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淋巴瘤的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詹勇 向子云 +2 位作者 王静波 朱宇辉 吕巍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脾淋巴瘤的CT影像学特征,为临床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支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6例脾淋巴瘤的CT图像,并做文献复习。结果:16例脾淋巴瘤中,弥漫浸润和粟粒结节型2例,CT表现为弥漫性脾大,密度正常或略低... 目的:探讨脾淋巴瘤的CT影像学特征,为临床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支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6例脾淋巴瘤的CT图像,并做文献复习。结果:16例脾淋巴瘤中,弥漫浸润和粟粒结节型2例,CT表现为弥漫性脾大,密度正常或略低,较均匀强化;多发肿块型6例,表现为脾内多发结节状及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轻度均匀强化;巨块型8例,表现为脾内单发巨大低密度肿块,不均匀强化。10例伴有脾外淋巴瘤表现。结论:脾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脾外病变对临床诊断与分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表现与淀粉酶改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栾兴胜 杨凤菊 向子云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8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B超表现与血清、尿淀粉酶变化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急性胰腺炎63例,将其CT改变分为5个级别,分别与B超表现及相应的血清、尿淀粉酶数值对比。结果:CT改变为A级时血尿淀粉酶轻中度升...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B超表现与血清、尿淀粉酶变化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急性胰腺炎63例,将其CT改变分为5个级别,分别与B超表现及相应的血清、尿淀粉酶数值对比。结果:CT改变为A级时血尿淀粉酶轻中度升高,B级时中度升高,C级时显著升高,D级时趋向下降,E级时显著下降。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地反映急性胰腺炎A、B、C、D、E级的病理变化;CT诊断优于B超,B超对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有明确帮助,明显优于淀粉酶值的改变。对于早期仅限于间质水肿的炎症,CT、B超诊断困难,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来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淀粉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熟茶对糖脂代谢异常改善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颖 李艳 +14 位作者 王黎明 侯粲 郝彬秀 李颂 孙婷婷 祁敬杰 钟丽娣 杜琴 许伟坚 陈再强 田波 黎海莹 应剑 陈玉华 魏珍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156,共13页
本实验探讨了一款普洱熟茶对糖脂代谢异常人群的健康改善作用。该茶为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的上市产品Y562普洱熟茶,招募合格试饮志愿者,采用营养流行病学临床干预研究设计,试饮该茶3个月,通过检测及对比志愿者试饮前后的人体成分(体质... 本实验探讨了一款普洱熟茶对糖脂代谢异常人群的健康改善作用。该茶为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的上市产品Y562普洱熟茶,招募合格试饮志愿者,采用营养流行病学临床干预研究设计,试饮该茶3个月,通过检测及对比志愿者试饮前后的人体成分(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体脂比、内脏脂肪)、身体围度(腰围、臀围、颈围)、糖代谢相关指标(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脂代谢相关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B)、血尿酸、肝脏脂肪量和肠道菌群等各项指标,探讨该普洱熟茶的健康功效。结果显示,试饮Y562普洱熟茶3个月后,饮食和运动不变的情况下,志愿者的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身体围度(腰围、臀围、颈围)、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B)和肝脏脂肪量均显著改善(P<0.05);血糖(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血甘油三酯、血尿酸均有改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改善,均匀性增加,Lactobacillus、Clostridium、Akkermansia muciniphila、Clostridium scindens、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等菌属/种相对丰度升高,Streptococcus、Lactococcus、Bacteroides、Bifidobacterium、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等菌属/种相对丰度降低。研究提示Y562普洱熟茶具有辅助减肥、改善体型、降血糖、降血脂、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预测内在机制可能与普洱熟茶调节肠道微生态及胆汁酸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糖脂代谢 肠道菌群 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CT技术的植物根系原位形态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56
