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炎通络颗粒治疗脾虚瘀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对照研究
1
作者 江晓涛 林洁 +11 位作者 邹雨杉 杨泽虹 潘静琳 熊哲锟 王昌龙 黄远程 王姝烨 严艳花 郑君辉 文艺 刘凤斌 李培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2-831,共10页
目的评价胃炎通络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纳入100例脾虚瘀阻型CAG受试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服用胃炎通络颗粒联合叶酸模拟剂,对... 目的评价胃炎通络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纳入100例脾虚瘀阻型CAG受试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服用胃炎通络颗粒联合叶酸模拟剂,对照组服用叶酸片联合中药颗粒模拟剂,2组疗程均为24周,研究过程中试验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10例。治疗前后比较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OLGA)、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LGIM)分期和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逆转率;治疗前后评估脾胃系疾病之慢性胃炎患者报告结局量表(SSDPRO-CG)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安全性指标变化;ELISA法比较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胃泌素17(G-17)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磷酸化的核因子κB(p-NF-κB)、尾型同源框转录因子2(CDX2)蛋白水平,qPCR法比较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绒毛蛋白1(VIL1)、黏蛋白2(MUC2)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OLGA分期逆转率和OLGIM分期逆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2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逆转率未见显著差异;2组生理领域得分和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升(P<0.01);试验组生理领域、独立性、心理得分和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和胃脘痞满、胃脘疼痛、食少纳呆、腹胀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便溏和面色暗滞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并未观察到此效应,试验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各证候条目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试验组血清PGⅠ、PGⅡ、PGR、G-17含量,胃黏膜p-NF-κB、CDX2蛋白和IL-1β、IL-6、VIL1、MUC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P<0.01),而对照组除PGⅡ外,其他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P<0.01),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均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胃炎通络颗粒能一定程度改善CAG患者胃黏膜病理情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炎症通路降低IL-1β、IL-6表达、下调CDX2抑制VIL1、MUC2肠化标志物转录,进而逆转炎症-肠化恶性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通络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虚瘀阻证 多中心 随机对照试验 NF-κB CD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误诊线粒体心肌病为心肌淀粉样变1例
2
作者 蒋姗姗 乔英艳 段银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5-855,共1页
患者男,61岁,间断活动后气短3年余、加重1周;自幼听力减退,既往罹患高血压、心脏病15年,糖尿病20余年,双眼白内障半年。查体:营养不良表现,慢性面容,心率44次/分。实验室检查:乳酸2.10 mmol/L,脑自然肽N端前体蛋白1676.70 pg/ml,超敏肌... 患者男,61岁,间断活动后气短3年余、加重1周;自幼听力减退,既往罹患高血压、心脏病15年,糖尿病20余年,双眼白内障半年。查体:营养不良表现,慢性面容,心率44次/分。实验室检查:乳酸2.10 mmol/L,脑自然肽N端前体蛋白1676.70 pg/ml,超敏肌钙蛋白Ⅰ106.00 pg/ml。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室壁对称性增厚(约15.30 mm),心肌颗粒样回声(图1A),左心室射血分数30.00%、整体纵向应变-12.70%(图1B);提示心肌淀粉样变(cardiac amyloidosis,CA)。心电图: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心脏传导异常。头颅CT显示左侧颞叶、顶叶梗死灶。线粒体疾病基因检测:m.3243A>G(图1C)。临床综合诊断:线粒体心肌病(mitochondrial cardiomyopathy,MCM)。本例报道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4]YX第01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心肌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中自噬和铁死亡相关特征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杨小红 陈旭永 +4 位作者 应卓鹏 方贾栩 战跃福 关莹 陈建强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57-1068,共12页
