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城市建筑节水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中意 邱瑜 +1 位作者 李继 林鲁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9-102,共4页
1 建筑节水的意义和存在问题 建筑节水作为城市节水战略的重要环节,一直都是城市节水研究的重点,对改善水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节水一方面减少了对河流水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又降低了排入河道的污水量,可从源头上缓解了河道的污染.
关键词 建筑节水 节水器具 再生水 雨水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生态修复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孙飞云 林鲁生 +1 位作者 董紫君 董文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106,共4页
本文结合深圳市龙岗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实例,提出了系统的生态修复方案,介绍了基于水体污染控制和河岸协同生态修复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水体污染 龙岗河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湿润体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恒卿 黄强 魏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1-207,共7页
【目的】探求涌泉根灌土壤水分运移及分布特性,为涌泉根灌理论研究及技术要素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在20 L的灌水量和160~300 min的灌水历时条件下,以滴头流量(4,6,8 L/h)、滴头间距(30,50 cm)为变量,通过变化其中的一个量... 【目的】探求涌泉根灌土壤水分运移及分布特性,为涌泉根灌理论研究及技术要素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在20 L的灌水量和160~300 min的灌水历时条件下,以滴头流量(4,6,8 L/h)、滴头间距(30,50 cm)为变量,通过变化其中的一个量进行双点源交汇入渗条件下的涌泉根灌试验,测定并分析湿润体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湿润锋运移和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不同布置方式对水平、垂直剖面湿润锋运移及水分分布有一定影响,不同流量(4,6,8 L/h)入渗结束后24 h,水平和垂直方向湿润锋分别相差1.5,4.0 cm;4.2,2.8 cm和6.7,6.8 cm。不同滴头间距(30,50 cm)入渗结束后24 h,水平剖面水平方向和交汇界面湿润锋分别增加24.5,11.3 cm和17.7,20.3 cm,垂直剖面水平方向和交汇界面湿润锋分别增加26.0,30.2 cm和22.1,36.6 cm。灌水量和滴头间距相同条件下,灌水结束时大滴头流量湿润体表层土壤的含水量较高,但深层土壤含水量较小滴头流量低。【结论】 在灌水量20 L和灌水历时160~300 min条件下,涌泉根灌滴头流量和滴头间距对湿润体的运移、交汇时间、土壤含水量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泉根灌 湿润锋运移 湿润体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岗河干流河道岸坡修复技术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彤宙 许建玲 +1 位作者 董文艺 林鲁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77,共5页
1 引言 位于深圳东北部的龙岗河,属东江水系,是深圳与惠州的跨界河,流域总人口约180万.长期以来,龙岗河的防洪排涝、河流水质、生态景观等方面与龙岗中心区域的城市发展整体状况极不相称.
关键词 生态护坡 龙岗河 组合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伏岩溶条件下的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建同 陈顺军 +2 位作者 刘素梅 林鲁生 徐礼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2-798,共7页
基于龙岗区某超高层大夏,建立岩溶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模拟分析溶洞的应力、应变、位移及桩基础受力性能,并将分析结果与传统设计方法(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分离成两部分计算)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岩溶地基条件下传... 基于龙岗区某超高层大夏,建立岩溶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模拟分析溶洞的应力、应变、位移及桩基础受力性能,并将分析结果与传统设计方法(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分离成两部分计算)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岩溶地基条件下传统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岩溶地基而言,共同作用对柱产生的次应力较小,但个别角柱次应力较大;剪力墙的次应力较大,且其布置方式对共同作用有较大影响,此应力随楼层的增加衰减很快;针对岩溶地基,筏板基础是比较适合的基础形式,在共同作用中起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基基础 共同作用 高层建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载作用下软土压缩模量与孔隙结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闫小庆 周翠英 +1 位作者 房营光 林鲁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3,共7页
以深圳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压汞试验获取了软土孔隙结构的特征参数,研究了在荷载作用下软土压缩模量与孔隙体积含量、孔隙尺度大小、孔隙连通量等软土结构特征的关系;探讨了在荷载作用下软土压缩模量随土体孔隙结构变化的机理。研究表明... 以深圳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压汞试验获取了软土孔隙结构的特征参数,研究了在荷载作用下软土压缩模量与孔隙体积含量、孔隙尺度大小、孔隙连通量等软土结构特征的关系;探讨了在荷载作用下软土压缩模量随土体孔隙结构变化的机理。研究表明:(1)在荷载作用下软土压缩模量随其孔隙体积、平均孔径大小及孔隙连通量均呈双曲线形的负幂函数变化;(2)荷载作用下软土压缩模量随孔隙结构的变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压缩模量 孔隙结构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加热碾压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勇 葛折圣 +1 位作者 胡晓倩 黄明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0期4924-4926,共3页
在常温下拌合和摊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然后,采用红外线或微波辐射加热摊铺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使底层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为140℃~160℃,表层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为150℃~170℃;最后,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加热后的... 在常温下拌合和摊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然后,采用红外线或微波辐射加热摊铺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使底层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为140℃~160℃,表层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为150℃~170℃;最后,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加热后的沥青混合料至95%~100%的压实度。加热碾压工艺使得冷再生混合料中旧沥青和新添加的沥青加热融化后,在碾压过程中共同渗透、扩散到矿料表面,在矿料颗粒之间起黏结作用,提高了再生混合料的黏结强度,回收混合料中的旧沥青得以充分利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沥青混合料 冷再生 加热 碾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的社会与经济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施文丽 罗雅 +1 位作者 陈秋茹 董文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24,27,共6页
基于逻辑框架研究方法,对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性进行了合乎逻辑的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成功度的评价方法,得出了该工程成功度等级为1.909 25级的结论,其成功度介于非常成功与成功之间。因此,项目持续性较好,具有... 基于逻辑框架研究方法,对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性进行了合乎逻辑的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成功度的评价方法,得出了该工程成功度等级为1.909 25级的结论,其成功度介于非常成功与成功之间。因此,项目持续性较好,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其二期工程的有效推进,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社会的和谐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并能够实现生态环境与宜居社会的和谐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 可持续评价 层次分析法 成功度评价 逻辑框架法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防洪规划与设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罗雅 贾俊娜 +1 位作者 邵明非 林鲁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61,65,共4页