4
作者 罗锡文 周学成 +2 位作者 严小龙 罗良平 向子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4-106,133,共4页
在总结植物根系观测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基于多层螺旋 CT技术的根系原位形态的可视化研究方法 ,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 XCT成像技术实现植物根系原位形态构型的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是可行的。在对成像技术、介质成分... 在总结植物根系观测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基于多层螺旋 CT技术的根系原位形态的可视化研究方法 ,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 XCT成像技术实现植物根系原位形态构型的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是可行的。在对成像技术、介质成分和根系类型等影响根系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T成像技术 植物 根系 原位形态 可视化 原位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emens Sensation4CT机Volume软件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向子云 赵相胜 +3 位作者 肖树恺 罗良平 韦日宇 赵立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23-1224,共2页
目的 对SiemensSensation 4螺旋CT机的Volume软件体积测量的准确性进行实验研究。方法 对 10个不同形状、大小及密度的固体及液体模型进行螺旋扫描 ,用 8mm及 3mm层厚重建出CT图像 ,利用Volume软件对模型进行体积测量。把模型的CT测... 目的 对SiemensSensation 4螺旋CT机的Volume软件体积测量的准确性进行实验研究。方法 对 10个不同形状、大小及密度的固体及液体模型进行螺旋扫描 ,用 8mm及 3mm层厚重建出CT图像 ,利用Volume软件对模型进行体积测量。把模型的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有良好的相关性 ,8mm图像测量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 0 .999(P <0 .0 0 1) ,3mm图像测量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 1.0 0 0 (P <0 .0 0 1)。 8mm层厚图像测量值与实测值平均差别为 ( 9.5± 8.7) % ,3mm层厚图像测量值与实测值平均差别为 ( 3 .1± 2 .5 ) % ,这两种差别经配对资料t检验P =0 .0 2 5 <0 .0 5 ,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Volume软件可作为一种非创伤的方法对人体组织器官的体积进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体积测量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淋巴瘤的CT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詹勇 向子云 +2 位作者 王静波 朱宇辉 吕巍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0-332,共3页
目的分析脾脏淋巴瘤的CT特征,为临床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脾脏淋巴瘤患者CT图像。结果 16例脾脏淋巴瘤中,均匀弥漫和粟粒结节型2例,表现为弥漫性脾肿大,密度正常或略低,呈较均匀强化;多发肿块... 目的分析脾脏淋巴瘤的CT特征,为临床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脾脏淋巴瘤患者CT图像。结果 16例脾脏淋巴瘤中,均匀弥漫和粟粒结节型2例,表现为弥漫性脾肿大,密度正常或略低,呈较均匀强化;多发肿块型6例,表现为脾脏内多发结节状及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呈轻度均匀强化;巨块型8例,表现为脾脏内单发巨大低密度肿块,呈不均匀强化。16例中,10例伴有脾外淋巴瘤表现。结论 CT检查对脾脏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向子云 肖树恺 +3 位作者 韦日宇 罗良平 王静波 张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4-57,共4页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6例脊柱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 ,利用Syngo 3D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遮盖显示 (SSD)、最大密度投影 (MIP)以及用Fly -Through作仿真内窥镜观察 ,全方位...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6例脊柱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 ,利用Syngo 3D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遮盖显示 (SSD)、最大密度投影 (MIP)以及用Fly -Through作仿真内窥镜观察 ,全方位对病变部位、范围、解剖结构及邻近组织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的薄层重建及三维重建显示椎体骨折 36例 ,椎体骨折伴椎管狭窄 13例 ,小关节脱位 12例。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相应的骨折、脱位及椎管情况 ,尤其是MPR及MIP对椎体骨折显示率为 10 0 % ;仿真内窥镜能多角度观察病变椎管内形态及狭窄状况。结论 :多层螺旋CT尤其是MPR、MIP及仿真内窥镜的应用能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脊柱损伤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间质瘤与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涛 杨存保 李景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26例GST患者和21例PGL患者,观察CT图像所示病变部位、数目、范围、与邻近胃壁的关系、密度、强化特征、黏膜及浆膜情况、胃周淋巴结及其他...