒置坩埚外表面逐渐向下流动。这种熔融中间体运输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其团聚,并使其依次分批聚合成富含氨基的g-C_(3)N_(4)纳米片。此外,所得富氨基g-C_(3)N_(4)纳米片的光催化产H_(2)O_(2)速率显著提高,约为85.8μmol·L^(-1)·h^(-1),是传统块体g-C_(3)N_(4)的2倍,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其纳米片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外,富氨基结构可以有效增强对O_(2)原料和*OOH中间体的吸附,并加速*OOH高效转化为H_(2)O_(2)。该探究提供了一种创新模式来合成富含氨基的g-C_(3)N_(4)纳米片,并深入探究了其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氮化碳纳米片 富氨基 中间体运输 产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束方式提高准分子激光输出脉冲能量稳定性
10
作者 刘墨林 刘嘉仪 +3 位作者 王怡哲 喻学昊 方晓东 游利兵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为了获得稳定性更好、能量更大的准分子激光输出脉冲,对合束方式提高输出脉冲能量稳定性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推导、模拟实验以及合束实验研究。从理论推导得知,当激光输出脉冲能量符合正态分布时,多台激光器合束可以降低输出能量相对标... 为了获得稳定性更好、能量更大的准分子激光输出脉冲,对合束方式提高输出脉冲能量稳定性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推导、模拟实验以及合束实验研究。从理论推导得知,当激光输出脉冲能量符合正态分布时,多台激光器合束可以降低输出能量相对标准差。对三台输出脉冲能量分布特性符合正态分布的准分子激光器进行合束模拟实验研究,每台输出脉冲能量平均值约为153 mJ,脉冲能量相对标准差约为1%。两台准分子激光器合束时得到输出脉冲能量平均值为305 mJ、能量相对标准差为0.7%的准分子激光脉冲。三台准分子激光器合束时可以得到输出能量平均值为458 mJ、能量相对标准差为0.6%的准分子激光脉冲。使用两台准分子激光器进行三次实际合束实验,其中两台准分子激光器三次合束分别输出能量平均值约为355、350、330 mJ,相对标准差为1.3%、1.2%、1.4%的激光脉冲;三次合束后分别得到能量平均值为687、694、646 mJ,相对标准差为0.86%、0.79%、0.83%的激光脉冲。模拟实验以及合束实验都表明,合束后的能量相对标准差均小于单台能量相对标准差,即合束提高准分子输出脉冲的稳定性。因此,当单台准分子激光输出脉冲能量符合正态分布且平均能量相当时,多台合束可以有效提高激光输出脉冲的能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脉冲能量 稳定性 相对标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cket服务器的Zynq平台微型高光谱仪实时视频预览系统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绍勋 黄继小 +5 位作者 赵志刚 吕德远 黄浩文 付存 刘文擎 屈军乐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2,共5页
由于高光谱数据量庞大,通常的微型高光谱仪难以实现实时视频流无线传输,无法在移动终端进行实时视频预览,给高光谱数据的分析处理带来不便。通过研制Zynq平台微型高光谱仪,经由马赛克面阵高光谱传感器采集高光谱数据,搭建Socket服务器... 由于高光谱数据量庞大,通常的微型高光谱仪难以实现实时视频流无线传输,无法在移动终端进行实时视频预览,给高光谱数据的分析处理带来不便。通过研制Zynq平台微型高光谱仪,经由马赛克面阵高光谱传感器采集高光谱数据,搭建Socket服务器对高光谱数据实施视频无线传输,最终可在移动终端APP上实现实时的高光谱数据视频预览。实测结果显示,所实现的Zynq平台微型高光谱仪在视频预览状态下帧频达28 fps,结合APP的原始高光谱图像获取功能,可显著扩展微型高光谱仪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高光谱仪 视频流传输 Socket服务器 Zynq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CsPbBr3中光生载流子的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宗鹏 章瑛 +2 位作者 蒋凌峰 裴继红 阮双琛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7-563,共7页
钙钛矿材料的光电性能十分优异,可应用于光电器件,且钙钛矿中光生载流子的动力学行为可以决定光电器件的性能.本研究利用泵浦探测瞬态吸收光谱研究CsPbBr 3量子点被激发后光生载流子的动力学行为,通过奇异值分解及全局拟合研究了CsPbBr ... 钙钛矿材料的光电性能十分优异,可应用于光电器件,且钙钛矿中光生载流子的动力学行为可以决定光电器件的性能.本研究利用泵浦探测瞬态吸收光谱研究CsPbBr 3量子点被激发后光生载流子的动力学行为,通过奇异值分解及全局拟合研究了CsPbBr 3量子点被光激发后的瞬态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激子间的耦合会导致CsPbBr 3量子点的能带边沿发生红移,而Burstein-Moss效应会引起其能带边沿发生蓝移.结果同时揭示了CsPbBr 3量子点中光生载流子的动力学过程,以及与之对应的指前相关因子光谱,其中,热载流子的弛豫时间约为0.4 ps,10 ps和100 ps量级的衰减时间可归结为双激子以及带电激子的寿命,而纳秒量级的衰减时间可归结为激子的辐射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钙钛矿 瞬态吸收光谱 超快动力学 奇异值分解 全局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光谱参量表征发光二极管结温的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福春 何思宇 +4 位作者 刘远海 刘文 柴广跃 赵志刚 李百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4-150,共7页