目的:神经胶质瘤(Glioma)是最常见的脑原发性恶性肿瘤,对人们构成巨大威胁。研究表明自噬和铁死亡在Glioma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揭示自噬和铁死亡与Glioma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确定差异特征基因的... 目的:神经胶质瘤(Glioma)是最常见的脑原发性恶性肿瘤,对人们构成巨大威胁。研究表明自噬和铁死亡在Glioma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揭示自噬和铁死亡与Glioma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确定差异特征基因的潜在功能,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将GEO数据库的4个Glioma数据集进行合并,然后进行免疫细胞侵润评估。随后将相关基因与自噬和铁死亡数据库交集,筛选出差异基因后进行生物功能预测。随后采用两种机器学习算法获得与Glioma相关的自噬-铁死亡特征基因,并利用差异分析法、ROC曲线、IHC分析以及构建miRNA-genes调控网络分析确定这些特征基因的潜在价值。结果: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1 376个Glioma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Glioma中的CD4+T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更高。然后DEGs与自噬-铁死亡相关基因交集筛选出12个差异表达自噬-铁死亡基因(DEAFGs),通过GO和KEGG分析显示这些DEAFGs主要富集于传染性病毒感染通路、癌症相关的通路和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通路等。接下来,使用两种机器学习最终鉴定出6个与Glioma相关的自噬-铁死亡特征基因,其中5个上调(HIF1A、TNFAIP3、YAP1、BIRC5、AIM2)和1个下调(NEDD4L),ROC曲线分析显示这些特征基因AUC值范围为0.723至0.867。根据IHC分析,验证了YAP1和BIRC5的表达水平在胶质瘤中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miRNA-genes调控网络表明相关的miRNAs参与特征基因的调控,在Glioma中发挥潜在作用。结论:Glioma中自噬和铁死亡相关的6个特征基因具有诊断和预后的潜在功能,未来可能作为临床上的治疗靶点被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自噬 铁死亡 生物信息学 特征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rin蛋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节性胃炎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朋 朱宏伟 +3 位作者 姜树原 刘晓蕾 高冰 邵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0-156,共7页
ERM蛋白家族(包括ezrin、radixin、moesin)在细胞形态、迁移和信号转导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zrin是ERM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宿主所致细胞毒性的重要介质,通过ezrin磷酸化可以调节其与肌动蛋... ERM蛋白家族(包括ezrin、radixin、moesin)在细胞形态、迁移和信号转导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zrin是ERM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宿主所致细胞毒性的重要介质,通过ezrin磷酸化可以调节其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进而对细胞形态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ezrin蛋白在H.pylori感染引发的结节性胃炎中的重要性,探讨了ezrin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信号通路及磷酸化与结节性胃炎的关系,为以ezrin蛋白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对结节性胃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结节性胃炎 ERM蛋白 EZ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血浆外泌体增加血管内皮细胞低氧耐受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晰 杨文杰 邵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9-1814,共6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治疗前后卒中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浆外泌体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低氧耐受的影响。方法HMEC-1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OGD)处理组(OGD组),分别使用卒中患者RIPC前后(S-b组,S-a组)及健康成人RIPC...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治疗前后卒中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浆外泌体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低氧耐受的影响。方法HMEC-1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OGD)处理组(OGD组),分别使用卒中患者RIPC前后(S-b组,S-a组)及健康成人RIPC前后(C-b组,C-a组)的血浆外泌体(35μg/ml)孵育HMEC-1细胞24 h,随后各组均给予OGD处理6 h,再灌注处理24 h。水溶性四氮唑(WST-1)法检测内皮细胞活力,测定caspase-3酶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表达水平。结果健康成人RIPC后血浆外泌体显著增加HMEC-1细胞活力,降低HMEC-1细胞caspase-3酶活性。结论RIPC治疗后血浆外泌体减少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内皮细胞低氧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适应 外泌体 内皮细胞 低氧耐受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za-CdR通过Notch1通路对小鼠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报捷 苏丽晴 +4 位作者 张志勇 闫磊 王志广 包素雅 邵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研究5-Aza-CdR对Notch1通路影响及神经再生的影响,并通过小鼠主动回避行为实验来探讨5-Aza-CdR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6~8周龄SPF级ICR雄性小鼠分为两组,通过侧脑室注射(i.c.v)给一组小鼠注射5-Aza-CdR,另一组注射BS... 目的研究5-Aza-CdR对Notch1通路影响及神经再生的影响,并通过小鼠主动回避行为实验来探讨5-Aza-CdR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6~8周龄SPF级ICR雄性小鼠分为两组,通过侧脑室注射(i.c.v)给一组小鼠注射5-Aza-CdR,另一组注射BSA作为对照组。注射后24 h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otch1和H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5-溴-2’-脱氧尿苷(BrdU)阳性细胞和海马DG中Notch1的表达;用MS-PCR检测Notch1甲基化变化;通过穿梭回避实验来评估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行为。结果注射5-Aza-CdR使海马Notch1通路活性增加并促进DG区神经细胞再生,降低Notch1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小鼠主动回避行为能力得到提升。结论5-Aza-CdR对小鼠主动回避行为的影响可能与Notch1通路影响海马神经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ZA-CDR 神经发生 NOTCH1 学习和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叶改善肥胖大鼠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田真 王紫玉 +2 位作者 渠鹏霞 马晶鑫 李元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70-981,共12页
