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督导期内保荐代表人更换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被引量:5
1
作者 付娟 任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70,共8页
近年来保荐代表人在持续督导期内频频更换,造成市场上对他们能否有效履行职责产生质疑。本研究透过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的视角,分析在持续督导期内保荐代表人更换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承销商声誉和公司治理结构对信息披... 近年来保荐代表人在持续督导期内频频更换,造成市场上对他们能否有效履行职责产生质疑。本研究透过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的视角,分析在持续督导期内保荐代表人更换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承销商声誉和公司治理结构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持续督导期内,保荐代表人的更换将降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承销商声誉对于信息披露质量没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治理结构对信息披露有重要影响:国企信息披露质量优于民营企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度的提升和董事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披露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披露质量 保荐代表人更换 承销商声誉 公司治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流派市场价格博弈——基于方法相关性下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用斌 杨唯实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8-81,共4页
以往对于市场价格的研究主要基于市场有效性假设前提展开,从博弈论角度出发,结合有限理性人假说探讨市场参与者对基本面分析及技术分析方法的选择策略对市场定价的影响,从而得到最终策略博弈的结果。研究认为在市场完全有效情况下,基本... 以往对于市场价格的研究主要基于市场有效性假设前提展开,从博弈论角度出发,结合有限理性人假说探讨市场参与者对基本面分析及技术分析方法的选择策略对市场定价的影响,从而得到最终策略博弈的结果。研究认为在市场完全有效情况下,基本面分析及技术分析高度相关,且两种策略的混合使用不影响市场最终定价。而引入信息成本之后,逆向选择将导致投资人最终选择技术分析作为定价策略,基本面分析者有动机对定价信息进行隐藏,降低其和基本面分析的相关性,从而降低市场有效性。这与法玛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与现实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有效性 博弈论 有限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市场下的策略有效性研究
3
作者 杨用斌 李维康 孔英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48-150,共3页
传统的随机游走模型提出理性人预期,并且认为资产价格的波动是无法预测的。但理性人假设与现实仍然有差距,当市场上存在有限理性人的时候,这些有限理性人是认为波动可以预测的。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假设完全理性人和有限理性人共同存在... 传统的随机游走模型提出理性人预期,并且认为资产价格的波动是无法预测的。但理性人假设与现实仍然有差距,当市场上存在有限理性人的时候,这些有限理性人是认为波动可以预测的。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假设完全理性人和有限理性人共同存在的市场下,研究波动与价格策略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到的结论是随着历史波动率的增大,未来预期价格会对历史波动率收敛,未来的真实波动率也会随之收敛,从而使得市场有效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性 理性预期理论 随机游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矩阵判定下基金评级的群决策机制探讨
4
作者 卓紘畾 林飞 孔英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1-43,共3页
在基金评级体系中,评级机构对基金的评级无法完整的反应出机构的偏好排序,并且不同评级机构对同一基金的偏好不尽相同。如何准确真实的反映出机构的偏好,以及综合各机构意见得出综合偏好排序,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疑问。文章通过区间数模... 在基金评级体系中,评级机构对基金的评级无法完整的反应出机构的偏好排序,并且不同评级机构对同一基金的偏好不尽相同。如何准确真实的反映出机构的偏好,以及综合各机构意见得出综合偏好排序,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疑问。文章通过区间数模糊判断矩阵和群决策系统的应用,来得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数模糊判断矩阵 群决策 可能度矩阵 基金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