针对采用蓝光激发荧光粉产生白光的YAG型白光LED,通过分析其光谱波谷特性,采用常规可见光光谱仪和温控系统设计了一套基于光谱特征参量的LED结温测试系统.测量方法分为定标函数的测定和任意状态下的测量两部分.首先采用光谱仪测量在给... 针对采用蓝光激发荧光粉产生白光的YAG型白光LED,通过分析其光谱波谷特性,采用常规可见光光谱仪和温控系统设计了一套基于光谱特征参量的LED结温测试系统.测量方法分为定标函数的测定和任意状态下的测量两部分.首先采用光谱仪测量在给定的多个不同结温和正常驱动电流下的相对发光光谱数据,再分析其光谱波谷处的相对光谱强度.从实用性和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采用正常工作电流驱动,但以正常工作电流驱动下的LED在光谱仪的固定反应时间内其自加热效应不可忽略.因此采用选定基准状态法,将各温度下的相对发光光谱强度与基准状态下的逐点作差得到相应的发光光谱强度差,同时为了减少温控系统引入的温度偏差,同样将各温度与基准温度作差得到相应的结温差.实验表明高低色温大功率LED的结温差和发光光谱强度差经过一定的函数拟合形成的定标函数其线性度都较高,R2达到0.99以上;利用定标函数,可以测量出在任意状态下的LED结温.最后将采用本方法得出的高低色温LED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温数据与通过Mentor Graphics公司的T3Ster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大偏离度为2.82%,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表明此方法完全具备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光谱 发光二极管 波谷 结温 高色温 低色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印迹磁性碳纳米球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铜(II)的选择性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瑞珍 秦蕾 +5 位作者 符冬菊 王美玲 宋兴福 白永辉 刘伟峰 刘旭光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2-1103,共12页
本文报道一种基于Cu(II)离子印迹聚合物为识别元件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耦合表面离子印迹和电化学沉积的制备方法,制备了由磁性碳纳米球组成的离子印迹聚合物电极。所组装的传感器表现出对Cu(II)检测的特异识别性和高灵敏特性。通过场... 本文报道一种基于Cu(II)离子印迹聚合物为识别元件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耦合表面离子印迹和电化学沉积的制备方法,制备了由磁性碳纳米球组成的离子印迹聚合物电极。所组装的传感器表现出对Cu(II)检测的特异识别性和高灵敏特性。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印迹聚合物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官能团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传感器电化学性能表明,与非印迹电极和裸电极相比,印迹电极对Cu(II)具有更强的选择性和更高的灵敏度。传感器对浓度为10^(-6)至10^(-10) mol L^(-1)的Cu(II)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应电流,其检测限提升至5.138×10^(-16) mol L^(-1)(S/N=3)。此外,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重现性和稳定性,为金属离子的检测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铜离子 磁性碳纳米球 选择性和灵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超快光纤激光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绍冬 闫培光 阮双琛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47,共15页
中红外波段覆盖重要的分子吸收区与多个大气透射窗口,该波段的超快激光器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基于光纤的中红外超快激光器近年来在激光发射与传输、超快脉冲产生与应用等方面发展迅速,为中红外波段超快激光开辟了新的研究手段与应... 中红外波段覆盖重要的分子吸收区与多个大气透射窗口,该波段的超快激光器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基于光纤的中红外超快激光器近年来在激光发射与传输、超快脉冲产生与应用等方面发展迅速,为中红外波段超快激光开辟了新的研究手段与应用领域。综述了近十年来中红外超快光纤激光器的发展概况,介绍了近年来中红外波段的激光传输与增益手段。其中,重点回顾了近年来中红外超快脉冲产生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代表性工作,包括非线性偏振旋转、可饱和吸收体以及频移反馈锁模技术。此外,还介绍了中红外超快脉冲的压缩放大技术与超连续谱产生应用。最后讨论并总结了中红外超快光纤激光器面临的挑战与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 超快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 锁模技术 少周期脉冲 超连续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紫外飞秒激光脉宽测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艳琳 游利兵 +4 位作者 王宏伟 王琪 胡泽雄 范军 方晓东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9-475,共7页
为准确测量193 nm深紫外飞秒激光的脉冲宽度,基于氟化钙的双光子荧光效应,设计并搭建了用于紫外飞秒激光脉冲的脉宽测量系统。双光子荧光信号强度与入射激光光强的平方依赖关系证明了获得双光子荧光信号的可靠性。利用插入法进行了CCD... 为准确测量193 nm深紫外飞秒激光的脉冲宽度,基于氟化钙的双光子荧光效应,设计并搭建了用于紫外飞秒激光脉冲的脉宽测量系统。双光子荧光信号强度与入射激光光强的平方依赖关系证明了获得双光子荧光信号的可靠性。利用插入法进行了CCD探测系统的数值标定,获得单像素对应的时间尺度为7.35 fs。单脉冲测量下,得到193 nm深紫外飞秒激光的脉宽为476.1 fs,与利用光谱法进行测量计算得到的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脉宽测量 深紫外飞秒激光 双光子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照马赛克高光谱图像CCSDS压缩器的FPGA实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德远 黄浩文 +2 位作者 曾珉 曾旭 赵志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83-893,共11页