目的:观察连翘叶改善肥胖大鼠的作用,并结合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32只),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喂养9周后,淘汰造模未成... 目的:观察连翘叶改善肥胖大鼠的作用,并结合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32只),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喂养9周后,淘汰造模未成功的大鼠,最终确定模型组及连翘叶治疗组,每组各8只。连翘叶治疗组给予连翘叶冻干粉0.067 g·kg^(-1)·d^(-1)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0周。干预结束后,称量大鼠体重、肝脏重量、内脏脂肪重量并测量体长,计算肥胖指数、脂肪系数、肝脏系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6、LPS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脏和结肠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结肠claudin‑1、occludin、ZO‑1蛋白表达;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结果:与肥胖模型组比较,连翘叶治疗组大鼠体重及给药前后体重增加均降低(P<0.05),肥胖指数、脂肪系数、肝脏系数均降低(P<0.05),血清TNF‑α、IL‑6、LPS水平均降低(P<0.05),肝脏内脂滴空泡及脂质沉积减少,结肠绒毛结构紊乱得到改善,结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ZO‑1表达增加(P<0.05),肠道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均增加(P<0.05),门水平上,梭菌门相对丰度增加(P<0.05),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Pseudoflavonifractor相对丰度增加(P<0.05),萨特氏菌属、布劳特氏菌属、真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肠道菌群功能在DNA损伤修复中表达增加、氨基酸代谢紊乱得到改善。结论:连翘叶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肠道屏障通透性,进而减少血清炎症水平起到改善肥胖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连翘叶 肠道菌群 炎症因子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脑屏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申杰 徐桂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02-1606,共5页
大量研究已证实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血脑屏障(BBB)功能障碍相关性疾病,如何通过恢复BBB结构完整性、改善其生理机能,提高AD的转归和预后,必将为该慢病的预防与治疗带来新的视角和机遇。本文就AD的BBB结构功能变化与发病机制、生物标记物... 大量研究已证实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血脑屏障(BBB)功能障碍相关性疾病,如何通过恢复BBB结构完整性、改善其生理机能,提高AD的转归和预后,必将为该慢病的预防与治疗带来新的视角和机遇。本文就AD的BBB结构功能变化与发病机制、生物标记物及治疗靶点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脑屏障 生物标记物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脑膜/颅缝间充质干细胞对颅骨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安冉 刘赞(综述) +2 位作者 邵国 张春阳 孙志刚(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5-1680,共6页
颅缝复合体由具有间充质的纤维组织、成骨前沿、下面的硬脑膜和上覆的骨膜组成。硬脑膜是一层保护大脑和脊髓的纤维结缔组织,拥有血管和淋巴管,对早期发育过程中颅骨成骨的进展,后期颅骨的形态和颅缝状态十分重要。颅缝间充质干细胞主... 颅缝复合体由具有间充质的纤维组织、成骨前沿、下面的硬脑膜和上覆的骨膜组成。硬脑膜是一层保护大脑和脊髓的纤维结缔组织,拥有血管和淋巴管,对早期发育过程中颅骨成骨的进展,后期颅骨的形态和颅缝状态十分重要。颅缝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颅缝中,具有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生成颅骨和增强颅骨损伤后修复的能力。了解颅缝间充质干细胞与硬脑膜的作用机制,对颅骨生长发育和颅脑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该文对硬脑膜和颅缝间充质干细胞在颅骨发育中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 颅缝间充质干细胞 发育 颅缝 颅骨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和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在低氧预适应小鼠海马神经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10
作者 侯海东 闫磊 +4 位作者 王丽平 杨静 桂玉成 杜永强 邵国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536,共12页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和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NEAT1)在低氧预适应(HPC)小鼠海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保护的关系。方法(1)将36只雄性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3...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和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NEAT1)在低氧预适应(HPC)小鼠海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保护的关系。方法(1)将36只雄性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预处理组,每组12只。