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慧君 何逸清 +5 位作者 林少明 陈瑞兰 李利 王艳 钟颖嫦 谭筱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探讨影响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血培养确诊为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病例,...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探讨影响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血培养确诊为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病例,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40例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55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50.4±16.6)岁。血培养分离白假丝酵母菌90株(37.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3株(26.3%),热带假丝酵母菌53株(22.1%)。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率>90%,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40.0%、59.3%、62.3%),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也偏低(分别为62.3%、60.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器官衰竭(OR=5.872,P<0.001)、脓毒性休克(OR=3.313,P=0.005)为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假丝酵母菌是引起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且检出了耐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的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重、病死率高,器官衰竭、脓毒性休克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菌血症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微生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疗效影响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小明 杜野 +1 位作者 林少明 沈观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6-74,共9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微生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接受PD-1单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10月到2021年10月纳入后线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且符合入排标准的晚期NS... 目的:探讨呼吸道微生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接受PD-1单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10月到2021年10月纳入后线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且符合入排标准的晚期NSCLC患者58例。PD-1抑制剂包括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通过科室的患者病历记录及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整理分析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接受治疗的疗效数据,生存预后情况及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另一方面,收集患者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前的深部诱导痰标本,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收集的58例样本的呼吸道菌群情况,分析呼吸道菌群α多样性的指标,并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关联分析。结果:58例NSCLC患者符合研究的筛选标准并且均可以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疗效数据提示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19.0%[95%置信区间(CI):9.9%-31.4%],疾病控制率(DCR)为55.2%(95%CI:41.5%-68.3%)。通过后续的访视获取的预后数据表明58例NSCLC患者的中位PFS为3.2个月(95%CI:2.29-4.11),中位OS为10.5个月(95%CI:5.58-15.43)。呼吸道菌群分析结果根据Shannon多样性指标的高低将58例患者分为高α多样性组(H组)和低α多样性组(L组),分别为30例和28例。关联性结果提示H组和L组的ORR分别为23.3%和17.9%(P=0.380)。预后结果表明H组和L组的中位PFS分别为3.8个月和2.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PD-1单药在晚期NSCLC患者后线治疗中具有初步的疗效和预后。呼吸道菌群分析中高的α多样性菌群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研究结论尚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D-1抑制剂 疗效 预后 呼吸道菌群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