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何裕畅 叶志辉 +1 位作者 张秀莲 张诗雅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1-363,共3页
老年肺结核近些年的发病率有所升高,鉴于老年患者免疫力低、器官功能减弱,治疗尤为棘手。老年肺结核的病灶分布和临床特征均无典型性,且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容易出现药物性不良反应,多存在肺结核迁延不愈、外源性再感染问题,导致整体治... 老年肺结核近些年的发病率有所升高,鉴于老年患者免疫力低、器官功能减弱,治疗尤为棘手。老年肺结核的病灶分布和临床特征均无典型性,且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容易出现药物性不良反应,多存在肺结核迁延不愈、外源性再感染问题,导致整体治疗现状不太理想,且因早期诊断难度大,病情易被耽误,容易进展为耐药肺结核。老年肺结核的临床治疗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开展个体化治疗,并加强用药监测和不良反应监控,以提高治疗成功率,控制疾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结核 治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何裕畅 叶志辉 +1 位作者 张秀莲 张诗雅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07-409,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病,可防可治。近些年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慢阻肺病发病率有所上升。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可见呼吸道症状急剧恶化,不良因素较多,主要为病原菌感染,需合理选用抗生素。当前常用抗生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病,可防可治。近些年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慢阻肺病发病率有所上升。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可见呼吸道症状急剧恶化,不良因素较多,主要为病原菌感染,需合理选用抗生素。当前常用抗生素有3个类别,分别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合理应用能够减少急性并发症,缩短疗效,发挥最佳效用。本文从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定义、临床特征、常见原因、抗生素治疗几大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裕畅 叶志辉 +1 位作者 张秀莲 张诗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20-521,共2页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老年群体常见且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老年CAP患者的免疫功能减退、基础疾病较多,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本文综述了老年CAP患者的临床...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老年群体常见且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老年CAP患者的免疫功能减退、基础疾病较多,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本文综述了老年CAP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进展。老年CAP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如发热、咳嗽、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但常因基础疾病而掩盖或缺乏典型呼吸道症状,需高度警惕。目前,临床诊断CAP的主要手段是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等血清标志物也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老年CAP患者病情。结合每例老年CAP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支持可提高治疗效果。近年来,新的抗菌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以及肺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显著改善了老年CAP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社区获得性感染 肺炎 体征和症状 呼吸系统 治疗 临床研究性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西罗莫司可能通过促进细胞自噬对老年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滕旭 丁凡 +1 位作者 陈文捷 许赤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高剂量西罗莫司(雷帕霉素)对老年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0只C57BL/6系老年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低剂量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pm组)、高剂量雷帕霉素预处理... 目的探讨高剂量西罗莫司(雷帕霉素)对老年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0只C57BL/6系老年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低剂量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pm组)、高剂量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PM组)、对照组(Sham组),每组5只。Sham组仅开腹、关腹;其余3组建立老年小鼠70%HIRI模型,缺血时间均为60 min;rpm组和RPM组分别在术前1 h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 mg/kg和5 mg/kg。再灌注12 h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Suzuki评分法进行病理学评分;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以及肝组织中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蛋白水平。结果小鼠肝组织HE染色示Sham组为正常肝组织;IRI组和rpm组肝细胞损伤严重,炎症细胞大量浸润;RPM组可见肝窦轻度淤血,炎症细胞轻度浸润。病理学评分示RPM组为5(4~6)分,均低于rpm组[7(5~8)分]及IRI组[8(7~10)分](Z=-2.554、-2.731,均为P<0.05)。各组小鼠术后肝功能结果显示,RPM组AST[(691±207)U/L]显著低于IRI组[(2 032±575)U/L]、rpm组[(1 817±777)U/L](t=4.90、3.13,均为P<0.05);RPM组ALT[(996±584)U/L]均显著低于IRI组[(2 992±992)U/L]、rpm组[(2 373±687)U/L](t=3.86、3.41,均为P<0.05),而IRI组和rpm组的AST、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小鼠血清中的TNF-α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Western-blot法显示RPM组肝组织LC3B-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组、IRI组、rpm组(均为P<0.05)。结论高剂量雷帕霉素可能通过促进细胞自噬对老年小鼠HIRI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移植 小鼠 老年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 细胞自噬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LC3B-Ⅱ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