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职学生心理弹性的裂变与聚升——基于有无留守经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余习德 杜文明 +2 位作者 黄小萍 梁红英 伍红梅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6,共7页
心理弹性作为积极心理品质,对中职生应对身份认同、留守经历及学业压力至关重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广东省6所中职学校1856名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并从“整体”与“比较”的视野解析。整体层面:第一,男生、城镇籍、无留守、住校及... 心理弹性作为积极心理品质,对中职生应对身份认同、留守经历及学业压力至关重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广东省6所中职学校1856名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并从“整体”与“比较”的视野解析。整体层面:第一,男生、城镇籍、无留守、住校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弹性更好。第二,年龄、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弹性正相关;留守时长、主观家庭社会阶层地位与心理弹性负相关。比较层面:第一,在留守生中,心理弹性存在“隔代抚养”与“血亲远近”效应。第二,可将无留守生分为“C1中度弹性组”与“C2中度偏上弹性组”;而留守生则可裂解为“T1低弹性组”“T2中弹性组”与“T3高弹性组”。第三,对于无留守生而言,年级、性别、年龄、母亲学历预测C2组。对于留守生而言,性别、家庭子女数量、是否住校预测T2组;性别、家庭子女数量、父亲学历、母亲职业预测T3组。总之,中职学生心理弹性普遍有待提高,留守生表现出两极性且提升区间更大。未来在优化校园支持的同时,需关注女生、高年级、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也需普及家庭结构、学历提升与工作稳定之间的协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心理弹性 留守经历 潜在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培养路径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刚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28,共3页
教育部提出,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重要达到50%以上,强调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真正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应... 教育部提出,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重要达到50%以上,强调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真正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应该解决教师自身意识层面动力不足的问题,重新对中职教师进行角色定位,从各级制度上对中职专业教师有所要求,采用多种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双师型”教师 现代学徒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学生未来目标与学习投入的因果路径:一项纵向追踪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余习德 杜文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4-83,共10页
“未来目标迷茫”与“学习投入不足”是中职学生面临的两大难题。目标设定促进学习投入,还是在不断的学习投入之中明晰目标,这两个问题也是中职教师长期的教育困惑。基于此,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对417名中职学生开展未来目标(含内部与外部... “未来目标迷茫”与“学习投入不足”是中职学生面临的两大难题。目标设定促进学习投入,还是在不断的学习投入之中明晰目标,这两个问题也是中职教师长期的教育困惑。基于此,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对417名中职学生开展未来目标(含内部与外部目标)与学习投入为期半年的追踪,以考察两者间的因果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不同的未来子目标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单向作用路径与双向因果路径。在男生、女生之间存在“行动驱动目标型”和“目标驱动行动型”的性别差异。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一是要强化中职学生内部目标对学生投入的积极作用,弱化外部目标的消极影响;二是要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实践形式,引导学生热情投入,在投入中逐渐认识自我,进而明晰未来目标,并持续为之投入;三是要创建更多的男女合作学习内容与互动实践项目,使“目标与投入”作用模式的“男女有别”发展为“男女互补”,高效助推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目标 学习投入 内部目标 外部目标 中职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学生人际关系亲密程度与类型的二维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余习德 杜文明 +2 位作者 邱智婷 梁奕琳 张思旖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69,共7页
父子、母子、师生与同学关系是中职学生人际亲密的主要来源。分别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角,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三所中职学校的1287名中职学生四类人际关系亲密程度的“量”的差异与组合模式人群类别的“质... 父子、母子、师生与同学关系是中职学生人际亲密的主要来源。分别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角,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三所中职学校的1287名中职学生四类人际关系亲密程度的“量”的差异与组合模式人群类别的“质”的差异进行检测。以变量为中心的结果表明:第一,家庭子女数量与母子亲密呈负相关;第二,母子、父子、师生及同学亲密均呈两两正相关;第三,母子亲密存在年级与户籍差异,父子亲密存在年级与性别差异,同学亲密与师生亲密存在性别差异。以个体为中心的结果表明:其一,潜在剖面分析技术可以将中职学生的人际亲密划分为三个剖面,“C1低亲子—中校园亲密型(36.83%)”“C2低亲子—高校园亲密型(37.68%)”与“C3高亲子—高校园亲密型(25.49%)”。其二,在C1中,同学亲密占主导;在C2与C3中,师生亲密占主导。基于此提出:鼓励学生主动建构基于亲密型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学生客观审视亲子亲密背后的家庭结构与人际功能、创新以校园亲密为抓手联动亲子亲密的家校共育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学生 亲子关系 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 亲密程度 亲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退两难:中职学生成就动机的新特征及潜在剖面 被引量:3
5
作者 余习德 刘嘉帆 +1 位作者 杜文明 周元春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35-40,共6页
一直以来,成就动机都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关切。以往调查表明:中职学生的成就动机普遍偏低且表现出明显的独特性。为进一步考察中职学生成就动机的表现特征,以及尝试从“群际类别”的角度解释其独特性,对广东省... 一直以来,成就动机都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关切。以往调查表明:中职学生的成就动机普遍偏低且表现出明显的独特性。为进一步考察中职学生成就动机的表现特征,以及尝试从“群际类别”的角度解释其独特性,对广东省6所中职学校共979名学生开展调查并对数据使用潜在剖面分析,结果表明:中职学生的成就动机偏低,且回避失败动机有高于追求成功动机的倾向;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可划分三类成就动机人群类型,即C1低追求成功—低回避失败型(占比10%)、C2中追求成功—中回避失败型(占比50%)与C3中追求成功—高回避失败型(占比40%)。总体而言,中职学生的成就动机表现出“进退两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就动机 追求成功 回避失败 中职学生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