从河道的生态功能及社会功能入手,分析了城市对河道的要求。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在河流综合整治中如何实现城市防洪与景观生态的协调统一。结合深圳市龙岗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实例,从防洪标准确定、洪水流量设计、干流断面设计、岸坡防护... 从河道的生态功能及社会功能入手,分析了城市对河道的要求。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在河流综合整治中如何实现城市防洪与景观生态的协调统一。结合深圳市龙岗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实例,从防洪标准确定、洪水流量设计、干流断面设计、岸坡防护设计等不同层面介绍了生态型城市河道防洪建设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生态功能 社会功能 城市防洪 龙岗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钢夹砂管性能及在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崇玉 张勇 +1 位作者 麦荣军 林鲁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58,共2页
1 引言 材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标志,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传统单一组份的材料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玻璃钢夹砂管作为一种复合材料管材,具有较强的可设计性,该管材既具有金属管材的机械性能,又具有塑料管材的化学性能,应用领域广泛.
关键词 玻璃钢夹砂管 新型复合材料管材 工程应用 龙岗河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鲁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2-114,共3页
1 引言 河流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城市提供饮用水源和水路交通,可以说是河流孕育了城市.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河流却成为排污通道,遭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破坏了城市环境,甚至危... 1 引言 河流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城市提供饮用水源和水路交通,可以说是河流孕育了城市.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河流却成为排污通道,遭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破坏了城市环境,甚至危及到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岗河干流 综合治理 城市水环境 污染源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实践及探索
12
作者 林鲁生 张勇 +1 位作者 麦荣军 董文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共4页
针对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工期短、强度高、线路长等特征,本文系统阐述了该工程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探索了一种新的建设管理模式,以资参考。
关键词 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 建设管理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合同激励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正红 施文丽 +1 位作者 陈秋茹 林鲁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2-47,共6页
通过设计合同条款,明确目标管理、相应的合同激励机制,以及对等的惩罚机制,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创造性地将合同激励和目标管理完美地结合,从物质和履约方面给予明确要求,诱导工程承包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形成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 通过设计合同条款,明确目标管理、相应的合同激励机制,以及对等的惩罚机制,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创造性地将合同激励和目标管理完美地结合,从物质和履约方面给予明确要求,诱导工程承包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形成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从而使工程项目目标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满足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上,确保了在深圳大运会前顺利通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管理 目标管理 激励机制 道德风险 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 一期工程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应急工程施工导流探讨
14
作者 李宇锋 麦荣军 +1 位作者 张勇 林鲁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0-111,共2页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施工导流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但是,在应急工程中,由于工期短,需尽快发挥工程效益,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特别是导流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河道箱涵工程的施工导流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河道 应急工程 施工导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对安全工作的探讨
15
作者 廖泽蔼 崔青 +1 位作者 潘唐奎 林鲁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27,共3页
建筑施工行业因其作业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伤亡事故多而成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行业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建筑行业的人数仅次于交通、煤矿等行业,而其中因管理松懈、违章作业引发的伤亡事故超过60%.
关键词 建设工程 安全监督 施工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与成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鲁生 罗雅 +3 位作者 刘彤宙 孙飞云 吴小菁 董文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0-72,77,共4页
龙岗河干流是深圳龙岗区重要的生态资源,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龙岗河干流水环境特征,从治理措施、工程技术、初期成效等方面介绍了龙岗河干流治理(一期)工程的总体情况,对保持河道水环境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工程和管... 龙岗河干流是深圳龙岗区重要的生态资源,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龙岗河干流水环境特征,从治理措施、工程技术、初期成效等方面介绍了龙岗河干流治理(一期)工程的总体情况,对保持河道水环境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工程和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岗河 水质改善工程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的试验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4期890-891,894,共3页
近年来,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路面工程中,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通过车辙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纤维的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性能的变化规律,为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纤维 车辙试验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模量的试验研究
18
作者 潘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7期6812-6815,共4页
为了探究硫磺改性沥青路面温度敏感性较小的原因,采用不同试验温度下的间接拉伸劲度模量指标来分析混合料的感温性,并用车辙试验和低温约束温度应力试验来验证劲度模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证明硫磺改性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大沥青混合料在... 为了探究硫磺改性沥青路面温度敏感性较小的原因,采用不同试验温度下的间接拉伸劲度模量指标来分析混合料的感温性,并用车辙试验和低温约束温度应力试验来验证劲度模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证明硫磺改性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大沥青混合料在高温下的劲度模量,而低温下的劲度模量基本不变,从而改善了路面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沥青混合料 硫磺改性 间接拉伸劲度模量 感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