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收治病种情况及其对全科医生能力培养的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海蓉 闫凤娟 +2 位作者 周蕾 段学燕 张少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6-1270,共5页
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全科医学科进入中国内地以来,在政府对基层卫生服务及全科医学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全科医学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大部分综合医院已设置全科医学科,但其角色定位及全科医生培养发挥作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目的统计全科医学科... 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全科医学科进入中国内地以来,在政府对基层卫生服务及全科医学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全科医学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大部分综合医院已设置全科医学科,但其角色定位及全科医生培养发挥作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目的统计全科医学科病房收治病种情况,通过其顺位来分析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在全科医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探索其角色定位。方法通过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信息中心统一调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在全科医学科病房住院的1728例次患者的电子病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出院诊断及转归情况。结果1728例次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包括261个疾病种类,按系统分类就诊例次最高的疾病系统为呼吸系统[379例次(21.93%)],其次分别为循环系统[272例次(15.74%)]、内分泌系统[242例次(14.00%)]、消化系统[182例次(10.53%)]、神经系统[152例次(8.80%)]。就诊人次最高的前10位疾病分别为肺炎、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心脏神经官能症、支气管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急性胃肠炎、糜烂性胃炎、心律失常,共803例次(46.47%)。2017、2018、2019年每年排在前3位的疾病均为高血压、肺炎、2型糖尿病,其中2017年,高血压30例次(15.79%)、肺炎24例次(12.63%)、2型糖尿病22例次(11.58%);2018年,肺炎83例次(10.30%)、高血压71例次(8.81%)、2型糖尿病70例次(8.68%);2019年,肺炎113例次(15.44%)、2型糖尿病82例次(11.20%)、高血压64例次(8.74%)。出院诊断患1种疾病者93例次(5.38%),合并2种或2种以上慢性病者1635例次(94.62%)。经全科诊治后,病情好转或治愈下转社区健康服务中心627例次(36.28%)。结论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病种包括各个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疾病种类与社区相似。通过对收治病种顺位分析,提示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有利于全科医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及慢性病管理技能,能有效地锻炼全科思维理念,有助于培养更能胜任社区全科诊疗工作的全科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综合 全科医学 全科医生 病种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elphi法确定社区全科医生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知信行问卷内容 被引量:14
2
作者 叶莎莎 潘志刚 +1 位作者 刘湾湾 朱灵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4118-4126,共9页
目的构建全科医生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知信行(KAP)问卷(以下简称KAP问卷)内容,为评价社区全科医生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方面的知识水平、态度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月,以知识-信念-行为模式... 目的构建全科医生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知信行(KAP)问卷(以下简称KAP问卷)内容,为评价社区全科医生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方面的知识水平、态度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月,以知识-信念-行为模式为理论框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心房颤动管理相关指南和借鉴国外心房颤动相关问卷的基础上形成初始KAP问卷,其包括74个条目,分为知识(包括条目C1~C24)、态度(条目D1~D27)、行为(包括条目E1~E23)3个维度。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Delphi专家函询小组发放Delphi专家函询问卷,填写周期为1周,共进行2轮函询,间隔4~8周。第1轮函询后,本课题组将专家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对初始KAP问卷进行修改,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再次向专家函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将其建议进行归纳整理,最终确定并形成KAP问卷。记录专家基本资料、专家积极性、专家修改建议、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结果第1轮函询发出15份Delphi专家函询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第2轮函询发出15份Delphi专家函询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份,有效回收率为93.3%。第1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第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93.3%。第1轮函询结果显示,专家有6条建议,经课题组讨论后初始KAP问卷中知识维度删除C3、C5、C11、C17、C23和C24,剩余18个条目;态度维度删除D1、D12、D14、D15、D16、D19和D20,剩余21个条目;行为维度删除E3、E6、E8和E11,剩余19个条目;在保留的条目中,根据专家相关意见进行了内容修改。第2轮函询结果显示,专家有3条建议,分别为合并D6与D7、合并D8与D9、合并D22与D23,并对初始KAP问卷条目进行调整并删除C22和E10。专家权威系数(Cr)=0.87。初始KAP问卷中知识维度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第1轮函询为3.93~4.89分,第2轮函询为4.31~4.98分;态度维度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第1轮函询为3.45~4.76分,第2轮函询为4.19~4.94分;行为维度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第1轮函询为3.80~4.93分,第2轮函询为4.15~4.91分。初始KAP问卷中知识维度的变异系数(CV)第1轮函询为0.06~0.32,第2轮函询为0.02~0.10;态度维度的CV第1轮函询为0.09~0.47,第2轮函询为0.03~0.10;行为维度的CV第1轮函询为0.04~0.38,第2轮函询为0.03~0.10。第1轮函询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W)=0.221,显著性检验的χ~2=241.554、P<0.001;第2轮函询专家意见的W=0.403,显著性检验的χ~2=321.699、P<0.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KAP问卷包括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共52个条目。且经统计分析,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较高,意见较集中,函询结果科学性、可信度和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德尔菲技术 全科医生 知信行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血清微小RNA-874-3p、微小RNA-181a-5p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陈绪斌 肖炜婷 +2 位作者 岳喜峰 何能清 曾小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2-1169,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后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NA)-874-3p(miR-874-3p)、miRNA-181a-5p(miR-181a-5p)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3月—202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后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NA)-874-3p(miR-874-3p)、miRNA-181a-5p(miR-181a-5p)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3月—2022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进入AIS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进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miR-874-3p、miR-181a-5p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Wnt/β-catenin相对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IS患者血清miR-874-3p、miR-181a-5p表达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所有AIS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根据mRS评分将完成随访的患者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R-874-3p、miR-181a-5p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AI S组纳入185例患者,平均(62.8±7.3)岁;对照组纳入65例体检健康者,平均(63.4±6.9)岁。