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低氧暴露,低氧组小鼠低氧暴露1次,低氧预处理组小鼠低氧暴露4次。低氧处理结束后立即将所有小鼠脱颈椎处死并分离海马组织分组保存。(2)将HT22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和100 U/ml青霉素-链霉素的培养基,细胞汇合率大于90%时将其转移至24孔板中培养后分2批进行处理。通过转染试剂将6 pmol的乱序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MALAT1 siRNA(siMALAT1)、siNEAT1、siMALAT1+siNEAT1分别一一对应转染至第一批HT22细胞的阴性对照组、siMALAT1组、siNEAT1组、siMALAT1+siNEAT1组细胞中,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然后在正常条件下(5%CO_(2)和95%空气)培养48 h;第二批HT22细胞中,利用转染试剂分别将6 pmol的乱序siRNA、乱序siRNA、siMALAT1、siMALAT1、siNEAT1、siNEAT1分别一一对应转染至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组、siMALAT1组、siMALAT1+OGD/R组、siNEAT1组、siNEAT1+OGD/R组的HT22细胞中,转染后48 h将阴性对照组、siMALAT1组、siNEAT1组HT22细胞在正常条件下(5%CO_(2)和95%空气)继续培养,将阴性对照+OGD/R组、siMALAT1+OGD/R组、siNEAT1+OGD/R组细胞进行OGD/R处理,即低氧条件下(1%O_(2)+5%CO_(2)+94%N_(2))暴露8 h,之后再进行正常条件下培养16 h。(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MALAT1、NEAT1、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2B(NR2B)信使核糖核酸(mRNA)、NR2B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和各组HT22细胞转染处理后NR2B mRNA、NR2B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及各组HT22细胞转染和OGD/R后的血影蛋白分解产物、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的相对表达量,并计算各组HT22细胞存活率。结果(1)3组小鼠海马中MALAT1(F=43.92)、NEAT1(F=506.40)、NR2B mRNA(F=50.64)及NR2B蛋白(F=41.24)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MALAT1[(1.68±0.06)比(1.00±0.08)]、NR2B mRNA[(1.26±0.06)比(1.00±0.01)]及NR2B蛋白[(1.47±0.05)比(1.00±0.01)]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而NEAT1[(1.02±0.10)比(1.00±0.03)]的相对表达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预处理组中MALAT1[(1.12±0.13)比(1.00±0.08)]和NEAT1[(2.88±0.10)比(1.00±0.03)]的相对表达量增加;与低氧组比较,低氧预处理组NR2B mRNA[(0.54±0.07)比(1.26±0.06)]及NR2B蛋白[(1.17±0.07)比(1.47±0.05)]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2)5组HT22细胞转染后NR2B mRNA(F=36.92)及NR2B蛋白(F=56.98)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iMALAT1组[NR2B mRNA:(2.04±0.08)比(0.94±0.04),NR2B蛋白:(1.72±0.13)比(0.93±0.02)]、siNEAT1组[NR2B mRNA:(2.15±0.13)比(0.94±0.04),NR2B蛋白:(1.87±0.46)比(0.93±0.02)]、siMALAT1+siNEAT1组[NR2B mRNA:(2.09±0.16)比(0.94±0.04),NR2B蛋白:(2.07±0.30)比(0.93±0.02)]的NR2B mRNA及NR2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3)6组HT22细胞转染及OGD/R处理后血影蛋白分解产物(145/150 kDa蛋白;F=12.43)、血影蛋白分解产物(120 kDa蛋白;F=7.15)、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蛋白(F=6.61)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MALAT1组比较,siMALAT1+OGD/R组的145/150 kDa[(1.42±0.48)比(0.85±0.34)]、120 kDa[(1.33±0.37)比(0.52±0.19)]的血影蛋白分解产物及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蛋白[(2.43±0.35)比(1.15±0.24)]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与阴性对照+OGD/R组比较,siMALAT1+OGD/R组的145/150 kDa[(1.42±0.48)比(1.23±0.17)]、120 kDa[(1.33±0.37)比(0.80±0.21)]的血影蛋白分解产物及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蛋白[(2.43±0.35)比(1.46±0.39)]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与siNEAT1组比较,siNEAT1+OGD/R组的145/150 kDa[(1.28±0.44)比(0.87±0.32)]、120 kDa[(0.81±0.36)比(0.63±0.16)]的血影蛋白分解产物及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蛋白[(1.51±0.45)比(1.01±0.27)]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4)6组HT22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4,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MALAT1组、siNEAT1组、siMALAT1+OGD/R组及siNEAT1+OGD/R组HT22细胞存活率均降低[(0.65±0.40)、(0.76±0.35)、(0.24±0.17)、(0.23±0.16)比(0.84±0.04),均P<0.05];与siMALAT1组比较,siMALAT1+OGD/R组细胞存活率降低[(0.24±0.17)比(0.65±0.40),P<0.05];与siNEAT1组比较,siNEAT1+OGD/R组细胞存活率降低[(0.23±0.16)比(0.76±0.35),P<0.05]。结论HPC增加了小鼠海马组织中MALAT1和NEAT1的表达,MALAT1和NEAT1可能通过影响NR2B的表达参与小鼠缺血缺氧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处理 长非编码RNA MALAT1 NEAT1 NR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小RNA差异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张志勇 孙彬彬 +3 位作者 闫磊 王志广 付刚 邵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小RNA(miRNA,miR)差异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11月于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3例老年男性A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留取患者入院时、术后2 h和...