准确的云分类模型对气象监测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机器学习云分类模型依赖手工特征提取,容易受噪声数据影响,模型泛化能力较差。深度网络分类模型能自动学习图像深度特征,但是对于图像边缘与细节分类效果不佳。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 准确的云分类模型对气象监测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机器学习云分类模型依赖手工特征提取,容易受噪声数据影响,模型泛化能力较差。深度网络分类模型能自动学习图像深度特征,但是对于图像边缘与细节分类效果不佳。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提取Himawari-8卫星云图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用以训练模糊支持向量机(Fuzzy Support Vector Machine,FSVM)模型;同时利用不同通道云图训练深度网络,学习云图深度特征;最后,根据不同模型特性,训练元分类器对各模型输出进行融合,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网络与FSVM集成学习的云分类方法,该方法综合不同模型优势,利用不同模型间的互补性提高云分类结果的鲁棒性和可信度。相比单独使用FSVM或深度网络的分类模型,本文集成学习方法在众多评价指标中有更好的表现,平均命中率、平均误报率和平均临界成功指数分别达到0.9245、0.0796、0.8581;与其它云分类模型相比,本文方法也有更好的分类效果;在具体案例测试中也发现,该方法对于不同云类混合区有更高的识别精度,而且能更加准确的识别云团边缘及细节。本文模型能够满足云分类模型稳定可靠、高精度、泛化性能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压缩 快照马赛克高光谱成像 CCSDS 123.0-B-2 FPGA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来石晶须生长机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玲 黄靖茵 +6 位作者 肖卓豪 何宇 刘凯歌 周超兰 项炳锡 翟剑庞 孔令兵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0-893,共14页
莫来石晶须因在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增韧补强作用而备受关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国内外对莫来石晶须的开发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能大规模生产及应用推广。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简要介绍了催化法、矿物分解法、液相反应... 莫来石晶须因在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增韧补强作用而备受关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国内外对莫来石晶须的开发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能大规模生产及应用推广。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简要介绍了催化法、矿物分解法、液相反应法、熔盐法和高能球磨法制备莫来石晶须的特点,并阐述了晶须的生长机理,旨在为其将来工业化生产提供前期的研究基础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晶须 催化法 矿物分解法 溶胶-凝胶法 共沉淀法 熔盐法 高能球磨法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霍夫变换的结构光场3维成像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志俊 吴庆阳 +3 位作者 邓亦锋 蒋逸凡 郑国梁 翟剑庞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2-499,共8页
为了在被测物体部分被遮挡的情况下,仍能完整地测量出物体的表面形貌,提出了一种基于霍夫变换的多线结构光标记的光场3维成像系统。通过提取亚像素的条纹中心坐标进行投票,分析霍夫参数空间中的投票分布,设计了自适应范围投票和自适应... 为了在被测物体部分被遮挡的情况下,仍能完整地测量出物体的表面形貌,提出了一种基于霍夫变换的多线结构光标记的光场3维成像系统。通过提取亚像素的条纹中心坐标进行投票,分析霍夫参数空间中的投票分布,设计了自适应范围投票和自适应窗口策略,无需对条纹级次编码也能够准确地确定对极平面图像中多根直线的参数。结果表明,该系统拟合平面的平均偏差为0.0096 mm,标准偏差为0.0074 mm,并利用光场成像中不同视角下物体的遮挡关系不一致,准确地恢复了被遮挡物体的完整表面形貌。这一结果对于解决3维测量过程中遮挡问题是有帮助的,该研究为获取完整和高效3维数据的测量方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与计量 结构光场 霍夫变换 结构光 光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银纳米线的柔性电极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志祥 胡陆峰 +2 位作者 黎政焜 王宁 仇明侠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8-472,共5页
银纳米线是一种制备柔性电极的理想材料.本研究采用喷涂方法,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衬底上制备方阻为33Ω/sq、λ=620 nm处光学透过率为87%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所制备薄膜在空气中具有较好稳定性... 银纳米线是一种制备柔性电极的理想材料.本研究采用喷涂方法,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衬底上制备方阻为33Ω/sq、λ=620 nm处光学透过率为87%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所制备薄膜在空气中具有较好稳定性,其方阻在46 d内未发生明显变化.弯曲测试结果表明,在纳米线结处的应力影响下,薄膜方阻先增大后保持相对稳定.将制备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作为阴极,成功制备了红光CdS@Zn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表明喷涂法制备银纳米线柔性电极可行,可为制备稳定的银纳米线柔性电极提供一种简单、低成本、可大规模生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物理与化学 银纳米线 透明导电薄膜 柔性电极 方阻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