与对照组相比,AIS组血清miR-874-3p(1.02±0.21 vs.1.46±0.23,P<0.001)相对表达水平及PBMC中Wnt mRNA(2.41±0.64 vs.4.59±1.13,P<0.001)、β-catenin mRNA(1.19±0.18 vs.2.34±0.73,P<0.001)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miR-181a-5p(1.95±0.32 vs.1.27±0.27,P<0.001)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IS患者血清miR-874-3p表达与PBMC中Wnt mRNA(r=0.562,P<0.001)、β-catenin mRNA(r=0.611,P<0.001)表达呈正相关,miR-181a-5p表达与PBMC中Wnt mRNA(r=-0.586,P<0.001)、β-catenin mRNA(r=-0.595,P<0.001)表达呈负相关。AIS组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104例,预后不良81例,预后不良率为43.78%;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血清miR-874-3p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0.79±0.20 vs.1.20±0.22,P<0.001),miR-181a-5p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2.26±0.31 vs.1.71±0.24,P<0.001);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年龄([65.48±7.45)岁vs.(62.29±7.21)岁,P=0.004]、发病至入院时间([4.36±1.03)h vs.(3.79±1.15)h,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6.81±2.45)分vs.(4.67±1.76)分,P<0.001]及Hcy水平([13.34±4.12)μmol/L vs.(11.75±3.46)μmol/L,P=0.005]均高于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偏高(OR 1.056,95%CI 1.005~1.108,P=0.029)、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OR 1.125,95%CI 1.008~1.256,P=0.035)、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 1.220,95%CI 1.093~1.362,P<0.001)、miR-874-3p低表达(OR 0.632,95%CI 0.498~0.803,P<0.001)及miR-181a-5p高表达(OR 1.506,95%CI 1.209~1.875,P<0.001)是导致AIS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AIS组患者血清miR-874-3p表达下降,miR-181a-5p表达升高,均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血清miR-874-3p、miR-181a-5p水平是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微小核糖核酸-874-3p 微小核糖核酸-181a-5p 果蝇无翅基因蛋白/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神经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诊断Caroli综合征合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1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夕樱 朱灵平 +3 位作者 刘雪芹 张春雨 姚勇 吴晔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5-339,共5页
报道1例基因学诊断明确的Caroli综合征合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中国婴儿病例。本例患儿为8个月男婴,隐匿起病,以无症状性肝、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内胆管... 报道1例基因学诊断明确的Caroli综合征合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中国婴儿病例。本例患儿为8个月男婴,隐匿起病,以无症状性肝、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双肾多囊性改变,血生化检查示肝、肾功能正常,肝脏纤维化4项标记物血清水平均升高,肾早期损伤指标阳性,基因检测证实为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polycystic kidney and hepatic disease 1,PKHD1)错义杂合突变c.9292G>A、c.2507T>C,分别来自于患儿父母。前者为新发突变,经预测软件验证存在高致病性,后者目前见于1例中国双胞胎报道,可能为中国人群独有,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关系未明。患儿出院后11个月随访,肝、肾功能正常,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婴儿期起病的Caroli综合征合并ARPKD临床表现隐匿,肝、肾肿大通常为唯一表现。通过对该患儿的临床表现系统性回顾分析以及文献复习可以得出,Caroli综合征合并ARPKD的肝、肾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在影像基础上联合基因检测手段有利于明确诊断并与其他肝、肾囊性纤维化疾病进行鉴别。针对此类患儿的长期管理,应包括定期随访,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适当干预,同时做好患儿家庭的遗传咨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Caroli综合征 多囊肾 常染色体隐性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N1A通过ERK信号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VEGF和IL-8并促进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力敏 杨淑芬 +2 位作者 陈鹏飞 程文德 马云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33-2239,共7页
目的:探讨网状蛋白1A(RTN1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8(IL-8)及糖尿病肾病(DN)肾纤维化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构建DN小鼠模型,并检测其血糖、肾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清除率进行验证; Western b... 目的:探讨网状蛋白1A(RTN1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8(IL-8)及糖尿病肾病(DN)肾纤维化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构建DN小鼠模型,并检测其血糖、肾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清除率进行验证; Western blot检测RTN1A、p-ERK、ERK、细胞因子VEGF和IL-8以及肾脏纤维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高糖处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模拟体内DN细胞,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ERK信号蛋白、纤维化标志物及细胞因子分泌变化;高糖联合沉默RTN1A或ERK抑制剂PD98059处理24 h,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和纤维化蛋白的变化。结果:DN小鼠模型中血糖、肾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DN模型构建成功; DN模型小鼠中RTN1A及其下游蛋白p-ERK的水平显著增加,并且细胞因子VEGF和IL-8及纤维化标志物α-SMA和FN也显著增加;高糖处理HK-2细胞后,细胞中RTN1A及其下游蛋白p-ERK水平升高,细胞因子VEGF和IL-8及纤维化标志物α-SMA和FN也显著升高;而ERK抑制剂PD98059处理与沉默RTN1A结果一致,p-ERK、VEGF、IL-8、α-SMA和FN均明显降低。结论:RTN1A可能与DN发生发展有关。沉默RTN1A可能通过ERK信号抑制DN肾炎症反应及纤维化。RTN1A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蛋白1A 糖尿病肾病 肾纤维化 ERK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