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小RNA(miRNA,miR)差异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11月于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3例老年男性A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留取患者入院时、术后2 h和术后24 h静脉血,应用miRNA测序技术筛选3例患者血浆外泌体中共同差异表达miRNA后,对其靶基因进行生信分析,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其中差异表达的miR-499a-5p。结果与入院时比较,术后2 h血浆外泌体miRNA有418个上调和406个下调,术后24 h血浆外泌体miRNA有320个上调和225个下调(P<0.05);与术后2 h比较,术后24 h血浆外泌体miRNA有344个上调和350个下调(P<0.05)。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iRNA富集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缺氧诱导因子1和血管平滑肌收缩等通路。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iRNA靶基因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富集于蛋白结合和DNA结合;细胞组分方面主要富集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生物学过程方面主要富集于信号转导和DNA模板转录。术后2 h miR-499a-5p水平显著低于入院时[(0.577±0.020)vs(1.000±0.023),P<0.05],术后24 h miR-499a-5p水平显著低于术后2 h[(0.068±0.006)vs(0.577±0.020),P<0.05]。结论血浆外泌体miRNA可作为早期诊断老年AMI患者和预测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外泌体 血浆 心肌再灌注 循环微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钠对小鼠海马神经HT22细胞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娜 蔡珂沁 +7 位作者 李文欣 吕军 石瑞丽 马宝慧 时静华 郝肖琼 邵国 齐瑞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2-1526,共5页
目的研究丙酮酸钠(sodium pyruvate,SP)在低氧条件下对小鼠海马神经细胞HT22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在低氧条件下,用MTS检测不同浓度SP孵育HT22细胞的活性变化;从形态学上,采用铁染色观察SP对HT22细胞的影响;应用溶酶体染色检测SP对HT22... 目的研究丙酮酸钠(sodium pyruvate,SP)在低氧条件下对小鼠海马神经细胞HT22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在低氧条件下,用MTS检测不同浓度SP孵育HT22细胞的活性变化;从形态学上,采用铁染色观察SP对HT22细胞的影响;应用溶酶体染色检测SP对HT22细胞的溶酶体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和LC3-Ⅱ/LC3-Ⅰ蛋白的表达。结果5 mmol·L^(-1)的SP能提高HT22细胞活力以及减少HT22细胞损伤;SP提高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使LC3-Ⅱ/LC3-Ⅰ比值增加。结论在低氧的条件下给予SP可能通过减少HT22细胞凋亡,激活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从而降低低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丙酮酸钠 HT22细胞 细胞凋亡 自噬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海马HT22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齐瑞芳 李娜 +6 位作者 王立军 吕军 石瑞丽 马宝慧 时静华 郝肖琼 邵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85-1588,1594,共5页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小鼠海马HT22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海马神经细胞HT22分为对照组、低氧组、HPC组,通过检测各组三磷酸腺苷(ATP)和活性氧(ROS)的水平,以观察HPC对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Wes...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小鼠海马HT22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海马神经细胞HT22分为对照组、低氧组、HPC组,通过检测各组三磷酸腺苷(ATP)和活性氧(ROS)的水平,以观察HPC对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蛋白和自噬底物P62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磷酸化mTOR,LysoTracker^(TM)探针检测溶酶体,验证HPC引起细胞代谢改变是否与mTOR/自噬通路有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ATP明显下降,ROS水平增加,HPC处理后,ATP水平增加,ROS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HPC组磷酸化mTOR表达下调,自噬底物P62表达下调。结论HPC可能通过mTOR/自噬信号通路影响HT22细胞能量代谢从而对HT22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 线粒体代谢 MTOR 自噬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志威 邵国 +1 位作者 赵志军 张春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0-384,共5页