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26例GST患者和21例PGL患者,观察CT图像所示病变部位、数目、范围、与邻近胃壁的关系、密度、强化特征、黏膜及浆膜情况、胃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侵犯。结果 26例GST患者均为单发局限性肿块,位于胃底17例,胃体部9例,与邻近胃壁界限清;21例PGL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弥漫胃壁增厚,与邻近胃壁界限不清或相延续。CT平扫示GST为均匀等或稍低密度,或不均匀等低混杂密度,实性部分平均CT值为(32±11)Hu;PGL呈均匀等密度,平均CT值为(52±9)H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P<0.05)。增强扫描示GST呈均匀、不均匀明显延迟强化,而PGL呈轻度均匀延迟强化,门静脉期GST与PGL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P<0.05)。26例GST患者病变处浆膜层光滑清晰,无一例见胃周淋巴结肿大;PGL病变处浆膜层模糊2例,19例浆膜层光滑清晰;6例PGL见胃周淋巴结肿大。结论 GST病变局限、CT呈不均匀低密度并不均匀明显强化;PGL病变相对弥漫、CT呈均匀等密度并轻度均匀强化,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胃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仿真椎管镜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向子云 韦日宇 +3 位作者 肖树恺 赵立仁 陈平 侯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椎管内镜 (MSCT VEVC)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6例正常人的椎管 (颈段椎管 14例、胸段椎管 8例、腰段椎管 12例 ,骶段椎管 2例 )和 2 8例病变椎管脊椎行多层螺旋CT扫描 ,扫描结束后行薄层重建 ,将图...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椎管内镜 (MSCT VEVC)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6例正常人的椎管 (颈段椎管 14例、胸段椎管 8例、腰段椎管 12例 ,骶段椎管 2例 )和 2 8例病变椎管脊椎行多层螺旋CT扫描 ,扫描结束后行薄层重建 ,将图像传入CT 3D工作站 ,用Fly Through软件作仿真内镜处理 ,并就MSCT VEVC图像与CT轴位、多平面成像 (MPR)、表面遮盖法成像 (SSD)、容积成像 (VR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受检椎管均成功进行CT仿真椎管镜成像 ,MSCT VEVC像清楚显示相应正常骨性椎管及病理改变的管内表面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椎管镜能立体、直观、全面地展示椎管形态改变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充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仿真镜 椎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三维重建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日宇 向子云 肖树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VRT)三维重建成像方法,评价其在脊柱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5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CT容积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低对比及高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3D工作站,选择合适CT值范围、不透明度、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VRT)三维重建成像方法,评价其在脊柱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5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CT容积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低对比及高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3D工作站,选择合适CT值范围、不透明度、明亮度对脊柱损伤及术后病例脊柱进行VRT成像。并由2位CT诊断医生共同对相应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VRT图像可清楚显示脊柱骨折移位、骨折线走向及脊柱损伤的三维空间关系;对内固定术后脊柱,VRT图像能清楚显示固定物与周围结构立体关系,基本无金属伪影。结论: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能清楚、立体、直观、多方位地显示脊柱损伤及术后改变,可为临床医生治疗及随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桡尺关节尺骨旋前脱位1例
11
作者 刘伟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5期32-32,共1页
下桡尺关节尺骨旋前脱位1例刘伟忠本文报告病例尺骨小头旋前脱位实属罕见,究其原因为左腕受旋转轮盘缆绳从外后方向撞冲左腕尺骨小头向内前旋转移位。X线诊断腕标准侧位发现尺骨小头位于桡骨前侧并交叉状,且下尺桡关节间隙不对称增... 下桡尺关节尺骨旋前脱位1例刘伟忠本文报告病例尺骨小头旋前脱位实属罕见,究其原因为左腕受旋转轮盘缆绳从外后方向撞冲左腕尺骨小头向内前旋转移位。X线诊断腕标准侧位发现尺骨小头位于桡骨前侧并交叉状,且下尺桡关节间隙不对称增宽,结合受伤时外力方向诊断即可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尺关节 前脱位 尺骨小头 尺骨头 下尺桡关节 内固定术 跌打万花油 不对称 线诊断 腕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