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中常见且重要的临床问题,利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来修补临界大小的骨缺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各种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如何提高干细胞的植入率和存活率是该修补方式的关键。干细... 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中常见且重要的临床问题,利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来修补临界大小的骨缺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各种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如何提高干细胞的植入率和存活率是该修补方式的关键。干细胞治疗颅骨缺损已经在动物研究中被证明是可行的,这可能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干细胞移植仍是颅骨缺损修补方式中最有希望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克罗宁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从辉 刘雅芳 +1 位作者 盛福庭 丘秋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911-2914,共4页
目的探讨达克罗宁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9-12月在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达克罗宁+丙泊酚组(DP组)、芬太尼+丙泊酚组(FP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记... 目的探讨达克罗宁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9-12月在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达克罗宁+丙泊酚组(DP组)、芬太尼+丙泊酚组(FP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检查前、中、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丙泊酚用量,检查及苏醒时间。结果 DP组与FP组在高血压、心动过速、呛咳、体动的发生率,以及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P组(P<0.05),FP组和P组在呼吸抑制发生率、检查及苏醒时间显著高于DP组(P<0.01),DP组和P组在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FP组(P<0.05)。结论达克罗宁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降低了检查时心血管反应、呛咳、体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了丙泊酚用量,缩短了检查和苏醒时间。因此,达克罗宁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更加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丙泊酚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从辉 吴毅 +1 位作者 吴世民 秦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76-1678,1682,共4页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接受肘关节以下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组(US组)和单纯超声组(U组),每组各25例。两组局麻药均为0.4%罗哌卡因32mL,行腋路...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接受肘关节以下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组(US组)和单纯超声组(U组),每组各25例。两组局麻药均为0.4%罗哌卡因32mL,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程度,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差),观察并记录与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各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优等率US组为92%,U组为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与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与单纯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均能获得理想的阻滞效果,应用神经刺激器并未明显增加阻滞成功率;神经刺激器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可能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器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辅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腰椎小关节退变在退行性腰椎侧凸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继业 舒永辉 +4 位作者 朱权 张泽宇 李王勣 沙萍英 郑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对称应力作用下腰椎小关节退变在退行性腰椎侧凸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6只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椎间盘退变组(A组),小关节退变组(B组),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组(C组),12只/组。A组通过穿刺抽吸髓核组织产生椎间盘退变,... 目的探讨在不对称应力作用下腰椎小关节退变在退行性腰椎侧凸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6只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椎间盘退变组(A组),小关节退变组(B组),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组(C组),12只/组。A组通过穿刺抽吸髓核组织产生椎间盘退变,B组通过切除左侧小关节囊造成小关节退变,C组同时接受A组和B组的处理。分别对三组的L3/4、L4/5、L5/6左侧小关节加载拉簧,分别于术后3月、6月拍正侧位片测量腰椎侧凸Cobb角,术后6月取腰椎小关节,采用番红O-快绿染色,进行Mankin评分判断软骨退变程度。结果不同组间腰椎侧凸Cobb角有显著性差异(F=24.865,P=0.000)。组内比较,各组6月时Cobb角较3月时更大(均P<0.05);同一时间点,C组较A、B组Cobb角更大(均P<0.05),但A、B组间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不同组间小关节软骨退变程度Mankin评分有显著性差异(F=22.009,P=0.000),C组较A、B组小关节软骨退变严重(P<0.05),B组较A组小关节软骨退变严重(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退变是退行性腰椎侧凸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椎间盘、腰椎小关节不同程度的退变可导致腰椎发生侧凸,腰椎侧凸又会加重椎间盘、小关节退变和受力的不对称,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腰椎侧凸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 腰椎小关节 退变 拉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弹性成像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的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剑 吴曼丽 +5 位作者 王青娟 王进芬 张敏 彭翔 姚小虹 郑荣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4-648,共5页
【目的】将声触诊弹性成像(STE)和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检测肝脏硬度进行比较,为STE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STE和2D-SWE技术,对43例健康志愿者和63例肝硬化患者行肝硬度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技术的检测成功率、... 【目的】将声触诊弹性成像(STE)和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检测肝脏硬度进行比较,为STE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STE和2D-SWE技术,对43例健康志愿者和63例肝硬化患者行肝硬度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技术的检测成功率、操作者内重复性、测值相关性和测值差异。【结果】肝脏STE、2D-SWE检测成功率分别为100%(106/106)、96.2%(102/106)(χ^2=2.320,P=0.128),4例2D-SWE检测失败的均为肝硬化患者。在健康组STE测值高于2D-SWE[5.83(5.30~6.37)kPa vs 5.00(4.80~5.20)kPa,Z=4.419,P<0.001]、肝硬化组低于2D-SWE[15.82(11.71~25.02)kPa vs 18.50(11.95~29.93)kPa,Z=-2.981,P=0.003]。STE和2D-SWE两种技术的测值相关系数为0.896(95%CI:0.849~0.928,P<0.001)。【结论】STE检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尤其在肝硬化患者穿透性好、与2D-SWE比较更具优势;STE测值与2D-SWE不直接等同,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触诊弹性成像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 肝脏硬度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不同方式处理肌小梁和乳头肌后基于心脏MRI所测中国健康成人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参数的差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更晓 张振 +7 位作者 周珊珊 谢佳楠 高艺源 刘淑蓉 赵之伟 赵军 孙凯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基于心脏MRI(CMRI)以不同方式处理肌小梁和乳头肌(TPM)后观察中国健康成人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8名中国健康成人,包括男105名、女63名的CMRI资料。分别采用标准(将TPM包含于血池内)和精细(将TPM包含在心肌组织... 目的基于心脏MRI(CMRI)以不同方式处理肌小梁和乳头肌(TPM)后观察中国健康成人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8名中国健康成人,包括男105名、女63名的CMRI资料。分别采用标准(将TPM包含于血池内)和精细(将TPM包含在心肌组织中)方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对比其间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参数的差异。随机选取50名受试者,由2名观察者以相同方法测量上述参数,分析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及其变异系数(CV)。结果相比标准方法测量结果,以精细方法所测全部、男性及女性受试者的EDV、ESV和SV均较小,而EF较大(P均<0.001);经体表面积校正后,以2种方法所获全部、男性及女性受试者EDV、ESV和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观察者间以标准方法所获左心室EDV、ESV和EF的一致性均极好(ICC=0.90~0.94)、CV为3.10%~5.29%,以精细方法所测上述参数的一致性为好至极好(ICC=0.85~0.95),CV为4.36%~9.74%。结论基于CMRI以不同处理TPM方式所测中国健康成人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参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磁共振成像 肌小梁和乳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拉光动力联合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后的免疫功能及病灶组织中病情分子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敏 易恒安 邱宇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5期1666-1669,共4页
目的:研究艾拉光动力联合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后的免疫功能及病灶组织中病情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62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29)和激光治疗组(n=33)。观察尖锐湿疣病... 目的:研究艾拉光动力联合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后的免疫功能及病灶组织中病情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62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29)和激光治疗组(n=33)。观察尖锐湿疣病灶组织的变化情况,测定外周血中免疫指标以及病灶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联合治疗组尖锐湿疣的皮损面积明显小于激光治疗组,皮损愈合情况更为理想;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以及T细胞表面TLR1、TLR3、TLR9的表达量高于激光治疗组,CD3^+CD8^+T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低于激光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病灶组织中p16INK4、CyclinD1、CDK4、CDK6、pRb、E2F以及Livin、XIAP的含量显著低于激光治疗组,Fas、FasL、SHP-1、PDCD4、TRAIL、Caspase-3的含量显著高于激光治疗组。结论:艾拉光动力联合CO_2激光治疗能够更为有效的清除尖锐湿疣病灶、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并抑制病灶组织中的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艾拉光动力疗法 CO2激光 免疫功能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